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蕉持莩龇ⅲ岫苫坪#逼似饺溃惶诱彩吕钍辣e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骑兵六万及蛮夷部落军向辽东城进发。

虽然已经任命了两位大总管,抵达洛阳后的李世民仍然感觉高级将领的后备力量不足,需要进一步挖掘,言谈之中也时常流露出这个意思。于是,经口舌相传,?州刺史程名振进入了他的视线。

这位老程同志可并非是无名之辈。早在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的时候他就曾经在窦建德手下做过事,后来又主动投奔了老李家,被李渊任命为永宁令。

很快,他便为新主公立下功劳:率部夜袭邺县,俘获男女百姓一千余人。

当时正逢乱世,大部分武将只热衷于打仗和杀人,成为俘虏的百姓在他们眼中犹如蝼蚁,生死根本无人关注。于是,程名振便做了一件几乎让当时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的事情:他将俘虏中所有尚处在哺乳期的妇女一一挑选了出来,一共90余位,悉数释放回了家。

这事在当时可谓是轰动一时,结果是:程名振成了“仁义”和“爱民如子”的代言人;邺县的老百姓个个对他感激涕零,据说还有人专门到庙里为他烧香祈福。同时,程名振也被看做是一个有想法、有深度的人才,得到了业内各方面的肯定。

然而,一千三百多年后,柏扬老先生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却是狠狠地借题发挥了一把。他指责国人的麻木:程名振是什么人?对于遭到袭击并被掳掠的邺县百姓来说,他的部队就是一伙强盗,程名振便是那强盗头子。虽然那九十多名妇女最终回到了家中,可是剩下的人却大都不知所终。程名振虽放了九十多个人,却还抓走了一千余。诚所谓,大恶在先,小恩在后,总的来说还是个恶棍!老百姓们想不到这些,却去为祸害他们的强盗头子祈福,岂非不明事理?

我以为,事情不应简单的绝对化,也不应拿现在的人道主义标准去苛求古人。要知道,咱们中国老百姓吃苦耐劳那可是出了名的,对“王师”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不随意杀人放火抢劫强奸,也就差不多了,不敢指望着双方能站在同等的位置上。加上当时河北各种势力犬牙交错,今天你赶跑了我,明天他又打走了你,个个都说自己是正义之师,草头王齐出,大皇帝并立。普通老百姓根本搞不清楚这其中许多名堂,只知道自己的日子能过的下去就好,至于谁当皇帝,与我何干?

更何况,程名振抓人那可不是为了杀着玩,基本是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剩下的合理分工,烧饭、洗衣、割草、运粮的都有。虽然是强迫的,也没个政委之类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但那时抓壮丁才是增强自身实力的不二法门,大家都是这么干的。较之其他人来,程名振的做法似乎还要更文明一些呢。

所以,不管怎样,一棍子把程名振打成强盗头子未免有些苛求,毕竟他所做的是被当时大多数武将们(甚至部分老百姓)视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当然这事是绝对不值得表扬的。只是如果拿现在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的标准来要求历史上乱世中的武将和老百姓,只怕操作性实在是不强。

话说当年窦建德失败后,刘黑闼兴起,势力席卷河北。而此时的程名振对当时的形势分析比较到位,选择了坚定地站在唐政府一边,率领区区一千多名部下活跃在刘黑闼的后方,不断破坏刘黑闼军的运粮路线,并多次成功烧毁刘黑闼的军用物资,在扰乱敌方后勤补给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当然为此他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刘黑闼派军多次扫荡未果,一怒之下竟将程名振的老母和妻子都抓来砍了。

背负了国仇、家恨的程名振从此更加死心塌地地从事对刘黑闼一方的突击和破坏活动。后来刘黑闼被俘,他还亲手砍下了刘的人头,在自己的母亲坟前祭奠。

河北安定后,程名振因功被任命为营州长史,爵拜东平郡公。后又转任?州刺史。

值得一提的是,程名振还有个骁勇善战的儿子——官拜大唐王朝的左武卫大将军的程务挺。此人的名声比老子尤胜——死后还被突厥人奉若神明。有说法认为,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台湾女星潘迎紫主演的《一代女皇》中程南英一角的原型。具体后文再说。

言归正传。虽说早就听说过程名振的事情,但李世民却从来没有和他正面接触过。而且后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程名振也并没有能给他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召名振问以经略之事,名振初对失旨”)。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世民对程名振的回答很不满意,当场便变了脸色。这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估计就灰溜溜地下了,升迁啥的也就不抱希望了。或许上天还是对程名振有所垂青的,他最终还是又赐给了程名振一个辩驳的机会——太宗不光是拉下脸,还言语对他进行了斥责(动色诘之)。

被骂,倒是给了程名振说话的机会。于是,他开始滔滔不绝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随着他的分析和讲解,李世民铁青的脸色居然渐渐缓和起来,最后更是完全释然了。当天,程名振便被拜为右骁卫将军,随即又被任命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作为此次战役的主要将领,将跟随大唐皇帝出征去了。

呵呵,看来,第一印象不好也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大事,只要你能用实际行动来扭转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形象即可——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表现的机会,并且有足够的能力。

就这样,程名振从一个普通的地方官员一跃成为了中央军的重要将领,正式步入大唐核心历史舞台的他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身雄厚的政治资本。

不过,在此之前,还是要先介绍一下他此时的两位同事——契絆何力和阿史那思摩。

这两位可都是老朋友了,只是与先前相比,他们两位的近况实在算不上很好——契絆何力失去了一只耳朵,而阿史那思摩则成了名符其实的亡国可汗。

先说契絆何力。当年参加高昌国战役归来后,除了论功行赏外,他还额外享受了一次带薪休假。这契絆老兄也是个实在人,没想着去什么名胜之地优哉游哉,而是只想着回去看看远在凉州的母亲和弟弟。于是依照规定,他向皇上提出了探亲的请求。

如此孝顺之事,岂有不批之理?于是乎,契絆何力就这样高高兴兴地奉诏上路去了。只是他万没有想到的是,征战多年的自己居然会在家门口遭人绑架。

那还是贞观十六年的事儿了。当时,北边的薛延陀汗国势力大盛,不少居住在凉州的契絆部落酋长都寻思着改投与自己习俗更为接近的薛延陀。契絆何力的家人也概莫能外。在他还没到达之前,他的母亲和弟弟就已经被连哄带骗地准备投奔北方老薛家。

正好这时契絆何力主动送上了门来。考虑到他在大唐王朝的尊贵地位以及一旦改投门庭将会给老薛家带来的强大号召力,他自然而然地便成为了酋长们争相策反的关键人物。

一天,契絆何力正在家中小坐,突然看到涌进来了很多人。仔细一瞧,原来都是认识的部落酋长们。哦,大概是好久没见,过来打个招呼吧。

契絆何力正准备寒暄几句,他们却已经抢先开了口。这不说则已,一说惊人——居然是劝自己背叛大唐去投奔薛延陀,这如何使得!

“皇上待我契絆部众恩重如山,为何要造反?”

“大人,您误会了,这可不是造反!现在薛延陀日益强大,投奔他们我们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况且薛延陀并不与唐朝为敌,怎么算得上是造反呢。再说,您的母亲和弟弟都已经过去了,您也没有亲人留在此处,还有什么好顾忌的呢?”

“不行!如果你们决心已定,我不阻拦;我弟弟如果铁了心要去投靠薛延陀也就罢了。只是我契絆何力深受大唐厚恩,早就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奉献给了大唐,绝对不会走!”说完这句话,契絆何力的脸色已经完全阴沉了下来,他大手一挥,果断地发出了逐客令。

嗬!义薄云天啊!是条好汉!不过事到如今也由不得你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为首的见劝说不管用,便使出了后招:他一使眼色,四五个人同时扑了上来,把契絆何力牢牢按住,很快更多的人也冲了上来,半拖半架地把他“请”了出来。

就这么的,契絆何力像个囚犯一般,被严密看管着带到了薛延陀可汗乙失夷男的面前。

听说有大唐重将前来投奔,乙失夷男自然是喜出望外,立马跑来看望。不料刚走进大帐,眼前的场景便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来的人可还不少,为首的便有几十个,几乎都是面色恭敬地低头站在一边,等候着自己的接见。唯有一人,大大咧咧地一屁股坐在地上,两条腿分开直直地伸在前面,像个簸箕一样几乎呈90度角坐在那里。他的脸本可以正对着自己,他却偏要斜侧成45度,只是那双眼睛,却正放肆地上下打量着自己,脸上挂着的那分明是轻蔑的笑容么。

这是什么意思?这里要先说明一下下:古时的“坐”,可不是像我们这样屁股有个地方搁就行了,而是像现在日本人那样,膝盖着地,屁股坐在自己的后脚跟上,双手摆放在膝盖之上,这才是礼仪。而契絆何力那样“坐”,则是一种极端无礼的举动。

乙失夷男一皱眉头,正要开口斥责,不料那人已一下子从地上跳了起来,抽出了自己的佩刀——一旁的侍卫们立刻大惊失色,纷纷拔出刀剑挡在了乙失夷男的身前。只是那些个侍卫们实在是有些反应过度了,因为那人并没有冲上来拼命的意思,而是把刀放在了自己的脸庞,面朝东方,大声宣布:“世上岂有大唐的英烈之士在蛮夷的宫廷上受辱之事?只愿皇天厚土,明白我的心意!如有欺骗,当如此物!”

只见刀光一闪,一个血淋淋的东西立时掉在了地上。

那是一只耳朵!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