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考指导权威书: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网络游戏。
  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但绝对不能过于剧烈,篮球或游泳都不可取。毕竟在复习的重压下,身体很长时间没有经过正经的锻炼,一下子玩猛了,第二天肯定肌肉酸疼、精神疲惫。更严重的就是受伤,轻则在考场上一边答题一边承受身体上的痛苦,重则根本上不了考场,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落实物质准备

  所谓物质准备,主要是指考试所需的铅笔、橡皮、尺子等,家长要让孩子亲自去做,不要代替。代替往往会漏掉一些东西,或者大人和孩子互相依赖,结果谁都没有做。不过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还得进行必要检查。
  建议孩子把高考应该准备的用品写在纸上,一一落实,落实一项画一个钩,不能只凭脑子想。而且,这些准备工作不要等到6月6日才做,之前就应该逐一落实。
  考试前一天,家长要尽早对照准考证或“考生须知”上的要求帮孩子检查,万一有准备不足和漏掉的东西可以马上补救。
  有一位考生,6月6日晚上妈妈提醒他,准备2B铅笔了吗?孩子这才想起来应该买却忘了。当时已是9点半,商店都关门了。一家人连忙四处向人求援,一个多小时后才从附近一个同学家借来两支,急出一身冷汗。
  家长们要知道,看起来好像根本不可能忘记的事,比如铅笔,明明是考试时最最基本的用品,可是事到临头一慌乱起来,孩子难免犯些荒唐的错误。清楚了这一点,父母就千万不要和孩子一起大意了。

  让孩子晚上睡好觉

  高考是孩子18年以来所面临的最大一次挑战,恐慌、害怕、担心、焦虑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作为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平时几点睡就几点睡,不要提前。有一种看法是,“早点睡”能够休息得更充分,但实际上人的生活作息都遵循一个“生物钟”,什么时间处于什么状态,已经成了习惯。平时每天11点睡觉,这一天突然提前两个小时,肯定翻来覆去睡不着,反而更加心绪不宁。而按照平时的钟点作息,也许一开始仍然因为焦虑轻微失眠,但在生物钟的调节下会很快入睡的。
  第二,不要给孩子吃安眠药。有些家长6月6日晚上见孩子睡不着觉,特别是到了凌晨一、两点钟还在辗转反侧,就没了主意,在束手无措的情况下选择给孩子吃安眠药。这一做法要特别反对。我甚至提出一个口号:“宁可6月6日晚上不睡觉,也不要吃安眠药。”因为孩子在药物作用下虽然可以很快入睡,但如果到了早上药物作用还没有消除,考试时也是迷迷糊糊的,不是吃了大亏吗?
  大家都知道,十七八岁的孩子有时候玩的兴头很大,比如上网,即使通宵达旦,第二天也很清醒,甚至继续玩下去也不成问题。我不是在提倡这种做法,只是想说明,孩子的精力、体力比成年人旺盛,偶尔一晚上不睡觉对第二天的效率的确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所以万一睡不着觉也不要当成一件特别可怕的事。
  2001年重庆市高考理科状元杨禅灿就是一个例子。她在高考前一夜未眠,想事情。我问她想些什么,她说顺其自然,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惟独不去想“现在睡不着觉明天考试怎么办”。就着样,第二天上午的语文考得也不错,中午睡了一小时后,下午的化学也考得很好。
  第三,采取一些安全有效的方法。睡前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脚10到15分钟,都有助于孩子入睡。第三种办法是自己用大拇指按摩脚底的涌泉穴(脚心凹下去的地方),顺着一个方向缓慢地有节奏地按摩72次。还可以数数,从1数到100,反复地数,不慌不忙,情绪很快会平稳下来。
  有时候,孩子睡不着觉可能是对记忆中的某一个情节比较兴奋,甚至会忍不住地想象考试不利的场面。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尽量回忆过去考试成功的经历,用良好的情景印象去压倒和抵消、减弱不良想象的刺激。

  帮助孩子做好应急方案

  应急方案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因故被堵在去考场的路上怎么办?到了考场却找不到考号怎么办?发下的试卷有缺页和空白怎么办?考试用具出现问题怎么办?准考证遗失怎么办?
  尽管这些问题出现的机率很小,也要尽可能地有所准备。一旦有所准备,即使遇到麻烦也很容易解决。反之可能误了大事。


  高考前后家长“五要五不要”

  情绪要稳定

  家长的稳定情绪常常使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平衡的作用,反之亦然。
  有一位家长在考前听说,自己孩子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今年报考人数特别多,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他一下子慌了神,整天托熟人打探小道消息,想证实这个说法可靠与否。
  其实,这个孩子本来功课复习得不错,也比较有信心,可是看到爸爸那副紧张兮兮的样子,整天念叨“这么多人报名,怎么办怎么办”,搞得他也敏感消沉起来,还没上考场就好像注定了考不上似的。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位家长都要引以为戒。无论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可信还是不可信,都不能用一种慌张的态度去面对孩子,影响孩子。

  情绪要愉快

  在任何一个家庭里,父母以饱满而愉快的情绪生活着,孩子的性格通常也会乐观开朗。高考前更是这样。
  比如有一位考生家长,在孩子备考期间也像平常一样,吃饭前放一些孩子爱听的轻音乐,孩子休息的时候就让他听听相声,全家一起说说笑笑。在这样一个氛围下,孩子就不会感到高考像一道过不去的“鬼门关”,而6月也不会是“倒霉”的6月,“不堪回首”的6月。
  2001年,我在高考第一天来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场,看到很多家长在外面等着孩子。其中有一位妇女满嘴是泡,我凑过去问她:“大姐,你的嘴怎么了?”
  “咳,别提了,高考前半个月我们单位有些同事请假回家照顾孩子,我本来觉得没必要,可是一看人家都回去了,我还在这里上班,别人会不会认为我不关心孩子?我也就请了假。可我这个老三届的初中生,学习上的事都弄不明白,眼看孩子每天紧张,我心里干着急,一急就嘴上起泡。我儿子还问我怎么回事,我也不敢告诉他呀,就说是辣椒吃多了。我儿子却说,妈,您就别蒙我了,您这是着急上火呢。其实,您心情不好我心情也不好,您郁闷我也郁闷。你瞧,到头来,孩子倒做起我的思想工作来了。我这哪儿是照顾孩子啊?整个儿就是给他添乱呢。”

  只要孩子尽力就行

  有些家长唠唠叨叨,特别是母亲,没完没了地说,嘱咐这个,嘱咐那个。“不要马虎,要仔细。”翻来覆去的就是那些话。
  有的考生向我抱怨:王老师,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妈就跟我说这些话,到现在还是老一套,你说烦不烦呀!
  考入北京大学的广东省状元许顺说,我爸爸妈妈在高考前就跟我说了一句话:“孩子,只要尽力就行。”
  的确,父母和考生除了生活上的交流以外,关于高考,只说这一句话就好过唠叨一百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孩子却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支持,父母的理解,还有信任和体谅。大人这样说,孩子就像吃了定心丸,有了主心骨。
  而且,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因为父母说了这句听上去有些“纵容”的话,就真的松懈下来了,不思进取。18岁的年轻人,已经能够辨明是非和轻重,父母的信任会让他们卸下那些无谓的思想包袱,在梦想面前更加义无反顾。

  要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尽管高考不会直接考核身体素质,但是孩子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他正常进行高考的体质基础。家长怎么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呢?
  首先,要保证孩子吃得好,吃得卫生。注意饮食平衡,素食和荤食相结合。只吃素怕营养跟不上,过量的大鱼大肉又不适合夏日进食,热量太高,也不好消化。
  为了让孩子食欲好,一般情况下他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用刻意限制。另外吃饱也很重要,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品要每天补充。因为高考复习要消耗很大的体力,热量和营养跟不上,脑子也没活力。
  饮食卫生很重要,不能使孩子发生胃肠疾病和消化系统紊乱,尤其注意不要吃隔夜的食物。孩子自己在家复习功课时,父母要帮他安排好三餐。如果午餐只能出去吃,就帮孩子在附近选择一家卫生条件好的餐厅。
  夏天温度高,容易出汗,家长要叮嘱孩子多喝水,保持体内充足的水分。凉白开水是最好的,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冷水不能喝,容易头疼、胃疼。

  要做好必要的督促检查

  高考无小事。孩子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家长给予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关于考前文具的准备。建议考生在6月4日就把必要的考试物品,铅笔、钢笔、准考证、橡皮等,都准备好,装在一个透明袋里,便于检查。
  对待高考的“平常心”,也体现在考试用品上。不要刻意准备一些新的、特别的文具。有些家长高考前给孩子买了新笔,其实没必要,原来用的笔只要写得流畅,就应该用原来的笔,因为用习惯了写起来比较顺当。有些新的钢笔和圆珠笔,孩子也没有试过,直接拿到考场上来用,天热可能会漏水、漏油,污染了卷面就非常麻烦了。
  准考证一定要放在透明塑料袋里的明显位置,6月7日早上出门的时候再看一眼。有的孩子忙忙叨叨,可能考试前一天从塑料袋里取东西,顺手把准考证拿出来搁在别处,过后又忘了放回去,上考场时还自认为带了。
  北京就发生过一件事情,特别值得考生和家长从中吸取教训。一个考生和母亲一起去考场,都以为准考证在对方那里,其实谁也没带。这种事情每年都在强调,又每年都在发生。发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