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安子传奇-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忘的是《青春驿站》。”从1991年安子在《深圳特区报》连载《青春驿站》开始,安子逐渐成为大众传媒和百万、千万打工族聚焦的中心,安子热由深圳向珠江三角洲、上海、大连等沿海省市,向四川盆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黑土地迅速蔓延,甚至港台、美国等地报刊也在传播着“深圳有个安子”。美国纽约世界日报《中国大陆兴起“打工文学”热》把安子的《青春驿站》和周励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刘观德的《我的财富在澳洲》相提并论,说这些作品开创了中国大陆“打工文学”的新纪元。新华社新闻照片全国通稿《打工妹跻身文坛》介绍说:25岁的临时工安子,最近出版了长篇系列报告文学《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几年来,她坚持业余写作,在深圳报刊上发表了诗歌、散文和纪实文学近百篇,共20多万字,被称为深圳文坛“明星级打工妹”,1991年被吸收为深圳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明星打工妹》报道:出席共青团十三次大会的深圳代表,26岁的打工妹——安子,1992年出版了长篇系列报告文学《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被称为深圳文坛上的“明星打工妹”。《文艺报》《打工一族的真诚朋友》宣称:深圳人杰地灵,各种奇迹也随之应运而生,安子就是一个奇迹。《书刊导报》《打工作家在深圳》认为:深圳掀起一股“寻找安子”热。打工一族认定,安子写出了他们的喜忧苦乐,安子成了打工妹、打工仔的代言人。《文学报》《打工妹写出“打工文学”,〈青春驿站〉走俏书市》说,《青春驿站》登陆上海滩,十分热销。《光明日报》《“打工文学”异军突起》把《青春驿站》作为一个分水岭,说它的问世标志着打工文学已从以往的“留学生文学”中分离出来,触角直逼社会改革中的经济领域与变革中的社会心态。“安子”热由深圳向内地迅速蔓延。《中国青年报》《打出一个文曲星》肯定了《青春驿站》的历史价值,认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由“打工妹”撰写的记叙国内打工大军的纪实作品,它以细腻的笔调描述深圳“打工妹”众生的执著追求。《南方周末》《深圳文坛打工妹》认为,安子替打工者这一新型“都市边缘人”树碑立传,其作品成为几多忧伤几许豪情的“打工一族”的心灵档案。《羊城晚报》《一个打工妹作家》说安子为打工者们塑造了一座无字的丰碑。《少男少女》《深圳有个安子》从另一个角度看:安子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要做太阳的打工者。《广州青年报》《安子的天空——青春无悔》说安子是用特有的文字魅力赢得了打工族的偶像地位。《连云港日报》《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报道了1992年荔枝节,“安子为您签名售书”成了新的人文景观。安子表现出深圳这块土地上自强不息的打工精神。《文化参考报》《青春无悔的证明》评论安子的作品充满“原汁原味”特区生活的青春气息。《梅州日报》《自尊·自爱·自强》自豪地宣称:安子,不但是深圳青年的楷模,打工妹的明星,也是梅州青年的榜样,客家人的骄傲。《深圳特区报》《打工文学的一朵报春花》认为:安子代表打工阶层讲出自己的声音,吐出心中的苦闷与希冀。《深圳法制报》《安子传奇》说:安子的笔触动了打工同胞的每一根神经,道出了他们的苦乐与追求。《深圳风采》《青春,没有驿站》以抒情的口吻道:《青春驿站》是一首委婉而深情的诗,是献给流水线旁那些柔弱心灵的歌。深圳电视台专题片《明天会更好——记安子的成长》讲道:安子之路,是每个打工青年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道路。《特区青年周末》《安子热一浪接一浪》报道:“安子的天空”——深圳打工女作家安子影像展受到了众多观众和打工者的欢迎。《拉萨晚报》《深圳喜遇安子》感叹:接触安子和结识安子笔下的多彩女性,你一下子便能感受到对生活真挚的膜拜,对未来跃跃欲试的勇气,以及纵然“山穷水尽”却依然不悔初衷的青春个性。《珠江晚报》《拥有自己的天空》的作者说:安子自学成才的事迹和安子笔下那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打工妹的故事,曾激励我走过三年打工路,四载军旅生涯……《侨乡导报》《小妹妹走西口》经过市场调查后写道:安子的旗帜下有“寻找安子”的无数打工妹,全国几十家报刊为她们推波助澜,“安子现象”全国瞩目。自然,最能引起感情共鸣的,是百万之众的打工仔、打工妹。一时间,“寻找安子”的信件如雪片般转到了安子的手上。“寻找安子”,其实是打工者们寻找失去的自我。“民工潮”和“出国潮”一样,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都有背井离乡之苦和步入人生新旅程的悲壮。如果说“出国潮”带来的是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那么“民工潮”则标志着农业文明接受都市文明的洗礼。告别父辈厮守的原野,走进喧闹繁华的现代都市,打工者们激荡的心灵上空弥漫着历史的风尘。在困惑不安之中他们渴望理解,渴望有人为他们的青春作证。安子身为一个和他们患难与共的正宗打工妹,天然的感情使她成为打工者心目中的知音和代言人。一位在油画厂打工的女孩子深情地写道:“当朋友问我心目中的偶像是哪一位时,我表露无遗,是您——安子!”一位来自东北某座小城的打工仔直言不讳地表白:“曾爱过舒婷、汪国真,如今真诚地爱上你,我们千百万打工一族的安子!”
毫不夸张地说,在深圳特区,迄今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安子在打工仔、打工妹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原因在于,尽管安子也羡慕大街上流行的花裙子,也向往歌舞厅时髦的浪漫曲,却义无反顾地认定了一条很苦很累的路,选择了一支笔,替奔波在生活激流底层的打工姐妹说话。在一首小诗中,安子深情地“向10岁的深圳少年讲述:/我的姐妹们——/在一个‘?’还没形成七勺星的时候/在一个‘O’还没形成红太阳的时候/走进流水线的灿烂朝霞中/像自语又像发誓/是我们/为中国建造了一个深圳!”当然,为中国建造了一个深圳的有功之臣,岂止是打工妹、打工仔。从上述诗句中,人们强烈感受到的,是安子对打工姐妹的炽热情感,以及她们充分认识自身价值的自豪与自尊。如果确认自己是对的,那就应该走自己的路深圳特区,也并非外界人士想象的那般美好。这方热土虽然为打工仔、打工妹创造了种种机遇,为他们提供了物质上某种程度的富裕和精神上某些方面的满足,却同时又使他们备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举目无亲、生计失落等窘境中,不少打工仔、打工妹向安子倾诉衷肠。一个被不公正“炒鱿鱼”的打工仔,用长达5页的篇幅叙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临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今天的我,去何处“自我推销”?一个落款“恳请呼救失落之女”的打工妹,在信中这样写道:生活的不平,爱情的多难,人生的坎坷,等待着安子姐的剖析……展读这类来信,安子的心像针刺一般难受。作为一个打工妹,安子感到有责任去慰藉他们受创的心灵,增强他们拼搏的信心。于是,在打工之余,安子常常约见他们,并借助新闻文化单位设置的“安子信箱”,用自己切身感受诉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大都市,只要你热爱生活,就会寻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或以他人生动的事例表明“深圳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自强不息”。正是这样,几多打工仔、打工妹调整了失衡的心态,鼓足了生活的勇气;也正因如此,安子不仅是受到他们钦佩、崇拜的“大人物”,而且成了值得他们信赖、爱戴的“贴心人”。1991年11月28日晚,刚刚荣膺“深圳市青年十杰”的安子参加完“十杰”表彰会后,应邀赶往横岗镇人民公园大家乐。大家乐舞台的露天台凳上,已密密麻麻坐了近3000多名打工者。由于安子在“安子的天空”节目中透露要到横岗来的消息,那些打工者冒着料峭的寒风从市区内、布吉、龙岗、坪山、淡水、惠阳、东莞等地赶来。大家乐的整个晚会分文艺演出、自报节目和特别节目三大部分。晚会的特别节目进行时,当主持人宣布安子要和观众见面、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打工经历时,只听得“哗”的一声,台下的许多打工仔、打工妹一齐站立起来,许多人手上握着安子的《青春驿站》拥向场地中央,顿时形成一个包围圈将安子围住。安子给大家讲了自己的成才故事,有喜悦也有忧伤,有所得也有失落,在青春的驿站中,有面临逆旅的彷徨、风雨兼程的迷惘,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接着,身穿暗红色风衣的安子即兴为大家朗诵了蛇口青年诗人谢宏的诗歌《候鸟》:冷冷暖暖的日子里/总有那么多风雨兼程的日子/——尽管黎明的泪水/打湿过许许多多/南来北往的家书/可我别无选择/……我的归期/总是写满意外的情节/而那些风的句子/雨的句子/总是感动我人生旅途的山山水水……朗诵完毕,一双双热情的手伸向安子。有位打工者挤上前,对安子说:“能见到你,是我最大的心愿,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就和你握握手吧!”说着就哭了,弄得安子的热泪也夺眶而出。“安子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帮我们成立横岗打工者之家!请安子当我们的会长,好不好?”晚会的一位组织者接过话筒大声地对大家说。“好!……”掌声、欢呼声顿时响成一片。晚会后,安子特地为争先恐后排成长队持有《青春驿站》一书的打工朋友签名。也许是提前几天宣传的缘故,来的人数超过了主办者的预料。书是打工者们预先到书店或镇团委处买来的。有些打工仔一时找不到可以让安子签名的东西,就拿着一支箱头笔,让安子在他洁白的上衣留言。安子说:“签上名这件上衣就穿不了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