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喻世明言-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如此?又如父母生了恶疾,子孙在床前服事,若不是足色孝顺的,口中虽不说,
心下未免憎嫌;何况路傍乞食之人,那解衣推食,又算做小事了?结末来,两遍
投崖,是信得师父十分真切,虽死不悔。这七件都试过,才见得赵升七情上,一
毫不曾粘带,俗气尽除,方可入道。正是:道意坚时尘趣少,俗情断处法缘生。
闲话休题。真人见升、长二人,道心坚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诀,细细指授。
如此三日三夜,二人尽得其妙。真人乃飞身上崖,二人从之,重归旧舍。诸弟子
相见,惊悼不已。真人一日闭目昼坐,既觉,谓王长、赵升曰:“巴东有妖,当
同往除之。”师弟三人,行至巴东,忽见十二神女笑迎于山前。真人问曰:“此
地有咸泉,今在何处?”神女答曰:“前面大湫便是。近为毒龙所占,水已浊矣。”
真人遂书符一道,向空掷去。那道符从空盘旋,忽化为大鹏金翅鸟,在湫上往来
飞舞。毒龙大惊,舍湫而去,湫水遂清。十二神女各于怀中探出一玉环来献,曰:
“妾等仰慕仙真,愿操箕帚。”真人受其环,将手缉之,十二环合而为一。真人
将环投于井中,谓神女曰:“能得此环者,应吾夙命,吾即纳之。”十二神女要
取神环,争先解衣入井。真人遂书符,投于井中,约曰:“千秋万世,永作井神。”
即时唤集居民,汲水煎煮,皆成食盐。嘱付:“今后煮盐者,必祭十二神女。”
那十二神女都是妖精,在一方迷惑男子,降灾降祸。被真人将神符镇压,又安享
祭祀,再不出现了。从此巴东居民,无神女之害,而有咸井之利。
真人除妖已毕,复归鹤鸣山中。一日午时,忽见一人,黑帻,绢衣,佩剑,
捧一玉函,进曰:“奉上清真符,召真人游阆苑。”须臾,有黑龙驾一紫舆,玉
女二人,引真人登车,直至金阙。群仙毕集,谓真人曰:“今日可朝太上元始天
尊也。”俄有二青童,朱衣绛节,前行引导。至一殿,金阶玉砌,真人整衣趋进,
拜舞已毕。殿上敕青童持玉册,授真人“正一天师”之号,使以“正一盟威”之
法,世世宣布,为人间天师,劝度未悟之人。又密谕以飞升之期。
真人受命回山,将“盟威”、“都功”等诸品秘镕,及斩邪二剑、玉册、玉
印等物,封置一函。谓诸弟子曰:“吾冲举有日,弟子中有能举此函者,便为嗣
法。”弟子争先来举,如万斤之重,休想移动得分毫。真人乃曰:“吾去后三日,
自有嫡嗣至此,世为汝师也。”
至期,真独召王长、赵升二人谓曰:“汝二人道力已深,数合冲举;尚有余
丹,可分饵之。今日当随吾上升矣。”亭午,群仙仪从毕至,天乐拥导,真人与
王长、赵升在鹤鸣山中,白日升天。诸弟子仰视云中,良久而没。时桓帝永寿元
年九月九日事,计真人年已一百二十三岁矣。
真人升天后三日,长子张衡从龙虎山适至。诸弟子方悟“嫡嗣”之语,指示
封函,备述真人遗命。张衡轻轻举起,揭封开看,遂向空拜受玉册、玉印。于是
将诸品秘箓,尽心参讨,斩妖缚邪,其应如响。至今子孙嗣法,世世为天师。后
人论“七试赵升”之事,有诗为证:
世人开口说神仙,眼见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尽虚妄,从来难得道心坚。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第十四卷  陈希夷四辞朝命
         
人人尽说清闲好,谁肯逢闲闲此身?不是逢闲闲不得,清闲岂是等闲人?
则今且说个“閒”字,是“门”字中着个“月”字。你看那一轮明月,只见
他忙忙的穿窗入户,那天上清光不动,却是冷淡无心。人学得他,便是闹中取静,
才算做真闲。有的说:“人生在世,忙一半,闲一半。假如日里做事是忙,夜间
睡去便是闲了。却不知日里忙忙做事的,精神散乱;昼之所思,夜之所梦,连睡
去的魂魄,都是忙的,那得清闲自在?古时有个仙长,姓庄,名周,睡去梦中化
为蝴蝶,栩栩而飞,其意甚乐。醒将转来,还只认做蝴蝶化身。只为他胸中无事,
逍遥洒落,故有此梦。世上多少渴睡汉,怎不见第二个人梦为蝴蝶?可见梦睡中
也分个闲忙在。且莫论闲忙,一入了名利关,连睡也讨不得个足意。所以古诗云:
“朝臣待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度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心相篇》有云:“上床便睡,定是高人;支枕无眠,必非闲客。”如今人名利
关心,上了床,千思万想,那得便睡?比及睡去,忽然又惊醒将来。尽有一般昏
昏沉沉,以昼为夜,睡个没了歇的。多因酒色过度,四肢困倦;或因愁绪牵缠,
心神浊乱所致。总来不得睡趣,不是睡的乐境。
则今且说第一个睡中得趣的,无过陈抟先生。怎见得?有诗为证:昏昏黑黑
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没年。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俗说陈抟一觉,
睡了八百年。按陈抟寿止一百十八岁,虽说是尸解为仙去了,也没有一睡八百年
之理。此是诨话!只是说他睡时多,醒时少。他曾两隐名山,四辞朝命,终身不
近女色,不亲人事,所以步步清闲。则他这睡,也是仙家伏气之法,非他人所能
学也。说话的,你道他隐在那两处的名山?辞那四朝的君命?有诗为证:
纷纷五代战尘嚣,转眼唐周又宋朝。多少彩禽投笼罩,云中仙鹤不能招。
话说陈抟先生,表字图南,别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氏。生长五六岁,还不
会说话,人都叫他“哑孩儿”。一日,在水边游戏,遇一妇人,身穿青色之衣,
自称毛女。将陈抟抱去山中,饮以琼浆,陈抟便会说话,自觉心窍开爽。毛女将
书一册,投他怀内,又赠以诗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指归去路,相
将入翠烟。”
陈抟回到家中,忽然念这四句诗出来,父母大惊!问道:“这四句诗,谁教
你的?”陈抟说其缘故,就怀中取出书来看时,乃是一本《周易》。陈抟便能成
诵,就晓得八卦的大意。自此无书不览,只这本《周易》,坐卧不离。又爱读
《黄庭》、《老子》诸书,洒然有出世之志。十八岁上,父母双亡。便把家财抛
散,分赠亲族乡党。自只携一石铛,往本县隐山居住。梦见毛女授以炼形归气、
炼气归神、炼神归虚之法,遂奉而行之,足迹不入城市。梁唐士大夫慕陈先生之
名,如活神仙,求一见而不可得。有造谒者,先生辄侧卧,不与交接。人见他鼾
睡不起,叹息而去。
后唐明宗皇帝长兴年间,闻其高尚之名,御笔亲书丹诏,遣官招之。使者络
绎不绝,先生违不得圣旨,只得随使者取路到洛阳帝都,谒见天子,长揖不拜,
满朝文武失色,明宗全不嗔怪。御手相搀,锦墩赐坐,说道:“劳苦先生远来,
朕今得睹清光,三生之幸。”陈抟答道:“山野鄙夫,自比朽木,无用于世。过
蒙陛下采录,有负圣意,乞赐放归,以全野性。”明宗道:“既荷先生不弃而来,
朕正欲侍教,岂可轻去?”陈抟不应,闭目睡去了。明宗叹道:“此高士也,朕
不可以常礼待之。”乃送至礼贤宾馆,饮食供帐甚设。先生一无所用,蚤晚只在
个蒲团上打坐。明宗屡次驾幸礼贤馆,有时值他睡卧,不敢惊醒而去。明宗心知
其为异人,愈加敬重,欲授以大官,陈抟那里肯就。
有丞相冯道奏道:“臣闻:七情莫甚于爱欲,六欲莫甚于男女。方今冬天雨
雪之际,陈抟独坐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差一使命,将嘉酝一樽赐之;妙选美女
三人,前去与他侑酒暖足。他若饮其酒,留其女,何愁他不受官爵矣!”明宗从
其言,于宫中选二八女子三人,美丽无比;装束华整,更自动人。又将尚方美酝
一樽,遣内侍宣赐。内侍口传皇命道:“官家见天气奇冷,特赐美酝消遣;又赐
美女与先生暖足,先生万勿推辞。”只见陈抟欣然对使开樽,一饮而尽;送来美
人,也不推辞。内侍入宫复命,明宗龙颜大悦。次日,早朝已毕,明宗即差冯丞
相亲诣礼贤馆,请陈抟入朝见驾。只等来时,加官授爵。
冯丞相领了圣旨,上马前去。你道请得来,请不来?正是:神龙不贪香饵,
彩凤不入雕笼。冯丞相到礼贤宾馆看时,只见三个美女,闭在一间空室之中,已
不见了陈抟。问那美女道:“陈先生那里去了?”美女答道:“陈先生自饮了御
酒,便向蒲团睡去。妾等候至五更方醒。他说:‘劳你们辛苦一夜,无物相赠。’
乃题诗一首,教妾收留,回复天子。遂闭妾等于此室,飘然出门而去,不知何往。”
冯丞相引着三个美人,回朝见驾。明宗取诗看之,诗曰: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罢书,叹息不已。差人四下寻访陈抟踪迹,直到隐山旧居,并无影响。
不在话下。
却说陈抟这一去,直走到均州武当山。原来这山初名太岳,又唤做太和山;
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是真武修道、白日升天之处。后人谓:“此
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更名武当山。陈抟至武当山,隐于九石岩。
忽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剖晰微理,因见
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怎唤做蛰法?凡寒冬时令,天
气伏藏,龟蛇之类,皆蛰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后
十年移床,其龟尚活,此乃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遂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
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
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寿已七十余岁。忽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
“吾等五人,乃日月池中五龙也。此地非先生所栖,吾等受先生讲诲之益,当送
先生到一个好所在去。”令陈抟:“闭目休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