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道教-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终〃,据今人马叙伦《老子校诂》考证,〃孔子五十一岁见老子,为周敬王十八年(前502),盖已八九十岁〃,也是长寿者。这些都与道教贵生之旨相吻合。《老子》书中又有〃谷神不死〃等语,极易被作宗教化的解释:修道成仙。
第二,任何比较成熟的宗教都有比较完备的宗教哲学和道德规范,而巫术或神仙方术都缺乏这方面内容,只有老子既具本体论和宇宙论,又有慈善、谦退、俭约、清静、质朴、寡欲等等道德主张,可以作为道教据以成立的基础。老子的《道德经》采用极富感染力的韵语形式,又不失其思辨色彩,西汉时就被视为〃经〃。其文句洗练、含蓄,便于作多种解释。
尤其是老子提出那玄奥的、不可言说的〃道〃是无始无终的、绝对的大全,就给道教修炼提供了终极的价值目标和精神支柱,它符合追求肉体的或精神的永恒存在的需要。
第三,推崇老子并非始于道教,《庄子·天下》篇中尊称他为〃古之博大真人〃,而《庄子》对真人的描写原带有神化色彩。神仙家最早托名黄帝。老子素与传说中的黄帝并列,合称〃黄老〃,威信极高,其地位在孔子之上。故至晚在两汉之交,老子也被仙化和宗教化。例如,《庄子·寓言》篇说〃老聃西游于秦〃,西汉末刘向把老子收入神仙传记,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③云云,实为后世〃化胡〃说张本。至东汉初,桓谭《新论·祛蔽》又有〃老子用恬谈养性,致寿数百岁〃这种夸张之说。
明帝、章帝之际,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又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④,将老子等同为先天地而生的神灵之〃道〃。与此几乎同时,谶纬书中有《老子谶》,表明已将老子视为宗教预言家。
就历史的连续性而言,道教乃顺应这种仙化和神化老子的趋势,故东汉早期道教概称〃黄老道〃。其时,崇尚神仙道术之人,均将老子当作神仙。桓帝延熹八年(165),陈相边韶作《老子铭》,谓老子〃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阳之事鉴喻时王〃。〃世之好道者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P(升)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自牺、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⑤
儒家尊崇孔子,道教自创教始便祖述老子,主要是为了跟儒家相抗争。例如,据信为张鲁所作的《老子想尔注》贬斥儒家为〃大伪〃,〃其《五经》半入邪〃。又注〃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说:〃道甚大,教孔丘为知;后世不信道文,但上孔书,以为无上;道故明之,告后贤。〃正如前辈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佛教初入中国,常自附于黄老神仙方术,当时社会上流传〃老子入夷狄为浮屠〃⑥之说,原非道士有意贬抑佛教。
但晋代以后佛教大盛,道教徒坚执〃老子化胡〃说,则是为了同佛教相抗衡。
道教奉老子《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其教法或经书多托言太上老君降授,对于老子也有种种神奇的传说。《老子想尔注》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抱朴子内篇·杂应》继说:〃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神仙传》《玄妙内篇》《高上老君内传》等并云老子从李母左腋而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神化老子的经书、仙传不少,经书以《太上老君开天经》《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老子化胡经》等为代表;纪传中影响较大者有托名尹喜作的《高上老君内传》、唐尹文操撰《太上老君玄元皇帝圣纪》、北宋贾善翔撰《犹龙传》、南宋谢守灏撰《混元圣纪》等。当然,老子虽为道士所共奉,但在道教各派中的地位却略有等差。例如,在南天师道的神仙系统中,太上老君仅次于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而上清、灵宝派则将太上老君排名于元始天尊(上清派称〃元始天王〃)和太上道君(即灵宝天尊,上清派称〃太上高圣玉晨大道君〃)之后。上清派还有一位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上清派道书《灵书紫文》即全称《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姓李,简称〃后圣李君〃。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这位金阙帝君排在第三中位,谓〃壬辰下教太平主〃。另有老聃,排在太极右边后位。而太清太上老君则降在第四中位,为太清道主(上清派称旧天师道为〃太清家〃)。北魏道士寇谦之也声称太上老君授其道经而创北天师道。诸派之中,楼观道尤推崇老子,大倡〃化胡〃说,对老子在唐代地位的上升起了推进作用。
历代帝王崇奉老子,初立庙祠祀,后又专设道宫,加号册封。汉代始立祠(一说始于秦)。东汉延熹八年(165),桓帝派遣中常侍管霸到苦县祠老子,次年又亲祠老子于濯龙宫,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至唐代,对老子尤加崇奉。武德三年(620)五月,晋州人吉善行声称曾于羊角山面见老子,并要他:〃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⑦高祖乃立庙于其地。太宗即位后,诏称:〃朕之本系,起自柱史〃⑧,奉老子为其祖先。高宗乾封元年(666)二月至亳州谒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其后,玄宗又于天宝年间一再加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于西京、亳州升设太清宫。宋真宗为避宋室圣祖赵玄朗讳,改称老子〃真元皇帝〃。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诏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次年亲至亳州真源县朝谒太清宫,奉上册宝。此封号在道教中沿用至今。唐玄宗时以二月十五日为老子诞辰,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四月,又诏以混元皇帝二月十五日生辰为贞元节(一作〃真元节〃)。此日至今为道教重大节日。
注:
①③《史记》第10册3292页,第7册2141页,〃集解〃引《列仙传》,中华书局,1959年
②《道藏》第22册22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全后汉文》卷三十二
⑤《隶释》卷三
⑥《后汉书》第4册1082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⑦《唐会要·尊崇道教》
⑧《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张陵 
张陵为正一道(东汉时俗称〃五斗米道〃)创始人。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道教徒称〃张道陵〃,尊奉为〃天师〃。生卒年不详。《汉天师世家》说他生于东汉建武十年(34),卒于永寿二年(156),七岁即学道。但《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二引《上元宝经》称:〃太清正一真人张道陵,沛国人。本大儒,汉延光四年(125)始学道。〃与《汉天师世家》所载相差八十四年。根据《蜀记》,张陵大约卒于东汉熹平(172~178)末。 
关于张陵的生平事迹,《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都十分简略,而后起神仙传则神化色彩愈益浓厚。据较早的记载,张陵本大儒,博通〃五经〃,晚乃叹曰:〃此无益于年命〃,遂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欲合之,然其家素贫,难以成就其事;营田牧畜治生,又非其特长。闻蜀人多纯厚,容易教化,且多名山,乃于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北)修道,造作道书,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张陵适应当地习俗,吸收巴蜀巫术为人治病。葛洪《神仙传》称〃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千余人〃。据说创教时曾设二十四治(教区),立祭酒(教职)分领道民,有如官长。又使徒众出米绢、器物等以奉道。《三国志·张鲁传》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华阳国志·汉中志》亦称〃世谓之米道〃。张陵以廉耻教人,乃立条制,令有疾病者疏记其生身以来所犯过错,手书之投水中,与神明盟誓,以身死为约,不得复犯,谓之〃首过〃。道民因惧怕患病,皆遵守戒约。张陵还借用神的名义设置命籍,要求教徒在一定时候会集治所,核实户籍,检查教徒有无违反禁约行为。有王长、赵升两弟子很得他的信任,乃传其九鼎丹法。
张陵声称其教〃正一盟威之道〃要用〃道气〃取代〃故气〃。故其教法以上章招神、符咒劾鬼为主,反对杀生血祀和淫祠,而兼修行气、导引、房中、金丹诸术。著有道书二十四篇,当包括《米巫祭酒张普题字碑》所说〃微经十二卷〃和《魏书》所说《天官章本》(又名《千二百官仪》,保存在《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等。《魏书·释老志》说:〃及张陵受道于鹄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相传张陵又有《黄书》,《正统道藏》收《洞真黄书》即属三张正一系《黄书》,误题〃洞真〃者(另有《洞真太微黄书九天八箓真文》一卷,则是上清系许远游所受《太微黄书》)。关于张陵的传说,有《张陵别传》《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君内传》等,均已亡佚。
张陵历来被视为得道成仙者,葛洪《神仙传》就说〃后陵与升、长二人皆白日冲天而去〃。明《汉天师世家》汇集其仙化事迹甚众。他死后,子孙后代世传其教,他也为道教徒和唐宋元明诸朝帝王所崇奉。南朝道士已尊称他为〃正一真人三天法师〃。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