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加热爱学习了。

    教子感悟——

    培养兴趣是孩子们成才的“钥匙”

    兴趣是儿童行为最直接的内驱力,它是智力活动的最佳情绪背影。广泛而有益的兴趣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它可以使儿童开阔眼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为他们思维与想像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实践证明,成功的强有力的支柱之一就是对该事物的浓厚兴趣。没有兴趣,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日本木村久一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兴趣,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一般来说,幼儿只要智力正常,极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所以,家长要利用这一特点,从小开始积极地引发、培养孩子的兴趣。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就应该创设好的环境,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其特长,循序渐进,适度发展,家长要持之以恒,注重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培养。

    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后,首先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观察孩子。在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加“游戏深度”,便能对孩子的兴趣加以引导。让孩子尽可能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巩固兴趣的最好办法。其实,如果孩子能长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某一件事情,正是其心智充分发展的契机。由此而形成的专注力,更是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础。

    

第四章 能力培养,打人生成功基础 第三节 能力培养——母亲让爱迪生自己建造实验室

    爱迪生(1847~1931),全名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

    爱迪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敦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有统治地位。

    可是,又有谁会想到这样一位大发明家、大企业家,在小时候竟然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而爱迪生由“低能儿”成长为“发明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有着密切联系。

    妈妈的鼓励让“捣蛋”的孩子成为一位发明家。

    爱迪生在童年时代就爱动脑筋,好奇心特别强,是一位爱“捣蛋”的孩子。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有一天早晨该吃早饭的时候,全家人都不见爱迪生过来,到处找也找不到,一直到了晚上,才发现他趴在鸡舍旁,肚子下面压了一大堆鸡蛋,原来他异想天开,要用自己的身体来孵小鸡,结果事与愿违:蛋壳破裂,蛋黄横溢。

    有一天爱迪生和一帮小朋友在大树底下玩,发现大树上有个马蜂窝,爱迪生想知道马蜂窝里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他找来一跟长树枝去捅,结果,被马蜂蛰得满脸红肿,几乎连眼睛都张不开,即使这样,他还是要把蜂巢里的结构看清楚。

    爱迪生8岁上学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发明才干,反而成为教师最厌恶的“差生”,因为他总是没完没了地钻“牛角尖”。一次,爱迪生突然问数学老师“为什么2+2等于4而不是等于5”,老师大为恼火训斥其“滚出去”。但他还是一个劲的问,最后老师没办法,三个月之后学校以“低能儿”的理由开除了爱迪生。

    但爱迪生的妈妈没有对儿子失去信心,她对爱迪生说:“听着,孩子,今后你不用去上学,妈妈在家里给你当老师。”爱迪生高兴得在地上蹦跳,他说:“以前我不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挨老师训斥,今后可好啦!”在母亲的鼓励下,爱迪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如《莎士比亚》、《圣经》等。在他9岁那年,有一天,她给了他一本科学方面的书,这是他第一次看这种书,书名叫《自然哲学的学校》,这本书是教人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这个时候的爱迪生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他对这本书的问题都要经过亲手实验才会相信。

    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他的母亲特意把一间屋子腾出来给他当实验室。但是当小爱迪生想造一个实验室来实验自己的各种构想时,他的母亲并没有欣然出钱出力帮爱迪生“搞定”,而是鼓励他想办法。于是,爱迪生就开始自己种菜,自己去卖,用卖菜的钱来修建实验室。这位伟大的母亲从小就培养爱迪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并想方设法地独立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些伴其终生的财富,使他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教子感悟——

    让孩子自己解决困难很重要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出,“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混合物”,“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见,学会解决困难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方面。那么,我们的家长朋友是否给孩子们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了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说的就是要对孩子放一只手,有些困难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解决。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困难越少,才能够越幸福。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困难,以及困难解决以后那样的欣然与满足,好像困难越多他们越高兴。实际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会让孩子们感到满意和兴奋。父母也能够从孩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看出孩子各方面的素质,也好在今后实施相应的教育。

    此外,不少父母认为智商决定解决困难的能力大小,实则不然,孩子是否能成功地解决困难,更多地决定于他们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因此,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面对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困难,不要总是包办代替。

    但是,孩子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判断、决定、行动,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加以锻炼。当孩子想放弃时,对孩子说“这个问题自己解决”,也是在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不能依赖他人。而且你做了什么事,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让孩子明白这些,对于他的成长影响很大。

    

第四章 能力培养,打人生成功基础 第四节 能力培养——父亲让阿基米德出门学艺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他正确地得出了球体、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抛物线所围成的面积和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微积分计算的基础。阿基米德还提出阿基米德浮力定理、杠杆原理,成为理论力学创始人。

    阿基米德的著述很多,流传下来的有《论球与圆柱》、《圆的度量》、《劈锥曲面与旋转椭圆体》、《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数沙者》等。除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外,再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这与他小时候父亲让他外出学艺是分不开的。

    父亲让阿基米德出门学艺,意在让他学习更多的知识。

    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今意大利锡拉库萨。他出身于贵族,父亲菲迪阿斯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阿基米德小时候非常喜欢听故事,奴隶们用最生动的语言,讲述伊索寓言,讲解荷马史诗,知识『性』和趣味『性』交织在一起,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想象力。

    在阿基米德8岁那年,父亲就把他送到名师那里去学习。尽管家中比较富有,但是阿基米德从未骑马或坐车,就像一般的希腊孩子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仆人的陪伴下走很长的一段路到老师家中上课。阿基米德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对什么都怀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学习数学、几何、天文、哲学,还要学习证题、推理和文学。他还常常到当地知名人士家中借阅图书,或者浏览书摊,有时为了看书竟然忘了回家。

    在阿基米德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他来到海边,指着远方问:“孩子,你知道地中海的对岸是什么地方吗?”阿基米德极目望去,除了天水相接外,什么也望不见。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那里有一个名叫埃及的国家,爸爸。”“对的。”菲迪阿斯高兴地点点头,“在埃及,有一个港口叫做亚历山大里亚,在那里,聚集了很多著名的学者,还有藏书丰富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博物馆。亲爱的孩子,你愿意到那里去学习吗?”阿基米德向往极了,他睁大了明亮的眼睛,肯定地点点头说:“要是能够到那里去学习,我真太高兴了,爸爸。”

    海浪卷着白『色』的浪花,一浪推着一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轻微的响声。菲迪阿斯说:“孩子,大海现在很安静,可是,有时候它会发怒的。你不怕航行中怒涛把你吞没吗?”“怕。”“你将离开家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