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云百年-中国1908-2008-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证明,农民变成军人不是换身衣服就行的,当中央决定放弃苏区向湘西转移的时候,还有8万多人呢?和开战前区别不是很大,但新兵太多,干部和部队骨干因为伤亡减员严重,已不及十分之一二,其余全是苏区农民,且多为不情愿的农民,又没有经过训练,一临火线,不战自溃。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连中共最可倚重的人民群众的支持都没有了,苏区还待下去有什么意思,再说也守不住了呀,跑吧。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向西突围。中共在瑞金建国已经三年了,这机关工作人员极其家属一大堆,都是非战斗人员,再说穷家值万贯,这一转移,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质器材,大到军工机械,小的便盆都带上了,大车小辆的一大堆,如果他们知道此一去是漫漫两万五千里,如果他们知道再一次建国是15年之后,这些劳什子根本就不会带。
项英、陈毅、瞿秋白、何叔衡等很多干部被留了下来,率领红24师和地方武装约一万六千人,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哪里料到,这一掩护,就和中央、中央红军失去了联系,他们要率领这些人独立去应对接下来的凄风冷雨。项英曾经是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是他的副主席,后来又当过苏维埃共和国的副主席和代理主席,按李德的意思,毛泽东也要留下来,他跟着中央走,不利于团结,但博古表示,他已经和毛泽东谈过了,大家在政治路线上已无分歧,毛并不想人为地制造一场会把中央红军的命运推向危险境地的领导危机,所以最后关头,毛泽东被允许跟随中央红军转移。



湘江在界首这一段是很窄的,也很浅,随便用几个竹筏就能搭起浮桥,实在不行,趟也能趟过去,和红军后面遇到的大渡河、乌江比起来,真是毫无难度,且此时红军刚刚从苏区出来,人还有八万六千之众,粮草、弹药还算足备,谁成想此战却成为了中共军史上最大的悲剧。
红军以最精锐的红一军团为开路先锋,27岁的林彪将要为红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从此之后的一年里,他要经历古往今来最众寡悬殊的较量。
红军由西向东,要先过潇水,再渡湘江,潇水和湘江之间约有百里,蒋介石就是想在潇水和湘江之间全歼红军。这时正在渡潇水的大部队,得到了一个令人振奋也非常奇怪的消息——前方无大敌,消息是由红一军团侦查科科长刘忠率领的便衣侦查队发回来的,刘忠率领着这个小队人马,迅速渡过湘江,到达西岸的界首,接着向北,转向全州,发现根本没有敌人。怎么回事呢?原来中央军被调去攻击中央苏区了,这一地区是由何健的湘军和白崇禧的桂军共同把守的,而全州本是湘军与桂军防区的结合部,结果呢,何健和白崇禧都命令自己的部队后撤,将潇水到湘江之间的广阔地区变成了不设防地区,湘江的界首到全州段都无敌兵,两座城是空城,原来作为地方军阀,何健和白崇禧都不希望和已成困兽的红军真打,特别是不愿意和林彪的红一军团接触,所以希望让出一条路,只要你不打我,我也就不打你,送客拉倒。
当时红一军团的红二师已经过了湘江,红二师下面有个红五团,是一个模范团,战斗力很强,而便衣队长刘忠在这个团当过政委,所以他就要求五团迅速机动,占领全州。这时候五团的团长是陈正湘,可因为二师参谋长李堂萼也在五团,所以得由参谋长做主,李堂萼有些犹豫,敌人怎么可能不设防呢?你刘忠侦查的准不准啊,可别中了敌人的奸计啊。于是上报军团首长林彪,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就这么一耽误,当五团接到命令北进全州时,已经来不及了,就差几个小时的时间,湘军刘建绪的部队抢先一步占领全州。原来蒋介石任命何健为追缴军总司令,并给他一封亲笔信,信中说“党国命运在此一役,望全力追剿”。在此信中,他还抄录了一首严武的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风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何健一看,委员长如此器重于我,加上共军这次的目的是在湘西扎根,似乎不想处境这可不行,一定要剿灭他们,所以才有了刘建绪抢占全州。林彪无奈,只得迅速在全州南30里处的觉山铺构筑工事。


此时红三军团的先头部队红四师也到达了界首,开始布防,与红一军团的先头部队红二师所在觉山铺的阵地遥相呼应,一个南拒桂军,一个北抗湘军,为红军开辟了一条狭小的通道。如果单是野战部队,根本不用这么费劲,一路狂奔就冲过去了,可问题是后面拉着一个庞大的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人民政府呢,比刘备当年携民渡江可费劲多了,老百姓也就背个包袱,顶多挑个担子,可红军就不同了,好家伙,印钞机、铸币机、X光机、各种各样的公章一样都舍不得扔,连苏区的纸币也成捆成捆的背着,还想着回来花呢,你想想连挑夫就雇了7000人,这得多少东西啊,所以行进速度极其缓慢。
蒋介石在摆平何健后,又给白崇禧发了一份电报:共匪势蹇力竭,行将就歼,贵部违令,开放通黔川要道,无异纵虎归山,数年努力,功败垂成,设竟因此而死灰复燃,永为党国祸害,甚至遗毒子孙,千秋万世,公论之为何?中正之外,其谁信兄等与匪无私交耶。
从蒋介石分别给何健、白崇禧做工作来看,我们也能深刻的感觉到,国民政府对这些地方诸侯的控制乏力,为了请两个拥有重兵的大员,以优势兵力和火力去截杀一下已经被打残的红军,他都必须封官许愿、威逼利诱、称兄道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以,我相信如果张学良真的不想打,蒋介石是没有办法命令他和日本关东军开战的。
白崇禧接到这个电报后,一看于情于理自己在罢兵不战是说不过去了,再说,蒋介石的大队中央军已经从后面追杀过来,自己如果再违抗军令,放走红军,保不齐中央军一到,直接就攻入广西,治自己通匪之罪,中央军的厉害,他是领教过的,所以还是打红军吧,反正白崇禧的反共立场从来都是坚定的。于是桂军于11月28日开始,全力攻击红三军团把守的界首一线,力图堵住红军西进的道路。
白崇禧人称小诸葛,极善用兵,桂军也是久经战阵,此时更是以逸待劳,兵力占优,红三军团是彭德怀的部队,虽然劳师远征,虽然新兵很多,但部队的性格没有变,凶悍,能打能拼,两强相争,战况惨烈。两天之内,15团团长白白志文,红五师参谋长胡震,14团团长黄冕昌,10团团长沈述清,10团接任团长杜中美相继阵亡,18团被截断于湘江以东,孤军奋战,团级军官如此大规模的阵亡,可想而知营连排各级军官的伤亡会有多大了,搁一般的部队,此时建制已被打散,军官多已伤亡,怎么可能再组织力量坚守呢?可这是彭德怀的部队啊,此时已经没有战术可言,为保证中央顺利渡江,你红三军团一步也不能撤,拼的就是忍耐力,拼的就是战斗意志,彭德怀将自己的指挥部提前到离前线只有几百米的位置,摆出了一副不行我也上去拼刺刀的架势。
南线焦灼之际,北线更加的不轻松,因为未能占据全州城,使得林彪被迫在觉山铺(也有称脚山铺的)构筑工事,这个地方最高海拔只有300米,全是低矮的山丘,非常不利于打阻击,根本无法和城防永久工事相比。
林彪和彭德怀的性格截然不同,此人沉默寡言,看地图和沙盘成了他唯一的爱好,他自己的座右铭是“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林彪打仗从来是“谋定而动”,可现在奉命阻截湘军,是一个命题作文,给予他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其有限,必须在规定的地点面对优势的敌人坚守三到四天。和彭德怀一样,林彪也将自己的指挥部安在了最前沿,中共军队在长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却没有被摧毁,和早期红军将领这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拼命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部队是讲传承的,之后的中共将领延续了这一做法,只不过当她变的足够强大,强大到有资本腐败的时候,不知道这种精神是否依然存在。
红一军团的对手——湘军,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湘人好勇,民风彪悍,士兵极能打仗,从湖南走出了太多的能征惯战的勇将,所以有“无湘不成军”之说,中共20名元帅大将中,就有九人出自湖南。正在南线作战的红三军团的前身就是湘军一个团,而勇冠三军的彭德怀曾在湘军服役12年。
这次林彪的对手叫李觉,毕业于保定军校,是地方军阀中不多的学生出身的军官,据说此人刚到湘军任职时,年纪轻轻、嘴上没毛,看着就是一白面书生,没有威严,底下的士卒多是打过很多仗的兵油子,所以并不服这个学生军官,李觉没办法,竟然采纳了当时还是团长的唐生智的馊主意,拿烧热的老姜抹嘴唇,说是这样能快点长出胡子来,长出胡子就显的不那么嫩了,底下的兵好服你。最后下面的兵还是服了他,当然不是因为他有胡子,而是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他勇猛顽强的战斗意志,现如今,他已经是何健的心腹大将,并将大女儿许配于他。


红一军团的两个师,也就是红一师和红二师,总共五个团全部都上了阵地了,这是一个没有后备队的战斗,湘军的进攻比桂军晚一天,29号才开始试探性攻击,30号就开始了猛攻。无险可据的红一军团在对方的强大火力笼罩下,打的异常艰难,仅30号一天,一师、二师的阵地相继失守,部队被迫后撤,组成第二道防线。就在这时,李觉开始指挥部队进行穿插作战,穿插、迂回、分割、包抄,把红一军团阵地搅的一片混乱。这套运动战法本是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