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喻世明言-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下,哭曰:“永固为我奔走十年,今我暂时为之负骨,少尽我心而已。”一路
且行且哭,每到旅店,必置竹笼于上坐,将酒饭浇奠过了,然后与天祐同食。夜
间亦安置竹笼停当,方敢就寝。自嘉州到魏郡,凡数千里,都是步行。他两脚曾
经钉板,虽然好了,终是血脉受伤。一连走了几日,脚面都紫肿起来,内中作痛。
看看行走不动,又立心不要别人替力,勉强捱去。有诗为证:
酬恩无地只奔丧,负骨徒行日夜忙。遥望平阳数千里,不知何日到家乡?
仲翔思想:“前路正长,如何是好?”天晚就店安宿,乃设酒饭于竹笼之前,
含泪再拜,虔诚哀恳:“愿吴永固夫妇显灵,保祐仲翔脚患顿除,步履方便,早
到武阳,经营葬事。”吴天祐也从旁再三拜祷。到次日起身,仲翔便觉两脚轻健,
直到武阳县中,全不疼痛。此乃神天护佑吉人,不但吴保安之灵也。
再说仲翔到家,就留吴天祐同居。打扫中堂,设立吴保安夫妇神位。买办衣
衾棺椁,重新殡敛。自己戴孝,一同吴天祐守幕受吊。顾匠造坟,凡一切葬具,
照依先葬父亲一般。又立一道石碑,详纪保安弃家赎友之事,使往来读碑者,尽
知其善。又同吴天祐庐墓三年。那三年中,教训天祐经书,得他学问精通,方好
出仕。三年后,要到长安补官,念吴天祐无家未娶,择宗族中侄女有贤德者,替
他纳聘;割东边宅院子,让他居住成亲;又将一半家财,分给天祐过活。正是:
昔年为友抛妻子,今日孤儿转受恩。正是投瓜还得报,善人不负善心人。
仲翔起服,到京补岚州长史,又加朝散大夫。仲翔思念保安不已,乃上疏。
其略曰:“臣闻有善必劝者,固国家之典;有恩必酬者,亦匹夫之义。臣向从故
姚州都督李蒙进御蛮寇,一战奏捷。臣谓深入非宜,尚当持重;主帅不听,全军
覆没。臣以中华世族,为绝域穷困。蛮贼贪利,责绢还俘。谓臣宰相之侄,索至
千匹。而臣家绝万里,无信可通。十年之中,备尝艰苦,肌肤毁剔,靡刻不泪。
牧羊有志,射雁无期。而遂州方义尉吴保安,适至姚州,与臣虽系同乡,从无一
面;徒以意气相慕,遂谋赎臣。经营百端,撇家数载;形容憔悴,妻子饥寒。拔
臣于垂死之中,赐臣以再生之路。大恩未报,遽尔淹殁。臣今幸沾朱绂,而保安
子天祐,食藿悬鹑,臣窃愧之。且天祐年富学深,足堪任使。愿以臣官,让之天
祐。庶几国家劝善之典,与下臣酬恩之义,一举两得。臣甘就退闲,没齿无怨。
谨昧死披沥以闻。时天宝十二年也。”疏入,下礼部详议。此一事哄动了举朝官
员:“虽然保安施恩在前,也难得郭仲翔义气,真不愧死友者矣。”礼部为此复
奏,盛夸郭仲翔之品,“宜破格俯从,以励浇俗。吴天祐可试岚谷县尉,仲翔原
官如故。”这岚谷县与岚州相邻,使他两个朝夕相见,以慰其情,这是礼部官的
用情处。朝廷依允,仲翔领了吴天祐告身一道,谢恩出京。回到武阳县,将告身
付与天祐。备下祭奠,拜告两家坟墓。择了吉日,两家宅眷,同日起程,向西京
到任。
那时做一件奇事,远近传说,都道吴、郭交情,虽古之管、鲍,羊、左,不
能及也。后来郭仲翔在岚州,吴天祐在岚谷县,皆有政绩,各升迁去。岚州人追
慕其事,为立“双义祠”,祀吴保安、郭仲翔。里中凡有约誓,都在庙中祷告,
香火至今不绝。有诗为证:
频频握手未为亲,临难方知意气真。试看郭、吴真义气,原非平日结交人。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第九卷  裴晋公义还原配
         
官居极品富千金,享用无多白发侵。惟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
当初,汉文帝朝中,有个宠臣,叫做邓通。出则随辇,寝则同榻,恩幸无比。
其时有神相许负,相那邓通之面,“有纵理纹入口,必当穷饿而死。”文帝闻之,
怒曰:“富贵由我!谁人穷得邓通?”遂将蜀道铜山赐之,使得自铸钱。当时,
邓氏之钱,布满天下,其富敌国。一日,文帝偶然生下个痈疽,脓血迸流,疼痛
难忍。邓通跪而吮之,文帝觉得爽快,便问道:“天下至爱者,何人?”邓通答
道:“莫如父子。”恰好皇太子入宫问疾,文帝也教他吮那痈疽。太子推辞道:
“臣方食鲜脍,恐不宜近圣恙。”太子出宫去了。文帝叹道:“至爱莫如父子,
尚且不肯为我吮疽;邓通爱我胜如吾子。”由是恩宠俱加。皇太子闻知此语,深
恨邓通吮疽之事。后来文帝驾崩,太子即位,是为景帝。遂治邓通之罪,说他吮
疽献媚,坏乱钱法。籍其家产,闭于空室之中,绝其饮食,邓通果然饿死。又汉
景帝时,丞相周亚夫也有纵理纹在口。景帝忌他威名,寻他罪过,下之于廷尉狱
中。亚夫怨恨,不食而死。
这两个极富极贵,犯了饿死之相,果然不得善终。然虽如此,又有一说,道
是面相不如心相。假如上等贵相之人,也有做下亏心事,损了阴德,反不得好结
果。又有犯着恶相的,却因心地端正,肯积阴功,反祸为福。此是人定胜天,非
相法之不灵也。
如今说唐朝有个裴度,少年时,贫落未遇。有人相他纵理入口,法当饿死。
后游香山寺中,于井亭栏干上拾得三条宝带。裴度自思:“此乃他人遗失之物,
我岂可损人利己,坏了心术?”乃坐而守之。少顷间,只见有个妇人啼哭而来,
说道:“老父陷狱,借得三条宝带,要去赎罪。偶到寺中盥手烧香,遗失在此。
如有人拾取,可怜见还,全了老父之命。”裴度将三条宝带,即时交付与妇人,
妇人拜谢而去。他日,又遇了那相士。相士大惊道:“足下骨法全改,非复向日
饿莩之相,得非有阴德乎?”裴度辞以没有。相士云:“足下试自思之,必有拯
溺救焚之事。”裴度乃言还带一节。相士云:“此乃大阴功,他日富贵两全,可
预贺也。”后来裴度果然进身及第,位至宰相,寿登耄耋。正是:面相不如心相
准,为人须是积阴功。假饶方寸难移相,饿莩焉能享万钟?
说话的,你只道裴晋公是阴德上积来的富贵,谁知他富贵以后,阴德更多。
则今听我说“义还原配”这节故事,却也十分难得。
话说唐宪宗皇帝元和十三年,裴度领兵削平了淮西反贼吴元济,还朝拜为首
相,进爵晋国公。又有两处积久负固的藩镇,都惧怕裴度威名,上表献地赎罪:
恒冀节度使王承宗,愿献德、隶二州;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愿献沂、密、海三州。
宪宗皇帝看见外寇渐平,天下无事,乃修龙德殿,浚龙首池,起承晖殿,大兴土
木。又听山人柳泌,合长生之药。裴度屡次切谏,都不听。佞臣皇甫判度支,
程异掌盐铁,专一刻剥百姓财物,名为羡馀,以供无事之费。由是投了宪宗皇帝
之意,两个佞臣并同平章事。裴度羞与同列,上表求退。宪宗皇帝不许,反说裴
度好立朋党,渐有疑忌之心。裴度自念功名太盛,惟恐得罪,乃口不谈朝事,终
日纵情酒色,以乐余年。四方郡牧,往往访觅歌儿舞女,献于相府,不一而足。
论起裴晋公,那里要人来献。只是这班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
求;也有用强逼取的。鲜衣美饰,或假作家妓,或伪称侍儿,遣人殷殷勤勤的送
来。裴晋公来者不拒,也只得纳了。
再说晋州万泉县,有一人姓唐,名璧,字国宝,曾举孝廉科,初任括州龙宗
县尉,再任越州会稽丞。先在乡时,聘定同乡黄太学之女小娥为妻。因小娥尚在
稚龄,待年未嫁。此及长成,唐璧两任游宦,都在南方,以此两下蹉跎,不曾婚
配。那小娥年方二九,生得脸似堆花,体如琢玉;又且通于音律,凡箫管、琵琶
之类,无所不工。晋州刺史奉承裴晋公,要在所属地方先取美貌歌姬一队进奉。
已有了五人,还少一个出色掌班的。闻得黄小娥之名,又道太学之女,不可轻得,
乃捐钱三十万,嘱托万泉县令求之。那县令又奉承刺史,遣人到黄太学家致意。
黄太学回道:“已经受聘,不敢从命。”县令再三强求,黄太学只是不允。时值
清明,黄太学举家扫墓,独留小娥在家。县令打听的实,乃亲到黄家,搜出小娥,
用肩舆抬去。着两个稳婆相伴,立刻送到晋州刺史处交割。硬将三十万钱,撇在
他家,以为身价。比及黄太学回来,晓得女儿被县令劫去,急往县中,已知送去
州里,再到晋州,将情哀求刺史。刺史道:“你女儿才色过人,一入相府,必然
擅宠。岂不胜作他人箕帚乎?况已受我聘财六十万钱,何不赠与汝婿,别图配偶?”
黄太学道:“县主乘某扫墓,将钱委置,某未尝面受。况止三十万,今悉持在此。
某只愿领女,不愿领钱也。”刺史拍案大怒道:“你得财卖女,却又瞒过三十万,
强来絮聒,是何道理?汝女已送至晋国公府中矣,汝自往相府取索,在此无益。”
黄太学看见刺史发怒,出言图赖,再不敢开口,两眼含泪而出。在晋州守了数日,
欲得女儿一见,寂然无信。叹了口气,只得回县去了。
却说刺史将千金置买异样服饰、宝珠璎珞,妆扮那六个人如天仙相似。全副
乐器,整日在衙中操演。直待晋国公生日将近,遣人送去,以作贺礼。那刺史费
了许多心机,破了许多钱钞,要博相国一个大欢喜。谁知相国府中,歌舞成行;
各镇所献美女,也不计其数。这六个人,只凑得闹热,相国那里便看在眼里,留
在心里?从来奉承,尽有折本的,都似此类。有诗为证:
割肉剜肤买上欢,千金不吝备吹弹。相公见惯浑闲事,羞杀州官与县官!
话分两头。再说唐璧在会稽任满,该得升迁。想黄小娥今已长成,且回家毕
姻,然后赴京未迟。当下收拾宦囊,望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