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趣的皇上-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他在平定张从宾、范延光、安重荣的叛乱时,立过不少功劳,石敬瑭将原属安重荣的成德节度使转由他担任。杜重威生性贪婪,他所任职的每一个地方,由于对基层搜刮太重,老百姓都背井离乡,流散四方,有一次,杜重威看到街上人来人往,就得意洋洋地对左右道:有人说我把百姓都赶跑了,怎么现在街上还有这么多人哪!安重荣倒台后,杜重威为了夺头功,私自将砍了安重荣脑袋的原成德军副将给杀了,对外则宣称安某人的首级是他砍的。安重荣的丰厚家产也被杜重威全部私吞。石敬瑭明知杜重威杀人夺财,却装作不知,根本不予追究,因为杜重威必竟是亲戚加亲信,算是难得的忠臣,至于贪财冒功,这反倒是好事,正说明杜重威志在于低层次的富贵,不会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

第二十三章 儿皇帝驾崩(一)
平心而论,石敬瑭何尝不知道这些“重臣良将”的野心和异志,但知道了也没用,还不能不赏,如果再把这些人逼反了,又从哪里再找人平叛?就算找对了人,也成功平了乱,不还得再赏给新人高官、地盘,不还得从头再来。为此,石敬瑭也只能顾眼前了,到头来,危机四伏的状况愈加严重,搞半天,他死了俩儿子却换来如此不堪的局面,石敬瑭的心理负担也愈加严重了。

  公元942年5月16日,石敬瑭开始患病,史书上并未载明他的具体病因,只说是病情发展得很快,其实简单分析一下当时石敬瑭的处境,大概就可估计出他得重病的原因,无非就是内忧外患,急火攻心,却又无法排遣,火气加闷气郁结在胸,最终总暴发,到这时节,病人也就差不多了。

  石敬瑭的内忧即是朝中的悍将强藩,石敬瑭一味忍让,百般劝慰的安抚政策恶果开始显现,各路豪强们越来越看不起儿皇帝,也越来越不听话了,除了几个死忠亲信,石敬瑭发布的政令管用程度直线下降,大多数的节度使都在拼命经营自己的地盘,对于中央,除了要钱要粮的时候客气一些,平常根本就是不理不睬。石敬瑭对这种国内格局忧虑万分,却无力改变现状。

  石敬瑭的外患当然就是辽国,他发现辽国越来越难侍候了,平常狮子大开口要金帛倒也罢了,羞辱使节或羞辱儿皇帝本人也没关系,但辽国后来已发展到严重干涉后晋内政的地步,不仅是耶律德光等上层建筑,就连一些中下级官员也动不动对后晋实施的政策、政务横加指责,后晋政府上下对辽国都非常反感,纷纷要求皇帝对辽国要硬气起来。石敬瑭因此相当烦恼,却又没什么解决办法,只能继续花钱或陪笑脸摆平、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搞得身心俱疲。

  此外,石敬瑭的家庭横遭不幸也是他的重要病因之一,他靠给耶律德光当儿子当上了中原之主,耶律德光增添了儿子的数量,石敬瑭却接连在战乱中失去了4个亲生儿子,先前李从珂杀了两个,其后张从宾也开销了两个,中年丧子对人造成的打击可想而知,更何况是短短数年内连丧四个。由于大量损失儿子,导致石敬瑭在年纪大后缺少成年的继承人,身染沉疴却没有成年儿子继承大位,石敬瑭越发急火攻心。

  造成石敬瑭身体总崩溃的导火索最终来自干爸爸方面,公元942年4月,耶律德光接连派遣使节约见石敬瑭,指责后晋政府收留反辽武装团伙吐谷浑部落,并纵容该部落在后晋境内设立反辽基地,对该部落越境袭击辽国军民不闻不问。耶律德光要求石敬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止吐谷浑部的恐怖暴行,否则,大辽帝国将自行越境清剿打击吐谷浑恐怖分子,由此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将由后晋当局承担。

  作为干爸爸教训干儿子的代表,辽国使节的嘴脸我们在前文都已见识了,石敬瑭又是说好话又是送礼物,陪尽了笑脸,然而吐谷浑部落的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并非石敬瑭不愿制止吐谷浑部的袭辽行动,而是该部目前在刘知远河东镇的地盘上,实际收留他们的是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而并非石敬瑭。当然,在理论上河东也是后晋的一部分,刘知远也是后晋的官员,在实际上,河东已成为刘知远的独立王国,吐谷浑部落首领只听从刘知远一人,石敬瑭根本指挥不动。。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三章 儿皇帝驾崩(二)
作为老领导,石敬瑭也曾尝试让刘知远约束吐谷浑部的行为,并要他将该部驱离河东,然而羽翼已丰的刘知远却有自己的考虑,吐谷浑部的骑兵骁勇善战,战斗力不弱于契丹骑兵,有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加盟,河东镇就增加了逐鹿中原的本钱,因此刘知远对石敬瑭的命令充耳不闻。刘知远的强硬态度让石敬瑭陷入了困境,与范延光、“双安”等叛将相比,刘知远的能力和实力远在这些人之上,石敬瑭深知这一点,他没有与刘知远翻脸的本钱,无法强迫其服从命令,但他更没有与干爸爸翻脸的胆量,为这事他相当焦心,饱受煎熬,终于在受了近一个月的夹板气之后,他完全病倒了。

  公元942年6月13日,石敬瑭病故,离他开始患病还不到1个月,时年51岁。从936年11月在晋阳登基,石敬瑭在皇帝的宝座上呆了近七年,但这七年间,石敬瑭几乎没有一天省心的,总有一堆麻烦事等着他处理,现在他的世界终于清静了。作为中华史上最为知名的皇帝之一,石敬瑭在史册上留下了一片骂名,越到近代骂的越狠,不论英雄还是枭雄,五代乱世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已经陌生,但每一个学习过中国历史的中学生都知道石敬瑭这个名字和他名字前儿皇帝的耻辱称谓,实际上就石敬瑭而言,他也绝想不到身后会如此臭名昭著,当初,他甚至都没想到会当上皇帝。

  纵观石敬瑭的一生,他并不一个高瞻远瞩的人,明显缺乏战略眼光,也不具备吞并天下的野心,他在骨子里是一个天生胆小的人,他的一切行动都只是为了自保,当初被弃李从厚倒向李从珂是为了自保;反叛李从珂,甘当儿皇帝也是了自保;侍奉辽国,安抚藩镇同样是为了自保,总而言之,只要遇到一点风吹草动,他的本能反应就是先保自身无虞,至于这种本能反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就看不到那么远,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趋利而避害是人性本能,大家都能理解,但人性本能不仅于此,实际上,如果石敬瑭够高瞻、够聪明,他就会明白自保也分为很多种,老部下刘知远就曾给他指出过一种(多送契丹金银即可,不必割地加当儿子),老同事赵德钧也曾给他展示过另一种(与契丹约为兄弟之国),这些当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举措,但总归还存有一定的底线,然而由于石敬瑭天生的性格缺陷,由于他骨髓深处替藏着的另类软弱,导致他几乎是不顾一切、迫不及待地选择了最坏的一种自保方式。

  以石敬瑭的心理素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当到河东节度使已是到顶,让他在乱世中带领一个帝国奔小康确实免为其难,事实上,从石敬瑭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政务决策来看,他的确也只把自己当作一个放大的节度使,而不是一国之君。历史的因缘际会将石敬瑭推上了他本无奢望的皇位,他干得很努力,直做到身心俱疲,可以说比五代不少帝王做得都好,然而他的问题并非是他勤政与否,而在于他一开始就错了,由于他先天的短视和自私,燕云十六州的割让成为他个人永远也洗刷不清的污点,而“儿皇帝”的污名则将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二十四章 孙皇帝继位
石敬瑭的死亡宣告儿皇帝的消失,但后晋王朝还存在,还得有人继承和收拾石敬瑭留下的烂摊子。在石敬瑭临终前,他将自己最为信任的大臣冯道叫来,又将小儿子石重睿喊来,命他向冯道磕头,接着叫太监抱起石重睿来放在冯道怀里,石重睿的年龄很小,因此可以置于冯道怀里,由于其他成年的儿子都在战乱中死于非命,石敬瑭只剩下这么一个年幼的亲生继承人。他向冯道的这番行动表示也很明白,就是请他当托,作为顾命大臣,担起托孤大任,辅佐石重睿做后晋的第二任皇帝。很多朝老臣冯道是朝中资格最老的官员,也是整个五代资格最老的官员,对走马灯政权的皇位更替细节比谁都熟悉,对石敬瑭的期望,他立马就应承下来。

  然而石敬瑭刚一咽气,这位最受信任的冯大人就篡改了他的遗命,他与另一位石敬瑭的亲信大臣景延广(时任禁卫军总指挥)商量,认为当前国家面临严峻的形势,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都不稳定,在这紧要关头立一个小儿做皇帝,小皇帝就容易被朝中其他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控制,君权必然旁落,断非国家之福。冯道虽然对刚过世的石敬瑭不讲信用,但他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景延广也表示赞同,于是两人谋划了新的人选,对外宣布这就是石敬瑭的继承人。

  此人便是石敬瑭的侄子加义子石重贵,早在晋阳时期,石重贵就已被干爷爷耶律德光看中,以后也一直在后晋担任军政要职,石敬瑭去世的那一年,他已被封为齐王,而义子继位在五代是家常便话的事,所以石重贵就被两人立为后晋第二任皇帝。于是在五代又多了一位养子当了皇帝,当初石敬瑭反叛后唐的理由之一便是李从珂系养子,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现如今他自己的继承人也是养子,想起来还真是有点反讽。

第二十五章 爷爷打孙子(一)
由于拥立石重贵,冯道和景延广因此获得了莫大的功劳,石重贵对他们十分感激,继续委以重任,特别是对景延广更是言听计从。这景延广是后晋第一大话王,作派极象当今某些政客或专家,打嘴炮、过嘴瘾的工夫一流,却常常说话不经大脑,只求语出惊人的效果以搏人气和名气,从不计后果得失。

  石重贵上台后,受他教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