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如肉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淡如肉色-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那一小片嫩绿的青菜地仍是那么的自然宁静,不远处的一只狗正往这边好奇地张望。

莫德在这幅画的构思上有着精心的安排,整个画面显得宁静、安详、稳定,给读画的人造成一种现实与非现实交错的神秘幻觉。

第二部分 第93节:樟树下的等待(1)

第十七章樟树下的等待

莫德看着他一点点靠近,他顶着她生命的流程,凭着男人纯粹的感觉,或者本能,逆向而来,靠近,与莫德面对面相遇。

1。

春天来的时候,梨村出现了很多陌生人。他们远道而来,在这山明水秀、溪水潺潺、空气纯净的地方停下来,穿梭在飞檐翘角、雕像精美的明清古宅、廊桥、驿站之间。这样的季节,也是油菜花开得正旺时。

莫德用了整整一个下午,完成关于“塔”的那一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塔的形状各异,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有阁楼式的、密檐式的、喇嘛式的、金刚宝座式的、亭阁式的。还有一种有意思的花塔,塔身上半部是莲花瓣,布满了佛翕、佛像、菩萨、动物,其外形犹如一束巨大的鲜花。这是莫德想象中的图案,是变形了的另一种文化表达。

莫德最后给这组作品取名为《花?塔》,她想通过画塔的形式来完成对自己的解读。

什么样的自己?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八角形的?阁楼式的?还是如莲花般舒展开来的自己?

2。

莫德决定开家茶馆。茶馆就在一楼,在菜园子旁边,靠河边的樟树底下,随意地摆放几张朴素厚实的木桌子。茶,是梨村自产的。梨村的茶色泽翠绿,叶肉柔软肥厚,汤清叶绿,香气清馥扑鼻,滋味浓厚醇爽,早在唐代,陆羽就在茶经中有所记载。

茶馆另还供应药茶,是各种山前屋后采来的草药,混合了梨村的茶叶煮出来的药茶,苦阿婆生前教给莫德的,味道奇特。

这茶馆,该是为杨婶开的。杨婶春节后不再出去打工,她说不喜欢外面的世界。丈夫依了她,也不再出去,就留在家里种种地,偶尔出去打打短工。家里有丈夫在,田里的活杨婶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人闲着无事,经常会生出些旁人不易觉察的阴郁之气来。

有了这个茶馆后,杨婶渐渐还原回原先就有的生气。院子里经常坐满了客人,他们的姿态是悠闲的,并不喧闹,也是静静的。这与银藤屋的环境有关,但更该是源于杨婶的。杨婶身上天生就存在着一股特殊的气场,能够让旁人放松下来,心底生出些安静的愉悦,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慢了下来,生活中的细腻之处在这样的心平气和中美妙地呈现。杨婶是那种嘴里说着话,也能给人一种安静的、悄无声息的感觉。

莫德在楼上写字或者画画累了,就下得楼来,帮帮杨婶,或者陪客人说说话。眼睛却经常随着杨婶,看她忙碌的样子,心里有着让人安宁的暖意。杨婶偶尔会转身朝莫德笑笑,她的笑是简单含羞的,略带了丝感激的成分。

莫德到现在都觉得奇怪,这样一个女人,经历了那么深重的灾难,心里承受过巨大的压力,却会继续生发出这般让人羡慕的韵味来。

生命如此脆弱和短暂,除了去爱它,还能如何?

少了一只手的杨婶,每天照样把自己打扮的清爽漂亮,干活照样利落,除了照顾喝茶的客人,还能抽出时间来炒几个小菜,都是莫德喜欢吃的。她心情好的时候,偶尔也会来点小酒,酒后还会哼几句小曲。

有杨婶在,这屋子的里里外外,到处都散发着辛勤劳动的气息,还添了几分母亲般的温暖。

母亲如果在的话,肯定也会喜欢上这里的一切的。

3。

莫德平时除了画画外,还写些影评、随笔、读书笔记,另外,继续给梅同学做些首饰的设计。

莫德的一组名叫“田园”的作品获得了某首饰模特大赛特等奖。这组获奖的首饰,莫德的设计灵感源于梨村古屋的花窗,以圆形为基本图形,中间加入各式的蔬菜、水果、叶子、谷物之形状,取天地祥和之意……但莫德却又勇于从传统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大胆将首饰上的图案用抽象的符号形式进行表达。这组作品风格简洁、率真、直接,通体透着不可掩饰的自然之美。

第二部分 第94节:樟树下的等待(2)

莫德通过一些符号来暗示自然的巨大,她的作品所透射出来的兴趣点在于“自然的庇护、栖息之地、遮蔽之地”,她这些作品既有平面性又有绘画性的独特品质。

因为获奖的事,她去了一趟省城。

拿了奖,见了梅,由她陪着,看了场电影,然后一同晚饭。晚饭并不是梅做东,而是一个叫良生的男人,做媒体的,三十五岁左右,长得清瘦,皮肤透白,戴眼镜,斯文得让人发毛。吃的是自助餐,见他起身去取水果和甜品,梅问莫德:“感觉如何?”

莫德被问得莫名其妙:“什么感觉?”

梅笑指了指良生的背影道:“给你介绍的。”

莫德突然笑起来:“牛头不对马嘴。”

饭后,叫良生的男人提议去唱歌。莫德谢绝。各自分手,莫德去了米市巷,南边拐角,有一家店,很小的门面,侧身进去,却自有世界,在那里,可以淘到很多想要的好碟。

第二天,去见了胜利画廊的女老板。她五十岁左右,有一对浓眉,看起来很精干,眼睛里同时又生长了女人特有的温润,很有感染力的笑。莫德去她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认真地收拾一大篮子苹果,是一个朋友出差回来时送给她的。她把最好吃的、最适合存放的和用来做果酱的挑出来,那些不太好的,就用来炖了吃。

女老板边收拾苹果边和莫德说话:“每天清晨上班,我都有一种急遽驶离生活的感觉。城市灰蒙蒙的,天也灰蒙蒙的,心也灰蒙蒙的。这样的场景有时让我觉得不真实,荒诞极了。我总觉得一切都是可笑又值得嘲弄,我总反复地想:这人到世界上,为了什么?为了什么我们还活着?只为了继续活下去?我相信每一个路上匆忙的人,每一辆堵在路上的疯狂的车都曾和我有过一样的茫然。有时候会有一种悲哀的感觉,寿命比大街上的尘埃还短,而那么多都市人仍旧会热烈或者假装热烈地投入到某种无法摆脱的生活轨道中去,上班下班娱乐宣泄。”

“可有时候,就一小筐苹果,却又会让人心生无限温暖,对生活的短暂悲哀之后,除了去热爱,又能如何?”

“我喜欢你的画,不说你也该知道为什么喜欢它们。”

收拾好苹果后,她把话题转到和莫德签约和为她办画展的具体事宜上。一个小时后,莫德站在阳光明媚的街头,突然想起银藤屋旁边的那座桥,于是进了街对面的一家油漆店。

从省城回来后,莫德把那座木桥刷成了纯白色。桥连着小溪对岸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一直从梨的这头通向山谷那头,那头是墓地,莫德认识的苦阿婆、阿朱老人、阿朱老人的孙子朱根、前村长、前村长的老母亲,他们全都安安静静地生活在那里,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松涛阵阵。

第二部分 第95节:樟树下的等待(3)

一座白色的木桥,就在银藤屋旁边的樟树底下,是莫德喜欢的。来喝茶的客人,都愿意坐在樟树下边的那两张桌子边拍照、留影,对面是菜院子里的各色蔬菜,背后是白色的小桥,小桥那边,有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阳光里打瞌睡的老人、到处乱跑的小屁孩子,从田头刚摘了新鲜蔬菜回家做饭的妇女,还有田野里飘来的油菜花香,其间夹着淡淡的樟树叶的清香。

4。

个展在两个月后顺利开展。画共有四个系列:《梨村人物写真》、《偶然》、《花?塔》、《桥》,以及名为“田园”的银首饰设计。

个展头一天,莫德离开梨,去了省城。第三天一早,莫德坐上客车往梨村的县城走,再转坐公交车,返回梨村。车越靠近梨村,莫德越觉得满心柔软。

已是初夏,车窗外一片耀眼的白光,空气稀薄且闷热。一阵风刮过来,带来熟悉而又亲切的气味。莫德使劲抽动鼻子,一下子说不上那是一股什么味道。那股味道继续压迫她的大脑,直到她突然想起淤泥、水草、河螺、潮湿腐朽的苔藓和无数小孩的呐喊声。莫德感到自己在水中央,并且正屏息,和小伙伴们比赛谁的潜水时间长。记忆中那河水的气息和现在包围她的空气是如此相似,以至让她分辨不出,现在,她到底是在哪里?要去哪里?

这真是一种奇怪的体验。这样的回忆在莫德的感觉中已经越来越少,即便有,也很难让她想起童年那些愉快的黄昏。可是,就在那个时候,在那辆急驶的中巴车上,那些溅到脸上的水花,那些放肆的童真的笑,那些相互的追逐,那些生硬的、姿势难看的跳水……竟然一一回到莫德的记忆中,让她品味,让她回想。

莫德贪婪地闻着这股味道,直到它完全消失。事实上,这股味道转瞬即逝,当莫德将它和童年的黄昏联系到一块的时候,它已经消失。下车的时候,莫德想,这味道或许是她自己虚构出来的。总是有些东西会来得非常突然,但却又是早就准备好了等待在那里的。

黄昏,夕阳很美。老樟树依旧母亲般站立在村口,平整的青石板路微微泛潮。莫德沿青石板路进村,心里宁静而又平和,莫德喜欢这样子的自己,清爽、简单、没有杂念。这个黄昏相当安静,莫德在走动的时候,能够听见铲子除草的声音,女人准备晚饭时的声音,棒槌敲打衣服的声音——清脆的像来自一个人的童年,孩子们做作业时翻动书本的声音——轻轻地,不易觉察地,飞机飞过低空以及尘埃被风吹落的声响……这些声响,让莫德的心变得真实,鲜活。

莫德走在路上,身后是开满油菜花的田野。一些黄色的小点点不停地在眼前飞舞,它们散发出奇特、香甜的味道,而那抚过春花的晚风,就如爱人的皮肤,带了特别的暖意。

第二部分 第96节:樟树下的等待(4)

经过梨村的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