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道教- 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玄天〃、〃玄古〃、〃玄德〃的连用词组。〃玄古〃,就是远古的意思。〃玄德〃就是天德,因为天德不可捉摸。〃玄天〃,指的是天玄妙莫测。大约成书于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称:〃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④〃玄〃是幽远变化无穷的意思,所以生神。神之为用,触遇玄通,契物化成,无不应也。这里的〃玄〃成为概括天、地和人的宇宙本体。
西汉哲学家扬雄仿《周易》作《太玄》,提出〃玄也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以〃玄〃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称〃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资陶虚无而生乎规,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开类,摛措阴阳而发气。一判一合,天地备矣。天日回行,刚柔接矣。还复其所,终始定矣。一生一死,性命莹矣。〃⑤认为〃玄〃就是浑沌未分时无形的元气,由于阴阳的分合才产生了天地万物,这些都是〃玄〃自身的演化、转化的展开过程。〃玄〃不仅支配自然界,也支配着人类社会,同时也同人的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玄者,神之魁也。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天奥西北,郁化精也;地奥黄泉,隐魄荣也;人奥思虑,含至精也〃。⑥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都没有以〃玄〃代〃道〃的倾向。《老子想尔注》中释〃玄〃为〃天也〃,称〃微妙玄通〃是〃能守信微妙,与天相通〃。⑦《太平经》卷一至十七,有〃玄〃字六处,称:〃长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气、皇天上清金阙后圣九玄帝君,姓李,是高上太之胄,玉皇虚无之胤,玄元帝君时太皇十五年,太岁丙子兆气,皇平元年甲申成形,上和七年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卯时,刑德相制,直合之辰,育于北玄王国、天冈灵境,人鸟阁蓬莱山中、李谷之间,有上玄虚生之母、九玄之房,处在谷阴。玄虚母之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形,六气之电动其神,乃冥感阳道,遂怀胎真人。〃⑧〃玄〃字都是幽远深妙不可测的意思。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葛洪另树一帜,在《抱朴子内篇》中首列《畅玄》篇,开宗明义地提出:〃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昧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电驰。……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沦大幽而下沉,凌辰极而上游。金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方而不矩,圆而不规。来焉莫见,往焉莫追。乾以之高,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元一,范畴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佪旋四七,匠成草昧,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幽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增之不溢,挹之不匮,与之不荣,夺之不瘁。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玄之所去,器弊神逝。〃⑨他将〃玄〃说成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总动力,又是超乎物质的精神实体,明确地以〃玄〃代〃道〃,玄、道同义。其中,〃胞胎元一,范畴两仪,吐纳大始,鼓冶亿类〃,就是《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但是葛洪并未否认〃道〃,只是将〃玄〃和〃道〃合在一起,他认为音乐会〃损聪〃,色彩要〃伤明〃,美食可〃乱性〃,美色能〃伐命〃,只有〃玄道〃才〃可与为永〃,即长生成仙。而〃玄道之要言〃就是〃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能得〃玄道〃者,就能〃乘流光,策飞景,凌六虚,贯涵溶〃,〃徘徊茫昧,翱翔希微。履略蜿虹,践跚旋玑〃。CD唐初道士成玄英承袭魏时的重玄说,将〃玄之又玄〃衍化为〃重玄之道〃,他的弟子编有成玄英授的《玄珠录》。成玄英认为:〃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怯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由于〃玄〃既是〃有〃又是〃无〃,因此很易为人所执滞。他既否定〃有〃,又否定〃无〃,超然于〃有无〃之外,因此,称为〃双遣〃。超然物外,忘掉违顺、毁誉、荣辱、高下、去来、物我、亲疏、利害、贵贱、祸福、寿夭等一切真实的存在,〃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CE这就是一种彻底的无欲境界。
一般的道教经籍则仍停留在以〃玄〃代〃道〃。《西升经》称〃守神玄通,是谓道同〃。韦处玄注称:〃神不离形,故曰守也。神形相保,则通玄而合道也。〃CF〃玄〃和〃道〃是同义并用的。唐代著名道士吴篇,道号〃宗玄〃,当是以〃玄〃为〃宗〃的意思,著有《玄纲论》;名为〃玄纲〃,其内容通篇讲的是〃道〃,其实可称〃道纲论〃。在陶弘景的《真诰》中,〃玄〃则多作修饰语,如〃玄心〃、〃玄宫〃、〃玄霄〃、〃玄晨〃、〃玄真〃、〃玄风〃、〃玄唱〃、〃玄峰〃、〃玄烟〃等,大多作幽远莫测的意思解,但都同道教的修仙成真有关。
北宋以后,道教内丹术逐渐代替了外丹术。内丹术以《道德经》的〃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作为理论依据。《悟真篇》说过:〃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CG由于内丹修炼,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幽深而不可捉摸,因此,多以〃玄〃字命名其术语,如口中唾液称为〃玄泉〃,肾称为〃玄冥〃,喉之起点称为〃玄膺〃,人体的关键重要部位称为〃玄关〃。清代道士刘一明的《象言破疑》中说:〃玄关者,至玄至妙之关口,又名生死户、生杀室、天人界、刑德门、有无窍、神气穴、虚实地、十字路等等异名。
无非形容此一窍耳。玄关即玄牝之别名,因其阴阳在此,故谓玄牝门。因其玄妙不测,故谓玄关窍,其实皆此一窍耳。愚人不知,或以心下肾上处为玄关,或以脐心为玄关,或以尾闾为玄关,或以夹脊双关为玄关,凡此皆非也。盖玄关无定位,若有定位,即非玄关。〃CH既无定位,当然不可捉摸,所以只能称之为〃玄〃关。
注:
①⑨CD《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1页,第1页,第2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②《说文解字》第84页,中华书局,1963年
③CE《道藏》第12册292、780页,第13册36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黄帝内经素问》第130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
⑤⑥《太玄校释》第358、260~261页,第37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⑦《老子想尔注校释》第1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⑧《太平经合校》第2页,中华书局,1960年
CFCG《道藏要籍选刊》第3册617页,第1册4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CH《道书十二种》第188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0年

一 
道教教义中的〃一〃,一般认为其义与〃道〃相当。以〃一〃作〃道〃解的,最早见于《道德经》。《道德经》有〃一〃十四处,其中除作为数词和〃指示代词〃外,大部分均作〃道〃解。第三十九章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故宋代林希逸注曰:〃一者,道也。〃①以后随着道家思想的发展和道教的出现对〃一〃与〃道〃的理解和解释,又有新的变化。如《庄子·天地》中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郭象注称:〃一者,有之初,至妙而未有物理之形。〃②这里的〃一〃是从数的角度来阐述〃道〃的。从无到有要一个过渡,〃有〃的第一个状态就是〃一〃。汉代高诱在注解《淮南子·精神训》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时称:〃一谓道也,二曰神明也,三曰和气也。或说,一者元气也,生二者乾坤也,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设位,阴阳通流,万物乃生。〃③这里的〃一〃又是从生成论和元气论的角度来阐述的。早期道教的《太平经》在《五事解承负法》中,曾经这样概括:〃一者,数之始也;一者,生之道也;一者,元气所起也;一者,天之纲纪也。〃④其中,数之始、生之道和元气所起等三种意义都是从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等角度对《道德经》〃一〃的发展,而〃天之纲纪〃则是从社会伦理意义上对〃一〃的说明。
从元气的角度理解〃一〃,使〃道生一〃的宇宙生成过程得到了具体化。《庄子·大宗师》称:〃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知北游》也称:〃通天下一气耳。〃⑤〃一气〃,就将支配着天地万物的〃道〃变成了游于天地之间的气。《太上老君开天经》称〃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一气即化生为二。其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二即化生为三。〃生生之类,无形之象,各受一气而生。或有朴气而生者,山石是也;动气而生者,飞走是也;精气而生者,人是也〃。⑥《西升经》,也有〃万物抱一而成,得微妙气化〃之句。
韦处玄注称:〃天地万物皆微妙一气而化生也。〃李荣注称:
〃天地人物,并皆抱真一之道,受微妙之气,所以方得化生。
是知一气者,万物之本也。〃意思是〃一〃作为〃气〃贯串于天地和人物之中。《西升经》又称:〃一从无生,同出异名。〃⑦因此,不论是高天厚地,人伦物类,大小愚智,都是从一产生的,即从〃气〃产生的。
《庄子·刻意》中,提出了〃守一〃的概念,并且认为〃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就是〃纯素之道〃,是〃合于天伦〃的。⑧因此,〃守一〃不仅表现在人物之道中,也体现在天地万物之中。《西升经》曰:〃亦知天地清静,皆守一也。〃徐道邈注称:〃天得玄玄之气,故清高在上;地得混黄之气,故浊静在下,二仪虽异,守一同也。〃⑨天地二仪,上下相对,就是守〃一〃,各按〃道〃的规律运动不已。《三皇经》称:〃天能守一,覆而不举。地能守一,静而能处。岳能守一,不避寒暑。海能守一,流而不还。人能守一,必得真仙。〃CD人的〃守一〃,则在《庄子》的时代就已被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