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喻世明言-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先生到一个好所在去。”令陈抟:“闭目休开!”五老翼之而行。觉两足腾空,
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间,脚跟着地,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但见空中五条
龙夭矫而逝。陈抟看那去处,乃西岳太华山石上,已不知来了多少路,此乃神龙
变化之妙。
陈抟遂留居于此。太华山道士,见其所居没有锅灶,心中甚异,悄地察之。
更无他事,惟鼾睡而已。一日,陈抟下九石岩,数月不归。道士疑他往别处去了。
后于柴房中,忽见一物,近前看之,乃先生也。正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
堆积在上,直待烧柴将尽,方才看见。又一日,有个樵夫在山下乍刂草,见山凹
里一个尸骸,尘埃起寸。樵夫心中怜悯,欲取而埋之。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
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只见先生把腰一伸,
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
华阴令王睦,亲到华山求见先生。至九石岩,见光光一片石头,绝无半间茅
舍。乃问道:“先生寝止在于何所?”陈抟大笑,吟诗一首答之,诗曰: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睦要与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辞不要。此周世宗显德年间事也。这四句诗直
达帝听,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见之,问以国祚长短。陈抟说出四句,道是:“好
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世宗皇帝本姓柴,名荣,木头茂盛,
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
“木”字添盖乃是“宋”字。宋朝享国长久,先生已预知矣。
且说世宗要加陈抟以极品之爵,陈抟不愿,坚请还山。世宗采其“来时自有
白云封”之句,赐号“白云先生”。后因陈桥兵变,赵太祖披了黄袍,即了帝位。
先生适乘驴到华阴县,闻知此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道:“先生笑什么?”
先生道:“你们众百姓造化,造化!天下是今日定了。”
原来后唐末年间,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先生在路上闲步,看见一妇人,
挑着一个竹篮而走,篮内两头坐两个孩子。先生口吟二句,道是:“莫言皇帝少,
皇帝上担挑。”你道那两个孩子是谁?那大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那小的便是宋
太宗赵匡义,这妇人便是杜太后。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又一日,先生游长安市上,遇赵匡胤兄弟和赵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饮酒。
先生亦入肆沽饮,看见赵普坐于二赵之右,先生将赵普推下去道:“你不过是紫
微垣边一个小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奇其言。有认得的,指道:
“这是白云先生陈抟。”匡胤就问前程之事。陈抟道:“你弟兄两个的星,比他
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负。后来定了天下,屡次差官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
后来赵太祖手诏促之,陈抟向使者说道:“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
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拜,则违吾性;若不下拜,则亵其体。是以不
敢奉诏。”乃于诏书之尾,写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
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复命,太祖笑而置之。
后太祖晏驾,太宗皇帝即位,念酒肆中之旧,召与相见,说过待以不臣之礼。
又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
三峰乞与君。”先生见诗,乃服华阳巾、布袍、草履,来到东京。见太宗于便殿,
只是长揖道:“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太宗赐坐,
问以修养之道。陈抟对道:“天子以天下为一身,假令白日升天,竟何益于百姓?
今君明臣良,兴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荣名流于万世。修炼之道,无出于此。”
太宗点头称善,愈加敬重。问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为朕言之。”陈抟
答道:“臣无所欲,只愿求一静室。”乃赐居于建隆道观。
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遣人问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写一
“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已发,不曾停止。再遣人问先生时,但见他闭
目而睡,鼾齁之声,直达户外。明日去看,仍复如此。一连睡了三个月,不曾起
身。河东军将,果然无功而返。太宗正当嗟叹,忽见陈抟道冠野服,逍遥而来,
直上金銮宝殿。太宗见其不召自来,甚以为异。陈抟道:“老夫今日还山,特来
辞驾。”太宗闻言,如有所失,欲加抟以帝师之号,筑宫奉事,时时请教。陈抟
固辞求去,呈诗一首。诗云:“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千载客,四海一
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獐鹿性,何处不称臣?”又道:“二十年
之后,老夫再来候见圣颜。”太宗知不可留,特赐御宴于都堂,使宰相、两禁官
员俱侍坐,每人制送行诗一首,以宠其归。又将太华全山,御笔判与陈抟为修真
之所,他人不得侵渔。赐号为“白云洞主希夷先生”,听其还山。此太平兴国元
年事也。
到端拱五年,太宗皇帝管二十年的乾坤,尚不曾立得太子。长子楚王元佐,
因九月九日,不曾预得御宴,纵火烧宫。太宗大怒,废为庶人。心爱第三子襄王
元侃,未知他福分如何,口中不言,心下思想:“惟有希夷先生陈抟,最善相人。
当初在酒肆中,就相定我兄弟二人,当为皇帝,赵普为宰相。如今得他一来,决
断其事便好。”转念犹未了,内侍报道:“有太华山处士陈抟,叩宫门求见。”
太宗大惊,即时宣进,问道:“先生此来何意?”陈抟答道:“老夫知陛下胸中
有疑,特来决之。”太宗大笑道:“朕固疑先生有前知之术,今果然也。朕东宫
未定,有襄王元侃,宽仁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烦先生到襄府一
看。”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首便回。太宗问道:“朕烦先生到襄府看襄王之相,
如何不去而回?”陈抟道:“老夫已看过了。襄府门前,奉役奔走之人,都有将
相之福,何必见襄王哉?”太宗之意遂决。即日宣诏,立襄王为太子,后来真宗
皇帝就是。陈抟在京师,又住了一月。忽然辞去,仍归九石岩。
其时,有门人穆伯长、种放等百余人,皆筑室于华山之下,朝夕听讲。惟有
五龙蛰法,先生未尝授人。忽一日,遣门人辈于张超谷口,高岩之上,凿一石室。
门人不敢违命。室既凿成,先生同门人往观之。其岩最高,望下云烟如翠。先生
指道:“此毛女所谓‘相将入翠烟’也,吾其归于此乎?”言未毕,屈膝而坐,
挥门人使去。右手支颐,闭目而逝。年一百一十八岁。门人环守其尸,至七日,
容色如生,肢体温软,异香扑鼻。乃制为石匣盛之,仍用石盖;束以铁锁数丈,
置于石室。门人方去,其岩自崩,遂成陡绝之势。有五色云,封住谷口,弥月不
散。后人因名其处为希夷峡。
到徽宗宣和年间,有闽中道士徐知常,来游华山。见峡上有铁锁垂下,知常
攀缘而上,至于石室。见匣盖欹侧,启而观之,惟有仙骨一具,其色红润,香气
逼人。知常再拜毕,为整其盖,复攀缘而下。其时徐知常得幸于徽宗,官拜左街
道录。将此事奏知天子,天子差知常赍御香一注,重到希夷峡,要取仙骨供养在
大内。来到峡边,已不见有铁锁,但见云雾重重,危岩壁立,叹息而返。至今希
夷先生蜕骨在张超谷,无复有人见之者矣!有诗为证:
从来处士窃名浮,谁似希夷闲到头?两隐名山供笑傲,四辞朝命肯淹留。
五龙蛰法前人少,八卦神机后学求。片片白云迷峡锁,石床高卧足千秋。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第十五卷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倦压鳌头请左符,笑寻赪尾为西湖。二三贤守去非远,六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尊倒玉壶。
这一首诗,乃宋朝士大夫刘季孙《寄苏子瞻自翰苑出守杭州》诗。元来东坡
先生苏学士凡两次到杭州:先一次,神宗皇帝熙宁二年,通判杭州;第二次,元
祐年中,知杭州军州事。所以临安府多有东坡古迹诗句。后来南渡过江,文章之
士极多。惟有洪内翰才名,可继东坡之作。洪内翰曾编了《夷坚》三十二志,有
一代之史才。在孝宗朝,圣眷甚隆。因在禁林,乞守外郡;累次上章,圣上方允,
得知越州绍兴府。是时,淳熙年上到任。时遇春天,有首回文诗,做得极好,乃
诗人熊元素所作。诗云:“融融日暖乍睛天,骏马雕鞍绣辔联。风细落花红衬地,
雨微垂柳绿拖烟。茸铺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同恨此时良会罕,空飞巧
燕舞翩翩。”若倒转念时,又是一首好诗:“翩翩舞燕巧飞空,罕会良时此恨同。
前砌玉梢花剪雪,曲江春色草铺茸。烟拖绿柳垂微雨,地衬红花落细风。联辔绣
鞍雕马骏,天晴乍暖日融融。”这洪内翰遂安排筵席于镇越堂上,请众官宴会。
那四司六局祗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当日果献时新,食烹异味。酒至三
杯,众妓中有一妓,姓王,名英。这王英以纤纤春笋柔荑,捧着一管缠金丝龙笛,
当筵品弄一曲。吹得清音嘹亮,美韵悠扬,众官听之大喜。这洪内翰令左右取文
房四宝来,诸妓女供侍于面前,对众官乘兴,一时文不加点,扫一只词,唤做
《虞美人》。词云:
“忽闻碧玉楼头笛,声透晴空碧。宫商角羽任西东,映我奇观惊起碧潭龙。
数声呜咽青霄去,不舍《梁州序》。穿去裂石响无踪,惊动梅花初谢玉玲珑。”
洪内翰珠玑满腹,锦绣盈肠,一只曲儿,有甚难处?做了呈众官,众官看罢,
皆喜道:“语意清新,果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