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逝幽幽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逝幽幽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他驾崩之后,他生前的器物尽化于熊熊烈火。这个人,他活在世间的一切痕迹行将消失。她不忍,不舍,一瞬间的疯狂意念,使她纵身投入火中……然而,她并没有死。她被救了出来。
于是,今时今日,她瞬目,撑得眼眶微微发红。那微点的泪光,反而成了决绝的神色。“我忘记了。”她一字一顿地说,“我投火,不是爱他,是恨他。”
第七章 一时回首背西风(6)
    但我并未就此出宫。
又拖延了几日。宫中甚是冷清。妃嫔们都随拓跋宏去了方山,除了产子不久的高贵人。然而,她并未前来送我,我亦不堪见她。只有蕙香、兰香、逸香、琴香,这些日日与我相伴的歌舞伎,哭着送我。
我正借了这病,阖目静卧,以逃避直面她们的悲戚与难堪。但,彻骨的绝望,一直弥漫于支离病骨。
青布篷车,缓缓驰过宫门,一如我来时的路。但此路可回,我又如何重回六年前?人生的绮思浮梦,虚弱的身体承受不起,且葬了我这六年岁月罢。我未必还有时光可以蹉跎。
“你是舍不得皇上,还是舍不得这里的荣华富贵?”
那日,太皇太后曾冷言问道。直到如今,这声音也还是反复在耳畔响起,伴随这笃笃的马蹄声,从我的心上碾过。我满心凄苦,依然无法回答。
拓跋宏远在方山。我痴心妄想着,他快回来,哪怕只见上一面,也好让我,将他的如霜眉眼,如刀唇鼻,尽数铭刻心中。我这一生,何其荒芜,何其浅薄。只有他了,也只有他了……当马车终于驶过宫门时,我枕着枯黄的乱发,以残余的力气,大哭。
时有微风拂过,卷起车帘,我看到了青翠如黛的一痕远山。我怔忡着,此刻,有笃笃的马蹄声,急促而有力地靠近。“皇上,皇上……”我心中一动,微茫的希望重又生起,我虚弱而坚决地探出车帷。
眼前茫茫,我目眩,却听翠羽惊道:“是始平王!”
我深深一怔,勉强仰起头,以我哀伤而惊喜的眼,接纳了他清明简净的脸。他勒马而立,目光平直。被风吹散的鬓发从素纱黑冠中逃逸出几缕。那不是凌乱,却是风尘仆仆下的坚毅风姿。
“殿下怎会在此?”我凄然问道,“皇上……”
“皇上尚在方山。”这一语,击碎了我残余的痴心。然而,这也是意料中事。太皇太后必然不会让拓跋宏知道。即使他知道了,路途遥遥,也来不及回銮——他亦未必会回来。礼祭山土,他不能轻易放弃这帝王的职责和威仪。
然而,他不来,其它的又有什么意义?我心中幽怨,直凛凛地瞥向拓跋勰,冷笑道:“那么,你呢?”
拓跋勰拱手道:“臣今日刚从洛阳归来,此次未曾伴驾。听闻冯贵人出宫,故前来相送。”
这已然有违礼制,然而他神情自若。我心中慨然,亦收起那微带戾气的冷笑,凝视他,深深吐出两字:“多谢。”
他又一拱手,眼中分明有悲戚,声音中亦有轻微的愤懑与惋惜:“若皇上在此,必不会让贵人委委屈屈地离宫。”
这话毫无意义,但那“委委屈屈”四个字,却是说到我心里去的。我以泪眼相望,但有知心长相重,如是情意,只是默默淌过。
他又宽慰我:“贵人回家后且安心调养,等皇上回銮,必然设法接你回宫。”我谢他这番情意,然而泪水终于跌落。回家?我并非回家啊。拓跋宏回来了又能如何?我的病,是丝毫不由我的;他亦不是自由身。
我以一个苦涩的微笑,来回应这聊胜于无的宽慰。拓跋勰垂目,忽然叹息:“暂且离开这是非之地,也未尝不是幸事。”他说得轻,然而异常冷静。
这一瞬,我心绪激荡,又悲又喜,泪水滚滚而下。原来,他知道这其中的苦楚。拓跋宏不知,或者不愿知晓,旁观的拓跋勰却有清明的眼。我们未曾相爱,却是相知、相惜。
他犹豫了一会,解下腰间所佩的一枚琥珀刻兽。又低头深看一眼,忽然说道:“臣冒昧,将此物呈上。”
我以掌心承托这块琥珀。上面雕刻着鼓睛狮鼻大口的独角兽。兽首向前正视,椭圆形,弧眉圆睛,两长耳柳叶形,两前足微翘,后腿圆腴成蹲踞状。侧面腹部有一褐石红的钻孔,五色丝绳从中贯穿。凝神细看,才发现,琥珀中还有一只蝉样的小昆虫。
“这是‘琥珀藏蜂’?”我一望便知,此物不凡。
拓跋勰说道:“这是罕见的‘虫珀’。臣离京前往洛阳之时,皇上亲赐的。如今,臣将此物转赠贵人。”御赐之物,原是不该转赠的。但这一瞬,我已明了他的用意。是拓跋宏所赠,他要我做个回忆的念想啊。
他又笑道:“这琥珀有驱邪、降魔、祈保平安的作用。”我将之紧紧合于掌心,噙着泪,微微一笑。
“贵人可还有话要对皇上说?”寥寥数语之后,他终于,不得不离去。我想了想,黯然道:“但请皇上牢记夙愿,妙莲死而无憾。”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悲、可怜,我在此时此刻仍然有所保留。
拓跋勰又沉默了些时,终于和我拱手别过。他掉转马头,眉目间锁着清愁,一瞥而过。我忽然极其清晰地叫道:“彦和……”这是第一次,叫他的字。他的身影微微惊动,然而,只是停步,却不回头。我望着他的背影,一面言不由衷,一面推心置腹,说道:“妙莲抽身早退,或许有幸;而殿下天纵英才,只怕有一日,进也不得,退也不得……但请多珍重罢。”
他保持着挺直而僵硬的姿态,许久,才艰涩地说:“是,彦和记得今日之言。”他未曾回头,踌躇片刻,终于打马而去。
我依然紧握着拓跋勰所赠的琥珀。它的清润中,有拓跋宏的体温,亦有拓跋勰的气息。蓦然想起,这琥珀亦可以让死者含在口中,又叫“饭含”。
心中一惊,复又叹息:这是不祥之兆罢。
不祥之兆。于是,我重新想起那句话:“太皇太后说了,病重的人如果一味梦见故去之人,是不祥征兆……”
这句话,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被我反复记起。而此时,我隐约已有些怀疑——在冯滢死后,我病重之时,冯清和太皇太后之间似乎已达成了一种共识。而我,懵然无知,只能任其摆布。
卷四
    但我并未就此出宫。
又拖延了几日。宫中甚是冷清。妃嫔们都随拓跋宏去了方山,除了产子不久的高贵人。然而,她并未前来送我,我亦不堪见她。只有蕙香、兰香、逸香、琴香,这些日日与我相伴的歌舞伎,哭着送我。
我正借了这病,阖目静卧,以逃避直面她们的悲戚与难堪。但,彻骨的绝望,一直弥漫于支离病骨。
青布篷车,缓缓驰过宫门,一如我来时的路。但此路可回,我又如何重回六年前?人生的绮思浮梦,虚弱的身体承受不起,且葬了我这六年岁月罢。我未必还有时光可以蹉跎。
“你是舍不得皇上,还是舍不得这里的荣华富贵?”
那日,太皇太后曾冷言问道。直到如今,这声音也还是反复在耳畔响起,伴随这笃笃的马蹄声,从我的心上碾过。我满心凄苦,依然无法回答。
拓跋宏远在方山。我痴心妄想着,他快回来,哪怕只见上一面,也好让我,将他的如霜眉眼,如刀唇鼻,尽数铭刻心中。我这一生,何其荒芜,何其浅薄。只有他了,也只有他了……当马车终于驶过宫门时,我枕着枯黄的乱发,以残余的力气,大哭。
时有微风拂过,卷起车帘,我看到了青翠如黛的一痕远山。我怔忡着,此刻,有笃笃的马蹄声,急促而有力地靠近。“皇上,皇上……”我心中一动,微茫的希望重又生起,我虚弱而坚决地探出车帷。
眼前茫茫,我目眩,却听翠羽惊道:“是始平王!”
我深深一怔,勉强仰起头,以我哀伤而惊喜的眼,接纳了他清明简净的脸。他勒马而立,目光平直。被风吹散的鬓发从素纱黑冠中逃逸出几缕。那不是凌乱,却是风尘仆仆下的坚毅风姿。
“殿下怎会在此?”我凄然问道,“皇上……”
“皇上尚在方山。”这一语,击碎了我残余的痴心。然而,这也是意料中事。太皇太后必然不会让拓跋宏知道。即使他知道了,路途遥遥,也来不及回銮——他亦未必会回来。礼祭山土,他不能轻易放弃这帝王的职责和威仪。
然而,他不来,其它的又有什么意义?我心中幽怨,直凛凛地瞥向拓跋勰,冷笑道:“那么,你呢?”
拓跋勰拱手道:“臣今日刚从洛阳归来,此次未曾伴驾。听闻冯贵人出宫,故前来相送。”
这已然有违礼制,然而他神情自若。我心中慨然,亦收起那微带戾气的冷笑,凝视他,深深吐出两字:“多谢。”
他又一拱手,眼中分明有悲戚,声音中亦有轻微的愤懑与惋惜:“若皇上在此,必不会让贵人委委屈屈地离宫。”
这话毫无意义,但那“委委屈屈”四个字,却是说到我心里去的。我以泪眼相望,但有知心长相重,如是情意,只是默默淌过。
他又宽慰我:“贵人回家后且安心调养,等皇上回銮,必然设法接你回宫。”我谢他这番情意,然而泪水终于跌落。回家?我并非回家啊。拓跋宏回来了又能如何?我的病,是丝毫不由我的;他亦不是自由身。
我以一个苦涩的微笑,来回应这聊胜于无的宽慰。拓跋勰垂目,忽然叹息:“暂且离开这是非之地,也未尝不是幸事。”他说得轻,然而异常冷静。
这一瞬,我心绪激荡,又悲又喜,泪水滚滚而下。原来,他知道这其中的苦楚。拓跋宏不知,或者不愿知晓,旁观的拓跋勰却有清明的眼。我们未曾相爱,却是相知、相惜。
他犹豫了一会,解下腰间所佩的一枚琥珀刻兽。又低头深看一眼,忽然说道:“臣冒昧,将此物呈上。”
我以掌心承托这块琥珀。上面雕刻着鼓睛狮鼻大口的独角兽。兽首向前正视,椭圆形,弧眉圆睛,两长耳柳叶形,两前足微翘,后腿圆腴成蹲踞状。侧面腹部有一褐石红的钻孔,五色丝绳从中贯穿。凝神细看,才发现,琥珀中还有一只蝉样的小昆虫。
“这是‘琥珀藏蜂’?”我一望便知,此物不凡。
拓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