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土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土豪- 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凤是礼部尚书,那怕这种事情对名声好,他也不会亲自上前。最终是由县令与商帮代表谢一元走到前面。
    第一个摆在桌上的是拆开了的暖瓶。
    县令拿着一张纸,这纸显然是被翻看过几十次了,可他依然害怕说说错了,就是背过了也同样打算照着念,毕竟身后可是有二品大员在看着。
    “此物由大明行首院研制,原名暖瓶。市面上称呼此物为,保温琉璃盏。放入热水可保证五个时辰不凉,一个半时辰内依然还有能泡茶的温度。各位乡亲看到的这个,就是玻璃盏,为了护着不容易破碎,所以用了竹编、木雕、丝编三种用于保护的套子装好。价格分别是二两、三两、五两银子。六十五岁以上德望无过的宿老,可买一对。县中认可的孝子可买一对”
    县令在念着标准。
    以二两、三两、五两的基价。有些差一些的,比如里级孝子,只能买一只,或者加二成价买一对。贤妇县级的等同里级孝子,贞洁牌坊过三十年的,再减三成价,二十年的减两成价之类的。
    白名鹤在远处听着,有听不清的也有人记下传回来。
    “看来说到挣银子,商人们也是有一套的。藤条作架子,然后用绣好的丝绸包一层。五两银子倒也显得贵气,想来不少富户或许会出高价收购吧。倒是这个票的标准,实是让人想不到。”
    白名鹤是真的没有想到。
    这标准制订的详细又严谨,想钻个空子都没有可能。
    而且最重要的是,南京礼部这套标准走的是大明现有的道德准则。年长德高者自然是级别高,能被报到京城礼部备案过的大孝子,就是全国级的孝子,竟然可以半价购买。
    不过全国级的孝子与贞洁牌坊这级别一样,整个大明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湖州丝绸平时什么价,二十尺一匹的就是十两银子的高价,而且是有价无市。想去买,未必买到到。这里,但凡是买暖瓶能够在基价上再打折的,就肯定能够用八两银子买到。可这够标准的人数,一个县就是二十来个人。
    放在孝子这个级别上,都是报到府里受过认证的才行。
    听到最后,白名鹤听到了两个非常特殊的级别。
    一个是有德之家。讲的是某村里有一户人家,懂些木匠活。却没有专门作木匠的生意,因为自家有田。平时里附近几个村子,修门帘、犁等小活,这家人都是不收钱帮忙的,有时候活计多了,也是最多在主人家里吃个饭。
    真正收钱,就是作大家具这类活计。
    十年如一日,在附近的村子名声极好,县里备案核察,报到府里。
    这有德之家的级别,仅次于国家级孝子。
    还有一个,是致仕的小官员。为七里八村的孩童蒙学,却从来没有收过学资。他的有些学生考中了秀才,还有中的举人,甚至有中了进士的。这些人会再捐助给他的小学堂,也有平时商户、富户捐资。这才一直维持着。
    这样的人,给定的级别是这所有级别最高的,奉送!
    白名鹤听到这个级别之后,心中所想的一半是后世那些默默的付出的民办教师,另一半所想的还是大明的体制,唯有读书高呀。
    正在白名鹤低头思考的时候,有个人背着筐子快步跑到自己这边,跪下磕了一个头。起身就走,白名鹤被这个磕头的动作给弄的愣住了。趁白名鹤发愣的这会功夫,又有一男一女,男的磕头,女的万福,施礼之后同样快速的离开。
    当一个老者来磕头的时候,白名鹤回过神来,赶紧向前几步,却因为距离远没来得及扶。
    “老人家,万万不可!”(未完待续。。)

第327节 百无一用是书生
    “大人您恩泽乡里,这头受得,受得!”老者很是激动。
    白名鹤走到近前,那老者已经被自己的儿子扶了起来,老者退后两步:“不敢惊扰大人,小老儿告退!”说罢,急急就退着走开了。
    还有人给白名鹤磕头,距离最近的一个有差不多五百米。
    白名鹤有些紧张,额头上渗出汗来了。
    “走吧。回!”白名鹤知道不能留在这里了,从骨子里白名鹤还是一个现代人,跪礼是大明的礼节,但却不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礼节。
    白名鹤翻身上马,有些话他只能心里想想,却是不敢说的。就算是对自己亲近的人都不敢说,曾经在后世看过一本书,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跪礼的滥觞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跪礼变成见面礼就是蒙元之祸。
    在这之前,天地君亲师,在平时也只是跪到第二位,就是地!
    就是见到皇帝,也不一定时时用跪礼的。
    这个改变,是需要时间以及巨大的努力,甚至可以说要拼上性命的。
    “传闻白名鹤不喜欢受人跪礼,看来这传闻不假。虽然距离远,可依然可以看到刚才白名鹤的脸色很差。”张凤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可听到这话的人确实不少。原因是为什么,没有人去猜测。
    毕竟白名鹤现在说起来,才是虚岁二十。
    “大人,白大人在民间声望极高,我上元县几乎家家都有白大人的长生牌位。年底县衙宴请县内宿老,各老都说各家各户,今年只要勤快一些,少说也有十两银子的增收。有匠户家中四台织机。仅年底三个月,就实收银二百多两,发了工钱整修机器,也有百两的结余。”上元县县令在一旁说道。
    “是善民之举!”张凤应了一句。
    “不仅如此,市面上鱼肉、猪肉、大米,还有些冬储的白菜。原本那些无人敢问的椰油。那一等上的精品买不到罢了,可二等油却是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买得到。所以百姓给白大人立上了长生牌位。”
    上元县县令是正七品,白名鹤虚岁二十,说起来也是才到从六品官,
    这差半品不算多。
    可以心里头,上元县县令却没敢当白名鹤这从六品是小官,在他的心目中,至少也是六部左右侍郎这样的大员级别。所以白名鹤出现上元县县令就是看到,没有招呼也不敢主动上前。
    几天之后,吏员的考试开始了。
    白名鹤没有出现,因为他相信在这一万多人当中,能挑出一百人就已经是幸运了。
    没有阁间,也没有官兵锁门,地点就选在了一个商人新建,还没有投入使用的工坊之中。摆上了几千张原本作为制衣案台的长条桌。大水缸里装着墨汁,每个桌上摆着一只墨汁桶。然后一桌十个人,如果你们想抄的就随便抄,根本就没有人管。
    来考试的除了秀才、举人之外,竟然还有一些个工匠,他们认为自己能够考中其中某部吏员,特别是在看到公布出来的考试内容之后。再加上任何一项考中优秀,就有可能为吏。
    所有人等着大门前,两副字给挂了出来。
    一副写着:百无一用是书生,另一副写着:人人识字后,秀才如乞丐。
    两副不是对称的。字倒是极漂亮。
    高谷与南京礼部尚书张凤走了出来。
    “各位学子,本官前任内阁次辅高谷。这位是南京礼部尚书张大人。这两副字是本官写的,前些天本官与白名鹤讨论之后,白名鹤这两句话让本官哑口无言。本官在这里只说几句话,当真咱们大明人人识字了,秀才还能作什么?举人还能作什么?本官答不上来。”
    是愤怒,还是无奈。
    高谷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下等秀才与举人的想法。这些人在高谷的眼中,也不是什么人才。当然,还有七十岁的童生,八十岁刚刚中秀才的人,所以这些人也不算是最差的。可依然算不得人才。
    这里有围观的百姓,百姓们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是来关心这次的变化。
    高谷又开口说道:“本官原本信心十足,可白名鹤信心更足。他敢提前放出试题来,用人的话说,提前放出试题也没用,真金就是真金,多了一顶秀才的帽子就以为自己是人才了,简单可笑至极。”
    当下就有人跳了出来,可没等他反驳,高谷一句话就让这里所有考生把头低下去了。
    “本官现在没信心了,报名的人超过两万人,今天应考的只有七千不到。其余的人本官派人去问过了,他们自认考不过所以放弃了,不想交白卷。本官已经七十,可还是希望可以活到大明人人识字,本官要看看,人人识字之后,秀才们还有没有活路!”
    高谷激动的高喊着。
    被凉风一吹,刚刚喊过的高谷不断的咳嗽着。
    张凤赶紧派人把高谷请到了内室,然后站在前面说道:“秀才有没有用,不是白名鹤说了算的。只是本官也认为,只会四书五经的秀才,也确实不够。四书五经是根本,但根本之外,君子六艺之中,只有书是不够的。罢了,开考吧!”
    大明的高官,真的只会四书五经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拿张凤来说,他精通史书,礼学,还懂瓦刺文、高丽文。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懂得一些简单的建筑学,以及普通的天文、地理的知识。
    白名鹤骂的不是儒生,而是只懂得背死书的秀才。
    这还不算是触及到他们这些儒生的底限,儒生也有许多除经文之外,精通其他学科的人才,比如南京户部的萧镃,那就是一个大明数得上的算学高手。京城兵部尚书于谦,他对兵书的研究远远超过了大明的许多将军。
    开科取吏。
    考试开始之后,南京吏部的人来了。
    “左大人!”张凤见到南京吏部尚书后主动迎了上去。
    吏部尚书回礼:“莫怪不请自来,眼下如果不动,怕是以后就想动也没有资格动了。户部这些天衙门口紧闭着,天天夜夜灯火通明。听闻萧大人在带着户部上下整理码头上的规矩,可以说,字字珠玑呀!”
    “凡事都要有个规矩,礼部这边也一样。户部那边的规矩我是知道的,这个叫对外贸易海关税。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税,有些规矩是很严的,我问过白名鹤他说一切都是为了不影响到大明的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