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裕评传-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裕评传》
作者:总老师麦加

初生磨难

 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在东晋帝国的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郡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京口为其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有一位名叫刘翘的小文秘(功曹)心情很郁闷。郁闷的原因和在下差不多,就是本山大叔说过的那句话:人还没死,钱已经花完了!

 根据东晋帝国人事部门的相关规定,在晋陵郡象刘翘这一级别的低级公务员,编制共有一百零八人,正好与水泊梁山鼎盛时的干部总数相当。虽然东晋帝国政府在给官员们发工资时并不特别吝啬,但这样小的芝麻小吏,薪水也实在不可能丰厚。当然了,刘翘虽然工资不高,比上固然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较之体制外的大部份小老百姓,他不能算拮据。

 但人对贫富的感觉,并不仅仅来自于绝对收入,更来自于对比。看看自己的老爹吧,刘靖,东安太守!再瞧瞧岳父赵裔,平原太守!夫妻俩都是从市长家里出来的公子、千金啊!目前这日子对他们来说自然是太苦了,《宋书》直接用两个字概括:“家贫”。特别是现在,妻子赵氏已怀胎十月,刘家马上就要添丁进口了……

 其实在东晋帝国,这一年原本应该是隆和二年。但就在新年过后不久,晋哀帝司马丕的生母周太妃突生重病,为了给母亲祈福消灾,司马丕便不顾改元当在岁首的惯例,于当年二月宣布改年号为“兴宁”,大赦天下,想求一个兴和安宁。

 虽然《文献通考》上说:“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但那讲的是天下一统的太平岁月,如今这年景可大不相同:在这一年的华夏大地上,即使不算那些草头王,光提得上号的国家就有五个(东晋、前燕、前秦、前凉、代),年号有七个(隆和二年、兴宁元年、建熙四年、甘露五年、太始九年、太清元年、建国二十六年)!而且这种状态自从当初司马家的一群王爷们为了争权夺利,不要命的自相残杀以来,已经保持了几十年了。因此也害得老天爷对改元这档子事都产生了审美疲劳,就象一个天天受贿的贪官老爷,已不大记得起有多少人行贿一样。结果,老天爷对司马丕的讨好顶多打了个不耐烦的哈欠,什么福也没有降下,周太妃只撑到这年三月十七日(公历为公元363年4月16日)便病死了,距改元才一个月。

 司马丕很伤心,但朝中大臣如仆**江虨(bīn,读音:“宾”)等一班老学究说了:只允许他表现出适度的伤痛。因为司马丕是从小宗入继大宗当上的皇帝,所以从礼法上讲,他的母亲已经变成了当朝太后褚蒜子,而不是周太妃。既然只是死了个“婶娘”,不许太难过!和东晋的其他大多数皇帝一样,司马丕只是被世族豪门们推出的门面,既无魄力,也无实力,不敢象明世宗朱厚熜那样和大臣们玩一次“大礼仪”事件,只好妥协了。他原想服丧三年,不准!服丧一年,不准!最后定为服丧三个月。

 假如他知道司马皇家的终结者也在此刻诞生了,会不会更难过一点?

 大人物的伤痛,会有史书给他们记录下来,广大的芸芸众生则不会有这样的待遇,尽管他们心中感受到的哀伤,一点也不会比大人物小。就在司马丕望着母亲周太妃无奈辞世的这一天,小公务员刘翘的妻子赵安宗正在承受着分娩的阵痛。很不幸,是难产,急坏了屋内的接生婆和屋外的刘翘。天色渐晚,当屋内终于响起婴儿的啼哭声时,母亲的呻呤和气息却渐渐消失了。(关于刘裕的出生日期,在史书上有两处不同记载,《宋书·武帝纪》为“晋哀帝兴宁元年岁次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即为三月十七日,与周太妃的死在同一天,本文采用此说;《宋书·后妃传》记为“晋哀帝兴宁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公历为公元363年5月1日。)

 刘翘走进屋,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得不接受了这样冷酷的现实:二十一岁的妻子,已经香消玉殒了!小公务员又把他的视线移向还在啼哭的男婴,目光里充满无奈与愤恨:要怎么养活他呢?那个时候京口可没有超市,连“三鹿”都买不到。雇一个奶妈?光办理妻子的丧事已不是一笔小开支,这是不能省的,如再加这样一笔长期开销,对于早已入不敷出的刘翘来说无法承受。而且这个孩子,简直是个灾星,一出世就克死了娘,留下恐怕不吉利!想到此,刘翘心一横,牙一咬,抱起孩子走出了屋子……

 过了片刻之后,一个正在哺**期的**——刘翘的一个亲戚,急匆匆走进这个因刚刚死了女主人而显得有些阴郁的小屋。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脸上怒形于色:“再难也不能扔掉孩子啊!那样对得起我刚走的妹妹吗?”刘翘低着头,无言以对。见此情形,**道:“好吧,你不养,这个孩子交给我来养好了!”

 于是,这个刚出生便死了娘,又被爹抛弃的孩子便被寄养到了这位**家。也因此这个孩子得到一个小名:寄奴。他后来的大名,是刘裕。按《宋书·刘怀肃传》的说法,这位**是刘裕的从母。从母,是母亲的姐妹,通俗一点可以叫姨妈,那么她应该也姓赵。但如今网上的一些文章中又称:此人是刘裕的从叔刘万之妻杜氏,此说与《刘怀肃传》记载相差很大,也与《宋书·符瑞志》中“皇妣既殂,养于舅氏,改为寄奴焉。”的记载相矛盾。虽然她的丈夫肯定姓刘,但是否叫刘万,以及是否是刘裕的从叔,均有疑问。这种说法的原始出处在下没有查到,即使有,应该也不会比《宋书》更权威,姑且立此存疑。

 不论她是赵氏还是杜氏,刘裕的这位从母待刘裕极好。她当时刚生下第二个孩子刘怀敬不久,为了保证小寄奴有充足的营养,甚至给自己的儿子刘怀敬断了奶。很多年之后,刘裕已成为极有权势的大人物,特别照顾这位因自己而被亏待的表哥刘怀敬,授与他会稽太守之职(就是绍兴市长)。因为刘怀敬资质愚钝,能力低下,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刘裕不为所动,说:“故去的姨妈对我有再生的大恩,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见《南史·列传七》)刘怀敬终因母亲的善举而频得好运,刘宋代晋之后又升任尚书(大致相当于国务院的部长),金紫光禄大夫(荣誉加官,无实职)。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曾说过: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见到不少轻拍翅膀的蝴蝶:假如在那个晚上,刘裕的从母想得是“唉,我家也不富裕…”的话,南朝的历史将失去它最高亢豪迈的一章!我们将见不到辛稼轩词中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今天也就不会有任何人知道,当年在京口曾有一个叫刘翘的小吏和他薄命的妻子赵安宗……
寄奴家世

 虽然刘裕的出身只是低微的寒门,但据说就和阿Q一样,刘家“先前也阔过”。按《宋书》的记载,他是汉室宗亲,楚元王刘交之后。

 话说当年在沛县(今属江苏)丰邑中阳里有个刘太公,生有四个儿子。其中的刘老三乘秦末天下大乱的机会,斩蛇起义,由亭长升级成沛公。而后他率军攻入咸阳,升级为汉王。又花了四年功夫,摆平了对头项羽,终于又升级为汉高祖。得天下之后,刘老三虽然对功臣象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但对自家兄弟还是有春天般的温暖。公元前201年,他诈游云梦泽,诱捕了大功臣楚王韩信。十几天后,他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同时将楚国封地一分为二,让弟弟刘老四继任楚王。这位刘老四,便是刘交。因为楚国都城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所以作为刘交之后刘裕便把祖籍算在彭城。

 为显示记载的权威性,《宋书》还不厌其繁地记下了一大段长长的家谱:“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强,辟强生阳城缪侯德,德生阳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阳城釐侯庆忌,庆忌生阳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某,某生东莱太守景,景生明经洽,洽生博士弘,弘生琅邪都尉悝,悝生魏定襄太守某,某生邪城令亮,亮生晋北平太守膺,膺生相国掾熙,熙生开封令旭孙,旭孙生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县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混生东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翘,是为皇考。”

 关于这份家谱,现今的很多写这段历史的文章都不大当真,觉得他是刘裕发达后乱认祖宗的产物,那么它究竟有几成可信度呢?

 《宋书》中的记载有几处常被人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按其记载,当时出身为汉室宗亲的重要人物,并不只有一个刘裕。另外如刘裕的老领导刘牢之(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的头号心腹谋臣刘穆之(齐悼王刘肥之后)也都和当年的沛县刘季沾亲。刘牢之算是与刘裕同宗,就不说了,刘穆之的祖先刘肥,是高祖刘邦的庶长子。

 那么,这些记录究竟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刘穆之的出身稍高于刘裕!虽然同属汉室宗亲,但刘穆之的祖上出过一位皇帝刘邦,而刘裕的祖上一位皇帝也没有!我们姑且不论刘穆之这份家谱是否可靠,单看刘裕的家谱世系,假如它是编造出来的话,编它的人怎么能让主君的出身还低于臣下呢?因此,刘裕这份家谱虽然很长,也不易察考,但它很可能是真的。至少,它不应是刘裕或其心腹伪造的。

 也许会有朋友觉得奇怪:当时怎么会有这么多汉室宗亲出来扎堆呢?这大概和古代交配权分布太不均衡有一定关系。大自然给人类定下的男女出生比例,大致是1:1,但人类在自行分配的时候,常常不按这个比例行事。

 早在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同志制定周礼时,给天子定下的配额就已经相当可观:“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比例是1:121!一个健康的成年男子,即使别的什么事都不干,把全部精力投入“造人”工作,也不可能让这么多“设备”都充分运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