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趣的皇上-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ⅲ⒓捶⑼跞ǔ分啊5晒沟糜腥巳ィ谑峭秸率路氲涝俅纬雎沓鍪沽晒夥氲揽墒俏宕沂雷钣忻恼巢坏刮蹋鬘朝N代老臣,前后侍候过数位性格各异的皇帝,早就练成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只要他到辽国去,总能将耶律德光及其亲信哄得开开心心,更重要的是冯道并不以与辽人打交道为耻,他有他的一套价值观。由于冯道的协调功力一流,到后来,晋辽之间的重要出使任务都由冯道一人包圆了。

  综上所述,对于辽帝国和耶律德光本人,石敬瑭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最强烈的孝心和爱心,在他在位期间,后晋与辽国之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争执,他们父子之间也没红过脸。对于这些事实,耶律德光没法不满意,为此,他屡次阻止石敬瑭以“臣”自称,要他称“儿皇帝”便可,这充分表明耶律德光已将石敬瑭视之为耶律家族的一员,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第二十一章 危机四伏(一)
经过石敬瑭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针对性治理,后晋王朝稍显安定局面,然而,有几颗定时炸弹却始终埋藏在帝国内部未被排除,一旦同时引爆,后晋帝国必将被炸得四分五裂。这些炸弹不是来自民间,老百姓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还不到揭杆而起的分上。也不是来自官僚阶层,这些人平日光练一张嘴,纵有不满也没本钱谋求叛乱,更何况石敬瑭并未亏待他们。更不是来自辽国,石敬瑭把辽国上下都侍候得舒畅不比,将他推翻了,今后上哪去找如此有孝心的干儿子,所以石敬瑭有时借口说老百姓太穷,无法付满当年的年贡,耶律德光对此也没有认真追查,在石敬瑭当皇帝的期间,两国一直相安无事。

  这些炸弹就是后晋王朝内部那些桀傲不驯的藩镇,藩镇割据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在石敬瑭建后晋之前,五代中后梁、后唐中多数皇帝都是出身藩镇,最后也都被藩镇推翻,地方势力坐大后,以下犯上便成为一种传统。

  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系最早归顺石敬瑭的地方大佬之一,他曾公开发表过令最高统治者心惊胆战的言论:当皇帝这件事,只要兵强马壮,谁都可以干。安重荣的言论虽然粗糙,但却是朴素的真理,在比拼谁的拳头大的年代,持有安重荣这种观点的地方豪强绝不在少数,只不过他们中有的不如安重荣有文化,总结不出怎么言简意赅的精辟观点,有的则比安重荣有文化,知道枪打出头鸟的典故,光练不说。对安重荣这类人的心态,石敬瑭是心知肚明,他本人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分子,有鉴于前科,石敬瑭虽然内心存有猜忌,但总是外怀宽容,一味安抚纵容这些豪强大佬,轻易不招  逼迫他们,或贸然做出移镇移防之类的决定,就怕把这些人找由头反叛。

  有一次,青州节度使出缺,石敬瑭打算将同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调任青州节度使,从传统上讲,青州比山南东道重要,调任算是重用,但安从进却不领这个情,他回奏道:只要把青州移到汉江以南,我就去就任。这话摆明了要抗命,安从进不愿调任是有原因的,山南东道有汉江、长江之险,安从进虽然属于第一批归顺石敬瑭的大佬,却始终怀有异志,他恃江为险,大量招募亡命之徒,扩充军队,又公开劫掠过往的商旅的财物,截留南方进贡的贡银,扩充军需。由于存有极大的政治野心,他自然不愿离开经营多年的地盘到外地就任。安从进公然抗命,石敬瑭也深知安从进有反心,却没有追究其抗命之罪,不调就不调,他是怕将安从进惹急了,逼反了,当年他就是把李从珂要调他的职作为起兵借口之一的,当然,安从进不用逼也会反,但至少不是现在,到时候真反了再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一章 危机四伏(二)
又比如天雄节度使范延光,虽然很早就投降了石敬瑭,但从来就不跟他一条心,作为原后唐的前同事,范延光与赵德钧一样,对石敬瑭很不服气,认为他不过沾了辽国的光,又有好运气才当了皇帝。但鉴于赵德钧反石的下场并不太好,实力不如赵的范延光并未轻举妄动,而是就地在后晋帝国内替伏下来,以图日后。

  范延光是个很迷信的人,曾有个相面术士说他日后可以当皇帝,他就信以为真,一门心思研究怎么当皇帝。范延光同时也是个很难看的人,因为得病的原因,他的头发全掉光了,他的老婆则是个跛脚,有手下人劝他道:古往今来可曾有过秃头天子,跛脚皇后,石敬瑭再不济,至少人家的老婆是公主。但范延光不为所动,坚决要当个貌丑皇帝,打算为天下秃头的人争光,于是范延光始终在厉兵秣马准备造反。范某人的反叛之心朝野俱知,石敬瑭当然也知道,但他仍旧不敢采取强硬的应对措施,而是持续不断地安抚范延光,并封他为临清郡王来安他的心。

  还有一个彰义节度使张彦泽,是个十分残暴的家伙,他手下的掌书记张式时常规劝他,不料竟惹恼了张彦泽,打算干掉张式。张式得知后,大为恐惧,立即辞职外逃,张彦泽派兵追捕,张式逃入其他节度使的辖区,该节度使请示朝廷,石敬瑭批示张式目无长官,应贬逐到商州。按理说,这样的处理已经很照顾张彦泽面子了,但张彦泽却不依不饶,派人面见石敬瑭,要求朝廷交人,并放出狠话道:如果不交出张式,恐怕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张彦泽这种公然威胁朝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目无长官,但考虑到有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石敬瑭不愿招惹张彦泽,只能牺牲张式,下诏将他交给张彦泽。

  张式的结局极为悲惨,被张彦泽剖腹挖心后,再砍断四肢。张彦泽的野兽行径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公愤,不少朝臣联名上书要求惩处他,但石敬瑭均不予理会,他的原则很清楚,宁可得罪耍嘴皮子、摇笔杆子的,也不愿惹恼抓枪杆子的。只不过张彦泽未必领他的情,在不久的将来还是给了后晋帝国致命一击。

第二十二章 叛乱四起(一)
然而石敬瑭虽然委曲求全,一味退让,反让大小炸弹们觉得石敬瑭软弱可欺,个个都受到鼓励,拼命寻找机会,随时准备引爆。石敬瑭在位不满七年,大的叛乱就达到六起,前文所述的安重荣、安从进、范延光全都反了。

  其中天雄节度使范延光是最早动手的一个,公元937年3月,范延光发布命令,悉召天雄军所属贝、博、卫、澶、相5州刺史齐集天雄总部魏州商议谋反。6月,准备充分的范延光正式起兵于魏州,以澶州刺史冯晖和牙将孙锐为先锋,率步骑2万人渡过黄河,进逼后晋重镇滑州。

  人家都上门打脸了,石敬瑭不得不采取平叛措施,他即命侍卫诸军都指挥使杨光远率步骑1万屯守滑州,令护圣都指挥使杜重威率兵屯守卫州,严加守备。同时,命东都巡检使张从宾率河南府的军队北上征讨范延光。然而,这张从宾也是个替伏已久的定时炸弹,早就怀有二心,范延光早已打探到这个情报,派人游说张从宾跟他一起反,张从宾一说即动心,决定立即引爆,马上反水,在石敬瑭的大后方大打出手。石敬瑭没料到后院起火,促不及防,被张从宾的变军攻入东都洛阳(此时石敬瑭已迁都大梁),石敬瑭的两个儿子:河阳节度使石重信和洛阳留守石重义都在乱军中被杀。张从宾继续引兵万余攻克汜水关,企图进逼都城大梁。

  而对危局,石敬瑭大惊失色,打算逃回老根据地晋阳以避开叛军冲击,老军师桑维翰再次现身相劝道:叛军虽然势大,但必不能持久,请稍微等待一阵子,最好不要轻举妄动。石敬瑭觉得老桑说的有道理,再一想,现在自己是皇帝了,怎能象流寇一样逃跑,那样会让人分不清到底谁才是国家的主人,他现在完全可以动用全国的资源来平叛。想到了这一点,石敬瑭开始镇定下来,任命治军严明的刘知远总管大梁一切防卫事宜。同时,调动奉国都指挥使侯益率禁兵5000人加强杜重威的军队,共赴汜水关攻讨张从宾。

  公元937年7月,侯益、杜重威联手攻克汜水关,大败张从宾,将其万余士兵俘斩殆尽,张从宾坠水而死。另一边,杨光远也击败范延光方面冯晖和孙锐的先锋部队,斩杀3000人,两人狼狈逃回魏州。战局开始向有利于石敬瑭的方向发展,石敬瑭趁热打铁,任命杨光远为平叛总指挥,节制侯益、杜重威、高行周等将领,全力攻打天雄叛军总部魏州。杨光远、高行周都是原晋安寨降将,降降相知,用他们来对付也当过降将的范延光正合适。

  范延光知道事情不妙了,就杀了孙锐当替罪羊,向后晋朝廷请降,不料石敬瑭这回硬气起来,坚决不答应,范延光只得据城固守。杨光远将城团团围住猛攻,但魏州城坚难下,杨光远当年在晋安寨只被围困的经验,缺乏攻坚的策略,打了一年多也不能攻克。战事拖得很长,平叛军的粮草供应开始紧张,部队士气十分低落,支前百姓也疲乏不堪。石敬瑭担心再打下去将使朝廷损耗很大,如果再有其他节度使乘机联合叛乱,新生政权将难以应付,只得软下来,决定劝降范延光。他遣人入城告之范延光,只要他投降,一切都没事,不但没事,还可以将他调往另一个同样等级的战区担任节度使。石敬瑭开出的条件十分可观,范延光决定投降,但又有些担心,石敬瑭再次派人传达了自己誓言,表示范延光如果投降后被杀,上天作证,他将失去他亲手开创的帝国。同时,作为立誓的证明,范延光还将获得一张由他亲笔签名的免死铁券。

  话说到这份上,连范延光都觉得再不立即投降就有点不够意思了,于是派使节前往大梁呈送降表,石敬瑭收到降表,立即下令杨光远撤军,范延光也撤除了魏州的防御。紧接着,石敬瑭正式派使者抵达魏州,宣布诏书,任命范延光为天平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