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与蒋介石-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对蒋介石的这一步刁棋,毛泽东一时似乎难以作出明确的答复。他于八月十六日,给蒋介石复了一封极其简短、未作正面回答的电报: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未寒电悉。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毛泽东
  未铣
  毛泽东提及的朱德同日中午的电报,其实也是毛泽东写的!与毛泽东以自己的名义打给蒋介石的寥寥数语的电报相反,这一电报竟长达三千字!人们在研究蒋介石—毛泽东之间电报交往时,往往忽视了这份长电,以为是朱德的电报。其实,这份朱德电报也收入《毛泽东选集》,表明那确实无疑是毛泽东的手笔。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妙棋乎?刁棋乎?2
  毛泽东巧妙地借用朱德的名义,对蒋介石的命令提出严重抗议,并提出六项要求。
  电报中,对蒋介石再也不用过去那种下级对上级的口气,而是称之“你和你的政府”。这表明,抗战一结束,中共的军队再也不受制于蒋介石了。毛泽东写道:一切同盟国的统帅中,只有你一个人下了一个绝对错误的命令。我认为你的这个错误,是由于你的私心而产生的,带着非常严重的性质,这就是说,你的命令有利于敌人。
  同日,还有一篇文章很值得注意。那也出于毛泽东手笔,却以新华社评论的名义公开发表。这篇评论题为《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干干脆脆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叛变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他将中国人民推入了十年内战的血海,因而引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然后,他失魂落魄地拔步便跑,率领一群人,从黑龙江一直退到贵州省。他袖手旁观,坐待胜利。果然,胜利到来了,他叫人民军队“驻防待命”,他叫敌人汉奸“维持治安”,以便他摇摇摆摆地回南京。只要提到这些,中国人民就知道是蒋介石。蒋介石干了这一切,他是不是人民公敌的问题,是否还有争论呢?争论是有的。人民说:是。人民公敌说:不是。只有这个争论。
  毛泽东称蒋介石为“人民公敌”,是因为蒋介石的发言人称朱德(即毛泽东)为“人民公敌”。蒋介石的发言人十五日在重庆记者招待会上,谈及朱德违抗蒋委员长的命令时说:“违反者即为人民之公敌。”
  一边函电交驰,表示“共商大计”;一边又互骂“人民公敌”,剑拔弩张。笑脸和怒视交织在一起。
  鉴于蒋介石公开发表给毛泽东的电报,毛泽东也把他十六日给蒋介石的复电公开发表于二十一日重庆《新华日报》。
  蒋介石于二十日第二次致电毛泽东:“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蒋介石在电报中,对毛泽东以朱德名义发来的那份长电,作出答复。蒋介石仍坚持要朱德“严守纪律,恪遵军令”。接着,蒋介石这么说:
  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未可蹉跎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依然打宣传战。这份电报于翌日,发表于《中央日报》,加上了这样醒目的标题:《蒋主席再电毛泽东,盼速来渝共商大计》。
  毛泽东于八月二十二日,再复蒋介石。这一电报手迹现保存在北京中央档案馆,一望而知乃周恩来所写。电报全文如下:
  重庆
  蒋委员长勋鉴:
  从中央社新闻电中,得读先生复电,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同志前来进谒,希予接洽,为恳。
  毛泽东
  未养
  这就是说,毛泽东只答应“先派周恩来”去。周恩来和蒋介石翻来覆去,谈过那么多次。显然,蒋介石绝不会满足于毛泽东这样的答复。他以为毛泽东老样子,跟过去一回回婉拒一样,这一回也不会来。于是,蒋介石下了一步咄咄逼人之棋,于二十三日第三次致电毛泽东,声称连“迎迓”毛泽东的飞机都准备好了!
  蒋介石的电报全文如下: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梗
  蒋介石此电,于二十五日刊在《中央日报》上,标题为《蒋主席三电延安敦促毛泽东来渝》。
  中国的惯例讲究“三”。诸如,三顾茅庐。这样一来,蒋介石已是三请毛泽东了。在蒋介石这步“逼”棋面前,毛泽东该怎么回敬呢?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各方关注延安枣园的动向
  一时间,毛泽东的动向,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延安城西北,约莫十五华里处,有一大片果园,内中以枣树居多,人称“枣园”。这枣园原是地主申有安的产业,后来他把枣园连同园内的一大片窑洞都卖给了陕北军阀高双成。红军攻入延安,高双成跑了,枣园归公。后来,康生看中了那里,把他手下的中央社会部搬进了枣园。从一九四三年初起,毛泽东住进枣园,中共中央机关也由杨家岭迁至此。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上,五排窑洞分别住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他们是中共七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人称“五大书记”。在“五大书记”所住的山坡之下,枣树丛中,有一座新盖的砖木结构的平房,人称“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是“五大书记”开会的地方。自从蒋介石的一封封电报飞入枣园,小礼堂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
  最为关注着枣园动向的,当然要算蒋介石了。他给国民党派驻延安的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伦发去电报,要他们弄清毛泽东的意图。于是,周、罗求见毛泽东。毛泽东自然一眼便看穿他们的来意,答曰:“目前不准备去重庆。”周、罗迅即把来自枣园的第一手消息密报蒋介石。
  重庆各界从报端得知蒋介石电邀毛泽东,毛泽东顿时成了“热点人物”。各方人士等都万分关注着延安枣园的动静。重庆各报发表各种文章,表明各种态度——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表达了对毛泽东的关心。
  重庆《大公报》于二十二日发表社论《读蒋主席再致延安电》,说道:“抗战胜利了,但在胜利的欢欣中,人人都在悬注延安的态度……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行,以商国家之大计。”重庆《新华日报》于二十二日发表社论《蒋介石先生哿电书后》,被国民党当局扣发,只得于翌日单页印行,随报附送。哿即电报二十日代日韵目。社论指出:
  一句最平凡的真理:要团结先要民主。像目前这样一只手叉住了对方的咽喉,暗中拳打脚踢,而面孔上浮着奸笑来说“快来团结,快来团结”的做法,三岁的孩子也会知道不公平不合理和不可能团结得拢来的。
  二十四日,重庆《新华日报》刊载读者莫一尘的来信:
  有些报纸的言论,非常强调毛先生出来,好像只要他一出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是,我要请问一下那些说空话的先生们: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在哪里?叶挺在哪里?廖承志在哪里?在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连合法的地位都没有,在特务横行、老百姓连半点人身自由都没有的情况下,叫毛先生怎样出来呢?
  中国民主同盟此刻也发话了。这是由部分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的政治团体。最初成立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称“统一建国同志会”。一九四一年三月,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一九四四年九月,再度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以张澜为主席,左舜生为秘书长,章伯钧、罗隆基、沈钧儒、黄炎培、梁漱溟等为中央常委。
  中国民主同盟成了国民党、中共之外的中国第三大党。一九四五年三月七日,联合国准备成立,周恩来在致国民党王世杰信中,建议中国代表团人选“必须包括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三方面的代表”。
  中国民主同盟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我们要求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同时也要求有土地有人民也有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主张给以充分的考虑……我们承认国民党对抗战是尽了力的,同时我们承认共产党也尽了力……他们提出了十条主张,并以八个字来概括,即“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八月二十一日,国民党《中央日报》编辑部在对形势进行分析时,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他又说:“即便共产党来,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耐人寻味的是,胡适自称“闲人偶尔好事”,致电毛泽东:中共领袖诸公今日宜审察世界形势,爱惜中国前途,努力忘却过去,瞻望将来,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政党。公等若能有此决心,则国内十八年纠纷一朝解决。
  美国合众社记者从重庆发出电讯,报道魏德曼的讲话:
  美驻华陆军总司令魏德曼中将昨日(十六日)下午在一记者招待会上答复记者,如中共领袖朱德、毛泽东依照建议到达重庆,彼不敢担保彼等之安全。因此举纯系中国问题,但彼谓如中国政府要求给延安领袖之交通工具,则彼可以办得到云。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
  蒋主席邀请中国共产党领袖赴渝共商国是……自中国共产党过去情形视之,此次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