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探访回来,我马上给哥伦比 亚 大 学 回 复 了
0ffer,决定去纽约。这次选择决定了我人生重要的 一步。当我在橡树岭高中完成高中毕业仪式时,又 碰到了 昔日的 死党, 喜欢 光着脚 穿运动 鞋的 菲利 普·柳,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录 取了。当得知我没有去成哈佛的时候,他惊讶地睁 大了眼睛,捶了我一拳,“开复,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被哈佛录取了,而你没有。每次数学比赛,可都 是你把我打败了啊”
是的,人生有很多事情并不能完全如你所愿, 但是,当我们接受了某种决定的时候,就要学会随 遇而安。我后来的经历证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 活泼、新锐、自由的学风使我一生受益,而正是哥 伦比亚大学比较自由的转系制度,让我迅速找到了 自己一生的钟爱——计算机。
多年以后,我依然和活泼的菲利普·柳保持着 亲密的联系。后来,他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一 家美国的通讯公司担任市场副总裁。即使后来我回 到中国,他也经常通过邮件和我聊天。他那爱捣乱

的性格依然没有变,在他女儿一岁的时候,就模仿
他女儿的口吻给我寄圣诞卡,里面说:“李开复叔叔, 我爸爸让我寄圣诞卡给你,祝你圣诞节快乐”
第三章 我的大 学
   ■如果我 们将学 过的东西 忘得一 干二净,最后 剩下的东 西就是 教育的本 质了。
   ■我从必 修的人 文课程中,收获了 让人一 生受 益的知识 ,它沉 淀在我的 身体里 ,成为 思想和 灵魂 的一部分 ,在 此后人 生的关键 时刻 。它会 灵光一 现, 帮助我度 过人生 中或孤独 或困惑 的日子 多年以 后, 我才参透 ,哥 大通才 教育的重 要意义 是无可 比拟的 。
   ■直到今 天,我还记 得哲学 系的一 个老教 授说 的话:?知道 什幺 是 make  a difference( 制造不同) 吗?想象有两 个世界,一 个世界 中有你,一个世 界中 没有你, 让两者 的不同最 大,最 大化你 的影响 力, 这就是你 一生的 意义 。?这句话。可以说 影响了 我的 一生,那 之后, 凡是我要 做重要 的决定 ,我都 会想
 
起这句? 让世界 不同?的 话,从 而让我 的内。 作出
选择的时 候更加 坚定。
   ■兴趣就 是天赋 ,天赋 就是兴 趣。(You a?good al wllal  you ,love;yOU  love  whal  you are good
at。)
■现在,我非 常感谢 哥伦比 亚大学 灵活的 转系
制度它给 了学生 一整年的 时间, 一边在 基础学 科里 学习,一 边寻找 自己真正 的兴趣 所在, 学生大 都在 兴趣的指 引下, 有激情地 学习, 而在中 国的教 育体 系里,我 很遗憾 地看到, 高校设 臵了非 常难的 转系 制度而且 ,还有 服从调剂 制度, 让很多 孩子去 学自 己不喜欢 的专业 ,这对于 人才的 培养, 其实是 个弊 端。
哥伦 比 证大 学——人 生新 的 起点
1979 年 9 月,在田纳西州生活了 6 年的我,已 经从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一个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青年。

怀揣着种种梦想,我飞到了纽约。正如一首歌
中唱的那样,这是一个集天堂和地狱于一身的城市, 繁华、喧闹、光怪陆离。古老的地铁,奇怪的建筑, 美丽的中央公园,历史悠远的博物馆,百老汇的精 彩演出,从世界各地来的肤色各异的移民,都使这 座城市充满。了’奇异的色彩。各种艺术流派和知 名人士经常在这里汇合,使得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 的气质。然而,时有发生的暴力、枪杀事件,大西 洋赌场的狂放、不安,频频曝光的涩情、政治丑闻, 又使得这座城市蒙上.一层诡异的光芒。
在美国偏僻的南方牛活了很多年,来到这里, 我的第一感觉是来到了一个花花世界,眼前的一切 是新鲜、匆忙、充满活力的,和田纳西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这里的一切,都令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 而且,绝对的震撼。
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最危险的哈莱姆 区旁边。虽然仅有一墙之隔,哥大校园却有苍翠山 林,环境清幽,站在校园中央的日晷旁,望着四周 红砖铜顶的校舍,俨然身处世外桃源。哥大的同学

多才多艺,活泼热情,幽默聪慧,热爱表达,他们
聚在一起交流、激辩的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这 所大学流淌着智慧的清泉,它将开启我的未来之路。
哥伦比亚大学里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 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 二再选择专业,这给了每个学生成为通才的空间。 第一年,我从必修的人文课程中收获了让人一生受 益的知识。它沉淀在我的身体里,成为思想和灵魂 的一部分,在此后人生的关键时刻,它都会灵光一 现,帮助我度过或孤独或困惑的日子。多年以后, 我才参透,哥大通才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无可比拟的。
传授这些人文知识的一般都是大师级的教授,
他们用开放的思维指导学生,强调学生 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考)的能力。老师上课主要就是 鼓励学生互相辩论,或是跟老师辩论。所有考试都 是写论文,而不是考背功。
我一直认为,美国的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从阅读中思 考,从辩论中思考,从而获得启示,进而将独立思

考 变 成 了 一 种 能 力 。 美 国 教 育 家 斯 金 纳
(B.F.Skinner)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 一干二净,最后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他 所说的正是自修之道,也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一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历史、 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接触了很多东西,我觉 得这是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在哲学课开始之前, 老师要求我们阅读尼采的著作,领悟柏拉图的思想, 思考辨证的关系。课堂上,我们分成两组讨论什么 是辩证法,辩证法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分析尼采, 分析亚里士多德,分析柏拉图。对于不同的观点, 进行激辩,在一次次的辩论中,我们的价值观不自 觉地受到了影响。
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 话:“知道什么是 make a differ—ence(制造不同) 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
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响力, 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这句话,可以说影响了我的一生。那之后,凡
是我要作重要的决定,我都会想起这句“让世界不
同”的话,从而让我的内心在作出选择的时候更加
坚定。
记得有一次,我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哲 学课都是西方哲学?为什么不用同样的方式研究东
方哲学呢?虽然哲学的最终点是一样的,但是西方往 往是经过客观、理论、分析的方式,而东方更多的 是感性、精神、体验的。探索这两种方式的相似和 不同不是能更好地讨论题目吗?后来,很多同学也表 示对这方面有兴趣,亚洲各国的崛起也让学校展开
了“核心课程”中的“全球化”部分,融入了许多 东方哲学和人文的内容。
一般来说,除了音乐专业的院校,美国的综合 性大学是不将音乐纳入必修课的,哥大却专门设立 了音乐欣赏这门必修课。此前,我从未系统地了解 西方的古典音乐,但从上大学开始,西方古典音乐 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的心。在音乐欣赏课上,老 师不只是简单地播放音乐作品,对音乐表现出来的 意境进行解读,而是让大家去图书馆寻找作曲家所

处的时代背景,理解他作曲时的思想感受,包括作
曲家个人情感的故事。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狂热地爱上了柴可夫 斯基的钢琴协奏曲。只有他,能从《天鹅湖》的活 泼转换到《第六交响曲》的缠绵,从《第一钢琴协 奏曲》的华丽转换到《1812}的壮观。他的作品像戏 剧一般感人,像彩虹一样绚丽。在他众多的作品中,
《降 B 小调第六交响曲》最让我感动,其中表达了 他的悲伤、希望,他本人也在这部交响曲首演之后 几天去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反复呼唤着他的 终生挚友梅克夫人的名字,他们两人曾有 1 200 封 书信的往来,但始终没有成为眷属。这段感情故事, 让我为之动容。
我也痴迷于贝多芬的故事。l804 年,《英雄交 响曲》完成,贝多芬在曲谱的上款写的是献给拿破 仑·波拿巴,下款写的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此时,他已准备将这些曲谱转交给拿破仑。然而, 得知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痛斥拿破仑只是个凡夫 俗子,同时愤怒地将《英雄交响曲》的封面撕破,

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将标题改成:“为纪念一位伟
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个故事,让我看到 了音乐背后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历史。
在哥大的日子,音乐老师鼓励我们深入 r 解每 一个作曲家的心灵故事,鼓励我们走出课堂,去城 市寻找“现场音乐”。我们经常去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小音乐厅听音乐,也经常买便宜的学生票 (大概 20 美元),坐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 最便宜的位置听音乐会。实在没钱的时候,我们就 站在学校的礼堂外面听学校交响乐队演奏。哥大的 音乐课程,使我培养了一种滋养心灵的习惯,从此 之后,对音乐的爱,就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是工作 中愁云惨雾的日子,还是商业竞争中剑拔弩张的时 刻,音乐都成为我舒缓心灵的一剂良方。
一直到现在,我在北京的家里都珍藏着上千张
古典音乐 CD。不知道为什么,我偏爱悲伤的曲调, 认为那才是真正抒发感情的音乐。哥伦比亚大学的 教育,就是这样一直如影随形地浸润着我此后的生
活。
对于我来说,比较要命的“通才教育”是体育。
我在体育方面没有遗传母亲的基因,所有的体育项 目,都是勉强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