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首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下首富-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秀逗的老女人!
早在去年,意识到有不少人知道自己拥有美国国籍后,胡楚元就做过功课。
他将自己名下持有的那些洋行的一些股份转移到江南商行,他在自己主力打造的万旗、太古、禅臣、万宝四大洋行中的持股率都超过30%.万旗的持股数是72%,太吉是59。7%,禅臣是36%.万宝是33%。
这四大洋行分别转移10%左右的股份进入江南商行,在使得江南商行资本急剧扩张的同时,为了维持官股的股本,朝廷官股另外欠胡楚元3778万清圆。
加上湘军的债务,户部的贷款,江南五省用于农业水利的贷款,朝廷总计拖欠胡楚元11598万清圆,每年的利息就是1120万清圆。
就在李鸿童上折子告发胡楚元之前,胡楚元已经将债务转入到万旗银行。
此时的万旗银行已经改称“花旗银行”,和万旗洋行脱离了直接关系,而是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的上海分行,胡楚元只是债务担保人。
这就搞笑了,内债变威了国际债务。
就凭慈禧和清朝廷的那点胆量,胡楚元不相信他们敢赖帐?
做为江南商行的最大债权人,花旗银行对华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胡楚元就想看看,慈禧这次究竟会有多幽默!
当然,慈禧和清朝廷此时还完全不知情。
她以为胡楚元很好打发,想用八百万两银子把他打发了,当天就发了圣旨让胡楚元滚去美国。
胡楚元也确实是当天就走了,摆摆手,不带走一张支票,带着自己的近卫和随从,乘坐着腾冲号驶离福州,他甚至没有机会去上海。
他就这么的走了,看起来是无比的狼狈。
李鸿章和盛宣怀高兴的都乐坏了,以为胡楚元留下的那些亿万家财就将属于他们了,江南商行也将是他们的了,中信银行也将是他们的了……事实却会让他们哭笑不得。
胡楚元并没有立刻去美国,腾冲号一路向南,反而去了新加坡。
(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飘在南洋
胡楚元人间蒸发。
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颜士璋倒是留在国内,很早就到了上海,住在墉园里,坐镇在陈晓白、谭则云、郑锡泰……的背后,替他们拿主意。
此时此刻又该怎么办,颜士璋倒是很清楚的。
这种事情,说穿了还是官场上的恶斗,他见识的太多了。
肃亲王、李鸿藻、翁同貅虽然早早就独善其身,看似和胡楚元摆脱了所有关系,可他们也有大把的证据握在胡楚元手里,再说了,他们和李鸿章也是势不两立的。
他们还在等着机会昵。
胡楚元说了,他虽然输定了,可他们未必会输。
此时此刻的左宗棠和何碌是不能说话的,左宗棠可能还有些胆量和余地,何壕是没有的,一不留神,他的闽浙总督位置就要鸡飞蛋打。
梅启照同样如此。
大家都在煎熬,只要熬过了这一关,他们还是一手遮天的封疆大吏。
胡楚元呢?
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
他是不在乎什么狗屁的驻美副公使位置的,连江南商行总办的职务都被拿掉了,派一个更狗屁的郑观应上任,这是何等幽默的事?
李鸿童想乘机将江南商行控为己有,这算盘未必打的太响亮了点。
1883年1月17日。
时间过的如此之快,十几天里风云变幻,只有日本人和李鸿章、盛宣怀笑得出来。
胡楚元却像是觉悟了。
他总算是想明白了,时候差不多了,他也该离开清朝廷那摊子浑水了,其实,从清朝廷不愿意为他出头责难日本政府时,他就知道,这个时代永远都是他妈的一场灾难。
满人的逻辑……绝对不是正常人可以理解的。
腾冲号并没有去新加坡,半道改变航程,前往乐敦。
驶过江岸口,巨大的二等铁甲船在热带雨林的江水中穿梭,速度很缓慢,绕过了几个弯口后,胡楚元再次见到了那个乐敦镇。
此时的乐敦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景象。
沿岸分布着六座巨大的炮台,二十多门克虏伯火炮的炮口都是黑漆漆的,像是一群怪物,前方就是乐敦城,围绕城郭,周边分散着一望无垠的水稻田。
这是一个好地方,一年能种三季水稻。
乐敦城周边还分散着十多个木寨,那里驻扎着大量的军队。
这里有人能够认识腾冲号的来历,很快最近的木寨上拉起了彩旗,其他木寨随之效仿,无数的彩旗高高飘起,似乎都在欢迎腾冲号的到来。
在港口,十多艘战舰上也挂起了彩旗。
这一次,腾冲号可以停靠在港口了,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乐敦港已经成了拥有五千吨停泊位的大港。
在这里,胡楚元倒是不用担心日本的暗杀了,他挺高兴的第一个走下甲板,陈善元和程廷华等人依次快步走下。
前面,张灵普和刘宝贵等人带着气势壮观的欢迎队伍,从木寨里走了出来,浩浩荡荡的走向胡楚元。
隔着十几步远,张灵普就快步上前参拜,道:“属下见过大人!”
·刘宝贵等人也跪拜道:“我等见过大人!”
胡楚元将张灵普先搀起来,感叹道:“现在还算什么狗屁大人啊,一个破鸟蛋的副公使!”
张灵普却道:“大人还是大人,您至少还是咱们南洋公司的总制大人!”
“是口嗣!”
刘宝贵等人纷纷附和着。
胡楚元倒是没有介意,让大家一起回军寨再说。
等他们在军寨里坐下来,张灵普就简明扼要的将乐敦目前的情况说了一遍。
从1879年开始,胡楚元对乐敦进行投资,不断改善这里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从福建转移过来的移民数量就在持续增加,目前有移民约7.5万人,张灵普的赤旗军有1。4万人,刘宝贵的新港军另有7千余人。
赤旗军主要负责守着乐敦,平时训练,农忙的时候帮忙插秧种地,刘宝贵的新港军主要是民兵性质,平时都在采矿、采金、冶铜、打渔,实际战力有限。
在这里,张灵普也办了一所新港学堂,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教。
乐敦目前的土地规模要比福清县大的多,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采金、冶铜、水稻、木材、甘蔗、打渔、造船,日常还有些编织、手工,水稻田的规模很宏大,比福清县的水田规模要大七八倍。
因为人多田少,大部分的稻田都是撇稻种粗种,均产量不高,总产量却还不错,有大量白勺粮食盈余。
这些米主要是沿着河卖给土著,换取地方特产,甚至是黄金、铜矿石之类,然后再通过南洋公司卖回国内。
目前基本能保持营收的持平,在加上胡楚元每年支持几十万两银子,平均的生活水平和状况要比过去好很多倍。
谈着谈着,张灵普就打抱不平的说道:
“大人,咱们一鼓作气,将整个沙捞越都打下来,以后再直接打下越南,然后就从广西开始进攻,将清朝廷给推翻了。”
“就是啊,大人,咱们怕什么响!”
刘宝贵和张灵普帐下的那些人纷纷附和。
胡楚元则呵呵笑着,这些人是在山野间养出了野性,手里有枪有炮就天不怕,地不怕了。
可他也没有拒绝,却道:“打是可以打,但不是现在,还是按照咱们原先说的,先把沙捞越给打下来吧。”
张灵普道:“这个事情,我们已经安排的都差不多了,就等您说话了!”
胡楚元道:“不急,等我再琢磨琢磨。”
胡楚元喜欢造园子,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为了迎接胡楚元随时来访,张灵普特别在乐敦城东北部的半山坡上造了一栋融合了当地和江南风格的高脚楼群,外围有军寨木墙保护。
在园子里住下来,胡楚元很晚的时候点了一盏煤油灯,趟在藤椅上,摇摇晃晃的想着心事。
想着乐敦的事情,他不免觉得有些俗套。
他以前看过一些晚清小说,似乎都要在南洋才能干出一番大业,他一直是不信服的,总觉得凭借自己在国内的庞大势力,还会落到那个田地吗?
结果,人生难料,世事难料,变化莫测的历史更难料。
·他怎么能想到,自己还真就到了这份田地。
张灵普是见过世面的人,大约也知道总有一天……胡楚元或许会在这里住很长的时间,他在乐敦站稳脚跟之后,就带人在这个好地方修园子,因为掩隐在山林间,故名“隐园”。
’还真他娘的被他给说准了。
真是个“隐园”。
可在胡楚元这辈子所住过的各种名园中,唯有隐园让他有种原理所有烦恼的感觉,这一年来,似乎也只有今天,他不在担心日本人的暗杀,清朝廷的翻脸。
也许是因为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这里,清朝廷则已经和他翻脸了。
总之,这是一个异常美好的地方。
美好的东西总是不会长远,要不了多久,这里就会被新的宁静所打破。
他正想着这些事昵,程廷华就敲着门,走了进来,在他旁边盘膝而坐。
过了会儿,程廷华忽然轻笑一声,道:
“大人,您这些年也不简单啊,居然在这里藏了一个地盘。”
胡楚元有些无奈的感叹着,对于这样的恭维,他是无法接受的。
他是需要自己的军事势力,但还看不上这样的小地方,他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更多的只是为了保护当地的华人。
想着这些,他便和程廷华解释道:“你可能并不知道南洋的血和债,这里的华人很不容易。阂地是八分山二分田,不养人,大量的福建人只能外出南洋求一份活路。可惜,这里的土著和洋人嫉恨的很,离咱们百余里的地方有个叫石隆门的地方,英国人和荷兰人就曾挑拨土著在那里屠杀了几千华人。我去欧洲的时候途径此地,听说这些事之后就给了他们一些钱购买炮枪,暂作自保。”
程延华默默感叹一声,道:“咱们华人不容易口阿。”
胡楚元则又道:“我太有钱,就算我不造反,朝廷也迟早要和我翻脸的。不管怎么说,我得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我本心是想整治丝茶两业,稳住大清国的经济龙脉,可惜,满人……暂时先随他们折腾吧,看着眼下的局势还很难说,说不定,我还有扳回一局的可能,咱们得耐心等着。不管怎么说,百姓的衣食生活终究是第一位,我个人的安危倒是其次。”
程延华一时不语,过了片刻才道:“怎么说呢,大人,我本想说……您要是去了美国,我就打算和郭云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