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殊途同归-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大哥也是我的恩人。”李海说道,“不过,这些事还是以后有时间再和你聊。”

  李海若有所思。

  “嗯。”张大成答道。

  “还没有吃晚饭吧?下去弄点吃的,希望大家以后能像亲兄弟一样相处,不要客气。我还有些事,先走了。”李海拍了拍大成的肩膀说道,并起准备出门。

  “二哥,有什么事要我办的,你也别客气。”大成对二哥说道。

  “肯定的。”说着,二哥走出了大成的房门。

  二哥走后,张大成没有下楼去吃饭,而是坐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

  郑新生和李海,这两个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一个是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副队长,一个是这么大一家餐厅的老板,而自己呢?刚刚刑满释放的一个小偷,他们到底看中了我什么呢?

  张大成想起了念书的时候读过的一片课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难道说,自己是一匹不为人知的千里马吗?而郑新生会是伯乐吗?

  一些遥远的几乎已经遗忘的梦想在张大成心里升腾。

第八节 机会来了(1)
张大成当上了李海餐厅的经理。

  与刚出狱时候的形象已经大为不同。张大成的头发已经长出来并梳理成那个时代非常流行的三七开,念书时代自信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人也显得年轻多了,雪白的衬衣,笔挺的西裤配上油光铮亮的皮鞋,一副典型成功商人的摸样。

  李海呢?餐厅自从张大成能够独当一面主持工作以后,他有的时候,几天,甚至是十几天都不来餐厅一趟,偶尔回来的话,也就在三楼的那些包间里发发烟,敬敬酒,没有人知道他具体在干些什么。

  碰到有人问起他:“李海,在忙什么呀?”他总是一脸笑容的回答:“瞎忙瞎忙。”

  二十六岁的郑新生已经正式升任鑫州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大队长了,在他任副队长并实际主持刑警大队工作一年来的时间里,鑫州的地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案要案发生,那些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案子对于郑队长来说,基本是手到擒来。而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很多原本以为要大费周折的一些毫无头绪的案子,特别是那些基层派出所报上来的比如谁家的耕牛被盗呀,谁家的农用车不见了这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很难找到破案线索的案子,有时候,郑队长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

  中国的老百姓大多天性善良,这一年来的时间里,增挂在刑警大队办公室里面感恩的锦旗比鑫州县公安局成立几十年来挣得的还要多。

  郑队长不但正式执掌了刑警大队,还获得了“神探”的称号。

  这可不是自己封的,有省厅下发的正式文件,全省十个,郑队长是其中之一。

  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郑新生策划好了的方向循序渐进的发展。

  但是,人的一生当中,有时候机会来了,你逃都逃不掉。

  比如张大成,他从未想到过能在监狱里结识郑新生这样的贵人,但他结识了,还是比如张大成,他从未想到过自己能做这么大一家餐厅的经理,但他做上了。。。。。

  那一年的六月,注定了是郑新生迅速上位的一个好机会,当然,不仅仅是郑新生,那个六月的历史,记录了太多中国人的大喜大悲。

  一向比较平静的鑫州县城在这个六月显得有些异样。

  鑫州县城包括张大成曾经就读的县一中,还有县三中、县四中等数所高极为中学,就读学生近两万人。

  由于离省城较近,省城里有些不同寻常的空气在这年的六月蔓延到了鑫州这座小小的县城。

  具体记不得是那一天了,早晨,大约6点钟的样子,还睡在床上的张大成被喧闹声吵醒,而这种喧闹声,绝不是平常邻里之间吵架或者是一群小混混在街头喝醉了打闹的声音。

  经过二哥细致倾心进行过岗前培训的大成有了一般人不可能具备的灵敏嗅觉。

  一定有大事发生!大成翻身下床,迅速穿好衣服,来不及洗漱就跑到了宿舍临街的阳台上。

  三里桥是鑫州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三里街是鑫州县委、县政府和大部分局委办的办工所在地。

  在阳台上,张大成发现了这几天在电视里看到的远在北京大街上的景象。

  三里街不宽的街面上,黑压压朝县委县政府的方向行进着一支长长的队伍,他们拉着条幅、喊着口号,群情激奋。

  学生闹事了!在张大成看到这种情景的第一眼,他也禁不住热血沸腾,那一刻,他甚至也有冲进这支队伍喊一嗓子的冲动。但是,很快地,理智代替了热血,张大成跑回房间,以极快的速度拨通了郑队长的电话。

  “大哥,出事了。”大成对着话筒急切的说道。

  “什么事?”

  “我看到有学生出来了,正在朝县委县政府的方向过来。”

  “好的,知道了。”张大成听到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居然有一丝兴奋的味道。

  “记住,今天餐厅关门,不要营业。”郑队长说完,挂了电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九节  机会来了(2)
二哥回来了,从北京倒了好多趟车,好不容易回到了鑫州。

  二哥回来做的第一件事,也是给郑新生打电话。

  “大哥,那边乱的很。”李海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心有余悸。

  “动手了吗?”郑新生问道。

  “嗯,快了,肯定要动。”

  “哦,我知道了,你们这几天哪儿也别去,餐厅也不要营业,肯定有大事发生。”电话那头的郑新生说道。

  某日下午,鑫州县委小礼堂,正在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作为特邀出席人员,郑新生正在发言:

  “我认为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我建议调集全县可以动用的所有武装力量,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大队等部门,联合行动,务必在明日凌晨前采取一切手段遣散聚集人群。”郑队长的发言掷地有声。

  “县政府不同意采取强制措施。”发言的是县政府的常务副县长,县长此时正在与学生代表进行谈判。

  “郑队长,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解决问题?既能达到你刚才所说的目的,又不要引起可能导致出现的更大事端。”是县委王书记的发言。

  “我考虑一下。”郑新生回答道。

  “今天上午我已经接到省委的指示,非常时期需要采取非常措施,工作可以做得更大胆一些,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突破常规思维,不要象有的同志那样,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做法迟早要栽跟斗。”王书记的语气很严厉,发言的时候,他习惯性的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全场,与会的大大小小领导基本上都不敢正视这种目光,尚未相遇,都已经将脑袋耷拉了下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是郑新生。

  当王书记和他的目光接触的那一刹那,他对着王书记点了点头。

  总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干部!王书记感到非常欣慰。

  “集中全县武装力量,组成联合处理指挥部,由我担任总指挥,公安局张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公安局刑警大队长郑新生担任现场总指挥,办公地点就定在这个礼堂。其它各局委办必须认真听从指挥,协助指挥部一切工作,务必在明日凌晨前平息事态。”

  王书记做出了安排之后,宣布散会。

  年纪轻轻的郑队长第一次当上了一个县为平息声势浩大的群体性事件的一线总指挥,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把双刃剑,没有退路,只有前进。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郑新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周密的行动计划。

  十分钟后,一身便装的郑队长出现在张大成的宿舍里的沙发上,在坐的有李海、张大成。

  “大成,等会儿你马上出去联络一些可靠的人,晚上有用,另外,不要省钱。”郑新生对大成说道。

  “怎么做?”大成问道。

  “很简单,想尽一切办法把那几个领头的给抓起来,擒贼先擒王”

  “这样就行了吗?”大成有些担心这样做的效果。

  “他们还嫩得很,不象省城、北京的那些大学生,有的人还真有些想法,而这里的只是一群高中生,一群愣头青,基本上就是凑热闹,一旦几个领头的没有了,其它的人也就翻不了什么大浪了。”郑新生分析道。

  “另外,李海,你赶紧去比较偏僻的地方弄几间房子,这些人,不方便被关在公安局,等全国的事态全平息了,再放他们出来。”

  “没问题”李海答道

  “我还有其它事情,你们分头去办吧。”郑新生说完这些,匆匆离开张大成的宿舍。

  郑新生迅速的回到指挥部,对王书记提出了另一个要求。

  “王书记,你看,来的这些学生基本上全是我们鑫州本地人,他们老家都是鑫州,我现在需要鑫州各地的街道办事处及乡镇领导予以支持。”

  “你说,怎么支持?”王书记望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眼中充满了期待的眼神。

  “要求各地领导马上找到在鑫州这几所学校里就读学生的家长,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采取一切手段务必在今晚十点钟之前来县城领回自己的孩子,同时要求各地征集所有社会车辆,免费接送这些学生和家长。”郑新生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我看你的建议可行,我马上按照你的这个建议下达命令,并且要告诉各地领导,无法完成任务者,就地免职。”

  王书记对郑队长这个建议很满意。

第十节 机会来了(3)
张大成找到了外号“大韩”的韩勇。

  韩勇,男,28岁,鑫州“八大金刚”大哥,身材魁梧,孔武有力,是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