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林论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学林论剑-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是法国时髦或经典时装,乘的是“大奔”。而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的百姓还处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代,以为互联网(Inter)是家中墙角的蜘蛛网,斗大的汉字不认识几个,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日子。所以,衡量全国居民收入差距时,还需要先分别算出东部的基尼系数与西部的基尼系数,然后也来个加权平均。但这些还不够,因为各个行业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距,朝阳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日千里,前景无限,如IT业,员工年收入数十万元不在话下。但那些夕阳行业,如一些落后的工业企业,产品积压,一些员工连工资都拿不到,只好“下岗”(实际是失业)了,所以也需要算出各个行业的基尼系数,然后加权平均。以此类推,分类分到每个人占十三亿分之一,然后加权……最后,将所有的加权平均后的基尼系数再加权平均,这样,我们得到的基尼系数将无限趋近于零,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中国根本不存在什么收入差距!亲爱的读者,您相信吗?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两分加权”吗?(2)



第三,据官方的测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略高于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标准。先不谈统计数据的水分问题或者“实质”增长问题,仅仅从现行的算法上看,这种估计已经低估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中国的基尼系数是根据全国居民收入数据测算出来的。而现行统计体系中,仅是分别用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来分别反映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在这种指标体系中,统计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存在相当大的误差,实际上统计的只是工资部分。而在总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的住房补贴、福利、红利、兼职收入,以及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低租金住宅和公费医疗等实际收入并没有计算在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被低估的客观实际。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虽然剔除了农民生产经营的成本,但对农民来说,仍然有相当部分的纯收入要转化成下一轮生产经营的生产性费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事实上被高估的问题。换句话说,现在用来计算基尼系数的统计数据基础有问题,致使中国的收入差距被低估了。
而如果考虑到统计数据水分等问题,基尼系数恐怕还要增高。如中国收入最低的群体是在农村,但是某些农村干部为了提升政绩等,收入呈报往往有水分,于是多报。而身处城市的高收入群体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没有计算的收入外,还有其他隐性收入、偷税漏税所留下的收入等,往往少报。近年来,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挤”统计数字的水分;在国外,从2001年开始,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统计数据表示怀疑的声音不断,2002年以来,这种声音有增无减,不仅英国的《经济学人》等刊物发表文章表示怀疑,一些经济学家也开始纷纷加入这个行列,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克鲁格曼教授声称,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索洛教授,匹兹堡大学TomRawski教授也表示了类似的怀疑。当然,这些质疑不一定站得住脚。
实事求是地看,官方统计得出的基尼系数很可能比实际值小。而厉先生却利用他独创的“两分法”,将基尼系数加权成0。32~0。35,比实际值小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2002年4月12日




质疑“木桶原理”(1)



质疑“木桶原理”——与厉以宁、华民等先生商榷
“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被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认为是管理学或者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原理”。但是,我手头的英文原版及翻译的管理学和经济学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到这个“原理”。实质上,“木桶原理”是个伪理论,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所谓的“木桶的短板”,而是你是否利用比较优势进行交换或合作。
厉以宁教授在“21世纪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报告会”的讲话《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战略》中说:在当前的“十五”计划中把结构调整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结构调整我们过去为什么那么难呢?我们必须从经济学最普通的一个原理讲起,这个原理叫木桶原理。什么叫木桶原理呢?一个木头桶是由许多块木板条组成的,假定这些木板条长短不一样,有高有矮,试问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啊?不取决于最长的板子,也不取决于各块板子的市场长度,而取决于最短的板子,最矮的板子这么高,装水就只装这么多,其他的水全流走了,所以木桶原理就叫矮线决定原则。例如:假定电力部门是最弱的环节,经济能发展多快,决定于电力,假定交通运输是最弱的环节,经济能发展多快,取决于交通运输,那该怎么办呢?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办法:1。把长板子锯一块下来订在短板子上面,装的水就多了,这叫以长线补短线,或者叫做生产要素的替代。2。把桶拆下放在地上,利用这些板子再组装一个新的桶子,周围长短一样,装的水一定多了,这叫资产的重组。
不仅厉以宁教授,在当前经济学界或者管理学界,学者们经常引用“木桶原理”或者“木桶理论”。譬如,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说:“县域经济不应受行政区划限制,发展切不可‘画地为牢’,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县域经济,更不能泛泛而谈自身发展。要懂得自己最缺的经济要素是什么,要深刻领会经济学的‘木桶理论’。”(《福建日报》,2004年1月23日)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李长林也认同“木桶原理”,他说:“商家无时无刻不在寻找自身最短的那块,以便取长补短,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生活报》;2003年2月18日)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任华民说:“我最近在浙江、江苏看到一个现象,企业现在一个星期只有3天多一点的开工率,还有两天要拉电,那电力供应肯定是个缺口了。按照木桶原理来看,能源肯定是个瓶颈。从这个角度来讲,和能源的增长相比较,我们的经济增长肯定是过快了。”(《理财周刊》,2004年7月1日)
“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被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认为是管理学或者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原理”。但是,我手头的英文原版及翻译的管理学和经济学教科书中并没有提到这个“原理”。看到厉以宁等经济学家讲述“木桶原理”,我意识到,有必要对这个所谓的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木桶原理”。装水用的铁桶或者塑料桶,大家肯定熟悉。但是,木桶,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人士而言,是很陌生的。我生长在农村,对木桶还是熟悉的。农村吃水都是用木桶从离家比较远的河里或其他水源挑回。所用容器——木桶,一般由大约5块木板组成,每块木板一般长,底部宽,上部窄。木板都是用刨子刨成向内凹的状态,然后,安装一个木质的底,将这些木板用木钉钉在一起。桶的外周身用铁丝捆绑三道:桶口一道,桶腰一道,桶底一道。
按照厉以宁等先生所介绍的“木桶原理”:如果构造桶的这些木板,有一块比其他的短,则装水的时候,容量取决于最短的这块木板。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很有道理。是啊,水是液体,在重力(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如果容器不能把它封闭地包容起来,必然流向位置相对低的地方。所以,如果木桶的某块木板比其他的短,水只能装到短木板的位置;再多一点,就溢出去了。
实践中,没有人在做木桶的时候用长短不一的木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桶。抛开“就事论事”的判断,从“木桶原理”的解释力看,很难让人信服。
其一,效果往往不是由最短“木板”决定的。比如说,一个公司的100名员工中,大学学历占99%,一个是小学文化,按照“木桶原理”,公司的经营效果是否就取决于这个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显然不是。现实中,这个文化程度最低的很可能就是公司的掌舵人(老板)。
其二,从经济增长方面看,决定因素往往较多,如投资、人力资本、技术、制度等。一般情况下,我们很难说哪个因素最重要。如果一定要判断哪个是最短的“木板”,我想问的是,这个“木板”是怎么确定的?你怎么知道或判断其他某个因素不是“最短”的?而且,不同时期,这些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同。如美国,当前对经济增长影响比较大的是劳动力,而中国却是资本。
其三,世界上没有能力完全相同的人,或者因为先天因素,或者因为后天环境,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那么,人与人之间利用比较优势进行交换或合作,将使双方都达到有利状态,效率是最高的。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




质疑“木桶原理”(2)



比较优势原理很早就在实践中应用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田忌的三匹马跟齐威王的三匹马比赛,屡赛屡败。孙膑经过观察发现,田忌的上等马比齐威王的二等马好,田忌的中等马比齐威王的下等马好。于是,后来比赛时,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同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用自己的上等马同齐威王的二等马比,用
自己的二等马同齐威王的三等马比。结果,田忌三局两胜。在国际贸易上,比较优势理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假如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食品和衣服的成本如下:国家甲生产食品的成本为1美元,生产衣服的成本为3美元;国家乙生产食品的成本为2美元,生产衣服的成本为4美元。李嘉图的论证是,尽管国家乙生产食品和衣服的成本都比国家甲高,但它用衣服交换国家甲的食品是值得的。因为在这两个国家中,食品与衣服的相对比率是不同的。在国家甲中,l单位衣服可以换3单位的食品,而在国家乙中,1单位衣服仅可以换2单位食品。国家乙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