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异界时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异界时空- 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太极八卦图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坎代表北方,艮代表东北方,震代表东方,巽代表东南方,离代表南方,坤代表西南方,兑代表西方,乾代表西北方。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太极图,有很多种,诸如先太极图原名“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太极八卦图先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

    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太极图以及古太极八卦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阴阳鱼环转相抱的太极图既然为古代隐士所画,又几经曲折秘传,原图的作图原理与含义已湮失不复,则太极图的命名与解释,则都是后人据成图而理解,并不完全可靠。

    最明显的一点,太极八卦图周围各八卦符号各对应八等分的扇形区域,八卦的阴阳比例都能符合相应扇形区的阴阳比例,坎卦、离卦两部分所对应的太极图扇区,可以理解为“离正东,日渐东升,内爻谓之阳始长阴始消,故阴中有阳,为阳爻。坎正西,日渐西落,内爻谓之阴始长阳始消,故阳中有阴,为阴爻。”

    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

    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圆图右行者,六变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变已有一之卦也。先图自一阴一阳六变各至于三十二,是为地之一柔一刚,复垢代乾坤以为父母,刚柔承阴阳以成变化,而下之能事毕矣。

    以阴阳爻的变化解释六十四卦圆图的排列,而“阴阳鱼”图形恰好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卦爻变化。在太极图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依次为乾、兑、离、震,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依次为坤、艮、坎、巽,表示阴爻逐渐减少。

    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阴阳鱼太极图最初得来,是将伏羲八卦卦象改画成同心扇形、聚列而连之,或将一圆均分八等分而分别画成八卦,可以先成大体规则,再以曲线改画而成。此法称之为八卦相连法。照此法,太极图直接依八卦而来,自是各区与卦象之间相互对应,顺理成章、圆融无碍。

    八卦相连法,明显可见八卦连续排列时,循环形成黑白鱼形,而且白鱼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鱼之白眼正是离卦之上爻。进而使八卦卦象按相应方位聚合成圆,则古太极图立现矣

    再一下太极图中的阴阳鱼。

    阴阳鱼是指太极图中间的部分,太极图被称为“华夏第一图”。

    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太极图”。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鱼“太极图”,早期称作“先图”、“河图”、“先自然河图”、“先自然之图”、“古太极图”等。

    龙将太极图的含义又详细的给林磊讲解了一遍,然后开口问道:“现在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我知道了,你是,阴火和阳火,也和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阴中有阳,阳中带阴,是这个意思吧”林磊恍然大悟,点了点头,道。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这便是我要的好消息。虽然你的金焰法则是阳刚之火,但却是可以转换成阴火的,这就是所谓的阴阳转化”龙道。

    所谓阴阳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此种转化,一般是指事物或现象总体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变为属阳。阴阳转化是阴阳双方运动变化的又一基本形式,一般在阴阳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发生。

    古人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已认识到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的改变一般出现在其发展变化的极期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事物或现象的运动变化发展到了极点,即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阴阳属性就会发生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是相比较而言的:此事物或现象属阴,是此事物或现象中的阴性成分占了较大的比例,并非其只含阴性成分而不含阳性成分;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为阳,也并非其只含阳性成分而不含阴性成分。

    因按照阴阳互藏互寓的基本规律,不可能有只含阴性成分或阳性成分的事物或现象;即便是有,也是被称为“孤阴”、“独阳”的不能发展变化的事物或现象。

    阴阳双方发生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藏互寓。阴中寓阳,阴才有向阳转化的可能性;阳中藏阴,阳才有向阴转化的可能性。阴中寓阳,其阴性成分才能逐渐或突然转化为阳性成分而表现为阴消阳长。

    当此阴**物或现象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伴随的转化中,其阴性成分仍然占较大的比例时,此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仍属阴。

    但若在其内部的阴阳消长与转化中,其阳性成分多于阴性成分而成为该事物或现象的主导成分,该事物或现象则改属阳性。此即所谓“阴转化为阳”。反之则“阳转化为阴”。

    因此阴阳的互藏互寓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转化的内在根据,而阴阳的消长运动及与此相伴的阴阳转化,是促使事物或现象总体阴阳属性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百一十二章 互依互存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

    如以四时寒暑的更替为例,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

    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出现了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阴阳学认为,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斗争,即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过程中。

    就季节变化而言,由夏至秋,气候由热变凉,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气候由寒变暖,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就人体而言,功能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利用又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这种一定范围的消长是正常的,如果一方消的太过,就会发生疾病。

    古人在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更替,风雷**的布施,以及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性变化,都属于阴阳二气的有序的消长运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长壮老已的变化,也是机体内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有序消长变化的表达。

    因此,不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体内的阴阳双方,都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表现为四时寒暑的更替、日夜的短长等,而人与自然界的事物相通应,故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的运动而有相应的变化。

    阴阳二气一日之内的盛衰与其一年四季的消长变化是相类似的,因而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趋势也与一日之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一致。

    一般来,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数量上的减少或增多,故可视为事物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一般有两类不同的形式:一是阴阳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二是阴阳的皆消与皆长。

    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具体可分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与阴长阳消、阳长阴消四种运动变化形式。它们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机理就在于由于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至夏,阳生而旺,阳制约阴而见阳长阴消;从夏至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约阳而见阴长阳消。

    再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的适应而言,昼日阳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夜间阴气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