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剩女相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代剩女相亲记-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却说这个夏和臣在江南做大伙计做了好多年了,对江南的风土人情比较的熟悉了,人际关系也多了;再加上每年都能弄个十来担稻谷回家,把个家庭还搞得不错;所以,周围村庄上的人,有想到江南做大伙计的,都来请夏和臣牵线搭桥。等某个人做了大伙计,有了收入,到了春节回老家过年,至少请夏和臣吃吃饭,有的甚至送些礼物给他的。这个夏和臣介绍别人到江南做大伙计,既帮助乡亲们做了好事,自己又不吃亏,乐得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所以,范大的父亲去请夏和臣帮忙,又扯上了亲戚关系,这夏和臣当然一口答应了。只是想不到这个范大,才做了不到一年,就惹出这么多的事情来。真把个夏和臣气得要命。



  其实,这范大的父亲,在请夏和臣介绍范大到江南做大伙计的时候,是请夏和臣吃了一顿饭的。夏和臣见老表这么热情,很是过意不去。当场表态,一定帮范大找一个好人家去做大伙计。因为范大年轻,又是第一次到江南做大伙计,这个夏和臣在饭桌上又讲了不少江南的风土人情,以及各个注意事项,如此等等。说到高兴时,夏和臣说道:“江南好种田,一去二三年。心想回家转,身上无盘缠。”



  范大的父亲问,这是什么意思。夏和臣说道:“是个玩笑话。不过,确实也有这种事的。说的是,到江南找个人家做大伙计,倒不是很难。但是,有些去做大伙计的人,三画五一绕,没几天,就被老板娘勾引了。你跟老板娘睡觉了,到时候,你就不好意思要工钱了,再说,老板娘也就不会给你工钱的,等于白做了。你想回家,摸摸口袋,连个盘缠都没有的。”夏和臣说完,哈哈大笑,举了个酒杯,与范大的父亲猛地一碰杯,一饮而尽。



  虽说夏和臣是开的个玩笑,范大的父亲倒是当个真的,对范大说道:“表叔的话,你要记住了。到人家做大伙计,除了勤勤恳恳地做工,这方面也要注意,不要被老板娘勾引了。家里的经济不是太好,你又是老大,责任重大,指望你赚钱回家买田置地,砌房子,娶老婆呢。如果没有钱回家,当心抽你的筋,剥你的皮!”



  这本来是酒桌上的笑话。哪知道,好话不灵坏话灵,所谓一语成谶,竟被说中了。



  当初,夏和臣听说范大跑了,生怕他出事。现在找到了,没有死。出于气愤,骂了他一通。又搬出范文的事情,真把个范大都吓坏了。这范大又想起父亲说的话,什么‘没有钱回家,就抽筋剥皮的’,真是越想越害怕了。



  却说这个范大吓得坐在地上,半天都没有起来。到了晚上,肚子饿,没有办法,只好又去要饭。等吃饱了,又没有个睡觉的地方,又只好回到罗汉寺中。就这样,从此以后,这个范大,白天到无锡要饭,晚上就到罗汉寺中睡觉。罗汉寺就成了范大的家了。



  转眼间就到了冬季。忽一日,范大正在要饭,一个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响起,把个范大吓了一跳。原来,不远处有个中年妇女搀了一个小女孩,也在要饭。



  却原来,中国的汉语大致有七大方言区。这江南地区,主要是指镇江以东到上海一带,一直到浙江地区,属吴方言区,而江北里下河地区属北方方言区。所以,虽然两地相差不远,只是隔了一条长江,但是两地的方言,相差很大的。



  再说这个范大,这几个月在无锡要饭,听的都是吴方言------江北人把个吴方言叫作‘蛮话’的,外地人很难听懂的。话说范大突然听到乡音,感到特别的亲切,于是就瞅了空儿,与那中年妇女搭讪起来。一打听,那个中年妇女不仅是里下河地区的,而且是同一个县的,真正是个老乡了。古诗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那个中年妇女问范大,年纪轻轻的,怎么在无锡要饭的。这个范大不好意思说实话,就说是父亲给了自己一笔钱做生意,哪知道,亏得精光。因为害怕父亲的责怪,不敢回家,只好要饭了。那中年妇女一听,‘哦’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原来是个急要饭的”。这个中年妇女也就把个自己的苦楚一一道来。



  原来,这个中年妇女是吴家舍的,此乃吴大嫂是也。吴大嫂这年四十多岁了。这吴大哥娶吴大嫂之时,上辈人倒是分给吴大哥夫妻两个七八亩土地的。开始时,家里还算丰衣足食。结婚不久,还买进了两亩多地。哪知道吴大嫂的肚子特别的厉害,哗哗哗,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两个女孩。大儿子结婚时,分给他两亩多地;二儿子结婚时,又分给他两亩多地。这样一分,家里只剩下五亩多地了。这五亩多地,却有七张嘴吃饭,哪里够吃的?所以,这吴大嫂每年到了冬天,等麦子种下了,就领了一个丫头,到无锡要饭,一直到第二年的收麦插秧之时,再回家种田。因为家里少了两张嘴吃饭,就能省些粮食的。这个吴大嫂已经要饭多年了。



  为什么总是吴大嫂出来要饭?因为那时候的生活苦,农村中又劳累,这女人四十多岁就显得很老了。再弄个破衣服一穿,别人就不知道她是多大的年龄了。如果手里再搀了小孩,这一老一少,破衣烂衫,比较容易得到人家的同情,也就好要到饭了。



  吴大嫂见范大年纪轻轻的在要饭,又知道他是个‘急要饭’的,才要饭没几天呢,关心地问道:“你要饭这么长时间,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范大说道:“开始不好意思,现在也坦然了。至于说‘麻烦’,还没有遇到。”吴大嫂说道:“你运气好。像你这样的人,很容易遇到麻烦的!”



  范大吓了一跳,问道:“要饭还有什么麻烦啊?”



  吴大嫂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这要饭的,有各式各样的情况。像你这种情况,因为一时遇到困难,没有办法了,只好去要饭。这叫‘急要饭’的。像我这种情况,因为家里穷,只好在农闲的时候去要饭,叫‘穷要饭’的。有些人,家里穷,又不想找工做,比较懒,索性一辈子要饭,就叫‘专要饭’的。”



  “这‘急要饭’和‘穷要饭’遇到一起,倒也相互无事,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你遇到‘专要饭’的,可就麻烦了。这些‘专要饭’的,几个人一伙,霸占一个地方,不让别人进去要饭。像我这样破衣烂衫的中老年妇女,搀了个小丫头,还好说。像你这样年纪轻轻的,如果不小心闯进他们的地盘,轻则赶你走,重则骂你打你的!”



  范大一听,愕然不已。他哪里想到,这要饭的也不是好要的,也有麻烦事的。



  吴大嫂说道:“这个,你吃惊什么?!还有更厉害的。以上三种要饭的,又叫‘真要饭’的、‘文要饭’的,一般人称我们这些人,叫‘讨饭花子’。还有一种要饭的,是‘假要饭’的、‘武要饭’的,叫‘刚头花子’。说出来,要把你吓死的。不知这吴大嫂能说出个什么惊人的事情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4。16发】。
古代剩女相亲记-------外一篇
  第七十一回



  上回说到,【讨饭路上遇老乡,方知要饭也艰险】。这回说的是,【大嫂好意来提醒,范大当真要遭难】。



  原来,在中国的古代,这长江两岸地区的农村中,有个不成文的风俗习惯,这就是:‘惯是惯的大儿子,护是护的小儿子。’说的是,这个年轻的父母,第一次生孩子,如果又是个胖小子的话,总是惯得不得了,左看左漂亮,右看右漂亮,哪怕是生了个丑八怪,都当成龙诞太子一般的。等到儿子生得多了,长大了,儿子们要结婚成家了,这做父母的,又总是护着最小的儿子。在分割财产时,总是向着最小的儿子。这个吴大哥,就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儿子,所以,他分得的财产就多一些,得了七八亩土地的。



  原来,吴大哥的父亲----就是吴大叔了,他是有三个儿子的、有十三四亩的土地。老大老二结婚时,各分得三亩左右的土地。剩下的七八亩土地,一是留着老夫妻两个养老,二是为最小的儿子留着结婚成家。因为吴大哥在家里是最小的儿子,未结婚之前,肯定是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吴大哥结婚之后,暂时也没有与父母分家。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了,这七八亩的土地就归吴大哥小夫妻两个所有了。这七八亩的土地,每年能收个三四千斤粮食的。就算那时候农村中的农活很苦,人的饭量大,小夫妻两个,肯定是不愁吃不愁用的了,而且每年还能结余个两千斤左右的粮食的。因为有了结余,所以这个吴大哥后来又买了二亩多田。这样一来,吴大哥就有了十来亩的土地了。这在当时,算是个小康之家了。



  再说,这个吴大哥的两个哥哥结婚之时,父母亲都是砌了新房子给他们的。那时候的通常式样,就是三间草房加上一个厨房。不用说了,那结婚时的洞房,自然也就在新房子中了。而吴大哥结婚之时,没有另砌新房子,就在父母住的旧房子中结婚。这也暗示着,这个旧房子是让吴大哥继承了。



  又说我中华大国在地球的北半部,为了采光,大门都是朝南的。而长江两岸的房屋模式,就是个三间。中间一间是堂屋,又是客厅,面积大一点;东西两边是房间,也就是卧室。



  吴大哥结婚之时,根据当时的风俗习惯,父母是长辈,住在东一间,谓之‘上首’;吴大哥的新房,做在西一间,谓之‘下首’。



  却说吴大哥结婚没几天,忽然在一天的大早,吴大哥的母亲----就是吴大妈了,坐在那巷子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哭说说,说说哭哭,一会儿拍拍大腿,一会儿拍拍地面,十分的伤心,并且嘴里哭唱道:“该派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