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你问我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三、中医的“脏象学说”是什么?

【问】什么叫“脏象学说”?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它和西医的内容有那么大的区别?理由何在?

【答】“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里很重要的部分。它的内容具体有五脏六腑、奇恒之府、营卫气血、精神津液等等。从本质上说,它相当于中医学里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生理”,医学术语,指生命活动的规律;“病理”,指病人得病后的变化规律)。中医论述这些内容的理论,就叫“脏象学说”。具体内容详见各专书中,这里只谈它的大概,特别是谈怎样去认识理解它的含义实质。

在理解“脏象学说”之前,先要明确几点:中医“脏象学说”里所说的肝、心、脾、肺、肾、营、卫、气、血等,指的不是这些脏器可以看见的实物,绝大部分更不是西医解剖学里所说同名词的“脏器”,而是指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归类后的描述。(解剖学:医学术语,指的是把生物体、人体的尸体一层层剖割开来研究的学问;机体:指生活着的生物体及人体。)(2)中医学里,早期也有过解剖图,但它粗糙而错误,连历来的中医都不重视它,所以它与脏象内容不搭界。中医学最早也有过解剖学,所以留下了解剖图。但自汉朝以后,当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提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等,解剖学便被禁“夭折”了。于是先人们就只有改而从观察机体外部舌、脉等等的变化以推测内部病变的方法去研究了,因而就有了“脏象学说”和“辨证论治”的内容和特点。(3)西医的解剖学完整而实用,但它只适用于西医学自己的一套,所以也千万不要简单地“对号入座”去套用,因为它们两者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内容和概念,在中西医理论没有真正结合之前,也千万不要相混了(有意做试验的例外)!(4)中西医概念既然如此的不同,但初译西医过来的人却又沿用了相同的名词,比如肝心脾肺肾等等都是中医里早有了的名词,后来西医又用上了,它们名同而实异(原因见前述),理解时须注意。中医学已有几千年了,已深入民间,因此有些有关的民间用语,也反过来影响着中医学,要细加体察。以上几个因素搅在一起,似是而非,就是医生本人,不花点功夫,有时也会搞不清,一般人就更不易说清了。因此一再提醒大家这些都是了解脏象学说(也含整个中医学)时必须注意的。如果疏忽了、混淆了,便会概念不清,难以理解。有的人,一谈中医理论便感神秘而反感也与此有关。慢着,如上所说,那有的医生不明这些道理,就都不能看病了?那也不是,临床上只要他能按正规书本经验辨证论治就可以了,但如搞理论研究,则非弄清这些曲折关系不可。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中、西医学的概念相同不是更好吗?理由还是历史的原因,如前所述我们的祖先当时不可能有完整实用的解剖学。既然这样,机体内部看不到,他们就只有从机体外部去观察它们的生理、病理活动变化和现象,进行研究,又用了当时的说理工具阴阳五行学说,如脏属阴,腑属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又结合它们的整体观念、动态平衡观念等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描述,并不断地经受临床实践的验证,日积月累,不断提升,最后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这理论,便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脏象学说”。正因为它的实质是机体内部结构的外在的“现象”,所以叫“脏象”,而不像西医叫“脏器”。“象”就是外在可见的表象也。明代名医张景岳在他的《类经三卷》里就说过:“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同“脏”)就是此意。因此后来有的书上,改脏象为“脏腑”,似不确切,因为“象”字才是它的本意。明白了以上的原因,以前中医不懂解剖学也能看好病的道理便全明白了。

再说西医学,因为它有完整过细的解剖学,内部脏器它可以一件件拿出来看。它又有各种显微镜,可以切成薄片放在镜下观察微细结构(这叫“组织学”。)它有完善的实验室,可以做各种生理病理实验。也是日积月累,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描述,也上升成理论。但不叫“脏象学说”而叫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等等,因而成了另外一套理论。在这个理论里就有了诸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等,这一套和中医学里的原则上可说完全不同,所以不要相混了。初学时最好先丢开已知西医概念的那一套,熟练明确了,再进行对比结合。

【问】能举例说明吗?

【答】为帮助大家理解,现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上面的道理。

先说心、心脏。一说心脏,人们就会想起胸口上扑通、扑通跳着的心。但请注意,这是西医解剖学、生理学里的心,也是中医那点解剖图上“画”着的心,却几乎完全不是中医这脏象学说里所说的心。为什么?上面说了,脏象学说里的脏腑,说的都是另一系统的功能概括。

比如这“心”,古医书所述就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等等。神明、神是什么?是精神、思维、意识等等活动也。也就是说这中医的“心”几乎全部包括了整个西医学里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也即包罗了大脑等等的功能和疾病,范围广而重要。因此有关这方面的毛病如失眠多梦、健忘等等都是心的病。临床上见到的癫狂病(相当西医的精神病)有的就叫“痰迷心窍”。比如小说《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太兴奋了,发了癫狂病,就是标准的中医的“心”病。中医书中有说“喜伤心、思伤脾……”中的“喜伤心”,就是指此。至于小说里似乎说他是“鬼迷心窍”那又是小说描写的迷信附会了。又如俗语说的一个人有良心、好心肠及心照不宣、心惊肉跳等,所说的都是脏象学说里的心。又例如一件事悲痛得很,说“心痛极了”,也是脏象里的心,不是解剖学里的心。否则就要变成“心绞痛”了。至于西医学里的“心绞痛”,在中医学里却又叫“胸痹”。痹者,风寒气血淤阻之谓也。因为中医的解剖学不行,只知道是胸内痛,特别是一般发作时是有胸闷、气急等等的,所以只叫“胸痹”,即胸口紧张之感也。只有心绞痛重到心肌梗死而出人命了,它才发觉严重而叫“真心痛”,并说它“朝发而夕死”,的确是经验的描述,这“真心痛”的“心”则又是它解剖学图上的那个“心”了。那什么叫“假心痛”?似乎未见此名词,但“心下痛”(俗称“心窝痛”)倒是有的。那又常常指的是西医里的“胃痛”。因胃与心脏相邻,古时中医有的就分不清了。(2)说“心主血脉”、“诸血皆属于心”,这点和西医的血液循环系统有些相似,但没有西医学里的具体,因为古中医学里似乎还没有明确实质的循环系统概念,只有笼统的“气血循行全身”的概念,但又说它是属于“经络系统”的事,而经络系统的实质是什么,连它自己也还说不清。因此归根到底这“心主血脉”也还是笼统的功能描述。(3)又“汗为心液”、“心开窍舌”等等,都是功能联系的描述,关系面较小。

那么,中医学里的“脑”到哪里去了?别急,它仍旧有,也说它在头上的脑壳里,它也主管精神意识思维等等。如说“脑为元神之府”等等,也与耳目聪明有关,但又较模糊笼统,而把它的主要功能都归到“心”的范围去了。

还有所谓“心包”的,它的内容更曲折复杂,须加以说明:所谓“心包”原指的是中医“画”着的心的外膜,所以被初译西医过来的人好心地定为现在西医所说的心包膜。其实笔者认为,所谓“心包”,也是一种功能现象的臆说,因为古人既定心为君主、皇帝了,于是封建意识一掺和:皇帝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必须有皇宫卫士四周护卫,正好实物的心外有一层膜包着,就说它是“心包”了。但它的功能实质还是心神志的功能。明显例子是当急性热病高热神昏谵语(说胡话)时,中医就叫“热入心包”证,并说是这“热邪”本来是要侵犯皇帝——心的,是这“心之外卫”——心包“忠”得很,“代心受邪”(舍死保君王之义),所以就“热入心包”了。因此这“热入心包”就不是心包发热,更不是现在西医学里的心包膜炎了。你看,中、西医学之间,许多事就是这样中医学里自己实物与功能之间弄不清,中、西医之间又是实质含义的不同,又是名词术语的混淆,所以说,是要动点脑筋才能弄清的。

再说肾、肾脏,西医学里大体说通过解剖学,知道它位于腰部里边脊柱的两侧。通过生理、病理学等实验,知道它是人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组织学的实验,知道它是由肾小球、肾小管、肾盂等等所组成,管着全身的水液代谢作用等等。在中医学里,也有肾、肾脏,在它早期的解剖图里也画着,也在腰部。但在“脏象学说”里的含义和功能可就大了,几乎统管了整个机体的先天后天绝大部分的功能。如古医书上说的有:“肾藏精”,这“精”指全身生命活动及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和所有的功能。(2)这精又指生殖繁育后代的精,即肾有生育的功能,即把今说的生殖系统功能也包括进去了。(3)说“肾主水”,指主管水液代谢功能,只此一点和西医有些相同,但也模糊笼统,没有西医的肾小球、肾小管等等那么精确的一套。(4)说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故有“肾生骨髓”、“诸髓皆达于脑”的记载,就是说它又与骨、髓、脑有关系。又说“齿为骨之余”,与牙齿又有间接的关系。(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