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忍细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不忍细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财政匮乏而采取的措施,但也反映了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商人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依附性表现为:商人对太监行贿得找靠山,同时因必须向工部领取执照,又受工部官员挟持。有一次两宫营建需用铜料二十一万斤,显然是冒报。官员明知丁字库铜积如山,可是不向太监行贿就无法领料。于是想出一个办法,向商人限期限价勒令采购二火黄铜二十一万斤。铜商估计去南方采购不仅会赔钱,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只好向工部哀求。官员就叫铜商向管丁字库的太监行贿,太监提出要二百两银子的干礼,铜商估计要比采购所赔的钱少,只好忍痛行贿。太监这才给工部官员铜料。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太监、官僚、商人之间的勾结和矛盾。一般商人处在被敲诈地位,但领取执照的商人有太监为靠山,以皇商名义不仅夹带私货,偷税漏税,而且假借运送皇木,勾结地方官勒派百姓拉纤。尽管他们之间有矛盾,但在牟取私利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

在《万历野获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可以做旁证:天家营建,比民间加数百倍。曾闻乾清宫窗一扇稍损欲修,估价至五千金,而内犹未满志也。盖内府之侵削,部吏之扣除,与夫匠头之冒破(虚报冒领),及至实充经费,所余亦无多矣。余幼时曾游城外一花园,壮丽轩敞,侔于勋戚。管园苍头及司洒扫者至数十人。问之,乃车头洪仁别业也。(洪)本推挽长夫(工头),不十年即至此。又一日于郊外遇一人坐四人围轿,前驱呵叱甚厉。窥其帏中一少年,戴忠靖冠,披斗牛衣,旁观者指曰:此洪仁长子新入赀为监生,以拜司工内为父,故妆饰如此。

工部官员盗窃皇宫建材营建私第

嘉靖三十六年,工部尚书赵文华主持营建皇宫,大量利用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营造他自己的私宅。嘉靖皇帝见正阳门工程缓慢,不大痛快。一次登高望到远处一片楼阁亭台非常壮丽,问是谁的宅子。左右说是赵文华的新居,又说赵文华把工部的大木弄去一半为自己建府。皇帝便问首辅严嵩,严嵩替赵文华开脱。皇帝派太监去打听,果然是盗窃皇木。这个赵文华从此得罪。(《国榷》卷六十二)

赵文华是明代著名奸臣严嵩的心腹,严嵩是嘉靖的首辅。他勾结宦官,广植爪牙,排除异己,贪污受贿,无恶不作。甚至伊王在洛阳要扩建王府也要向他行贿(伊王请求十万两,答应到手后给严嵩二万两《明史·胡松传》)。当赵文华被嘉靖皇帝罢官流放后,严嵩又乘机吞没了赵文华的钜万家私,派人运送到严嵩自己的家乡,公然让沿途官员私役民夫护送。

如前所述,嘉靖朝营建最为频繁,这一朝严嵩当权最久,他不仅大量贪污营建费用,即连边防、民政、水利……举凡财政支出无不从中侵吞,以至鬻官卖爵,视官爵高低定贿赂数额。他儿子严世蕃也当上工部侍郎,大量中饱侵吞营建费用。

这样的贪官权奸,嘉靖皇帝长期倚之为左右手。到晚期由于御史连续弹劾,严嵩终于败露,嘉靖四十四年即皇帝死前一年,抄了严嵩的家,从他江西老家所抄出的财产为:黄金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九两,银二百零二万七千零九十两有余,玉杯盘等八百五十七件,玉带二百余束,金银玳瑁等带百二十余束,金银珠玉香环等三十余束,金银壶盘杯箸等二千八百八十余件,龙卵壶五,珍珠冠六十三,甲第六千六百余楹(间),别宅五十七区,田塘二万七千三百余亩,余玩不可胜纪……又寄贷银十八万八千余(两)(《国榷》卷六十四)。至于严世蕃的家产,只提到“追赃二百万两”。这些家产加起来,竟然超过了国家岁收和国库所存。可是当时的百姓却是骨肉相食,边卒冻馁。

太监的贪污

明代从永乐起就开始重用太监,朱棣派遣郑和下南洋就是一例。而营建北京也是由太监阮安主持。其后有好几代皇帝重用官僚,而像严嵩那种专权的首辅大臣不多。正统朝的王振,成化朝的汪直、谷大用、曹吉祥,正德朝的刘瑾,到天启时的魏忠贤,太监的权势达到了极点。营建皇宫自不必说,正德朝把太素殿油饰一下,就花掉二十万两白银。

明代物价变动得很厉害,堪称奇昂。按照记载,明代贫农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大体可定为五两至十两白银(赤贫农民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真是吃猪狗食)。那么二十万两白银可以供几万户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至于太监贪污受贿的程度就更厉害了。根据正德朝提督东厂、司礼秉笔太监刘瑾被抄家时的财产粗略计算一下为:

黄金二十四万锭,又五万七千八百两;元宝五百万锭;银八百万锭,又百五十八万三千八百两;宝石二斗;金甲二;金钩三千;金银汤鼎五百;衮服四;蟒服四百七十袭;牙牌二柜;甲龙甲三十;玉印一;玉琴一;狮蛮带一;玉带四千一百六十。又得金五万九千两,银十万九千五百两,甲千余,弓弩五百。(见《国榷》卷四十八)

当正德皇帝看到这份财产清单的时候,并不介意,只是见到弓甲才发怒,认为刘瑾要造反。他把刘瑾财产没收之后,不交国库却贮藏在他的秘室豹房,作为皇帝个人挥霍的私财。由于他荒淫无度,在祭祀天坛跪拜时呕血不止,回宫后很快就死了。

动用官军营造私宅

明代营建皇宫和北京城,除募集工匠外,官军是一支主要力量。因此工部和兵部发生密切关系。太监和工部官员可以公然借营建贪污受贿,而掌管军队调动的官员或者和兵部有关系的官员,在捞不到营建肥缺的情况下,要从军工身上捞一把。有的官僚公然动用大批军士营建私宅。在成化朝,太监汪直当权,手底下有两名兵部官员陈钺(兵部侍郎)、王越,还有一个平卫左所的武官朱永。这些人动用了两千军工为自己营建私宅。这件事不见于官史,但通过一件戏剧性的资料留存下来。当时宫廷有一次宴会,当中穿插了一个滑稽节目(这是中国宋金以来杂剧的形式),一个叫阿丑的宫廷御用演员,假扮成穿军服的太监,挟双斧,踉跄而前。人问之,曰:我汪太监也。已,左右顾其手,曰:吾惟仗此两钺耳(陈钺、王越)。又一次,朱永时役兵治私第。阿丑复装为楚歌者曰:吾张子房,能一歌而散楚兵六千人。曰:(似相声中之捧哏者)吾闻之楚兵八千人,何以六千?曰:其二千在保国府作役耳!上笑,永惧而罢役。(《国榷》卷三十九)

这个叫阿丑的演员很善于插科打诨,通过这段戏剧性的表演,可以看出当时太监官僚动用军士为自己建造私第,竟达两千人之多。那么用民工和为皇宫准备的木料砖瓦以营私,则可想而知。当时一些御史所不敢弹劾的事,却由一个服贱役的演员阿丑把它公之于宫廷宴会之上,可见明代政治###到何等地步!

明朝曾铸造出世界最先进的大炮

黄一农

一直以来有种说法:“中国发明了火药,却拿来造烟花。”事实上,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期,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工匠卓越的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曾经铸造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大炮。但是,这短暂的辉煌却在清朝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明末中国人在无潜水装备情况下成功打捞西方沉船大炮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军在萨尔浒之役中惨败于努尔哈赤。而此时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在朝中得到重用,他积极向西洋传教士学习关于火炮的知识。

后金大军主要武力为骑兵与步兵,而此时明朝则拥有新武器——“红夷大炮”。其名称由来,缘自此炮为荷兰人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时被大量使用。

红夷大炮的设计比明代原先使用的“大将军炮”先进许多。大将军炮的外形有如大铁管,炮身加上铁箍以防炸膛。而红夷大炮的前头管壁较薄,后方管壁较厚,可承受爆炸时的冲击力;炮旁则有两个“铳耳”,可用以调整炮身角度,并有准星和炮门,使射击更为精准。

明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取得“宁远(今兴城)大捷”,红夷大炮功不可没。宁远城设有十一座红夷大炮。在这次战役中,明军击败努尔哈赤大军十一万人,并将努尔哈赤本人打伤,最后郁郁而终。

中国红夷大炮哪里来?最早是打捞沉没于东南沿海欧洲商船上的大炮而来。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九月;荷兰海船在广东曲江近海沉没;地方当局派人下海打捞。在那个没有潜水装备的时代,人们的打捞方式相当巧妙。他们先将一艘大船载满砂石,使吃水加深,再将大船航至沉船之上,潜水将铁链系在大炮的铳耳上,之后将砂石抛入海中,借船身的浮力将大炮与沉船分开,再以绞车绞起。经过三个月的努力,除了中小铳外,共捞得大铳三十六门。其中二十四门运送进京。第二年,又从另外两艘沉船上打捞出一批大炮。

这些沉船“大铳”中,有一些出现在宁远的城墙上,将后金的八旗铁骑打得大败。

明清工匠以铜铁铸成最好的大炮,比西方提前了200年

先进的红夷大炮并不全是来自打捞,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南方已开始自造红夷火炮,虎门白沙巡检何儒就铸造了十四门,其中几门也被带去宁远。能如此迅速进行量产,与中国当时铸铁技术优秀有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一门“定辽大将军”大炮,是由吴三桂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捐资铸造,全长约380cm,内径为10cm,可能是中国大陆现存的红夷炮中最长的一门。

在不断的仿造中,明代工匠改进了铸炮技术,使用铁芯铜体铸造法。它巧妙地利用铜之熔点(1083℃)远低于铁(1538℃)的物理性质,于铁胎冷却后再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蜡法制模,并浇铸铜壁。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此种新型火器不仅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比较耐用。

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藏有崇祯元年(1628年)所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