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统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钱统治-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16)
皇权需要的,不仅仅是支持,还有服从。
  然而,在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中,皇权基本上没有这个本事。要是有这个实力,鬼才会跟你废话,早把你拿下了。
  虽然,西晋司马炎培育皇族势力,但杨氏当权后,士族再次取得阶段性胜利。东晋末年,在皇室不停的更迭中,士族终于取得了世俗权力。随之而来,魏晋南北朝演化为具有鲜明分权色彩的士族体制。
  虽然时间很短,却演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愚蠢的一幕。
  正是因为出仕源于祖德,也腐蚀了士族的进取心,东晋以降,士族开始鄙薄武事,虽然不排除个把人有军事天赋,但大部分人仍相当不靠谱。这倒不是说士族子弟一无是处,门第传承,士族世代以儒生自标,号称读圣贤之书,让他们去干具体工作实在是为难了。士族更适合于清谈玄学,优美的南北骈文就出自这帮无聊文人的手笔。
  然而,治国方略不是文人笔下的浪荡情怀,能写出千古传唱的《别赋》,未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唐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虽然混到醉卧长安皇城,也终究没在仕途上闯出名堂。就是今天,谁敢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写散文,哪怕你是鲁迅、胡适,保证你也被斩于马下。
  恰恰是这种文人情怀强化了士族的衰落,每天想着诗词歌赋、吟风弄月的人,怎么会有心思按领导意图写好公文。士族子弟从心底看不上“俗务”,对公文照例署名,最离谱的人甚至连自己该干什么都不知道。
  啸父出身会稽虞氏,属于南土高门,晋时曾任侍中,即中央办公厅主任。一次宴饮,晋孝武帝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所献替邪?”
  “献替”其实是一个术语,意思是下面人提出的方略是否有备选方案,啸父竟然以为皇帝跟他要海鲜,因为他家乡近海。
  估计,晋孝武帝当场就晕菜了,有这样一个办公厅主任,夫复何求?
  尽管如此,士族仍旧可以限制皇权,而皇权只能对士族有打有拉,这些人再愚蠢,毕竟是地方豪门望族,除了他们还真没有别人去贯彻皇帝的政令。
  但是,士族体制却存在致命的缺陷。
  门阀确实可以给士族出仕第一步,身登高位,却依然要取得帝王的信任,才能真正获得权力。而皇权的信任半径,其实非常狭小,狭小到不过就是那么几个人。
  于是,为了接近皇权,士族开始了无休止内耗,侨姓与吴姓之间,荆州和扬州之间,相权和相权之间,高门和庶族之间,高门和皇族之间……每一个高门士族似乎都面对着无穷无尽的仇杀。
  他们的命运,其实也是激流中的浮萍,得失急骤、生死无常。
  这种斗争,极具残酷性,士族不是西方城堡中的领主,他们在地方的经济实力,来源只是地租。即使在东晋鼎盛时代,无论士族在地方有多少土地,始终都没有取得领地行政权。
  地租和行政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比如,地租只是钞票,而行政权却是印钞机。行政权可以剥夺地租,反之,则绝对不成立。
  这就意味着,如果在*中失势,士族同样无法在地方上立足,他们将一无所有。虽然门阀给了他们一个很高的起点,但这个起点需要不断维护,方式则是靠近皇权。
  因此,这种斗争,有去无回、有你无我,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士族其实也没有退路。在狭小的半径里,最终能胜出的毕竟是少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17)
曹魏以降,皇权就不断禁绝士族高门兼并土地,南朝帝王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起用寒门子弟执掌机要。虽然他们官阶很低,但士族独霸朝纲的局面已经开始动摇,梁武帝之后的侯景之乱更是涤荡了南方士族仅存的一点实力。陈朝亡国后,南方士族变为亡国之民,只能依靠联姻攀附新权贵,才能苟延残喘。
  虽然士族跟皇族的角逐在唐朝才能揭晓最终答案,这并非由于皇权软弱,而是还没有出现合适的体制替代士族。
  士族被皇权扫荡后,皇权拿出来的就是科举制度,说好听点,是兴办教育;说难听点,是凭皇帝一人杀伐决断。虽然寒门子弟靠科举进仕,但科举不可能挑战皇权。官吏所有的能力都来自皇权,甚至他们自身生杀予夺也掌握在皇权手中,挑战皇权的唯一方式就是成为另外一个皇权。
  这种替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朝着士族分权的方式演进。
  五代十国,中国曾经在集权与分权之间犹疑,如果士族战胜皇族,中国演进体制中可能就会出现多元化格局,从而整个制度演进路径将完全改变。然而,即使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士族天然的分权性使它无法形成一块铁板,即使夺权成为帝王,却又必然向皇权转化。
  南朝以后,士族渐渐消失了,从此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贵族。取而代之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围绕在皇权周围的封建官吏,他们比士族更加寡廉鲜耻、聚敛无度。从这一点上讲,这个时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
  究竟怎样评价这种制度演进,我们无法回答。
  汉、隋五铢,谁更值钱
  581年,杨坚灭宇文氏,建立隋王朝。东晋以降,中国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的分裂,终于再次统一。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对时间来说,这些人是帝王将相或是草根平民区别实在不大,结局无一不是随百草埋没。现在,知道刘义恭当过皇帝的人,并不比去知道自己祖宗事迹的人更多。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能被人记住的,都是牛人。不过,牛人还是人。
  没有牛人,历史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历史失去一个牛人,会改变表现形式,但内涵仍会沿着原有轨迹,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岁岁如斯。人们会记得牛人的名字,牛人也许会有传奇,只是,传奇都是不断重复的故事。千百年后,铅华洗尽,人们才会蓦然发现,牛人之所以牛,不过是比较二百五,比如,在战场上砍人的时候比较猛,只有豁出去,才有机会成为牛人。
  牛人当然有能力,但更多的,是运气。
  因为,牛人一生都在适应社会、诠释现有制度,从来都没有能力改变世界。历史,姓李还是姓赵,实在只是一个代号。
  比如,唐宗和宋祖,李世民和赵匡胤当然都是牛人。
  唐宗宋祖都靠砍人起家,但无论怎么砍,砍完之后都在原有封建制度制下喘息,不敢越雷池半步,最终唐宋盛世还是没有逃脱败亡的窠臼。
  历史没有牛人,该怎么样还怎么样,牛人只能改变了历史的表现形式。一个王朝,姓赵还是姓孙,对今天来说,其实没有任何分别。
  因为,牛人一定会出现,虽然我们可能会等地稍微长点。
  能改变历史的人,才是神人。历史失去一个神人,就会改变内涵,之后的演进路径会完全改变,所有牛人都要在这个框架下生存,直到出现另一个神人。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18)
神人,都是偶然。
  而且,神人不一定活的很长,甚至不一定是皇帝,但是神人都会影响历史几千年。
  因为,他们已经不是人,是神。
  比如,董仲舒。没有董仲舒,没准孔子和墨子一样,至今儒家不过是春秋时代的一个流派;有了董仲舒,汉文化才有异化后的独尊儒术。
  杨坚,属于神人。
  因为,没有杨坚,中国后来封建社会的制度路径可能完全改变。虽然隋朝只存在了30多年,就是这30多年,真正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基础。杨坚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这些想法在他当政几十年中被付诸于实践,却影响了其后的整个中国历史。
  我们还是从货币制度说起。
  杨坚称帝后,重铸五铢钱,史称“隋五铢”。
  隋五铢问世的时候,历代旧钱仍在市面上流通。杨坚很不满意,他想到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用旧钱者,尽没于官”,也就是传说中的罚没。
  比如,直接派兵到商铺里搜(抢);比如,到路口检查,非隋五铢钱一律没收;比如,地方官员推行隋五铢不利,免职……
  杨坚确实没让隋五铢减值,因为,隋五铢比汉五铢轻很多,汉五铢为4克,隋五铢却只有克。
  杨坚推行隋五铢,自有杨坚的道理。
  自隋朝起,中国才真正开始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其疆域要远比秦汉帝国辽阔。要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靠前朝留下的那点五铢钱,肯定是不行。因为,旧钱主要在士族手中,广大隋朝士族还没死绝,指望这些人听从杨坚命令,那是相当不靠谱的。
  任凭旧钱流通,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货币,士族又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觉悟,杨坚如何才有可能建立起真正的权威?
  没有权威,如何号令天下?
  不能号令天下,岂不是又“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
  杨坚自己被拉出去剁了倒是小事,没有统一的权威就等于大家都相当权威,还不知道有多少生灵要在无谓的战场涂炭。
  只有统一货币才能消除士族势力,才能形成一个真正有权威的中央集权,而一个真正有权威的中央集权,又恰恰增强了货币的信誉。“隋五铢”替代前朝旧币,也就弱化了士族挑战,就算士族很牛,有本事逃避罚没,手里的硬通货也不能在市面上流通。也正是靠着隋五铢,杨坚才一步步真正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杨坚和秦始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想统一货币。
  两者相同的做法是:不听话,我就杀掉你!不同的做法是,嬴政虽然建立了郡县制,但却没有真正创立封建制度,地方官本身就是士绅,指望他们执行命令,那是相当不靠谱的。县官本来就是地主,只要影响自己利益,比如会或明或暗对抗。
  杨坚就不同了,因为,除了颁行隋五铢,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