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在那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差距在那里-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784年10月,拿破仑前往巴黎,在法国最负盛名的军校——巴黎高等军事学校继续学业。年轻的士官生尤其对火药感兴趣,成了精通火炮的专家。他凭借本能知道,如果能熟练地运用火炮,在战斗中他将能控制住任何局面。由于成绩优异,拿破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为期两年半的学业。1785年离开军校时,16岁零15天的拿破仑被任命为瓦朗斯拉费尔炮兵团炮兵少尉。
  《差距在哪里》 四扶摇直上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帷幕。拥护共和政体的拿破仑以一名青年军官的身份投身到打击保王分子、保卫共和国的战斗中。
  1792年8月10日,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被赶下王位。9月22日,法国宣布建立共和国。第二年秋天,法国南部的土伦爆发了反革命叛乱。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已是炮兵中尉的拿破仑被任命为围攻土伦叛军的炮兵副指挥。1792年12月17日,1000余名共和党人向土伦要塞发起进攻,但被得到英军支援的叛军击溃。紧要关头,拿破仑指挥炮兵夺下控制舰队的制高点,猛轰英国舰队。英国援军逃进了公海,叛军投降。土伦之战是拿破仑戎马一生中指挥并取得胜利的第一个战役。拿破仑因表现杰出而擢升为准将。
  大革命时代的法国,各派力量争夺激烈,政治气候瞬息万变。身处政治漩涡中的拿破仑在1794年热月政变后,于8月9日被政敌草草投进监狱,又在8月20日被无罪释放。1795年,他被召回军队,负责保卫国民公会。10月5日,两万多名保王党人发动葡月叛乱,进攻国民公会。拿破仑指挥手下炮兵在巴黎街头镇压暴徒,此举挽救了革命。他因此而晋升少将,并被任命为法国内防军司令。这一年,拿破仑只有26岁。
  《差距在哪里》 四横扫欧洲
  1793年1月,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欧洲列强结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企图以武力镇压法国革命,推翻共和国,恢复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
  1796年3月2日,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9日,他与自己深爱的女子约瑟芬·德·法阿尔内结婚。新婚后两天,3月11日,拿破仑就告别妻子,踏上征途:欧洲近代史揭开了新的一章,充满战争和悲剧的一章。
  1796年3月,拿破仑抵达尼斯。在对自己的部队检阅一番以后,他发现这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所谓军队。兵力不够;军饷不足;不但装备差,士兵们连饭都吃不饱;纪律涣散,偷盗成风。要想战胜对手,除非奇迹出现。然而拿破仑对他自己以及他所拥有的能力充满信心。4月上旬,他率领自己经过整肃的部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
  拿破仑终其一生不断地研究军事知识。他在意大利战役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令战争艺术获得了革命性的进展。在拿破仑之前,战争好像从来就是君子之争似的:两军在战场上各自列阵,然后互相进攻,直至有一方投降为止。拿破仑的作战方式则截然不同。敌兵来犯时,他绝不会轻举妄动;而一旦他要杀灭敌军时,他便把对手分成数截,然后再各个击破。在战斗中,拿破仑总是站到最前线去指挥军队,在枪林弹雨中毫无惧色。他对下属既特别友善也格外严厉,向他们大呼小叫,但他尽可能地做所有的事情以求别人跟随他。最终奇迹出现了,法国人开始转败为胜。不足一年,拿破仑做到了人们认为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他从一无所有,竟然打败了四支阵容比他强大的军队;迫使奥地利于1797年10月签订《坎波福米奥合约》,从而促使第一次反法联盟解体。
  拿破仑在一封信中写道:要真正打垮英国,就必须占领埃及。1798年3月,拿破仑被任命为东方远征军总司令。5月,他率领载有3万军队和大炮的350艘大小船只驶离土伦。早在出发前,拿破仑就放出风来,他将经直布罗陀海峡,绕过西班牙,在爱尔兰登陆。当英军将领纳尔逊守在直布罗陀傻等拿破仑时,法军已悄悄沿地中海海岸直奔马耳他岛。7月2日深夜,拿破仑在亚历山大港登陆,24日攻下开罗,次年2月,远征叙利亚。
  在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同时,英国联合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联盟,在意大利、荷兰与多瑙河上游等地区连续挫败法军。为了研究对策,拿破仑带精兵500名于1799年10月返回法国。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降临到凯旋而归的拿破仑将军头上。革命带来了10年的社会动荡和内乱。人民对执政的督政府失去了信心,渴望找到一个强大的领袖来平息战乱。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拿破仑成了最佳人选。拿破仑抓住了这一机会: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不费一兵一卒就推翻了督政府,自任第一执政,三年后成为终身执政。
  1800年5月,拿破仑率军攻入意大利,6月在马伦哥会战中大败奥军,12月在霍亨林登再次击败奥军。1801年1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随之瓦解。
  拿破仑建功立业疾如迅雷。不出几年,他差不多已经掌握了法国的一切。1804年5月18日,元老院宣布拿破仑为法兰西人的世袭皇帝,号称拿破仑一世。12月2日,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来到巴黎,在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当教皇欲把皇冠给拿破仑戴上时,他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给自己戴上。许多人认为; 这个加冕仪式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拿破仑由一位人民英雄摇身一变而成为皇帝贵胄; 他的狂妄自大和野心也随之膨胀到了极点。
  此后的几年,在拿破仑一世的率领下,法军四面出击,所向披靡,先后粉碎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建立的帝国伸展至北欧、中欧、南欧,成为自古罗马帝国以后欧洲最大的帝国。
  在长年的征战中,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逐渐变为同英、俄争夺霸权和掠夺、奴役别国的侵略战争,对包括法国人民在内的欧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809年,40岁的拿破仑开始担心没有子嗣来继承他的王位,因为年长他六岁的约瑟芬看来已经无法再生儿育女。年底,拿破仑与妻子离婚。次年4月,他同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结婚。1811年3月20日,玛丽·路易丝为他生下一名男孩。这个孩子也取名拿破仑,并被册封为罗马国王。
  《差距在哪里》 四东山再起
  延续6年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是拿破仑的大帝国走向崩溃的开始。1808年3月,拿破仑的军队攻占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5月,马德里爆发反对占领军的起义。几十万法军陷入半岛人民和英国远征军的游击战火之中。与此同时,拿破仑的奴役政策也遭到越来越多的被占领国人民的抵制和反抗。
  1812年6月,拿破仑决定远征俄国。这一次更是铸成大错。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元帅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好让残酷无情的严冬困死法军。60余万法军长驱直入,于9月14日攻入莫斯科。库图佐夫于10月18日发起反攻。当拿破仑企图撤回法国时,他的士兵们已是饥寒交迫,寸步难行。法军节节败退,到12月,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的侵俄战争以丧失50余万士兵告终。
  1813年3月,欧洲列强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在10月的莱比锡会战中,法军大败,拿破仑率领残部仓皇逃回巴黎。次年初,联军攻入法国内地,3月20日,巴黎守军投降。4月16日,拿破仑一世被迫宣布退位,不久后被放逐到地中海一隅的厄尔巴岛。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回到巴黎,法国的大权重新落到波旁家族手中。
  路易十八统治下的法国,又重新回到了革命前的状态。人民的怒火重新燃起,拿破仑东山再起的时刻到了。1815年3月1日,他率1000名下属,分乘7艘小船,在法国海岸登陆,随即开始进军巴黎。一路上,拿破仑及其一行受到人们的夹道欢迎,不久便有许多人自愿加入到进军的行列中。人们高唱着《马赛曲》,法国人再一次为自由、平等、博爱而战。
  在巴黎,路易十八得悉拿破仑卷土重来,震惊不已,慌忙派军队前去阻截。在阿尔卑斯山的深处,拿破仑演出了他生平最伟大的一幕:赤手空拳地走到国王派来阻截他的士兵面前演说。他独自站在众人面前,胸膛对着他们:“谁想射杀自己的皇帝?请开枪吧!”没有士兵这样做,他们都转投到了拿破仑麾下。
  3月20日,拿破仑重返巴黎,再次成为法国的统治者,史称“百日王朝”。
  《差距在哪里》 四兵败滑铁卢
  得知拿破仑又回到了他在巴黎的王宫,欧洲列强当即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决定出兵70万,分5路进入法国。拿破仑获悉,俄军和奥军分别向洛林和阿尔萨斯推进;英国和普鲁士军队则集结于比利时,随时准备扑向法国。拿破仑计划在俄、奥军队越过莱茵河之前,迅速进入比利时,先消灭英国人和普鲁士人,然后再对付俄、奥两军。在比利时的英军超过10万,普鲁士军达11万。他们一旦联手,拿破仑的12。5万人将不是对手。拿破仑决定各个击破,先打败普军,回头再收拾英军。就在普、英两军还相隔数十里时,拿破仑的军队已在6月14日深夜秘密地进入比利时,逼近普军前哨。6月16日,法军发动攻击,重创普鲁士军队。第二天,拿破仑把目光转向了英军。
  其时; 英军由威灵顿公爵率领。威灵顿不想在没有普鲁士支持的情况下单独与法军决战,因此命令部队撤退。拿破仑率领军队穷追不舍。如果能在17日前截住英军,法军或可取胜。但在此关键时刻,一时竟降下了军事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滂沱大雨。暴雨使得道路泥泞,军队寸步难行,决战被迫延至18日才进行。更重要的是,这场大雨让威灵顿得以占据到一处能够稳守的阵地——附近的一个名为滑铁卢的城镇。
  18日早上,拿破仑满怀信心地策马来到战场。他对他的军官们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