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燃油直喷系统也有一堆的不足之处:燃油直喷技术,其实是要发展六十年代后的“电喷”时代后,才敢说真正地成熟。过早的使用这种技术,最大的不足就是会极不省油,富油燃烧问题过度严重(就是燃烧不完全的意思),同时会造成一个极恶劣的后果:火花塞结焦。

历史上1943年后,德国国内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停滞不前了接近两年,最大的因素就是被火花塞结焦这个问题折腾得死去活来。一直战败为止,德国的战斗机始终都无法用上2000马力的发动机,而这个因子其实早在他们使燃油直喷供油系统时就种下了——而同一时期,英美方面一大票的两千马力甚至两千五百马力的战斗机早就满天飞了。

加上德国的DB601发动机始终没有设置中冷器,这个缺陷导致气缸气压上不去,燃烧室进气量不足的问题配合过度倾向富油燃烧,更令火火塞结焦的毛病雪上加霜。

在穿越前,林汉在“空军之翼”的论坛上,看到过一个ID名为“GLEN”的军迷发烧友详细讨论过这个问题,受其影响,非常清楚德国发动机开发过程所走的各种弯路和错误。

不过在穿越后,在DB601发动机的开发过程中,他却没有过早地纠正这个错误。

在林汉看来,使用一些“歪招”,某些特定的技术,在特定的时间,是可以取得不小的成功。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时代变化了,技术进步了,相关的观念也要及时进行转变。

穿越者最大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他们能准确地把握好“观念”转变的节点。

早期型的DB601发动机系列,马力接近时,其重量和同时代的英国梅林发动机相比,重量要轻了近两百公斤——这份重量恰好来自于中冷器。在燃烧室进气压不大的情况下,使用燃油直喷系统的DB601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比重量更重的梅林要有优势。当然,这份优势随着发动机的燃烧室的进气压越来越大,拥有中冷器优势的梅林后劲十足,很快就赶上前者并反超。

二者的评价,套用林汉的话:DB601发动机只是开始时靠用“歪招”一时爽,而梅林发动机的升级路线则是后劲十足。

德国目前的液冷发动机生产商有两家,一家是著名的奔驰公司的奔驰发动机DB系列,另一家则是老牌的发动机生产商容克公司的JUMO尤莫系列。

林汉和汉娜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对于奔驰公司的发动机开发,早期他不做干涉,任由他们继续使用“歪招”占小便宜,使用燃油直喷+无中冷器的组合,注重富油燃烧。但在最新的DB601N发动机服役后,林汉就果断地下令停止这个系列的新产品的开发,要求其回归到加装中冷器这条“正道”上来。

而尤莫公司的JUMO系列,则老实地走英国路线。从一开始就是浮子化油器+中冷器的组合。英式梅林发动机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很重视贫油燃烧,发动机的燃油利用率极高,后世林汉看军事节目时,介绍这一点时,军事节目里居然声称一公升燃油,英式发动机的效率是德式发动机的五倍——当然,这个数据肯定是严重错误的,不过重视贫油燃烧的英式发动机更省油却是不争的事实。

做为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航程是极重要的指标,所以从一开始,林汉就将海航的战斗机的航空发动机定位使用浮子化油器+中冷器,燃油利用率高的尤莫公司的产品上。只是由于老牌容克公司(又译为尤莫)生产拖沓,相关发动机“跳票”严重,所以前期不得不使用奔驰公司的产品代替——历史上德国这家公司的产品一直是以“跳票”、“断更”而在德国闻名。

在林汉和汉娜的连续摧逼下,甚至派出委员会成员进驻工厂,调查和处理了相关的失职人员后,海军总算在二月份用上了期待以久的JUMO212C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使用的是改良后的浮子化油器,加装了隔断器,解决了负G机动断油的问题。和使用燃油直喷系统的HE100不同,后者可以在爬升时嚣张地做负G机动,而前者则多是采用螺旋爬升的方式,这也是同时代的喷火战斗机最爱用的爬升手段——受林汉这个不良穿越者的影响,HE112根本就是德国版的,加大了航程的喷火而已。

和HE112相比,HE100在急速爬升上拥有优势,而HE112F型的优势而在于长时间的连续爬升。所以HE100在空战中多爱用直线垂直的急剧爬升,而HE112则采用不易被对手咬住的螺旋爬升,二者各有所长。

因为发动机的变化,原本是一脉而出的两款战斗机,现在空战时的战术手段已大不相同。

因为抢军费的原因,各国内部兵种间的矛盾向来都是在存在的,德国也不例外。法夫尼尔少校拿到新飞机后,在休假期间就驾驶着新飞机去空军的地盘上挑战砸场。

加兰德是德国空军新出炉的王牌飞行员,而法夫尼尔则是海军的王牌。两个王牌间的对决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这个答案是:往往相互间谁都奈何不了谁。

不同的飞机拥有不同的战斗节奏。

两个飞行时间超过一千五百小时,经验丰富、技术相近的精英飞行员,在空战时都想将对手拉入自己飞机的战斗节奏,同时避免自己的飞机被拉入对手战斗机的空战节奏。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双方在不断地纠缠中进行没完没了地兜圈子,只要不犯错,谁也奈何不了谁。

当时,以满油状态出场的法夫尼尔和加兰德在空中纠缠了半天,就是谁也无法将对手拉入自己的节奏中。最后双方斗了半天,法夫尼尔一直拖延到对手的飞机没油了,这才无耻且骄傲地宣布自己胜利了——新式的HE112F战斗机,不加挂副油箱的情况下,航程已高达920公里,比对手多了近三分一。

六点三十五分,当东边的天空现出一片鱼肚白,太阳即将从海平面上升起时。天亮前就提前放飞飞机的英德国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就已经在空中相遇。

三艘英国航母上,总共只起飞了十二架战斗机,余下的全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剑鱼攻击机。而在汉娜和林汉的“地面”引导下,英机的位置更是一清二楚。

“我们可是在背对阳光的位置啊!”

朝英机所在的位置迎头扑去时,法夫尼尔在心里得意地想着,此时他所在的战斗机机群和英机还有约有十五公里的距离。由于距离上的差距,由后方护航母航母上起飞的战斗机编队,现在离他的位置还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就在这He112上的无电线通讯器突然传出了来自航母空管的警告声音。

“小心你的对手,对面的战斗机疑似新式的喷火战斗机!”

警报是来自汉娜和林汉的感知“扫描”。

挪威海战后,新任的舰队司令官坎宁安上任时的几个要求之一,就是要求海军获得更先进的海喷火战斗机。

直到卑尔根海战后,损失惨重的皇家海军的武备,这才重新得到了国内国会的重视,其索要新式战斗机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到目前为止,英国国内的喷火战斗机的生产线依旧没有解决好。虽然新式发动机的技术开发方面,英国仗着百年的基础科学的技术积累,不落于开了挂的德国,但受制各种国内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在将技术变成生产力的过程中,依旧很不顺畅。但要满足海军航母二十来架舰载战斗机的要求,倒也不是难事。

三艘英国航母上,总共搭载了二十架海喷火战斗机,皆是由海军中最好的飞行员驾驶,其中一位正是参加了奇袭奥斯陆战役的梅森上尉。奇袭奥斯陆之战,英国海军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对于英国海军航空兵来说,这却是一场皮洛士的胜利,大量参战的优秀飞行员在行动中被击落身亡,这批飞行小时上千的精英,都是短时间无法补上的巨大的损失。

身为飞行时间接近两千小时的精英飞行员,梅森上尉很轻松地就适应了新装备海军的海喷火战斗机。二月二十五日这天凌晨,他驾驶着海喷火战斗机从鹰号航母上起飞。

由于攻击机速度慢而战斗机速度快,所以他的海喷火战斗机是在剑鱼攻击机放飞后方才起飞的。

这个位面,受中国之战的影响,喷火战斗机的外型形态和历史同期也大有区别。最明显的变动就是其座舱变成了和喷火V代后相似的全透明可后视的气泡舱盖,以改善其后视性能(历史上喷火III前的喷火战斗机也没有削平机背,后视性糟糕)。

由于林汉主持设计的HE112战斗机,其外形和设计思路本就是严重借鉴了成熟期的喷火战斗机,所以梅森上尉驾驶的海喷火III型战斗机其外观上和HE112F型惊人地相似,最大的区别仅仅是二者的涂装不同——前者机头漆成红白色,而后者则是涂成醒目的黄色。

和德国舰队不同,英国的专业战斗航母由于舰龄太老,速度本就不快,和用商船改造的航母复仇号相比速度相当,二者倒是可以一起行动。但这三艘航母的载机量都实在太小,扣除攻击机后,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只能搭载二十架海喷火战斗机。

海喷火和HE112海战型,目前英德国两最好的战斗机,即将在挪威上空进行第一次的较量。

第277章王牌对王牌

早在1939年开战之前,德国情报部门就十分地关注英国下一代的战斗机喷火的开发情况。而汉娜在无法弄到现役的战斗机的具体详细的数据的情况下,凭着记忆中收集来的早期型喷火的资料,命令亨克尔博将HE112一款原型机按记忆中这个时期喷火翼载的改装进行“仿制”,然后交给乌德特领导的“航空马戏团”驾驶进行“假想敌”空战。

“航空马戏团”是德国航空兵中的一个特殊的部门,该部门中的飞行员全是飞行小时在两千以上的超级精英,更有不少是参加过一战的老飞行员,其首脑正是一战时著名王牌飞行员乌德特。这也是汉娜和林汉为了发挥出乌德特的才能特地组建的一个部门。该部门隶属于海军。职责只有一个:扮演好预想中“敌人”的角色,模拟敌方飞机的性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