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美龄大传-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在太危险了……”何应钦忙劝道。宋美龄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辞了!”

话音一落,穿上皮大衣,戴上白手套,头也不回,转身就走。

会议不欢而散。

何应钦表面上迎合宋美龄,暗地里继续向西安调兵遣将,准备向张、杨方面动武。宋美龄得知消息后,于当天夜里找到何应钦。“何总司令,你怎么又下令进攻了!你不但没把我放在眼里,也没把委员长放在眼里,你这不是存心要谋害委员长么!”何应钦见宋美龄三番五次地责问,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冲着宋美龄气哼哼地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国家大事?!”

宋美龄怎么也没想到平时见到她像一只小绵羊一样的何应钦,此时竟敢如此无礼,她定了定神,冷笑道:“好!好!好!我倒要看看我们的何敬之先生能耍出什么花招!”说完,举起电报,话锋一转,“我实话告诉你吧,委员长并没有被共产党杀死!张学良刚才还给我发了一个电报,欢迎端纳到西安去!怎么样?他没有死,出乎你的意料吧!何先生失望了吧?”说罢,宋美龄把电报在头顶一摇,扭头就走。

何应钦怔住了。等他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后,一个箭步冲出去,追上宋美龄的汽车。“小绵羊”又恢复了往日的面孔,强颜欢笑,朝宋美龄挥了挥手,说:“夫人,不送了。委员长很安全,这真是个好消息。”没等他说完,宋美龄的小车已经开走了。

九、劝张学良放走蒋介石

21日,在孔祥熙等人的支持下,宋美龄和宋子文同去西安,进行面对面的和平谈判。因蒋鼎文与何应钦关系较深,也同去。

宋氏兄妹一行于22日下午飞抵洛阳中途停留,宋美龄看到机场轰炸机罗列待发,一派战争气氛。她命令各将领:“未得委员长命令,切勿派飞机飞近西安。”

当飞机临近西安上空时,宋美龄从提包里取出一把左轮手枪,递给端纳说:“端纳先生,如果叛军乱兵失去控制,把我们也扣住之时,你要毫不犹豫地用它把我打死。”

下午4时,他们的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常出乎宋美龄意料的是,他们一下飞机,就受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热情欢迎,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宋美龄这次给蒋介石带了许多吃的、用的东西,还替蒋介石带来了一副假牙。

在张公馆稍事休息后,宋氏兄妹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去见蒋介石。因为事前没有通报,正面壁冥思的蒋介石突然见到宋美龄出现在眼前,惊喜交加,说:“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述及与宋劫后重逢的情景。

24日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新城大楼举行欢送宴会。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召集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等高级将领,宣布他要送蒋回南京,并向中央请罪,以恢复蒋的威信。大家劝张不必送,怕蒋变卦,最后建议至多送蒋至洛阳。张学良坚持要送,还嘱咐大家:“关于东北军之事,听命于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总部之事,听命于杨虎城;有问题多和周恩来商量。”

高崇民听了张学良的安排后,连夜给张学良写了一封长信,反复说明有条件放蒋的必要性和无保证放蒋的危险性。

25日早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和幕僚联名给宋子文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提出撤军和在协议上签字是放蒋的前提,“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

宋子文惊慌了,蒋介石、宋美龄也十分惊惧。是该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的时候了,以免夜长梦多。

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内心巨大的焦虑,已把张学良搞得筋疲力尽,神经过度紧张几乎难以支撑。同时,宋子文还探听到,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部分军官在得知张学良要立即放蒋后,产生了将张和蒋一同杀掉的念头。

现在看到这封联名信,宋子文内心大感恐慌。他和宋美龄立即派人把张学良找来,要求当天就让他们回南京。

“汉卿啊,我和委员长都是基督徒,今天是圣诞节,希望你能让我们今天回去,那将是送给我们最好的圣诞礼物。”宋美龄见到张学良就急切地要求送他们回去。

张学良略为沉吟一阵,说:“孔院长22日也从南京来电报,说要在圣诞前后送委员长回南京,那真是圣诞老人送的最伟大的礼品。只是……”张学良望着宋美龄,迟疑了一会儿,说:“杨主任现在还有些不同意,明天我去新城再劝劝。杨主任不松口我也不好办。”

宋美龄着急地问:“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

张学良说:“实在万不得已,我们可以动用武力,但那样对你太危险了。我可以带委员长偷偷地出走,你和端纳飞往洛阳。我给委员长化装,用汽车带他出城,把他带到我的军队驻地,从那里驾车到洛阳与你们会面。”

宋子文表示同意。但宋美龄坚决反对,她说:“委员长的身体根本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汽车颠簸。再说,与其这样偷偷摸摸地走,还不如体体面面地死在这儿。”

张学良早有放蒋的意思,但放蒋是件大事,西安三方面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军内将领和各方人士,几乎是一致反对的。他犹豫了一下说:“走可以,但总得准备一下,今天走,怕是来不及了。”

“来得及,来得及。”宋美龄连忙表示:“我来时坐的飞机还在西安,要走很方便。还准备什么呢?至于有人顾虑日后共事多有不便,这是多余了。你可以转告他们,委员长说了,他是绝不会计较的,尤其你们弟兄之间大仁大义,绝不抱怨。”

张学良同意让他们今天离开,并表示:“只要委员长回南京联合抗日,学良愿意负荆请罪。”

宋美龄说:“你不怕南京有人对你下毒手吗?”

张学良表示:“如今是抗战第一,委员长必须抗战,为了挽回委员长的名誉威信,实现收复东北的夙愿,我个人的得失生死算得了什么!”

12月25日上午,张学良告诉杨虎城和周恩来,他将释放蒋介石,并且亲自送他们回南京。杨虎城不同意释放,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不欢而散。

25日下午3时半左右,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陪同蒋介石、宋子文和端纳,分乘两辆汽车,非常秘密地从玄凤桥高公馆开出,悄悄地向西郊机场驶去。走时匆忙、秘密,连周恩来都没有通知。

1936年12月26日中午12时45分,蒋介石夫妇乘坐的波音飞机在四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从洛阳飞抵南京大校机场

十、宋家兄弟姐妹大团圆

1942年,宋美龄去新疆迪化视察回来后,就立即策划举行一次中秋节的家庭聚会。

清晨,山城雾气缭绕,多了几分凉爽。宋美龄带着她从新疆带来的消暑品,驱车来到二姐宋庆龄的住宅。

听到车鸣声,正在阅读英文报纸的宋庆龄起身迎了过来。

“啊,我以为是谁呢,是小妹。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见到小妹,宋庆龄也很高兴。

“昨天下的飞机,今天就看你来了。”进屋后,宋美龄示意侍卫官把她带给二姐的东西呈上,“这是我从新疆特意为二姐带来的土特产品,供你尝鲜消暑吧。”

“小妹还想着我,小妹送的东西我不能不尝。”宋庆龄满脸高兴。

宋美龄观察着二姐的脸色,见她和往常神态不一样,马上向二姐身旁挪了挪藤椅,微笑着说:“二姐,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宋庆龄摇了摇头:“这些日子简直把我弄得晕头转向,尤其是你走后这几天,不是视察防空洞,就是视察孤儿院,什么日子都记不清了。”

“告诉你吧,明天是八月十五月儿圆。”宋美龄借机又讲起了在美国求学时二姐为她们分月饼的事,说:“那时我还小,不懂事,二姐分了我一块,我还嫌小,抗议二姐不公哭鼻子哩。”

“是有这么回事。”宋庆龄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三姐妹在美国留学时那无忧无虑的生活,脸上绽放出笑容。

宋美龄见火候已到,趁热打铁地说:“二姐,有言道,月是故乡明,情是姊妹真。明天晚上,咱们兄弟姊妹也一起赏赏月吧?”

宋庆龄沉默。

“咱们不在外面饭店,就在自己家里,或者在你这里,或者在我那里都可以。

亲不亲,同胞分,什么问题,只要与姊妹之情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二姐,你说是吗?”宋美龄说道。

“小妹,要是在我这里,委员长能屈尊前来吗?”宋庆龄含蓄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宋美龄当然心领神会,上次就因为自己说蒋介石要出席,二姐拒绝了。二姐此话定是投石试探,她早有准备,说:“委员长明天要坐飞机到昆明视察,怕是想参加也难了。我看他不参加更好,免得扫了我们兄弟姊妹的兴致。”“也好。”宋庆龄终于点了点头。

“二姐,你答应了!”宋美龄非常高兴。

殊不知蒋介石第二天压根就没有到昆明视察的意图。为了兄弟姊妹的团圆,宋美龄故意扯了一个谎。

“二姐,你这里屋小不方便,就到我那里吧。我要亲自掌勺,让你尝尝我的手艺呢。”宋美龄眉飞色舞。“也好。”宋庆龄点了点头。

八月十五的满月非常好看。她镶嵌在青碧如海的天空,投下淡淡的银光。黄山官邸耸立在银光下面,楼前是一片白灿灿的花朵,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黄山官邸的宴会厅里也甚是热闹。宴会厅内的十几台大吊扇一齐开动起来,阵阵凉风送爽,宋氏兄弟姊妹六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司机、侍卫官足足摆了五大桌。十几名侍者身穿全套白色制服,有的在一旁悉心伺候,有的满头大汗地跑来跑去,忙着上菜。

为了全家的团圆,今晚他们辞去了一切公务,在太阳落山时,相继来到了黄山官郏5个大大的餐桌上摆满了高级厨师做的名菜,还有点心、水果、冰激凌。

宋美龄的开场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使全家人都兴奋起来,连连举杯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