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开车经济学-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慢即是快〃的思想经常体现在道路上,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环形交叉路。很多人都有错误的印象,他们认为这种路会造成交通堵塞。不过在设有交通灯或者停车标志的十字路口,一个设计得当的环形交叉路可以降低高达65%的道路滞留现象。当然,在设置了交通灯的岔路口,如果司机前面是绿灯,他的速度要比通过环形岔路的速度快很多。然而,几乎有一半的时间交通灯都不是绿色;即使是绿灯,上一次的红灯也会累计很多车辆。如果情形已经很复杂,道路上又出现了左转弯箭头,那么多数司机都无法继续移动,更别提〃清尾时间〃(clearance phase)了…所有的交通灯都显示为红色,以确保行人已经通过路口。司机在接近环状岔路时一定要减速,不过在某种常见的交通情形之下,他们不大需要这样。         

◇欢◇迎◇访◇问◇BOOK。◇  

第71节: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14)         

  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荷兰隧道进行了一些实验,其中一个实验针对来往于纽约市交通主干道的车辆。在正常情况下,汽车可以获准进入隧道,不会受到任何限制,双车道的隧道每小时可容纳1 176辆车,最佳速度是时速19英里。不过在一项试验中,隧道管理当局计算出:每两分钟进入隧道的车辆是44辆。如果在2分钟结束之前,进入隧道的车辆很多,那么在等待10秒钟之后,警局官员会在隧道入口处开始统计下一组数据。结果是什么?现在隧道每小时可以接纳的车辆是1 320辆(我会在下面加以解释)。   

  在设有交通信息牌的街道上,工程师们会设置一些进程,他们在头脑中设计好某种速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司机会接连遇到红灯。如果车速超过这个速度,意味着司机不得不在下一个路口停车等候红灯。司机在每一处路口都要减速,更重要的是,还需要重新加速,这对司机来说既花费时间,又耗费燃料。一排司机都在等红灯,共同浪费了很多启动时间,工程师称之为〃启动耗时〃(start…up lost time)(这一点恰好背弃了普鲁斯特理论)。队伍最前方的几辆车平均每辆车浪费2秒钟,如果在到达〃饱和流量〃之前汽车可以顺利通过,那么这2秒钟是可以节省下来的,因为司机一定要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确保十字路口上没人没车,然后再从停顿状态开始加速,从而能够最充分地利用〃浪费的时间〃。当交通灯变绿时,幸好很快十字路口处没有了车辆和行人,第二位司机浪费的时间少些,第三名司机更少,以此类推(想想每个人都可以尽快做出反应,而这并不是事先已经确定好)。SUV货车因为体积较大(平均下来比一般汽车米面积大14%),加速需要的时间也更长,浪费的时间可以多出20%。   

  如果司机接近更慢的匀速状态,他们不需要在路口停车,那么就可以找回一些浪费掉的启动时间(如果这个速度过慢,还是会有时间浪费,因为绿灯时间就在一个没有车通过的十字路口浪费了)。现在很多浪费的时间都是〃加速时间〃…在变换信号灯的间隙,这一瞬间岔路口处没有车辆。这是因为道路工程师延长了〃全红灯时期〃,意味着:如果有一个方向的交通灯是红色,那么对面的路就要等候接近2秒钟的时间,然后才会变成红灯。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似乎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红灯亮起时不停车。   

  现在想一下走走停停的交通。就像那些司机见了红灯要停车,然后在一片拥挤中重新开始驾驶,这就是在制造〃浪费的时间〃。由于不确定前面的司机在做什么,我们驾车时态度摇摆不定。偶尔我们不够专心,忘记了加速。或者因为我们对刹车灯反应过度,猛然间停车,也丢掉了更多时间。而打电话的司机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而且速度较慢,所以失去的时间更多。汽车之间的距离越近,它们对彼此的影响越大。整个局面变得很不稳定。〃这个系统控制各种混乱场面的超能力此时都消失了,〃柯伊夫曼说道。他做了5个槌球的比喻,〃如果你把它们分开放置,间距为1英尺,轻轻地敲打其中一个,其他4个都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再轻敲其中一个球,那么移动的是距离它最远的一个球。如果道路承载量接近最大值,那么稍有动静的话,很多车辆都会受到影响。〃   

  如果在一组距离很近的车辆中第一辆车加速或者停车,它会造成〃冲击波〃,影响到后面的车辆。第一辆车减速或者停车,下一辆车稍后接着减速或者停车。这种冲击波传播的速度可以达到时速12英里,在理论上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因为一串车辆的相互距离很密集。即使双车道公路上只有一辆汽车,这辆车不规律地改变车速,或者没有道理地变速[似乎人们经常这样做,我愿意将之称为〃速度关注度不足的混乱〃(speed…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那么它可以将这种冲击波向后面的一系列车辆传递。而且,如果这辆车的平均速度相对较快,这种不稳定状况可以导致更多的混乱。这就是荷兰隧道实验背后的秘密,冲击波的发生范围只局限在整个组内,成排的车辆像槌球一样分散开来。         

◇欢◇迎◇访◇问◇BOOK。◇  

第72节: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15)         

  很多时候,似乎没有明确的原因我们就被堵在路上。或者是我们通过堵塞的道路,开始加速,看上去车辆在前行,结果却迅速地加入了另一处交通堵塞。这种被称为〃幽灵堵塞〃的情形着实让有些人厌烦。〃幽灵堵塞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迈克尔·斯莱肯贝格(Michael Schreckenberg)提出了这种让人感到震惊的说法,他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对交通的研究很有造诣,德国媒体称之为〃交通堵塞教授〃(jam professor)。他说交通堵塞不会没有原因,即使原因看上去不明显。一个看起来不过是小范围的干扰,深层原因可能在于下游正在发生大范围的交通堵塞。斯莱肯贝格教授认为,把一切都叫做停停走走的交通是错误的:〃停停走走在交通堵塞中呈现的是动态行为。〃   

  我们都会经历这种幽灵堵塞,因为随时随地都存在着交通。你可能开进交通拥挤的场所,或者你没有加入任何拥挤队伍,相反,交通堵塞找上了你。柯伊夫曼说:〃在我的水桶比方中,司机可能是其中一个水分子。一旦水超过一定限度,司机就会遇到交通堵塞。〃我们也在一种历史状态下驾驶,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通过驾驶回到过去。如果我们真正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引发冲击波,这可能是场灾难,可能这种情形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个记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队伍可能要僵持一会,〃柯伊夫曼说道。〃就像桶里的水,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放大了桶底的洞,堵塞现象却不会立即消失。〃   

  或者繁忙交通会在你身上发生一点小插曲,而这却是很多他人的行动对你产生的影响。在空间上,这些人位于你的前方,在时间上却落后于你,他可能做了件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说变换车道。这样的话,他的车辆占据了新车道上的空间,它后面的司机只好减速;同时又为原来所在的车道释放出一些空间,原来车道上的车辆开始提速。这种行为引起的后果波及后面的车辆,产生一种〃跷跷板效应〃。这解释了:如果把旁边车道上的车辆当做你的参照物,你常常发现自己超过了这辆车,又不断被它超过。这是平衡原理的自我验证。交通如手风琴一般,时松时紧,大家都认为自己可以获益更多,于是导致了不易消失的连锁反应。   

  一旦交通超过了临界密度,再次恢复顺畅便需要很长时间。为了避免这种堵塞带来的坏影响,最佳的办法就是不要加入到这种堵塞,首先你自己不要被卷进去,在华盛顿大学物理实验室工作的比尔·贝蒂(Bill Beatty)在几年前的一个下午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贝蒂自称为〃业余交通物理学家〃,当时他正驾驶在202号公路上,参与完一次国家事务之后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他描述道:只有〃区区四车道〃的道路,〃你可以开得很快,几乎能达到时速60英里,然后要慢下来,开到一处停车站,几乎要停留2分钟的时间,〃他说道。   

  所以贝蒂决定做一个实验:他把时速限定为35英里。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冲击波的影响,他自己〃吃掉冲击波〃,或者克服这种疯狂变化又〃时停时走〃的交通。他不会撞到他人的车尾,也不反复踩刹车,而是匀速行驶,和前面的车辆保持很远的距离。当他看后视镜时,他看到很多车前灯:他车后的那些司机都表现正常,而另外一个车道上则聚集了很多停停走走的车辆。他减弱了这种冲击,使一些极端现象平稳下来。〃这种办法削平了高峰,填平了深谷,〃他这样描述道,〃所以避免了时速60英里的驾驶速度,你被迫保持35英里的时速,但不需要停车。〃         

BOOK。←红←桥书←吧←  

第73节:为什么蚂蚁不会遭遇交通堵塞(16)         

  如果不对公路上的全部交通流量进行分析,你不大可能确切地知道贝蒂的实验有什么好处。人们不过是在他前面并进车道,使他的位置后移(如果他希望保持同样车距),而他后面的那些人认为他开得很慢,于是驶到旁边的车道,情形变得更加不稳定。贝蒂只是利用了十分拥挤的交通堵塞这一条件,再把这种办法延续到后面车辆,这样的话每辆车通过这一路段花费的时间同样多,还可以省油,同时减少追尾事故,这是两个额外的好处。那么,如何让大家配合你?如何阻止他人不占用你让出来的空间(这种事似乎经常发生)?实际上,问题还是:我们如何在公路上模拟蚂蚁留下痕迹的行为?   

  一个办法就是实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