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委员会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9·11"委员会报告-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范红旗(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一章;    
    王文华:第二章、附录;    
    肖怡(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三章;    
    莫晓宇(四川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四章;    
    刘云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法学硕士):第五章;    
    卢有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六章;    
    陈琴(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七章;    
    郭理蓉(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法学博士):第八章;    
    刘科(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九章;    
    周露露(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三秘,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生):第十章;    
    苗苗(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硕士生):第十一章;    
    王俊平(河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驻站研究人员):第十二章。    
    由于译校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少错误或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本书的及时出版得益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本书的编辑和出版付出了辛勤而卓有成效的劳动。在此,我们谨致诚挚的谢意。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赵秉志教授谨识于“9·11”三周年之际


序言前言

    我们向美国总统、美国国会和美国人民提交这份报告,并提出建议,以便能够对“9·11”事件作出分析。在党派间存有很大歧见时,由5名共和党人和5名民主党人组成的10位调查委员会成员消除分歧,携手完成“9·11”报告。    
    我们基于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了一起,因为国家需要我们这样做。在美国的历史上,2001年9月11日是史无前例的遭受打击和灾难的日子。美国对这场灾难的降临毫无防范。这场灾难是如何发生的?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重演?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会和总统成立了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国家委员会(2002年11月27日《公法》107…306)。    
    我们被授予的权力是非常有力的。按照《公法》的要求,我们负责对“与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有关的事实和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与情报机构、执法机构、外交、移民问题和边境管制、恐怖组织的资金流动、商业飞行、国会的监督作用和资源分配以及其他的委员会认为有关的领域中相关的事情。    
    为了完成使命,我们查阅了250多万页的文件资料,询问了来自10个国家的1;200多人。这些人包括了几乎每一位与我们的使命涉及的主题有关的退任或在职的高级政府官员。    
    我们追求独立、公平、全面,跨越党派界限。从一开始,我们就承诺将我们的调查尽可能多地与美国人民分享。为达此目的,我们举行了为期19天的听证会,并采纳了160名证人的公开证言。    
    我们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让个人对“9·11”恐怖袭击负责,而是为了对“9·11”前后的事件提供具有最大可能性的描述,并从中汲取教训。    
    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敌人精于算计、善于忍耐、训练有素,且对我们的生命具有极大威胁。敌人通过平息政治不满情绪而赢得了来自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广泛支持。但是,他们对美国人及其价值观的敌意是无限的。他们的目的是从世界上消灭宗教和政治多元化、废除公民投票以及妇女平等权利。他们对军事目标和民用目标不加以区别。“间接损害”一词在他们的词典中是不存在的。    
    我们了解到,负责保卫边境、民航和国家安全的机构过去未能理解恐怖威胁的严重性,没有及时调整政策、计划和措施以阻止或挫败袭击阴谋。我们了解到在我们的政府内,包括在国内外的情报方面和各政府机构之间以及内部所存在的失误。我们还了解到,在一个与现在不同的时代,为了应对不同的危险而缔造的庞大而不灵活的政府中,在管理和分享情报上面临众多问题。    
    “9·11”委员会报告工作伊始,我们就谈到我们正在回头看,以便向前看。我们希望从报告所记载的巨大损失中能够产生积极的东西,即产生出一个更加安全、强大且更富有智慧的美国。“9·11”那一天,我们整个国家的人携手共进。我们现在面临的考验是保持团结一心,并迎接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为了打击恐怖分子,并在避免我们的国家遭受未来袭击的同时,阻止恐怖袭击升级,我们有必要制定出一个长期稳定的战略。我们不得不对组建政府机构的方式进行考虑。21世纪大规模的斗争中盛行的庞大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以新的方式携手合作,以便国家权力的所有部分得以合为一体。国会也需要进行巨大变化,以强化监督,增强责任感。    
    当我们完成最终报告时,首先要对以巨大的忘我精神工作的调查委员会委员表示感谢。我们在一起讨论了报告的每一页,由此报告得以从非凡的对话中受益良多。我们在此对同事们所呈现的才智和判断力深表敬意,同时也要对他们深表爱意。    
    我们对调查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以菲利普·哲利考为首的专家组放弃其他重要事情,投入到这项耗费巨大精力的工作之中,花费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来完成这份报告。他们参与了这一相当耗费精力的关于“9·11”事件的调查工作,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好的建议,并忠实地执行我们的指导意见。他们十分优秀。    
    我们对国会和总统表示感谢。各个行政分支机构为我们搜索了记录,提供了大量文件资料。我们对那些甘愿花费大量时间并提供卓识的离任和现职官员表示感谢。联邦调查局的“9·11”事件面谈调查小组、中央情报局局长领导的审查小组、司法部总检察长以及中央情报局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对他们在进行调查活动时所付出的努力,对细节问题的密切关注,以及乐意与人共享他们所知事情的精神表示万分感谢。我们在以前的几个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撰写报告。感谢国会联合审查小组,其所做的细致工作使我们的工作得以开展。感谢纽约市政府为我们提供文件资料和目击证人。感谢美国政府印刷办公室和诺顿公司帮助我们把这份报告公之于世。    
    最后,回到原位,我们还要对所有“9·11”事件中罹难的家庭表示感谢。正是这些家庭的坚毅和投入精神促成了委员会的建立。他们以伙伴和证人的身份伴随我们走过调查活动的每一阶段。他们比我们任何人更能理解我们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    
    我们想在此对我们已做的和未做的事情加以重点陈述。我们倾己所能对“9·11”事件加以最完整的描述,阐明其始末缘由。这份最终报告只是对我们已做工作的一个概括总结,其中仅仅引述了我们所参考资料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事件的规模庞大,头绪繁杂,且涉及的机构众多,我们也深知我们的能力有限,因而没有对每一位知情人都进行采访,也没有对所有相关文件都加以检索。新的信息将不可避免地公之于众。我们提交这份报告的目的是将其作为能更深入了解美国历史上里程碑似的“9·11”事件的阶梯。    
    在此之前,我们听说过众多骇人听闻的个人悲剧、英勇无畏的惊人壮举。我们对“9·11”事件给美国人民带来的令人惊愕的影响和他们进行顽强抗争的坚韧与勇气进行了调查。我们对“9·11”事件之后,美国人民尽力阻止悲剧再次发生的决心表示欣赏。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对“9·11”事件的牺牲者以及他们所爱的人表示深深的同情,同时也对美国人民无比崇敬。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前方,依然存在着异常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报告中也提出了屈指可数的微薄建议。我们决定有意识地对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建议加以强调。这些建议的实施能够使局面发生根本改变。我们对未来反恐怖主义袭击的防范措施加以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建议。我们全体调查人员不得不时常停下脚步,进行一下思索。有时在通过研究问题并对其他观点加以考虑之后,我们不得不改变了原有看法。我们希望这份报告会鼓励美国人民对“9·11”事件进行研究、思考,然后采取行动。    
    托马斯·基恩主席    
    李·汉密尔顿副主席


第一章 “我们已控制了几架飞机”在4架班机内(1)

    2001年9月11日,星期二,美国东部的破晓时分;气温适宜;天空几乎没有一丝云霾。成千上万的人准备去上班。他们有的走向双塔,这是纽约世贸中心的标志性建筑;还有的人则前往位于弗吉尼亚州的阿灵顿,还有五角大楼。在跨过波拖马可河的对岸;美国国会又回到了一届会期。在宾夕法尼亚大街的另一端,人们开始排队等候前往白宫游览。在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总统乔治·W·布什正在晨跑。    
    在前往机场的人看来,这种天气状况对于一次安全而又愉快的旅行而言,是再好不过了。在这些旅行者当中,就有到达缅因州波特兰机场的穆罕默德·阿塔和阿卜杜尔·阿齐兹·阿里·奥马瑞。    
    登机    
    波士顿:美利坚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和联合航空公司第175次航班。阿塔和奥马瑞登上了从波特兰到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的早6:00的航班。    
    在办理前往波士顿的登机手续时,阿塔被称为CAPPS的计算机辅助乘客预扫描系统识别出来,该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