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沉浮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京华沉浮录-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大早,我们三个马仔就齐聚到新世纪。路总说,寰宇公司将在北京建立北京分公司,大干一场,与Dennis的迪斯一起联手在中关村做爱迪达斯电脑,他希望湖晨也加入进来。我们三人自然一致叫好。饼做的越大,油水才会越多。

    路大英拉拢湖晨进分公司,可能是想借助湖勇的实力。湖勇的字幕机在当时的中国还是数的上号的。

    那餐午宴,是阿唐第一次吃龙虾,活的,张牙舞爪地拿上来给大家看了。然后上来一条小船,上面摆了一些龙虾肉,下面是碎冰屑,其它的部位煮了汤。那时的龙虾都是自澳大利亚空运而来,一路之上要保证鲜活,难度是很高的。那顿饭最后的结帐是3千多元。

    2000年阿唐奔父丧,请前来帮忙的中小学同学吃饭,也是吃了一只龙虾,也是放在一条船上。老实讲,这种吃法我很不欣赏,什么味儿都没有,纯粹是看起来气派。可能阿唐是个土老冒,没有窥得其中三味。

    那段时间忙于应酬,常常出没于各种娱乐场所。

    如网上经常提起的位於长城饭店的“天上人间”一共去了两次,一次是Mike因为使用大唐的账号请客酬谢我们,另一次是路二英为小红庆生。小姐的水准与新世纪不相上下,不过却是规规矩矩的,没有象传说的那样,规矩可能是后来才坏的。唯一印象突出的是音响效果绝佳。我用假声唱了一段“乌苏里船歌”,居然唱出了郭颂那悠扬清越的意境。后来再在别的地方唱就不灵了,没准歌唱家们都是靠器材帮的忙呢!

    去过两次丽都假日的迪厅,每次都是小红找的票,她周围有很多捧裙角的男人围着转。小红唱歌马马虎虎,蹦迪却是一流,热烈的象一团火一样!她一下场,一舞池子男人的眼珠就全在她一个人身上了。这可能和她的性格有关,小红敢爱敢恨,热情如火,是一个很有性格的女孩。那段时间,我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不少,一是双方都很寂寞,一是周围的朋友有意无意地把我们扯到一起。她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她始终不能忘怀过去和大江的那一段,只要现在看到他,还是忍不住的想要冲上去抱住他。

    小红是我今生遇到的女孩子中的一个异类。不同于普遍含蓄的东方女性,她的感情是极其直露的。有趣的是,我们之间似乎一直未能擦出火花,至少在我这一方是这样的。除了我心里已经被占满了之外,彼此知识层面上的差距过大也可能是另一个原因。生理上的吸引是短暂的,心灵上的共鸣却是长久的。尽管这样做很难,我却一直在努力追求。

    我和路二英去过王府饭店对面和平宾馆的娱乐厅。和平宾馆是北京老字号的宾馆之一,设备陈旧,在一片新起的酒店之林中,无疑是个丑小鸭。不过它附属的娱乐厅却远近闻名,原因是这里有很多的流莺,而且水准非常高。我是在路二英一再央求下陪他去的。果然,门口就有女孩在搭讪,问是否愿意带其入场。进场后,点了酒水坐定,不时会有女孩上来问是否愿意一起喝一杯,都是气质高雅,装束考究。娱乐厅的模式是蹦迪和卡拉OK交叉进行,人们对此都是心不在焉的,我唱了一首“把跟留住”,破天荒地没有多少彩!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到这里来的男士都是没有女眷相陪,女士都是没有男宾相伴,全憋在这里等着现配对呢!不知道和平宾馆是什么背景,能够在94年一派肃杀的北京城红灯高挂。

    说来惭愧,那段日子是有些醉生梦死,在筹办寰宇北京分公司的忙碌之中,还偷空去捧了Mike女友恬妞的场。

    恬妞在话剧“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中扮演一个小角色,和大名鼎鼎的江珊同台,男主角是当时还不出名的姜武。恬妞有一次在湖晨的饭馆吃完了饭,大家团团围坐开始打牌时,还抓过我的差帮她对台词。

    那天,Mike正在808室和我们侃山,恬妞的电话打进来给Mike。Mike嗯嗯啊啊了一番后把电话递给我说,“恬妞找你!”

    我接过来,恬妞的东北口音传了过来,“阿唐,今晚你要和Mike一起来看我首演!”

    我说,“好啊,要我带什么东西去吗?”

    “红玫瑰,99朵红玫瑰!”恬妞懒懒地声音听起来很腻。

    我买了花就和Mike一起赶到西单的长安大戏院。Mike是个脾气极好的男人,他不知道怎么看出来的恬妞和我是在彼此瞎逗,从来都不为此挂怀。动不动Mike就一个电话打过来,“阿唐,恬妞要请你吃饭,快点过来吧!”

    唉,后来去了温哥华,不敢回首对故人,再没有联系过了。

    那天戏演完后演员谢幕时,我抱着那一大捧的红玫瑰跑到舞台边,大声喊,“恬妞,我爱你!”

    恬妞走到台边接了过去,谢了我,抱着花回到舞台中央。旁边的江珊马上过来搂着她的肩膀,俩人凑到一块儿嘀咕起来。

    那晚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到了姜文,他陪着老母来看姜武的演出。

    恬妞应酬完后,找到我们时,一脸的兴奋。一定要请我去吃夜宵,Mike倒成了陪客一般。我猜想她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Mike施压,赶紧给她办身份。

    席间,她笑嘻嘻地说,“刚才江珊问我送花的人是谁?我说,一个美国人!”

    我就是这样被周围的人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一步一步地赶出了中国!
第五十七章 中关村头
    海淀路街后巷的一个准门面公司。

    这是大牛朋友意子的公司,他坐在桌子后面看着我嘿嘿地笑,“靠,怎么别人遇到这种事儿都没事人似的,就你丫净出妖娥子?!”

    我刚才聊着聊着,就道出了我的烦恼,人生的路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如何做出最后的抉择?阿唐的特点是坦坦荡荡,心中的苦恼不吝与朋友分享。(唉哟,受累了您!)

    这些年,我一直同大牛保持着紧密联系。他现在在他朋友意子的公司里做会计。能够在中关村寸土寸金的地方掏换到这么一个二层的后巷门面,一年的租金至少是5,6万。

    意子,那年25岁,北京XX学院的毕业生。理论上,我是他的老师。意子和他的两个朋友在92年春和大唐前后脚起步,我们在龙宫租房,就是他牵的线。意子公司的起步则是在双渝树街道居委会的会议室里。

    意子的公司和大唐走的路完全不同。大唐的发展之路在中关村不具有典型意义,意子公司的历史却是一部典型的中关村小公司兴衰史。

    他们在92年从深圳进散件,如主板,显示卡,驱动卡等体积小价值高的板卡类,然后在中关村抛售给其它组装电脑整机的公司,薄利多销,走的是短平快的路,最后在中关村居然排上了一号。大唐也曾在意子公司进过货。

    93年,淘汰掉一个夥伴,和另一位一起转战家用电脑市场,跑到西单商场租了几个柜台,在北京晚报上大作广告,一时间风生火起,领一时风气之先!

    94年,进军新疆。终於因为生活上挥霍过分,经营上扩张过度,造成资金紧张,最后全靠贷款来滚动经营,新贷还旧贷。

    90年代初的北京小型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快速发展起来,急速衰败下去。有了钱就去绺蜜泡妞一通挥霍,经营规模一大就把握不住方向,导致后劲不足或偏离航向。

    知春路四海市场。

    小满在电话上忙着寻价,他媳妇在给顾客出货,两口子忙的不可开交。我在一旁等着他们给我结帐,上次从美国带回来的电路板有一个是我自己的,放在这里代销。

    大唐还在龙宫时,我就认识了小满,并且从他的手里买了两个文件柜。小满是安徽乡下人,他那时在北京郊区与同乡一起做终端台文件柜,到中关村的公司兜售。

    2年过去了,当年的桌椅匠现在转战到了电脑板卡和芯片的零售批发领域。原因是随着这一行业的竞争激烈,利润偏低,传统的北京人逐渐退出了这一市场,原来那些为这些经营板卡芯片的公司做桌椅的农民们,慢慢地蚕食了这一市场。

    这实在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中关村高科技的电脑市场领域里,活跃着一支纯粹由农民组成的队伍。

    是否由於中关村电脑市场过度竞争,过度成熟,从而导致了市场向平民化的方向转化,阿唐没有研究过。等将来有人出面写中关村村史时,或许会有一个结论。

    94年10月,外侨公寓808室。

    我叫通了总机,“请接美国,408…XXX,XXXX!”

    “你个B,干啥呢?!”正在床上睡觉的路二英一声呼吼。

    我没有理他,对着电话那头的阿唐太说,“你往我外侨公寓808室挂一个电话吧。”听到阿唐太答应后,我就把电话挂上了。

    “给我LP打电话,你要过来听听吗?”我若无其事地回答路二英的问话。94年中国打往美国的长话费贵得惊人,1分钟人民币是26元,我通常是打过去,再让阿唐太打回来。

    路二英是路大英的大弟,身高与乃兄相仿,却壮硕许多,同时也糙了许多。

    仿佛路家的精华都集中到了路大英一个人身上,他的两个弟弟是一个不如一个,二英算是挫子里拔大个儿。

    寰宇北京分公司注册下来了,法人是这个刚来没几天的路二英。

    当路大英打电话给黑子,告知路二英将是北京分公司的经理,黑子是副经理时,我就知道,大唐的好日子终於到头了。

    路二英那年是25岁,从西北出道到海南差不多有2年时间,读书不多。

    一个既无书本内涵,又无社会历练外延的小青年,突然被摆在了一群屡经社会风雨洗礼的虎狼之中,心中的恐惧,茫然和迷惑可想而知。

    黑子,湖晨,阿唐和Mike,随便哪个出手都能把路二英玩得团团转。幸运的是,最后只有黑子涮了他一道。

    我猜想在路二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