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到职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校园到职场-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不是一个简单的“渐进演化”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有效的感悟能力,没有辩证思考能力,对细节知识的穷尽并不必然导致对事物整体和本质的认识。
辩证看待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的三个方面到此讲完了;我们来做个总结。
这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我只挑出一些重点来讲;主要是引个头。我也没有能力把每个方面讲得非常详细;每个方面真的展开来讲可能都要有一门课程才行,甚至一门还不够。而我也只理解了今天讲的这一小部分。
我讲的都是我认为很重要;而且可能平常不大容易听到的内容。
讲这些内容,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自己、了解别人。认识了自己,才能确定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了解别人,才会知道如何更好地相处。
讲完以后,提醒大家注意这几个问题:
第一;不要简单地用好坏去评价一个人的素质。比如一些性格等等;很难抽象地说是好还是坏,包括两种不同思维特点的人。做演员的主要是模仿,这个行业就需要这种人;你不能说他们不好,不应该去指责他们不像学者那样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看法。学者们也没有能力像他们那样给大家演戏,出好的作品呀。
但是如果一个CEO是个模仿型的人;就会有问题。这个企业就会有点乱,麻烦也会比较大。所以很多情况下要放到具体情况去看;不能用好坏来简单地评价一个人。当然也不是说分析型的人就一定能做好一个CEO。这首先要看他具有前面讲过的哪些分析能力,还要看他是否具有其他的必备素质。我不断地这样不厌其烦地颠来倒过去地讲,就是怕误导大家用一种简单机械的方式来看问题。
第二;不要“攻击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要“一俊遮百丑”。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我在某一方面特牛,我就特满足了”,这个对大家没什么好处。在某一方面出色,就认为自己所有的方面都很不错,这是自己骗自己。那反过来,在某一方面有缺陷;不如别人,一下就变得灰心丧气,也没有必要。看别人看自己都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地去看自己、看别人的话,就不会自卑,也不会狂妄了。
第三,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和看别人的时候要抛开个人的偏好,尽量客观全面地去分析,而且要动态地看。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走上社会之后,其实还会变。当然不同的方面变化的情况不一样。刚才讲了知识、能力、心理;还有价值观等等,西方人将它们分成了mind set和skill set两大类。skill set指的就是知识和能力,mind set指的就是心理性格和德行。通常mind set这部分是很难改变的,这个前面分析过。知识和能力相对是比较好改进提高的。所以在企业选人的时候通常会对mind set比较挑剔,至少明白人会比较挑剔。skill set这部分你有缺陷,其实大家不是太在意,肯下工夫就好。能力知识不够就学呗,给点培训、给点实践经验; 就可以提高。
所以如果mind set这部分基础好,skill set部分提高起来就不是太难。我成功地训练过好几个人,包括大专生。我在我的另一本书《我的职场十年》里讲过一个人。我在做掌上电脑的时候,招了一个行政助理,是首钢的一个机械大专院校毕业的女孩,当时20多岁。她刚刚过来的时候就是打杂的,傻乎乎懵懵懂懂的。过来后她很努力,也很要强。我就安排她去做更多的事情,同时花了不少的工夫去教她,不断地给她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有一段时间,她被工作压得两个月天天睡不着觉,精神都快承受不住了。经过这些磨炼,她脑袋就开窍了,她自己说CPU成功升级了。现在她在一家外企工作,年薪比我还高。羡慕吗?所以大家走上社会以后应该有信心,应该能做得很好,只要你用心努力。
给大家讲这么多的内容,不是来吓唬大家的。不是说:“看看,你们都不行吧?差得远去了。”讲这些内容,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方向,帮助大家未来不断地努力。如果把大家吓着了,那就实在是我的罪过了。
讲这些道理,是为了能够有助于大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那么什么叫做优秀?
我想在根本上就是一点:你能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一招鲜,玩遍天,几十年耍一个本事,在我看来,这算不上优秀。和别人比,水平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在一直努力上进。起点低,没有关系,只要能不断地突破自己,你就会越走越远,就像我刚才介绍的那个大专毕业的女同事那样。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2008年北京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讲了一段话:“记得我在北大的时候,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时,我的成绩依然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我对他们说:‘如果实在不行,我会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到八十岁以后把你们送走了我再走。’”他现在是个很风趣的人,但是曾经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很郁闷,得了肺结核住院休学一年。
所以,优秀在根本上是要能够不断超越自己。而超越自己,首先就要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路在脚下: 我的成长故事(1)
中国农民的年夜饭
1970年的春天,“*”已经从高峰开始下滑,“武斗”基本已经停止。在城市当中,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知识分子们开始被“下放”到农村,去和“知识青年”们一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当时被称作“走五七道路”。因为毛主席在1966年5月7日给*写了一封信,讲了对社会分工的一些设想,这封信被称为“五七指示”。
我的父母是大学老师,所以也无法逃脱这种命运的安排。我便跟着父母,来到了吉林省,白城地区,呼和浩特市,科佑前旗,索伦公社,丰林大队,第七小队“插队落户”。
离开城市去农村插队,对于大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我模糊地记得有很多大人痛哭流涕,校园沉浸在一片凄凉气氛之中。后来听我的父亲说,当时他们认为此生不可能再回大学教书了。最可能的情况,是在农村接受几年“再教育”,然后去当地县城里面的工厂当一个技术员而已。他们倒也没有认为真的就会一辈子待在农村做农民。因为社会的运行,终究需要知识分子的,而不能只有农民。
那两年的插队生活,对于我这样的小孩子来讲,却是一段挺快乐的时光。
首先,那里的自然环境要比城里面有趣得多。我们那个地方被称作半山区,是半农业半牧业地区,既有大片的农田,也有崇山峻岭和大小河流。春天的时候,我们会结伴去开着鲜花的山坡上玩耍。在夏天,我们在透明的塑料布上挖一个洞,用绳子捆住蒙在小盆上,盆里面放一点吃的,然后把盆放到小河底,就可以抓到许多小鱼。到了秋天,我们便去树林中摘野果。其中最多的,是被我们叫做“酸丁子”的一种果子。这种野果一直可以放到冬天,被冻透了再吃,酸甜可口,别有味道。入冬季以后,白雪覆盖了整个世界,小鸟们觅食成了大问题。我们就在雪地上面清理出一小块土地,洒点粮食,在土中埋上捉鸟的夹子,一旦鸟上钩被捉到,便成了我们的美餐。我们捉到的基本都是比麻雀大一点的山雀。我们通常把它们放到炉灶还有余火的炭灰中烤熟,然后去掉外皮和内脏,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其次,当时这些“插队干部”的待遇,并没有完全和农民一样。我们的父母依然拿着原来的工资,我们还是吃着国家定量的供应粮,还有因为离开城市没有暖气而发的取暖补贴。所以,当时的生活在我的印象中,要比后来回城之后还好。因为在农村的时候,除开国家的供应外,我们还可以在自留地里种蔬菜,可以自己养鸡养猪。由于我们是半牧区,还能买到羊来吃。这些在当时的城市里面,基本是办不到的。
这一切,使得我童年中的那一段生活丰富而快乐。唯一的一次“痛苦”经历,是和小伙伴骑毛驴。因为我从来没骑过动物,非常紧张。结果那头小毛驴刚刚一开始走动我就从驴背上掉了下来,造成右前臂骨裂。
当时农民老乡们对我们也很是照顾。我们那个地区的住户都是烧木材做饭取暖。木材则要自己去山林中搜集自然落到地面的树枝。大家都不去砍伐树木,以保护自然环境。秋收之后,村里会给我们家大量的、远超过他们自己每家得到的脱粒之后的玉米棒,供我们家冬天取暖用。这减轻了一些我们家冬天取暖的负担。村里也从来没有要求我母亲与他们一样下田间干活。而我父亲则大部分时间被公社调到卫生院,去做一些事情,也基本没有真的做繁重的农活。
路在脚下: 我的成长故事(2)
尽管当时我还只是一个7岁的孩子,许多事情在后来都被岁月消磨得模糊不清了。但是在这两年的快乐时光中,有一件事情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在我懂事以后,曾经反复回忆思考这件事情,它对我后来的人生态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件事情往大了说,是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深处;往小了说,是农民家庭的年夜饭,让我无法忘怀。
我们那里大片的农田中,种的有玉米、谷子、小麦等农作物。每干完一年,村里要按照国家的指标交公粮――按国家定价收购。然后国家把这些公粮按照分配的定量卖给我们这些城里人吃,农民无法享受。他们只能留下一些粗粮,作为自己度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