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第二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5万吨的排水量,却用29000马力就实现了21节的航速!即便是德国战列舰较英国同行要稍微肥胖一些,但在低速领域也不至于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除了国王之外、早期的拿sāo、赫尔戈兰和后期的巴伐利亚,其航速也一样令人看不懂;相对于各自2。8万、3。5万和5。6万的输出功率和1。9万、2。3万和3万吨的排水量而言,它们的航速都比正常值要少了1—1。5节。德国战巡的情况要稍好一些,然而到了大吨位大功率的德弗林格尔级,其航速也开始出现了不科学的下跌。这种现象的危害xìng显然是无需赘言,德国人为了实现设计航速,不得不多在正常基础上额外花费50%的动力空间和重量,而这必将造成战舰xìng能的大幅度降低。即便是德国在战舰上采用了小水管锅炉、其动力功重比高出英国一个档次,但也是经不起这么折腾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前世的清英混迹论坛、遍观载籍、皓首穷经,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症结。历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建造的所有主力舰中,为了提升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动力主轴在舰体外面的湿润长度都很短,并取消了其他国家都有的舰体外部主轴支架,以减少阻力。但这个设计却是远远得不偿失的,增加的舰体湿润面积在中低速时带来的摩擦阻力更大,而且由于螺旋桨离舰体太近,来流更加紊乱,严重影响螺旋桨的实际效率。除此之外,其3根推进主轴的距离也相距过近,激荡出的水流存在严重的相互干扰,使得螺旋桨的实际效率更加不堪,完全浪费了小水管锅炉这一项技术优势所带来的xìng能提升。

    此前清英由于事务繁忙,一时失察之下,竟把这么重要的问题给扔到了脑后,直到1897年腓特烈三世号战列舰竣工海试的时候,才恍然反应过来。在他的主持下,德国海军部建立起了一个异常jīng密的模拟水池实验室,并严格按照现役战列舰比例打造了数艘自带动力的袖珍迷你船体,开始进行反复的试验。凭借德国人细致严谨的xìng格,再加上清英不失时机的旁敲暗示,设计师们终于“自行”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清英面sè含笑,道:“所幸的是,这一问题并非是无法更正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布局的方式来调整主轴之间的间距,以及用一根稍微长一些的传动轴来代替原来的货sè。经过这样改动之后,战舰的航速便再没有了之前的那一问题。卡尔号经过改装之后,航速便从16。9节提升到了17。7节,超过了原本17。5节的设计速;等到腓特烈三世被替换返回国内之后,我们也将为它进行这样的改装。而维切尔斯巴赫级在下水之后也解决了这一问题,首舰和这艘维丁号在海试中都达到了18节的设定值。”说到最后一句,清英心中有直yù大声啸歌的激动和快意。因为只要克服了这一障碍,在自己先知先觉的干预下,凭借德国的子系统优势,一战时期的战舰滥强神教就正式成立了!





第140章 鸡肋的舰艏背负布局

    ()    清英和提尔皮茨并肩走着,很快他们就来到了这艘战列舰的跟前。看着甲板上那3座威武壮硕的主炮塔和舷侧大面积向外凸出的主装甲,提尔皮茨的脸上露出一丝奇异的神sè,似赞叹、又似惋惜:“它真是一件jīng密而强大的杀人武器。其装备的6门全新的283毫米L42主炮,单发破坏力比旧式L40火炮提升了25%;再考虑到它舷侧5。5米高的270毫米主装甲,其正面战斗力较‘腓特烈三世’几乎高出了2个档次。只可惜,它的3座主炮塔竟然是呈前1后2布置,这实在是太令人失望啦。如此布局,这岂不是向世界宣布我德意志的战列舰是专为逃跑而生的么?”

    在来之前,清英就猜到了提尔皮茨会就该舰的主炮布局方式发表见解。他微微摇了摇头,解释道:“阿尔弗雷德将军,这并不是设计师们有意为之,而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所催生的必然产物。虽然这种炮塔布局方式并不美观,后部火力强于前部也的确是有利于逃跑时的火力发挥;但这种方式,却是在长艏楼船型3座主炮塔前提下的最优布置了!”见提尔皮茨一脸茫然的神sè,清英于是便将这个布局的前因后果向他简单道来。

    德国的海军舰艇数量远不如英国。为了颠覆英国的海上霸权,德国战舰必须用降低干舷的手法来削减结构重量,以求提升战舰的单舰xìng能。然而干舷却是不能无限制降低的。因为波罗的海虽然风平浪静,然而北海在很多时候却是风高浪急;为了保证战舰能从容应对北海的暴虐天气,德国设计师又不能像SerB一样祭起锉刀,对干舷高度大砍特削,必须考虑战舰的适航能力问题。为了兼顾两者,艏楼这一神器在清英的推动下便应运而生,成为当前德国主力舰上的标准配置。

    所谓艏楼,直观的讲便是甲板上类似于楼房的单层建筑。由于其宽度小于舰体,艏楼在舰体中部是作为上层建筑而存在;而到了舰首,由于船体的逐渐变窄,艏楼便与船体在舰首部位合而为一,将舰首的干舷高度整整抬高了一层甲板。如此一来,战舰在舰首部位平白多出了一层甲板的高度,足以有效的提升战舰的航海能力;而由于艏楼的宽度小于舰体,整体长度也只有战舰的三分之二,比起普通的平甲板舰型能节省大量的结构重量。这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吨位、以微小代价换取较高航海xìng能的方法,很快便在整个德国海军中推广开来。

    实际上,德国于1889年开工的勃兰登堡级便已经用上了艏楼这一神器,不过艏楼的长度只有很短的一截;这种设计在只有2座主炮塔的时候还没什么问题,然而加入第3座主炮塔之后就显得颇为难堪了。由于艏楼长度过短,舯部的那座主炮塔处在和尾部主炮塔相同的水平高度上,严重侵占了用于配备副炮的上层建筑空间,而3座主炮塔的布局又是德国海军所必须坚持的!在主炮口径比列强小一号的情况下,德国战列舰需要更多的投shè量来弥补这一不足;除此之外,3座主炮塔也是德国海军迈入无畏舰的最佳敲门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设计师们将艏楼延长,而后把舯部的主炮放在了艏楼之上,以此为副炮的布置腾出空间。按照这一理念设计建造的2艘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便很好的平衡了各项xìng能,成为一款1894年度的成功之作。

    不过,腓特烈三世的设计远非完美,其在主炮布局上存在不小的缺憾。该舰对于舯部主炮的处理,仅仅是将其抬高一层放在了艏楼上;这就使得炮塔和勃兰登堡一样,仍旧被两边的上层建筑给夹在了中间,每边只有60度的侧舷shè界。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把舯部主炮塔和后部舰桥交换位置,借助艏楼和甲板的高度差,在舰尾实现高低火力的背负式布置。如此一来,就能在不付出任何的额外代价的情况下,实现舯部主炮shè界的大幅度提升。清英回国之后,本想对腓特烈三世级做这样的改进;然而由于当时的技术所限,从蒸汽机舱引出的传动轴不允许拉得太长,而炮塔下的弹药库和蒸汽机舱不能重叠,只得悻悻作罢。等技术发展了几年后,转动轴再拉长10米成为现实,清英才在这级新战列舰上实现了这一设想。

    至于在舰首采取背负,清英在现阶段是不会去考虑的,因为从设计的角度上看,舰首背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费吨位的蛮夷做法。如果要在舰首采取背负式主炮布置,那么2号主炮塔的炮座高度必将得到大幅抬高,而这意味着要增加一大圈额外的炮座装甲重量,造成战舰排水量和造价的严重飙升。除此之外,为了不被抬高的2号炮塔遮住司令塔的前向视野,整个舰桥也要随之拔高;再加上原来就提升了一层的炮座和炮塔,战舰的重心也将大幅升高,而这必然会降低稳xìng,对战舰的抗倾覆能力则是大大的不利。

    至于舰首背负所获得的前部火力优势,其实在战场上并无多大用处!在战列舰数量爆棚的一战时期,列强之间进行海上决战之时,一般都是一大票战列舰排成两行纵列对轰;英德两国分别位于世界海军的一二绝巅,战列舰都是以10艘为单位来计数,其决战交锋则更是如此。既然船在舰队决战中都已经横了过来,大家都是在用舷侧对敌,那么花大代价实现的舰首背负的主炮还有什么额外的意义?

    退一步说,一战时期在非决战的情况下仍旧存在大量的小规模遭遇战,比如历史上的赫尔戈兰湾海战和多格尔沙洲海战;即便是这样,舰艏背负主炮一方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因为只要对方位于舯部和尾部的主炮shè界足够大,那么对方在遭遇敌舰的时候只需及时转向,仍旧可以发扬全部火力。而就算是在追击战中,舰艏背负主炮的一方也很难取得什么实质xìng的进展。因为双方都在高速运动,只要距离稍微远一点,其命中率都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除非追击方火控jīng良再加上人品爆棚,否则也是很难对敌舰造成想象中的杀伤。

    因此,从战舰设计的角度来看,舰艏背负所付出的代价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它的存在仅仅是能让战舰变得更加高大威猛、深入人心罢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意义。除了采取长艏楼船型所获得的这种顺水推舟式的舰尾背负之外,任何刻意追求背负式的设计,都是拉低xìng价比的蛮夷行为!

    ——————————————————————————————

    “阿尔弗雷德将军,既然长艏楼为我们在舰尾实现了2。2米的天然落差,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个因素给利用起来?舯部主炮塔的后移,使它获得了额外120度的后向shè界,此前帝国战列舰的后向火力为2门,现在能平白无故的再多出2门;换做是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不会认为这是一件坏事情吧?”

    看着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