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京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对党社会民主党也成立了。统一社会党中央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眼看大势已去,
执政18年的昂纳克在10月18日辞职,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埃贡。克伦茨当选
总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和国防委员会主席。11月18日,以莫德罗为主席的26人
部长会议(内阁)组成,其中包括11名党外人士,是一个联合政府。在此之前,
11月9 日柏林墙开放,联邦德国喜出望外,科尔缩短在波兰的访问赶回波恩。民
主德国公民潮水般涌入联邦德国。

    克伦茨的改革仍然是迟到的,生活还是惩罚了民主德国的执政党。各地的游
行示威不断,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已经受到影响。新纳粹组织也出现了,他们攻
击的矛头对准了犹太人和苏军。德累斯顿是新纳粹活跃的城市之一。

    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巨大变化是普京从未经历过的。在这样的大风大浪中,个
人是无能为力的。这种复杂的局势肯定对正常的情报搜集工作有影响,而且苏联
国内的局势也越来越混乱。公开报道从未提及普京对这场巨变的感受,可以认为,
他的感受决不会是兴高采烈的,而毋宁是迷惘、困惑和痛苦的。毕竟,他为之服
务的克格勃是苏共的情报机构,又和民主德国的官方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现在苏
共领导人推动了民主德国的变化,而巨变的结果是新纳粹对苏军的攻击:德累斯
顿的大街上出现了“占领军滚出去”的大标语。普京从小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他的两个哥哥死于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时期,现在纳粹居然卷土重来,普京的内
心必然很不平静。

    对普京小组的直接冲击也发生了。柏林墙倒塌之后,在德累斯顿有人冲击施
塔西的办公楼。人群接着来到普京小组所在地。过去这里有武装警卫,这时已经
撤销。普京单枪匹马先将人群阻挡在门外,然后要求附近的苏军基地派军人来支
援,因为办公的地方有克格勃的机密文件。苏军起先没有答应。普京和人群对峙,
他很镇定地和示威者交涉,要求他们不要冲击这个地方。数小时后,苏军抵达驱
散了人群。

    普京作为旁观者和见证者,度过了民主德国最后的岁月,但这不是他最后一
次见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个共产党的终结。

    也有报道说,在昂纳克和戈尔巴乔夫的关系破裂之后,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施
塔西就开始转移党产,施塔西在民主德国内外都有一些外围公司,他们利用这些
外围公司出售德国统一社会党和施塔西所拥有的不动产。这个行动的代号是“可
可”,主要在柏林和德累斯顿展开。施塔西在德累斯顿的负责人赫伯特。科勒指
挥当地的“可可”行动,而普京作为克格勃在德累斯顿的负责人,也参与了这一
行动,西方情报机构认为,克格勃已经察觉到变天的征兆,也在执行类似的计划。
克格勃在瑞士的负责人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其父是克格勃主席)即在这种
“洗钱”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而普京从德累斯顿到瑞士的旅行或与此有关。
1992年俄罗斯人代会曾试图传讯小克留奇科夫以揭开这一行动内幕,结果被当时
担任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局长的普里马科夫阻止了。普里马科夫和普京一样是
克格勃第一总管理局系统的,资格比普京还老,后来还出任过总理。西方情报机
构认为,1989年至1991年克格勃向国外大量转移资产,但是细节不详。普京被认
为也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活动。(引自《全球情报文摘》网络版上有关普京的文
章《间谍总理》)

    柏林墙的开放是两德统一的前奏。1990年5 月5 日,两德和苏联、美国、英
国、法国代表在波恩举行了“2 +4 ”外长会议,确定了将取消战后四大国对德
国的权力和责任,制定了与解决德国统一内部问题大体同步的解决外部问题的时
间表。5 月18日,两德财政部部长签订了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
家条约”。至此,德国统一已经水到渠成。10月3 日凌晨,在贝多芬第九交响乐
的乐曲声中,百万德国人聚集柏林的帝国议会广场,庆祝德国统一,民主德国则
走进了历史。一个新的有8 千万人口的德国诞生了。

    民主德国的消失,意味着苏联在德意志大地失去了一个最忠实的伙伴,四大
国作为占领者地位的结束,也是历史的必然。普京在谈到这一巨变时说:“我明
白这是不可避免的。我只是惋惜苏联失去了在欧洲的的地位。尽管理智上我明白
这种地位不可能永存,但我还是希望有另外一种形式能够取代这种地位。可是没
有别的办法。这使人感到委屈,我们抛弃了所有的东西,离开了德国。”

    虽然苏军还要过几年才完全撤走,但是作为克格勃派出的机构,普京和其他
在民主德国的克格勃人员,都已经失去了在这里工作的基础和土壤,更糟糕的是,
祖国苏联的局势远不像德国,德国是经由混乱实现了秩序,实现了民族的复兴
(虽然统一后的德国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而普京的俄罗斯祖国还在风雨飘摇
之中,没有人知道苏联、苏共和克格勃今后的命运是什么。

    只有土地和人民是不会消失的,但是苦难在等待着俄罗斯人民。

    本书由派派小说论坛(paipaitxt )发书人 once918搜集整理上传

    本书由派派小说论坛(paipaitxt )发书人 once918搜集整理上传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开始本书由派派小说论坛(paipaitxt )
发书人 once918搜集整理上传1990年10月,两德既已统一,新德国仍称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则苏联官方的情报机构克格勃就不可能
在德国公开活动,原来在德国东部地区的克格勃人员,也就必须分批撤出。整个
欧洲的形势和战略均势都发生了不利于苏联的变化,苏联自身也处于风雨飘摇。

    ?大厦将倾的危机之中。这一年普京接到上级的命令,携眷离开工作和居住
了6 年的德累斯顿,结束了作为外派情报官员的生涯,回到了故乡列宁格勒。还
在德国的时候,普京通过德国媒体和苏联报纸的报道,通过克格勃内部的通报,
大致了解苏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他不在苏联的这6 年,变化确实太大了。1985
年3 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契尔年科因病逝世,翌日苏共中央全会选举米。
谢。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同年9 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任命尼。伊。雷日科夫为部
长会议主席(总理)。这表明苏联的病夫治国和老人政治时代的结束,苏联政治
进入了戈尔巴乔夫时期。193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戈尔巴乔夫,少年时当过农机
站的联合收割机的副司机,21岁加入苏共。24岁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但毕
业后一直从事共青团和党务工作,1966年亦即35岁出任斯塔夫罗波尔市委书记,
在此时期通过函授获得了农学学位。1968~1970年担任斯塔夫罗波尔边区党委第
二书记,1970~1978年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在1971年当选苏共中央委员。1978年
当选苏共中央书记,被调到莫斯科的苏共中央担任负责农业的书记。1979年当选
政治局候补委员,1980年当选政治局委员,进入权力核心,是当时政治局委员兼
书记处书记的五人中最年轻的。1985年8 月,亦即当选总书记之后5 个月兼任苏
联国防会议主席,三年后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戈尔巴乔夫是安德罗波夫一手提拔的,他们是同乡。但是安德罗波夫欣赏戈
尔巴乔夫的主要原因,是后者思想敏锐,比较能干,善于处理和各方面的关系。
安德罗波夫虽然只担任了一年多的苏共总书记,却改变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滞局面,
给苏联带来了一股新风。他首先在理论上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态度,认为苏联“发
达的社会主义”是刚处在开端而不是已经建成了,并提出在现阶段应该允许各种
所有制并存,肯定市场的调节作用,强调物质利益和按劳分配。此外,安德罗波
夫严明纪律,整肃党风。这或许同他长期担任克格勃主席有关。安德罗波夫也很
清楚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党风败坏党纪松懈,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顿措施,
从1982年年底到83年年底一年内,苏共中央撤换了70多名中央部长和州党委书记。
安德罗波夫还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推行农业集体承包责任制,工业和建筑
业推广作业队,还扩大了生产联合公司的自主权。然而,安德罗波夫身体孱弱,
在克里姆林宫只待了15个月,还没有能够使改革深入就病逝。继任的契尔年科继
承了安德罗波夫的改革,但他本人年老多病,不堪重任,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时间
比安德罗波夫还短,只有11个月。在这个时期戈尔巴乔夫受到契尔年科的歧视,
其他元老也排挤他,契尔年科去世后,外长葛罗米科力排众议,推举戈尔巴乔夫
出任总书记。

    戈尔巴乔夫面临的局势是严峻的。虽然,这时候的苏联已经是超级大国,但
是代价极为沉重。在70年代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美国的一半,苏联的军事开
支却和美国并驾齐驱。美国的军事开支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 ~7 %,苏联却占
16%。苏联经济的发展是畸形的。苏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却连年歉收。工
业产品笨重粗糙,还供不应求。苏联能够制造最先进的核武器,却不能为医院提
供足够的棉花棒和注射器针筒。苏联有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城市的电话交换系
统却停留在世纪初的落后水平。在80年代,彩色电视机已经进入发达国家每个普
通家庭,即使在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也已经并不稀罕,但是在苏联,人们还在
使用国产的黑白电视机,打开这种电视机要等好几分钟荧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