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趣的皇上-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光远撤军,范延光也撤除了魏州的防御。紧接着,石敬瑭正式派使者抵达魏州,宣布诏书,任命范延光为天平节度使,任命书随附上免死铁券,范延光手下的心腹将领全部免罪,继续担任刺史、防御使、团练使等要职,只是不能再跟着范延光到天平战区就任。原天雄军的部队士兵也全部免罪,被收编为皇家侍卫军。到目前为止,反叛者范延光一切如意,惹了大乱子,闹了大动静,一点处分没受,反而易地为官,还得了一张理论上永保不死的金牌。反观石敬瑭,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平叛不说,还赔上两个儿子的性命,确实有够委屈。当然,范延光的好运气也有到头的一天,那是后话了。

第二十二章 叛乱四起(二)
石敬瑭对叛将所展现出的好脾气并未带来好效果,这可想而知,从范延光的实例可以看出,反叛的成本是相当低的,成功了,皇帝由你做,不成功也不会成仁,换个地方当官罢了。由于前景是如此的美不胜收,不权怀有异心的豪强们跃跃欲试要跟进造反,就连原本没想造反的地方诸侯也觉可以赌一把运气,反正也没什么损失。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和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是早就有异心的两个地方豪强,有了范延光这位勇敢的先驱者,“双安”也都造反了。

  安重荣原为后唐振武巡边指挥使,石敬瑭进洛阳后,安重荣带了一千多个骑兵前去投靠,属于第一批拥立石敬瑭的地方豪强。石敬瑭当了皇帝之后,论功行赏,封他为成德军节度使,但安重荣与石敬瑭并不是一条心,他只想通过拥立之功,获取得到节度使高位的捷径。安重荣在成德节度使任内专心经营自己的地盘,当他觉得翅膀硬起来后,就常常公开表示对石敬瑭的不满,尤其对石敬瑭精心事奉契丹的谦卑态度表示强烈反对。

  安重荣常说:以中国之尊去侍奉夷狄异族,搜刮生活已很穷困的百姓,去填补契丹人贪得无厌的欲望,这是我们永远的耻辱!安重荣不仅言语上反辽,行动上也做到言行一致,他公开收容在辽国受到契丹人压迫而逃出来的吐谷浑等其他少数民族部落,将这些人安置在辖区内,将他们的武装纳入自己的军队。每当有辽国使者经过他的防区时,安重荣总是态度傲慢地大骂他们,从不以礼相待,甚至还杀了他们,抢占了他们的财物。

  安重荣的高调表现使得他在后晋王朝成为一个异类人物,辽国对他的特立独行相当恼怒,派人前去责问石敬瑭,要求归还使者,惩治凶手。石敬瑭对辽国人百般赔礼道歉,好话说尽,但对手握重兵的安重荣却无可奈何,不敢向他问罪。安重荣照样我行我素,甚至给石敬瑭上奏折,批评石敬瑭对契丹的态度太软弱,劝他攻打契丹,收复失地。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到安重荣时常发表一些令中原人民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他更大肆抨击石敬瑭对契丹人献媚,俨然一付深明大义的民族愤青模样,并有进一步成为民族英雄的可能。

  然而这一切全都是表相,不过是安重荣的精心伪装,他大打民族悲情牌,大声疾呼要对辽国说不的爱国主义姿态只不过是一张巨大的幌子,他的真正目的有二,一是扩充实力,他树起民族大义的大旗,吸引不明真相的,深受辽国压迫各族群众都来投奔他,给他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充足兵源,成德军实力猛增。二是测试石敬瑭的反应,打击石敬瑭的地位。他三番五次违背后晋的国策,与石敬瑭对着干,让石敬瑭在辽国人面前丢面子、装孙子,石敬瑭却连一名重话也不敢跟他提。测试的结果表明石敬瑭着实软弱可欺,是个软蛋,而辽国也对石敬瑭的执政能力表示怀疑,这样无能的皇帝当然应该被推翻。安重荣的策略很成功,扯起反辽大旗的悲情形象使他名利双收,对石敬瑭的试探结论又让他信心十足,总而言之,安重荣认为他现在也算是兵强马壮了,按照他的理论,也就具备了当皇帝的资格,他决定造反了。

  既然要反叛了,安重荣也就不再需要伪装,他偷偷派人去和他曾宣称不共戴天的辽国联系,请求大辽帝国象当年帮助石敬瑭一样助他夺取中原。辽国见到伪愤青安重荣终于露出两面派嘴脸,也觉得后晋内乱对辽国有利无害,就不再追究他以前的不敬,口头上同意暗中支持他。在与辽国通气的同时,安重荣还联络了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约他一道起兵反石,安从进早就在准备造反,现在安重荣主动相约,安从进判断“双安”南北夹击,石敬瑭定然扛不住,自身霸业可成,立即同意起兵响应。

第二十二章 叛乱四起(三)
公元941年11月,“双安”齐反,石敬瑭再一次被迫平叛,他还是倚仗桑维翰和刘知远两位文武心腹坐镇后方统一调度指挥,另任命洛阳留守高行周和侍卫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两人都是平范延光、张从宾叛乱时的重要将领)分别担任征讨安从进和安重荣的前线总指挥。

  12月,杜重威的征讨军与安重荣的变军在河北宗城相遇,安重荣领军列阵相迎,杜重威连续发动两次进攻,都无法击破变军阵形。杜重威担心变军反冲锋,打算撤退,手下将领劝告道:两军交战正激烈时,最忌阵前撤退,请扛住压力继续攻击敌阵的两翼,他们最终一定顶不住。杜重威表示同意,于是加大力度继续攻击,安重荣军的阵势开始稍稍后退,就在这紧要关头,安重荣的一个部将赵彦之,因为不满安重荣给他的待遇大低,临阵叛变,卷起成德军的军旗就往朝廷军的阵营跑。这赵彦之平日里是一个爱装模作样的骚包人物,一向以型男自居,身上穿的铠甲和战马配的鞍辔都用纯银装饰得精美绝伦(类似电影《无极》中光明大将军的扮相),朝廷军的士兵见着这等银光闪闪的人物向他们飞奔而来,只当作是一匹银马驼着一堆银子送上门来,于是就假装不知道他是来投降的,一刀就把他杀了,瓜分了型男那些昂贵的行头。赵彦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有时候衣服穿得太好也会丢了性命。

  安重荣见到赵彦之投降,只看见一团银光裹挟着军旗绝尘而去,不知他带走多少兵马,再加上他布的阵势离不开军旗的指挥,于是大惊失色,连忙命中军后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他的军队在撤退中溃散,安重荣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宗城。杜重威趁势攻城,安重荣手下的一员副将见势不妙,决定学习杨光远前辈砍张敬达脑袋的先例,砍了安重荣的头献给杜重威,成德军叛乱就此解决。杜重威将安重荣的头呈献朝廷,鉴于先前安重荣公开反辽的鲜明态度,石敬瑭把他的头涂上了油漆,送到辽国去,作为对他以前杀害、扣押辽国使者的交待。辽国见安重荣速败,也绝口不提当初的口头约定,收下这颗五彩缤纷的首级了事。

  至于安从进,比安重荣好不到哪去,他的先锋部队很快就被朝廷军击溃,安从进逃入老巢襄阳固守,后晋大将高行周领军围城。安从进苦撑至第二年(公元942年)八月,城中粮尽,高行周挥军破城,安从进比照前辈李从珂,举族*,山南东道反叛遂平。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十二章 叛乱四起(四)
从表面上看,在石敬瑭的有力领导下,三场重大叛乱都得到了平息,但强藩坐大,以下犯上的隐患并未消失,不仅未消失,反而冒出了更多的未爆弹。在平乱过程中,范廷光、张从宾、安从进、安重荣固然倒下了,刘知远、杨光远、高行周、杜重威却都站起来了,这些人都是石敬瑭倚重的左右手,都在平叛行动中立下大功,既然有功,就不能不赏,于是他们都得到高官厚禄,得到了重要地区的节度使位置,换句话说,老一辈的地方势力尚在,新一批的地方豪强又成形了。

  其中杨光远封为东平王,任职平卢节度使。杨光远是当年晋安寨的头号降将,砍了主帅张敬达的脑袋,帮了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的大忙。耶律德光一向重视网罗中原人才,在他北归途中,不少原后唐地方官或军事将领都被他带回契丹担任要职,有些人不愿去,耶律德光就硬将人绑架到契丹,但对于杨光远这种“人才”,虽然立了大功,耶律德光却不敢要,而是留给石敬瑭使用。这杨光远演技极佳,他每次见到石敬瑭时,都装出一副郁郁不乐的样子,石敬瑭担心他对新东家有不满,就派人问他。杨光远道:我对现在的位子已经很满意了,只是常常惭愧,不能象张敬达那样死得其所啊!石敬瑭算是脸皮厚的,但对杨光远此言仍是听得头皮发麻,不过表面上也只能称赞他的忠心。平范延光之乱立功后(其实也不算什么功),石敬瑭赶紧封他显爵大官,以免他又惭愧起来,一不小心就想砍他石某人的头。

  刘知远封为北平王,并得到了河东节度使的岗位,这是可是石敬瑭的起家根据地,刘知远曾做为他的副手在河东带兵多年,素有威望,培养了一批死忠的部下,现在他正式成为河东方面大员,更是放开手脚发展势力,不少豪杰之士都前去投奔,其中就有后周王朝的创始人郭威。原安重荣收留的吐谷浑部落,也改换门庭,全体效力于刘知远。刘知远的实力和势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长,这不能不引起石敬瑭的担心,但刘知远是自己的老部下,又一向忠心耿耿,多次在危急时刻发挥中流抵柱的作用,如果这样的干部都不能得到封赏重用,今后再有事端,难道去依靠杨光远?石敬瑭在对待刘知远的问题上陷入了矛盾和焦灼,既不能不赏,又担心他坐大。刘知远是个聪明人,早已觉察到老领导的复杂心理,于是专心经营河东地盘,与后晋中央的关系日渐疏远。

  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他在平定张从宾、范延光、安重荣的叛乱时,立过不少功劳,石敬瑭将原属安重荣的成德节度使转由他担任。杜重威生性贪婪,他所任职的每一个地方,由于对基层搜刮太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