《斯大林肃反秘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大林肃反秘史-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见有人说米哈伊尔·柯尔佐夫的坏话,我很不高兴,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根本不相信内务部掌握了不利于他的什么材料。内务部就象是个很大很大的邮箱,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不负责任地杜撰出来的东西投进去。对奥尔忠尼启则好象死于谋杀的消息,我也认为多半是谣言,尽管在基洛夫被害后我更应该相信这是真的。但在当时(一九三七年春天),斯大林尚未对不满意他的作为的老战友大加杀戮,所以,我很难想象他会干掉奥尔忠尼启则,要知道,在克里姆林宫中,这是最后一个可以同他讲格鲁吉亚家乡话的人了。 

  一九三七年十月,内务部外事局副局长什皮格尔格利亚斯来西班牙出差。在这之前,也就是说,一九三七年夏季,莫斯科发生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从五月份开始,斯大林本人的最亲密战友和最忠实的部下,一个接一个地莫名其妙地被投入了监狱,而他们从来都没参加过任何反对派。在莫斯科,在全国各大城市,每天都有人失踪,而且都是些要人和名人:人民委员、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州党委书记、军队高级将领等等。莫斯科有两位被公认为是斯大林亲信的政府官员,从家中出来去上班时,在市中区大街上就不见了。和他们一块失踪的,还有他们的轿车和司机。甚至连内务部的领导们也没能逃脱被秘密逮捕的厄运! 

  什皮格尔格利亚斯满脑袋都塞满了这类可怕的新闻。他这次之所以被允许出国,恐伯也仅仅是因为他在莫斯科留有人质——妻子和女儿。从他的谈话中我听出,他非常担心自己的生命。其实,他说的那些故事我早有所闻,只是没有他知道很多,知道得详细,要知道,什皮格尔格利亚斯在内务部中可不是等闲之辈。 

  我看得出来,对干我能带着家眷住在国外,什皮格尔格利亚斯非常羡慕,因为国内任意抓人杀人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他多次暗示想到西班牙来工作,并希望我能给予“协助”。有一次,他见我对他的这些暗示毫无反应,就干脆赤裸裸地表示,只要我主动向莫斯科提出调他来西班牙工作的请求,他情愿给我当副手。显然,在他看来,西班牙是躲避苏联国内那场腥风血雨的最理想的庇护所,尽管这里正笼罩着内战的硝烟。 

  有一天,我们一块乘车从瓦伦西亚去巴塞罗那。途中,他又谈起清洗浪潮的事。他把近来自杀或失踪的党政要员和内务部头头们的名字罗列了一大串,其中多半都是我俩十分熟悉的人。最后,他突然冒出一句:“他们把奥尔忠尼启则也干掉了!” 

  我哆嗦了一下。虽然他证实了那位外交信使上次带来的消息,我还是不自觉地冲口而出:“这,这不可能!” 

  “千真万确,”什皮格尔格利亚斯反驳道。“我了解这一事件的全部细节。奥尔忠尼启则身上同样流着高加索血液,所以同主人大吵起来。他们一个比一个硬。都是为了皮达科夫” 
 
 
第十七章 卡尔·拉独克 


  在被押上第二次莫斯科审判的被告席的著名话动家中,卡尔·拉狄克也算一个。可是,在布尔什维克“老近卫军”的圈子里,他并不享有多大的威望。究其原因,大概首先是由于他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过程中毫无建树,其次则可能是因为他在老布尔什维克眼里是个不怎么严肃的人。虽然他也被视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名的活动家之一,但任何一个人心里都非常清楚,他天生就特别喜欢吹牛皮,说大话,自我炫耀,装腔作势,很令人讨厌。 

  他有一个习惯;无论发言还是作报告,总要天南海北地夸夸其谈,极力显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同时,为了哗众取宠,特别爱穿插一些低级的,并非总那么文雅的笑话。这些庸俗手段却降低了他的名誉,当然,不是在党的上层人物的印象里,而是在普通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心目中。 

  尽管如此,绝不能说拉狄克毫无才华。实际上,他知识渊博,消息灵通,能够在需要时从自己的记忆中抖落出大量有关任何一个国家、政党、事件或政治家的情况。在国际关系领域,他是公认的权威性专家,他提出的有关对外政策的意见,常被政治局所采纳。党内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九一九年,拉狄克曾警告列宁不要进攻波兰,他预言说,红军如果发动进攻,必将遭致惨败,因为整个波兰,甚至包括工人阶级,都会奋起保卫自己的祖国。事实证明了拉狄克的这一预言,连列宁本人后来也承认说,政治局犯了一个大错误,那就是没有认真听取技狄克对形势所做的精辟分析。 

  其实,拉狄克真正的天才,应该是在办刊物写文章方面。他虽然说话还带有很浓的外国腔,却学会了用俄文写作,而且写得十分地道。 

  然而,列宁始终坚持认为,不能将真正重要的党政职位托付给拉狄克。因此,拉狄克既没当过哪个部的人民委员,也没去哪个大的州或市任过党委书记。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拉狄克缺乏踏踏实实的作风和有条不紊的工作能力,而且通事不冷静,嘴巴又不紧,很难保住党和国家的机密。当年,几乎每当政治局要讨论什么绝密问题时,列宁都要吩咐对拉狄克保密一天或几个小时。所有这一切,使得政治局主要把他当作一个天才记者来使用,让他担任一些与外交部业务有关的职务。 

  当党内出现所谓左翼反对派的时候,拉狄克经过一番犹豫,最后投到托洛茨基麾下。一九二七年底,即反对派失败之后,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那里,他还愤怒地发出过许多措词强硬笔锋锐利的书信和声明,坚决反对斯大林的路线,并号召反对派成员“坚定不移地挺住”。一九二八年,当他听说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向斯大林投降的消息后,立即口诛笔伐道: 

  “他们投降了,强奸了自己的信仰。信奉谎言者就不可能再为工人阶级服务。我们剩下的人,应该永远说真话。” 

  然而,他自己就没能“永远说真话”。仅仅在西伯利亚呆了一年半,他就因为害怕被无限期地流放而决定向斯大林缴械了。他想以此举来换取自己的自由。 

  对那些投降较早的反对派成员,斯大林提出的条件要宽容一点。他们只需要在一份悔过书上签字,承认自己背离了真正的布尔什维克路线,声明斯大林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而对于拉狄克来讲,由于他投降的时间要比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晚得多,就不得不接受苛刻得多的条件:除了签具悔过书外,还要承担写文章攻击反对派的义务。因此,从那以后,为了赢得斯大林的信任和恢复自己过去在党内的地位,拉狄克便开始竭尽全力地用自己的笔杆子去为斯大林效劳。 

  拉狄克在西伯利亚时,曾给当时还在阿拉木图流放村的托洛茨基写过一封表示愿意效忠的信,信上说: 

  “我们决不能默默地,无所作为地眼看着献身于工人阶级事业的战士和十月革命的领袖被虐待狂烧死!” 

  可是,这封信写后还不到一年,同样是这个拉狄克,为了讨好斯大林,竟开始往托洛茨基身上泼污水,骂他是革命事业的叛徒和共产主义的背叛者。直到一九三七年莫斯科审判开始之前,拉狄克都是斯大林的忠实助手,帮他策划了一次又一次的诽谤托洛茨基的宣传战。 

  一九二九年,拉狄克结束流放生活回到莫斯科之后不久,在内务部外事局工作的雅科夫·市柳姆金到他家去看望他。他俩是国内战争中的老相识。市柳姆金认为,拉秋克虽然已向斯大林缴械,但内心一定还是个忠诚的,意志坚定的革命者。所以,他向拉狄克透露,打算利用最近到土耳其出差的机会,去见见已被苏联驱逐出国的托洛茨基,同他交换一下意见。 

  拉狄克立即意识到,命运为他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使他既能向斯大林表明自己的忠心,又能一下子恢复自己过去的地位。布柳姆金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进了克里姆林宫,向斯大林汇报了布柳姆金的打算。斯大林听后惊恐不已:准备为托洛茨基而冒杀头之险的人,居然连内务部里也存在!他立即召见并命令亚果达,对布柳姆金实行严密监视,查明后者出国之前将同哪些反对派领袖接触。斯大林企图以此弄清哪些反对派成员只是口头上放弃了反对派立场,抓住他们阳奉阴违的把柄,然后安上两面派的罪名,重新发配西伯利亚。 

  布柳姆金是个很有经验的间谍,所以,亚果达不相信一般的特工人员能监视住他,便决定使用另一种手段来弄到斯大林要求的情报。在与外事局局长商量以后,亚果达将该局一位名叫莉扎的工作人员见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莉北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早就受到了布柳姆金的“特别关照”。亚果达要求莉扎主动向布柳姆金靠近,并故意向后者流露自己对党不满和同情托洛茨基的情绪。亚果达的意图很明显,即用“美人计”去套出布柳姆金的计划,看他打算如何去见托洛茨基,回国后又打算同哪些反对派领袖联系。亚果达还告诫莉扎,为了党的利益,她必须抛弃一切世俗偏见,尽量同布柳姆金建立起男女间的那种关系。 

  布柳姆金的生活作风并不特别检点,当然不会拒绝这个向他奉献身心的漂亮姑娘,不过,即使在同会共枕之时,他也没对她提起过任何有关托洛茨基及其他反对派领袖的情况。亚果达的暗探跟踪了他的每一步行动,包括同莉扎的幽会,可是一次也没发现他去见过哪个反对派领袖。 

  莉扎与市柳姆金的罗曼史持续了三个星期。在这以后,既然一无所获,亚果达只好下令外事局“派”布柳姆金去土耳其出差,然后在去车站的路上逮捕他,叫他连莫斯科也出不了。结果,布柳姆金和按人之常情前来“送”他的莉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