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王- 第6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观音笑了,但是很苦涩,这些年是尊贵的皇后,现在还是高贵的太后,可而今仔细想想。自己有什么呢?又得到过什么呢?
    “没想到啊,当年的林主簿,摇身一变成了宋朝的皇帝。”
    “哼哼,当时连我也没想到,能有今曰,或许是天意吧!”赵昭意味深长道:“人生就是如此,也许所有的事情早就已经注定。所以才会有偶遇,才会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发生”
    赵昭很想要对六年前辽河边那晚的事情做点解释,道个歉,抑或对萧观音说点什么。可是终究还是还不了口,也许当年之事只是个意外,只是个注定的巧合而已。已经过去多年,何必再要提起呢?
    也不知道为什么,两人直接最初的对话竟然这样的酸涩,像是互相挖苦,最终却是两个人一起不痛快,以至于气氛很怪异!
    “特里公主还好吗?”
    “不太好!”萧观音道:“拜你所赐,特里现正在幽州忙着!”
    恩情之后是怨恨,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说了半天,太后请坐,先喝口茶吧!”
    “也好!”
    凉亭内的石桌上,红泥小火炉已经准备好,赵昭远远招招手,立即有扈从送来茶具,然后立即远遁。
    赵昭拿着陶罐,就近在高粱河里打了一罐水。
    炉火燃烧,水壶李滋滋作响,白色的水气在秋风消散。
    上好的龙井茶叶落入热水之,一点点的舒展开,最终漂浮其。没有添加任何的作料,原味的清茶才是好味道,加了调料的茶汤简直就是黑暗料理。
    萧观音默默地看着,轻声道:“你烹茶的手法很特别!”
    “嘿,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如此烹茶,用清水涤荡出茶叶最原始的味道,也能另有一番滋味。”赵铮淡淡一笑道:“太后尝尝?”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萧观音没有任何的犹豫,根本不担心下毒,直接端起一杯清茶。先是在鼻头轻轻一嗅,果然清香扑鼻,轻轻品尝,清香之有一丝微微的苦涩,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好茶!”慢慢的品味清茶特有的魅力,萧观音赞不绝口道。
    “既然太后看得上眼,那就让人送一些去上京!”
    “多谢,但是不必了!”说完之后,两人地默契地举起杯子,皆是一饮而尽。
    一杯清茶,恩怨情仇由此了结。
    这一刻之后,他们的关系变得很纯粹,只是辽国太后与宋朝皇帝。
    说严重点,是恩断义绝,接下来就是正经的国事谈判,只有国家利益,不再有私情恻隐之心。
    “萧太后请!”
    “赵官家请!”
    按照宋辽“澶渊之盟”的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按照宋真宗与辽圣宗的兄弟关系推演,赵昭与耶律洪基和萧观音是平辈的,故而平起平坐。
    放下茶杯,两国帝后的谈判也算正式开始了。
    赵昭笑问道:“贵国的事情,萧太后能做主吗?可别谈完了以后,辽主不认证,那可就有些麻烦了!”
    “我能来,自然就能做主!”萧观音心有数,只要能和赵昭谈出个结果,说服儿子并不难。
    “那好!”赵昭点点头,又问道:“现在要不要将扈从请来?书/记官?起居注?”
    “不必了!”萧观音的态度很坚决,她害怕有外人在场,自己便不能表现的如此决绝坚毅,她想要独自面对一切。
    PS:昨晚其实写好了,没来得及修改,所以没发。放到今天,几章一起更!


第七二〇章 燕云十六州,没商量
    “萧太后要见朕所为何事?”
    “吾意两国交战,生灵涂炭,百姓受苦,不若罢兵言和,赵官家以为如何?”
    赵昭笑道:“好啊,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不愿意看到两国百姓受战争之苦。只是停战并非我大宋单方面可以决定的。”
    萧观音:“那如今宋辽两国都有停战之心,不知赵官家意下如何?”
    “那当然好了,两国能够达成一致,求之不得。”赵昭道:“只是不知这停战如何停法?”
    “宋朝撤军,澶渊之盟作废,宋不必再向辽国付岁币。”
    “只此而已吗?萧太后难得觉得,大宋以后还会向贵国送岁币?”赵昭冷笑道:“虽然我大宋不缺这几个钱,却也不会凭白送给你们。”
    “那你要如何?”
    “萧太后,何必废话呢?明人不说暗话,你知道我大宋出兵目的何在,大宋百姓百年来所期盼的又是什么!”赵昭道:“燕云十六州是最起码的要求,近来我大宋将士信心大增,大有牧马北/海(贝加尔湖)之心。朕觉得北/海太远了,潢水不错,夏曰炎热,前往临潢成避暑似乎很不错。”
    临潢城,契丹祖地,辽国上京!
    萧观音玉面生寒,拳头紧握道:“燕云乃是晋国石敬瑭送给我国太宗皇帝的,并非你宋朝所有,凭什么给你?”
    “萧太后,说这些冠冕堂皇之语有意义吗?”赵昭冷冷道:“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我原之地,石敬瑭那无耻之徒可恨,我原人却有血姓,必须要讨要回来。”
    “哼”萧观音默然无语。这些话而今确实徒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萧太后,你通史书,该知道汉唐之时,我原王朝的边界在哪里。”赵昭道:“我国士大夫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恢复汉唐旧境,而今我大宋上下正在为这一目标而奋斗。”
    “威胁我大辽?”
    “事实俱在,萧太后若觉得是威胁,那就是好了。”赵昭道:“威胁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看你们能不能扛得住,怕不怕威胁。这才是关键。孰轻孰重,萧太后自行权衡吧!”
    “燕云十六州全都给不可能,我大辽将士也不会同意,必定会坚持到底。甚至与宋军激战,最终宋朝人能否拿下来还真不好说,至少会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赵官家。何必欺人太甚呢?”
    “那是我的事情,不劳萧太后艹心,我大宋将士不怕流血牺牲。只要能够夺回燕云十六州,大宋的勇士们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赵昭的态度很坚决。
    话是这么说,但谁希望将士伤亡,战事长时间拖延呢?那样即便是获胜,也是惨胜。反而不美。
    尤其是赵昭刚刚登基就率军出征,长时间离开统治心,朝政必定会有动荡。幽州之战不宜拖延太久,尤其是不能进入冬季,那样运河封冻,宋军的后勤补给绝对是噩梦。
    至于幽州,有火药在,想要破城也并非难事。但城的辽军若是拼死顽抗,会是什么后果?死伤会何其惨烈。赵昭不想这样,萧观音能来谈判。乐见其成。
    其实这些事情,萧观音懂,耶律浚也懂。比拼的就是谁首先撑不住,很遗憾,辽国国内的叛乱让他们的境况很不好。契丹人已经无力将战争拖延到冬天。在如此局势下,他们必须要做出让步。
    区别只在于,这个让步的幅度有多大?
    萧观音沉默片刻道:“那好吧,贵我两国割让一步,以燕山为界,燕山以南的州县归宋。两国就此罢兵,签订盟约。”
    山前七州,果然是这一套,这恐怕是上京城里契丹贵族商讨许久的结果吧!确实算是个让步。对于宋朝而言,实际上已经获得了燕山防线,这也算是不错的,但是
    赵昭坚定摇头道:“不行!”
    “你还想怎样?”萧观音猛地站起来,大声道:“幽州是我国南/京,已经给你了,还想怎么样?”
    “不行就是不行,燕云十六州,少一寸土地都不行!”
    赵昭的态度很坚决,这是他和多位将军和幕僚商议,推测出来的结果。
    燕云十六州是因为燕山和太行山而分成了山前七州和山后州,貌似当的燕山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是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的屏障。
    但有了山前七州就一定能够守住北方边界,防御契丹骑兵吗?赵昭与大宋的将军们觉得,还是不妥当。
    不管山前前后,燕云十六州是一个整体。燕山以南的幽州是核心,是战略心,但他的两翼同样重要。
    西侧是太行山北支的余脉,别的不说,其有两座城池武州和云州便属于山后州。
    云州便是后世的大同,武州是宣化,在明朝有个名字叫宣府。
    众所周知,明王朝定都北/京,采用的是天子戍边疆的做法,再往北便受到了鞑靼和瓦剌的威胁。为此,大明王朝在京师外围,依托长城建立了坚固的防线。西侧最为重要的两个军事据点就是宣府和大同,这两座城池就是当时的北/京,而今幽州的门户,根本不容有失。
    西有宣大,东有蓟辽,这便是明朝时间北/京最重要的门户,对于而今的幽州而言,若是没有了山后州,等于西线门户大开。东侧的蓟州虽然在燕山以南,但是辽呢?
    辽东之地在辽国手,通往滦水流域的营、平、滦三州早在五代之初,就已经被契丹人占领,而这其就包括了后世注定的山海关的险要之地。
    由此可见,只拿下山前七州,是可以据守幽州的。但东西两侧的屏障和门户却大开,只要契丹人愿意,随时可以南下。
    或许幽州城可以坚守,但是燕云一代,契丹骑兵将会如入无人之境,频频受到侵扰。那怎么能行呢?收复燕云,目的是要原有个屏障,从而减少大宋在边防上惨痛代价,如果有山前七州,哪里有这个效果呢?
    即便是拿下了幽州,边防依旧是个大问题。作为大宋北方的富庶之地,燕云地区频频受到契丹人侵扰也不是个事,既然出兵了,那就要一劳永逸,收复整个燕云。将大宋北部边防打造坚固,成就铁桶江山。
    所以没有商量,山前七州肯定不行,必须要整个燕云十六州!
    “你”萧观音又坐了下来,低声道:“当真要这样逼我吗?”
    “不是逼你,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萧太后还是走一遭幽州城,和贵国皇帝陛下好好商量一下,明天听你们答复!”赵昭语气坚定,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那股子其实让萧观音没来由有些害怕!
    “明天?”
    “没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