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不上不下的地位,所以既要帮助哥哥干杂活,又要像个保姆似的照顾下面的弟弟们。他的大伯父没有子女,2岁时,他被过继给大伯父做儿子,5岁时,他就学着割草,拾柴,帮家里干些杂活。家人为他起名叫代珍,念私塾时先生给他起一个字叫玉阶,后来参军后才改名叫朱德。

    朱德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每当放学回来,就把书包一放,就去挑水或者放牛去了。农忙的时候,朱德就半天读书,半天在家干活,再忙的时候,他就全天在家干活。母亲手把手教他做各种农活。

    一天放学回家,他看到母亲正在菜园里挑粪掘地,准备种菜。他急忙赶到菜园去,体贴的对母亲:“妈妈,你歇歇吧!让我来给你种。”他接过母亲的锄头,挥动着小手,把土一畦畦翻耕,把土块打碎整平,又挑粪施上肥,播下种子,一桶一桶的浇上水……母亲看到朱德干得有板有眼,非常满意。收工时,朱德向母亲提出要求:“妈妈,你很忙,这个小菜园就交给我管理吧!”母亲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打那以后,朱德便“承包”了这个菜园,他独自除草、浇水、施肥,一丝不苟。在朱德的精心照料下,菜长得又肥又大。全家人都夸朱德是个好孩子。

    由于朱家附近没有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妈妈再也没有力气去挑水。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却发现缸里的水满满的。妈妈感到很奇怪。于是连着几天都不打水,可是每天水缸都是满满的。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妈妈起了个大早,这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悄悄地在挑水。妈妈又惊又喜,紧紧地把朱德搂在怀里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1994年,当朱德同志痛心地获悉八十六岁的母亲刚刚逝世时,当了总司令的朱德还专门写了一篇怀念母亲、感激母亲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在这篇满怀深情的文章中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30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劳累。

    教子感悟——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然而,当前有些父母忽视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孩子的劳动,功课好就是劳动好。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长期如此,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有的孩子离开了父母,就无法过日子。如有的考上大学,因生活不能自理,只好退学回家。

    孟子曾说过:“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其意思是,只有经过艰苦磨炼的人,才能担当事业的重任。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必须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所以要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勤劳肯干的品质。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谈到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时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促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适当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业,累坏孩子,而且会让孩子从中尝到更多的知识,促使他们学习更为努力。

    

第四章 能力培养,打人生成功基础 第一节 能力培养——洛克菲勒家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洛克菲勒(1839~1937年),全名为约翰·洛克菲勒,美国实业家、超级资本家、美孚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创办人,被人称为“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智慧,一步步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生前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学及一些慈善机构。身价高达两千亿。

    如此富有的洛克菲勒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方面。

    洛克菲勒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自力更生。

    洛克菲勒出生于纽约州里奇福德镇,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他和很多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胜,也喜欢逃学。但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他的父亲是一位游医,父亲认为:“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趁早,只有钱才是最牢靠的。”对于年幼的洛克菲勒而言,这种教育方式或许有点偏激,却影响了他的一生,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使他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更加重视。

    有一次,洛克菲勒把儿子抱上一张桌子,鼓励他跳下来,或许孩子以为有爸爸的保护,就放心地往下跳。谁知在下跳的时候,爸爸却走开了,小洛克菲勒摔得很重,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洛克菲勒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不要哭了,以后要记住,凡事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别人,有时连爸爸也是靠不住的!从现在就开始学会自立吧!”

    洛克菲勒家庭的有一套制度,那就是自己的零花钱要靠自己挣。如:帮忙做家务,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背柴火、劈柴也有价钱。为此小洛克菲勒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这事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此外,洛克菲勒的家庭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

    教子感悟——

    独立是每一位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正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养成了自立、自强的习惯,所以洛克菲勒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如日中天。没有像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百年就衰落了。

    在中国,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孩子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善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了。

    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做黄金铺垫。

    要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就要让孩子增强“自己事自己干”的意识——以身作则,不当“拐杖”只做“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章 能力培养,打人生成功基础 第二节 能力培养——托尔斯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1828~1910),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子女们教育要求也非常严格,他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很注重对他们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舍去宝贵的写作时间,只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有好几个孩子,他对孩子们的教育十分关注,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一样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成长。无论自己的写作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他都要尽可能的多找出些时间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然而,托尔斯泰并不是花时间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服务。在孩子小的时候,托尔斯泰就开始给他们讲故事。托尔斯泰每次在吃完饭后,都要抽出一段时间,坐在壁炉前,给孩子们讲故事,但他从不照着书读。有时候,给孩子讲许多大自然中动物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有时候,又给孩子们讲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穷人们的悲惨故事。他那低沉的嗓音把孩子们带到一个遥远神奇的世界,那里的人物总是新鲜又有趣,情节离奇又吸引人。因此,不管是哪一种故事,孩子们总是会依偎在父亲身边,个个睁大眼睛凝神听着,常常听了还想听,当一个故事结束后,还缠着再多讲一个。当他发现孩子们对科幼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孩子们听。当他发现《环球旅游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本这本书描制『插』图。

    在天气好的时候,托尔斯泰还会兴致勃勃地带上孩子们去野外,或者在自家花园里,教他们画画。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着父亲,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是多么的慈爱可亲,又是那么的伟大,几乎无所不能,因此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了。

    教子感悟——

    培养兴趣是孩子们成才的“钥匙”

    兴趣是儿童行为最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