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宋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蒋勋说宋词-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谓的修行,这是他修行的机会;如果这个时候他继续抱怨,如果他这个时候继续烦躁,他的生命是不会跳跃的。

    在监牢里面的这段时间,我相信是苏轼的脱胎换骨。他写给弟弟的诗:“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感人至深,对生命当中所谓的权力、财富和所谓的正直,他没有任何要求;而是说和自己眷恋的人在一起过平淡天真的日子,这才是重要的。所以“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希望下一辈子还能够跟相处很好的弟弟再做兄弟。我想这一点是苏轼不得了的跳跃,他被放出来后下放黄州,整个生命都改变了。大家可以看看《寒食帖》,就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的苏东坡唯一的手稿真迹。当时所有的人都不敢理他,因为他是政治犯,我觉得这是对苏轼一个巨大的考验,一个伟大的创作者要承受这样被侮辱的过程,能够坦然面对你往日的好友完全不理你的局面。

    我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当人家都喜欢你的时候,你爱别人是容易的;如果人家都恨你,你还要说你爱别人,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时候他没有朋友了,没有人敢碰他了,马正卿这个唯一还可以照顾他的朋友,就找了东边的一块坡地去给他耕种,所以苏轼取号“东坡居士”。这个时候苏轼死掉了,苏东坡活过来了。那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所以大家看到《念奴娇》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苏轼不是走在宋朝了,而是苏东坡走在三国的历史当中了。

    可以和历史对话的人,已经不在乎活在当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当一个人可以跟历史里的人对话的时候,他已经不是活在当下。所以走在黄州的赤壁,这个当年三国打仗的地方,才会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所有的人都会随时间过去,高贵的、卑贱的、正直的、卑劣的,总有一天都会被扫尽。时间与今天相比,是分量更重的东西。所以当他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好像曾经在三国活过,他现在再活了一次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在宋词中几乎排名第一的作品里,其实是平实地道来他对历史的感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他自己并不确定,他可以把文学作品变成这样的口语。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种历史的开阔,历史的沉重,历史的丰富全部在这里展现出来。五代到北宋的词都在写生活中的小事件、小经验,可是这首词忽然写大事件、大经验了,而这个大经验是因为经过了劫难才看到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苏轼的大经验跟唐代还是不同,他接下来还是回到非常优美的部分。我最喜欢“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有没有发现,这种东西就是宋代精彩的部分,有一点像前面讲过的从“尘满面、鬓如霜”忽然转成“小轩窗,正梳妆”,其实是一个阳刚的沧桑的中年男子跟一个妩媚的少女之间的对比,他表现了两面。

    我常常跟朋友说在传统戏曲的舞台上,看到这种对比的就是《苏三起解》。一个美丽的女子跟白发苍苍的崇公道的搭配,就是青春华美与年老沧桑的对比。这首词也是这样,前面写“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样充满男性阳刚的东西,而后面写到“遥想公瑾当年”,突然一转,讲周瑜结婚,小乔嫁过来,那种唯美的、表现青春年华的美的内容出现了,我觉得这是曲调上的一个变化,非常优美。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描绘周瑜在面貌上青春俊美的形态,“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历史不过就是像戏一样,像一个生命在谈笑之间的从容跟自在。用这样的方式去看历史,忽然有了一种轻松,这样就会发现自己始终不能释怀的那种痛苦,在监狱中被拷打、侮辱的痛楚,这个时候何足挂齿,哪里有那么严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其实是在调侃衰老,一个可以“多情应笑我”的生命本身就是可以笑,可以被笑的,可以被嘲弄、被调侃的。生命应该有这个内容,没有这个内容就是太紧张了,所以他最后写道:“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最后用酒来祭奠江水、祭奠月亮,他感觉到有一天要把生命还给山水。

    落难于民间开阔了他的视野

    这段时间是苏轼最难过、最辛苦、最悲惨的时候,同时也是他生命最领悟、最超越、最升华的时候。过去讲中国美术史时我跟大家说过,这一段时间他有时候还是很抑郁的,你不要认为他一下就豁达了,他写完这个又开始抑郁了,觉得怎么那么倒霉,被这些人侮辱。有一次他跑到夜市喝酒,被一个流氓一样的人撞倒在地,他很生气,本想跟那个人吵架,可随后他忽然就笑了。他后来给这段时间里他唯一的朋友马正卿写信,说这件事情的发生令他“自喜渐不为人识”,已经渐渐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了。

    有一段时间,我把这句话贴在了墙上。其实“自喜渐不为人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态,不是别人认不认识你,是你自己相信你其实不需要被别人认识,我想那种回来做自己的状态非常难,尤其对苏轼来讲,他曾经是一个名满天下的翰林大学士。我想苏轼在这个时候认识了狱卒梁成这些人,对他是非常重要的经验,他真的下到民间了,而下到民间,知识分子的骄气会消除,骄气是骄傲的“骄”,也是娇宠的“娇”。知识分子太被娇宠了,所以他之前没有办法到民间去变成一个朴素的角色。民间的东西还真是帮助苏轼开阔了文学的意境,所以你看他这个时候写出来的作品,大概都是他最好的作品,不仅有《赤壁赋》,还有《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夜晚到东坡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当然是有一点郁闷,不然不会这样喝酒的。“归来仿佛三更”,回到家里大概已经十二点多了,“家童鼻息已雷鸣”,家里有一个帮他看门的小孩,呼吸的声音像打雷一样。我们很少人这样写诗对不对,好像很不入诗的句子。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他敲门没有人来开门,要是过去,苏轼大概会一脚踹进去然后大骂一顿,可是现在不能进门,就靠着手杖听江水的声音,因为门口就是江水。“依仗听江声”是一种生命的豁达,生命没有必要非要进门不可。所以我们看到他这个时候的词句,都变成了在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是因为他多半做不到,他还是会生气的,你不要以为他已经修行很好,他还是很容易发脾气的人。

    “夜阑风静縠纹平”,景色已经到了夜晚,风停止了,水面上几乎完全平静,好像没有波浪的生命的形式。“小舟从此逝”,他愿意坐着一叶小舟从这里就消逝了。“江海寄余生”,在江海当中去隐居。据说他当时就拿毛笔在墙壁上写了这个,然后人就不见了,第二天当地的太守吓死了,到处派人去找,还到水里面去捞,以为他自杀了,没有想到他已经进了门,在里面呼呼大睡。

    在苏轼的传记里,你常常会看到他的有趣,他从来不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生命的结论,而只是生命的一个片断领悟而已,它也可以修正,也可以修改,也可以再反证再修行,所以它是一个过程。

    《寒食帖》

    我们下面要讲的是苏轼在黄州这段时间所写的诗稿《寒食帖》,这个作品现在正在台北故宫展出,大家看一下他这个时候写出来的手稿。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从我到黄州,已过了三个寒食节了。“寒食”是因为介之推被烧死在绵山以后,晋文公哀悼他,要求全天下在这一天不要吃热的菜,就是不烧热菜,所以叫“寒食节”,它是纪念一个在历史上最有风骨的文人。当然苏东坡这里写到的寒食,对他而言意义非常特殊,就是一个不趋附潮流的人,在表达自己对生命的领悟过程。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非常自在,它以最平白的口吻开头。所以我一直跟很多年轻的朋友建议,其实文学可以从这么简单的东西开头,不要怕后面没有伟大的东西,问题在于你怎么来布局、安排,苏东坡几乎拿起笔来就随意写了。

    作为书法,《寒食帖》被称为苏东坡传世书法的第一名,也是中国行书里面最受赞赏的,可能有些写书法的朋友会觉得,这我也写得出来呀,因为它很随意,非常随意,苏东坡的东西常常会让你觉得我也写得出来。可是为什么一个作品非要让别人觉得那么伟大,谁都写不出来呢?苏东坡的伟大,在于他让你觉得艺术创作就是真性情,只要你有真性情,就可以写这样的字,也可以写这样的诗。

    “年年欲惜春”,每一年到寒食节这个时候都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