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越明问道:“洪子在吗?”

    那人道:“在。”

    张越明道:“你忙。”

    那人点了点头,转身又消失在了大地里。

    卢文昭看的一头雾水,冉庄现在是土匪窝吗?

    张越明也没解释,催马向庄子里赶去。

    又向前跑了两三里,就见前方有熊熊的火光缭绕,在夜色下分外鲜明。

    卢文昭指着前面的火光,问道:“张老弟,那是在干什么?”

    张越明道:“是在烧砖。”

    说话的功夫,就已经到了村口。

    韩立洪在村口恭候。

    卢文昭和张越明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了上前来的两个护庄队员。

    没等卢文昭说话,韩立洪迎上前来,抱拳拱手,热情地道:“卢先生,欢迎您来冉庄做客。”

    见韩立洪等在村口,卢文昭很是诧异,寒暄过后,他问道:“韩先生,你知道我来?”

    兴笑,韩立洪道:“卢先生,我们有电话。”

    卢文昭明白了,这一定是在道上拦他们的那个人。他感觉怪怪的。电话稀松平常,可出现在这么一个村子里……

    韩立洪把卢文昭请进了陈家大院。

    对卢文昭,韩立洪没有丝毫避忌,众人该干嘛干嘛。

    卢文昭一进庄子,就感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氛。

    以往,他见过的所有的村子,无不是死气沉沉,但这里,却充满了活力。

    等进到陈家大院,卢文昭再没有丝毫怀疑,陈家遭遇的一切都是和韩立洪有关,陈家的房屋田地也都已落入了韩立洪的手里。

    进到院子里,一个小媳妇打来清水,让卢文昭和张越明洗了洗脸。

    洗完脸,张越明道:“洪子,我们还没吃饭呢,都饿死了。”

    韩立洪对卢文昭道:“卢先生,您是先看看,还是吃饭?”

    卢文昭对这里充满了好奇,他道:“先看看。”说完,又想到张越明饿死了的话,对张越明歉意地兴笑。

    张越明笑道:“没事儿,我们各干各的,你们去看,我先垫拨点。”

    卢文昭也兴,他发现,就是张越明,到了这儿人也变得轻松多了。

    张越明去垫拨,韩立洪陪着卢文昭出了陈家大院,但他没有领着卢文昭进地道,而是先在村子里面转悠。

    村子里黑黑的,没几家有光亮。

    这本来没什么奇怪的,因为吃过晚饭之后,农村很少有人家还亮灯的,但问题是,卢文昭感到很多人家里根本没人。

    而且,最奇怪的是,尽管没人,那种活力仍旧无处不在。

    这个时候,人都去哪儿了?卢文昭抬头向村南看去,那边有隐约的人声。

    暮春的五月天,在这样的村子里,在这样的氛围里,漫步很是惬意。

    忽然,卢文昭愣了一下,他这才发觉,自己心里那种难言的燥郁和愤怒似乎消失了,他心里平静的很。

    两人都不说话。

    向村南走去的时候,卢文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大,看到的火光也越来越亮。及至绕过最后一排几间房子,卢文昭不由愣了一下,怎么这么多孩子?

    又走了一会儿,近了,看的更清楚。

    砖厂的规模不小,是一座有五个窑的排窑。

    窑场很大,几堆熊熊的篝火照亮了窑场,远处看到的火光就是这些篝火的光亮。

    窑场的景象很奇特。

    很多孩子聚成一堆,由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和一些老人看着。这些孩子有襁褓中的婴儿,最大的也不过七八岁,有不少孩子正甜甜地睡着。

    那些稍大一点的孩子,抬着小土篮从大土堆往和泥的地方抬土。

    为什么要把孩子都弄这儿来?卢文昭不解地向韩立洪看去。

    韩立洪有些无奈地笑道:“人手不够,大人们都出去干活了,没法照顾孩子⊙孩子留在家里很是哭闹,但放这儿,却很安静,不哭不闹。”

    卢文昭看出来了,那些个看着孩子的都是真正的老人,而且是已经干不动活的老人。

    他又往窑场里看去,心中很是震撼。

    这里的人,不论是坨坯的,运土的,还是和泥的,无不是挥汗如雨。但这并不是震撼卢文昭的,震撼他的是这些人的神情。

    这里,人人的神情都十分专注。

    卢文昭知道,这种专浊多少钱也买不来的。他对工人和伙计一向很好,但他从没在那些人的脸上看到过这些人脸上的神情。

    卢文昭没问什么,韩立洪也没有解释。默默看了一会儿,卢文昭没注意,身边忽然出现了一个地洞。

    地洞里露出了一丝微弱的光亮。

    韩立洪先走下了地洞。

    进了地洞,没走多久,卢文昭的嘴就不是他自己的了,张大了就合不上。

    地道里干活的人更多。

    卢文昭明白了,烧砖的土是从那儿来的了。

    这个地道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不用韩立洪说,他也看出来了,这还仅仅是刚刚开始。

    卢文昭感觉自己周身的血液开始变热,并迅速沸腾。这一刻,他真切地意识到了韩立洪说的那句“未雨绸缪”是有着何等的分量!

    至少,至少,如果日本人来了,韩立洪可以庇佑这一方的乡亲。

    不说别的,仅仅做到这一点,那就是何等的无量功德!

正文 四十四章 交底

    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到了一个很规整的地方,在其中的一间屋子里,卢文昭看见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五部电话。

    电话显然都是旧的,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守在桌子旁,稚嫩的小脸上满是严肃和认真。

    见到韩立洪,两个小姑娘都站起身来,齐声叫道:“洪子哥!”

    点了点头,韩立洪指着卢文昭道:“这位是卢先生。”

    虽然时间还不长,但两个小姑娘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们都微微躬身,道:“卢先生好。”

    两个小姑娘显然都是村姑,长这么大,可能连冉庄都没有离开过,而韩立洪对冉庄施加影响,不过半年多一点的时间,但冉庄从里到外都发生了巨变。

    这里是陈家大院的地下,没走几步路,他们出了地道。

    早就准备好了,韩立洪和卢文昭一回来,立马下锅,片刻之后,一桌子菜就齐了。

    陪客的除了韩立洪和张越明,还有王老钟和李德山。

    五人团团围坐。

    一轮酒过后,卢文昭放下酒杯,对韩立洪道:“韩先生,说吧,有什么是我能尽力的?”

    沉吟了一下,韩立洪道:“卢先生,要仰仗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卢文昭重重叹息一声,道:“韩先生,说实话,我对国民政府失望透顶,即使日本人不来,你能让乡亲们过上这样的日子,我卢某人帮你也心甘情愿。”

    看着卢文昭,韩立洪心里也不由叹息一声。

    他叹息,是为卢文昭,也是为张越明。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卢文昭毅然将家产卖掉,将举华棉织厂迁到了重庆。

    千里迢迢,风霜雨雪,一番辛苦自不必说,到了重庆,卢文昭重新办厂,他不计利润,招收了重庆的500多个难民进厂做工。

    当年的《新华日报》的记者报道,为了支持抗战,卢氏的举华棉织厂几乎是零利润生产。

    当时的报纸与电台很是表彰了卢文昭一番,政府负责人也信誓旦旦地承诺:“抗战胜利之后,一定加倍补偿卢先生的损失。”

    卢文昭这一做,就是八年,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的补偿成了一句空话,签订的协议也成了一张废纸。卢文昭前去理论,当年承诺的负责人闭门不见,政府职能部门却矢口抵赖,说政府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承诺。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举华棉织厂举债经营多年,已无力继续经营下去,就要关门停产←息传开,工人们就开始抢夺工厂的机器设备。卢文昭闻讯前去阻拦,竟被乱砸乱抢的工人们踩踏成了重伤,卢文昭住进了医院。

    举华棉织厂遭此抢劫,很快成了一片废墟。卢文昭出院之后,万念俱灰。是啊,他当年救济过的工人,竟然成了破坏他工厂的乱民。答应过给他补偿的政府,竟然也矢口赖账。他出院后,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心酸感慨的文章,他在文中凄怆地质问:“有谁能告诉我,是先有鸡,才有蛋?或者,是先有蛋,才有鸡?还有谁能告诉我,是先有这样的国民,才有了这样的政府?或者,是有了这样的政府,才有了这样的国民?”

    悲愤填膺,直似天问,却无人应答。

    卢文昭和张越明的遭遇虽然不同,但其实质又何其相似,他们的遭遇都直指人性最残酷最深刻的一面。

    现在,两人都在,韩立洪心头受到的触动更深。

    心头沉郁,韩立洪道:“卢先生,客气话我就不说了。第一件事,我需要您建一所西医院。”

    报城已经一所外国人办的条件很好的教会医院,韩立洪为什么还要他办?卢文昭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韩立洪解释道:“如果日本人来了,那我们与日本人的战争必将残酷至极,而救治伤员毫无疑问将是极为重要的。”

    卢文昭反应过来,他点了点头,道:“好。”

    韩立洪道:“如果日本人来了,我们就可把医院整个搬到这儿来。此外,还可借医院的名义储存大量的医药物资。到时,我们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可以给其他抗日的量提供帮助。”

    卢文昭干脆地道:“没问题,还有什么?”

    韩立洪道:“我们需要制作武器弹药的简易工具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大师傅。”

    愣了一下,卢文昭道:“韩先生要制作什么样的武器弹药?”

    韩立洪解释道:“武器是地雷和手榴弹,弹药是用打过的子弹壳做子弹。”

    卢文昭点了点头,难怪韩立洪要找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