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屁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马屁经-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石敬塘当皇帝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否则,王朝就有倾覆的危险。尤其是自称“儿皇帝”,上尊号于契丹皇帝与皇后,实在是一个说不出口的事情。据载,写这道诏书的官吏当时是“色变手战”,乃至于“泣下”,可见这是一种奇耻大辱,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更是一个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石敬塘想派宰相冯道去,一来显得郑重,二是冯道较为老练,但石敬瑭很为难,恐怕冯道拒绝。谁知他一开口,冯道居然毫不推辞地同意了,这真使石敬瑭喜出望外。

其实,石敬瑭哪里知道冯道的“苦衷”。冯道十分清楚,只有结交好耶律德光,他在石敬瑭那里的位置才能保得稳,把“爸爸皇帝”宠络好了,这“儿皇帝”也容易对付了。从这一点看,冯道对于长保富贵的确算得上有胆有识。

冯道可以说极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他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觉得这个老头儿确实忠实可靠,就决定放他回去。谁知冯道还不愿回去,他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经过多次反复,那津德光一定要他回去,冯道这才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准备启程。一个月以后,他才上路,在路上又走走停停,走了两个月,才出契丹的国境。他的随从不解地间:“能活着回来,恨个得插翅而飞,您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慢呢?”冯道说:“一旦上快,就显出逃跑的样子,即使走得再快,契丹的快马也能追上,那有什么用呢?反不如慢慢而行!”随从人员这才佩服他的深谋远虑。

这趟出差回来,冯道可真的风光了,甚至连石敬瑭都得巴结他。石敬瑭让冯道手掌兵权,事无巨细,悉归他管。不久又加冯道为“鲁国公”,终石敬塘一朝,石敬瑭对冯道的宠遇无与伦比。

石敬瑭的后晋政权只维持了十年多一点儿就完蛋了。后晋出帝开运三年,耶律德光率三十万军队南下,占领了汴京。冯道大概觉得契丹人可以稳坐中原江山了吧,就从襄邓主动来投靠那津德光,冯道满以为耶律德光会热烈欢迎,没想到北方夷族不懂中原的人情世故,耶律德光一见冯道,就指责他辅佐后晋的策略不对。这可把冯道吓坏了,连忙换上一副卑躬的笑脸,小心侍候。耶律德光问:“你为什么要来朝见我?”冯道说:“我既无兵无城,怎敢不来?”又问:“你这老头儿是什么样的人?”答曰:“是个又憨又傻无德无才的糟老头儿!”冯道以老朋友的姿态装憨卖傻,卑辞以对,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就没有为难他。

不久,耶律德光见中原百姓生灵涂炭,便问冯道说:“怎样才能救天下百姓呢?”冯道见机会来了,就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说:“这时候就是如来转世,也救不了此地的灾难,只有陛下才能救得!”大概爱听谄谀是人的本性之一,耶律德光慢慢地相信并喜欢上冯道,让冯道当了辽王朝的“太傅”。后来曾有人检举冯道曾参与过抵抗契丹的活动,耶律德光反为冯道辩护说:“这人我信得过,他不爱多事,不会有逆谋,请不要妄加攀引。”

在人民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撤回。冯道随契丹到恒州,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这时石敬蹭的大将刘知远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后汉政权。刘知远一方面想安定人心。笼络势力,一方面冯道也因保护别人而得赞誉,刘知远就拜冯道为太师。

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真如走马灯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刘知远的后汉政权刚刚建立四年,郭威就扯旗造反,带兵攻人汴京。这时候的冯道,又故伎重演,准备率百官迎接郭威。他做了后唐明宗的七年宰相,尚且不念旧恩,何况只做了不到四年的后汉太师,更是不足挂齿。,于是,冯道率百官迎郭威进汴京,当上了郭威所建的后周政权的宰相,并主动请缨,去收伏刘知远的宗族刘崇、刘斌等手握重兵的将领。刘斌相信了冯道,认为这位三十年的故旧世交,总不会欺骗他,没想到一到宗州刘斌就被郭威的军队解除了武装。冯道又为后汉的稳固立了一大功。

没过几年,郭威病死,郭威的义子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割握一方的后汉宗族刘崇勾结契丹,企图一举推翻后周政权。冯道根据半个世纪的经验,知道此次后周是保不住了,肯定又得改朝换代,自己虽已近苟延残喘之年,还是要保住官位爵禄。

柴荣当时只有34岁,年纪不大,却很有胆识气魄。刘崇、契丹联军袭来时,一般大臣都认为皇帝新丧,人心易摇,不可轻动,但柴荣却一定要亲征,别人见柴荣意志坚定,便愿随出扯,不冉多说,只有冯道在一边冷嘲热讽地“固争”,下面的话很能刻画出冯道的心态。

柴荣说:“过去唐太宗征战,都是亲自出征,难道我就不能学学他吗?”

冯道说:“不知陛下是不是唐太宗。”

柴荣又说:“以我兵力之强,出击刘崇、契丹联军,犹如以山压卵,如何不胜?”

冯道说:“陛下能为山吗?”

这些莫名其妙的话说得柴荣大怒,他私下里对人说:“冯道太看不起我了!”

其实,冯道倒不是看不起柴荣,而是为自己在下一个什么朝代做官留下一条后路,弄一点儿投靠新主子的资本。

谁知柴荣还真不怕邪,亲率军队,于高平之战中大败刘崇、契丹联军,以事实给了冯道一个响亮的耳光,就在柴荣凯旋之际,冯道也油尽灯枯,对在下一个工朝做官失去了信心,也许他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而伤心吧,柴朵高平之战胜利终于送了他的老命。

冯道死在自己的家里,死后无哀荣,身后境况凄凉。

冯道死于954年,一生度过了73个年头。

在封建时代,当一朝红人,不算太难,但三朝四代依然走红,确实需要功夫。冯道服务五朝,官运不衰,可也称得上官场“常青树”了。 5.悄悄俘虏领导心 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不仅是位经商老手,也是一位拍马大师。

胡雪岩深知中国封建社会“官”的重要意义,离了“官”什么也办不成。胸怀大志的他不惜以自己失业为代价,冒险挪用钱庄500两银子资助一位穷愁潦倒的冗吏王有龄升了官,使王有龄感激不尽。王有龄进入官场后,官运亨通,连连高升,权势日隆,胡雪岩便利用王的权势,自己开设私营“阜康钱庄”,从此以金融业为中心,周旋于官府、帮会和洋商买办之间,极尽投靠、勾结、拉拢、网络和收买之能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并利用这个关系网大肆进行各种合法的、非法的经济活动,他工于心计,精干谋划,手段高明,处事圆滑,在生意场上以极其精细的连环计,进行大规模垄断性经营,屡屡得手。

除做蚕丝、茶叶生意之外,还帮清政府大举洋债大量进口军火,这些大生意使银子流水般地涌迸自己的钱庄,短短十年,家财暴增到亿万,富可敌国,阜康分号遍及江南十数个省市,并有十多家药店、当铺……发达后,胡雪岩捐官至二品,顶戴花翎,显赫一时,人称“红顶商人”。

胡雪岩官商相通,以行贿手段把一堆贪官污吏伺候得舒舒服服,他善于摸透官吏们的性格、爱好、投其所好,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办法,使这班“老爷”们在胡雪岩面前服服贴贴,听候“调用”。

太平军攻破杭州后,王有龄死去,胡雪岩失去了官府靠山,经仔细权衡,他选择了当时炙手可热的一品大员左宗棠为靠山。左宗棠当时是镇压太平大国方面军的主帅,官衔是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钦命督办浙江军务”。这是位权势显赫的社稷重臣。对于胡雪岩来说,以杭州为中心进行商务活动,离开了左大帅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是,左大帅这位湖南蛮子,为人正直,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最棘手的是当时已有人向左宗棠密告胡雪岩贪赃在法,“生活起居,严如王侯”,左宗棠正准备拿他法办。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胡雪岩镇静自若,他有充分的自信拍准这位左大帅的马屁,他针对左大帅的性情,精心设计了求见左的方案,主动拜见左大帅,他看准了左的清廉刚正,抛弃贿赂个人的老套路,而是将大量钱财用于战后拯救,帮助左宗棠解决他最关心的问题。

胡雪岩当面向左宗棠“捐献一万担米”。而时值兵烫之后,哀鸿遍野,军粮都难以保证,突然问一万担米从天而降,救民于水火,左宗棠怎不惊喜而感激呢?这一定军心、救百姓的“义举”令左大帅盛赞胡“满朝朱紫,没有一个如老兄有见识”。胡雪岩用此法征服了左宗棠,使左大帅不仅没有惩办他,反而委任其为军需采购大臣。

左宗棠镇压农民起义大军缺钱,胡雪岩帮他精心设计筹措军饷,深得左的欢心。左宗棠攻打新疆与俄军交战,委派胡雪岩出面向洋人借钱,胡雪岩以巨额家资为底子(担保),前后四次共借1100多万两用于购买洋枪洋炮及军需物资,解除了左宗棠的后顾之忧。

胡雪岩的办事干练、稳妥,军需供应及时,使左宗棠在新疆打了胜仗。左宗棠在受到清廷嘉奖之时,也没有忘记胡雪岩这位后勤部长,左在给清皇帝的奏折中大大地称赞了胡雪岩一番,说:“胡雪岩虽然没有上前线,但比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功劳还要大。”于是,皇帝钦赐胡雪岩着黄马褂(黄色为皇家象征,黄马褂是钦差大臣衣着)。作为商人的胡雪岩极尽封建上朝殊荣。 6.礼多人不怪 送礼,大概是拍马之徒惯用的“常规武器”。俗话说,没有不吃腥的猫。同样,也没有不贪钱的官,在封建时代如“权钱交易”、买官鬻爵早已司空见惯,就是在民主制度和公共监督较为完善的西方,对这一“灰色癌症”也是无可奈何。在官场上,许多人都把送礼作为已结权贵,升官发财的手段,对送礼的学问有精湛的研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