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哲学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自从有了哲学家-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单纯的假象,一种虚幻,事实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其次,由于人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无能地和地球一起在转圈,他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重新获得自己的自信。哥白尼新说不仅触动了天文学,而且更多的是改变了世界图象和当时人们的自我价值观。
    哥白尼的特色
  这位来自弗伦堡的天文学家,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要想研究工作取得成果,经费必须得到保证,研究者不必为每日的面包去奔波。为了不必做副业维持起码的生活,哥白尼选择了一个孤独的个体学者的命运。担任教会的管理人员,在时间上也可以得到保障,可以较自由地安排他的研究工作。有一点必须指出,哥白尼接受这个职务,并没有把它当作负担,而是很愿意去尽心尽职。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狂热型学术研究典型,虽然也做了几年官府工作,但却永远也达不到哥白尼那样的境界。
    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哥白尼不是第一个把太阳推向中心地位的人。在他之前,阿里斯塔库斯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论点,在当时(公元前310…… 250年)还不必惧怕宗教裁判所的迫害。根据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到底谁围绕谁旋转,是无所谓的。阿里斯塔库斯的日心说出台,把地球踢出局,他的同时代人也只是表示:“这很有趣,可到底有什么用呢?”但等到哥白尼在公元1500年,把同样的结论讲出来,却是一场革命,甚至被人们尊称为“哥白尼新说”。同样一件事,竟然会有如此决然不同的反应!是否能够成为伟大的真理,实际上取决于人们的感觉如何,所感到的震动有多大。所以在我们今天面对一项新的发现,过早地判决其无用或者脱离现实时,必须时刻想到这一点。完全有可能,我们的后世会完全是另外的看法。
  

马丁·路德:95条论纲和一股激情
  马丁·路德:一个题目,95条论纲和一股激情
    生平
  和那个时代的其他名人不同,马丁·路德有一个“不寻常”的出身:他的父亲是一名劳苦的矿工,祖先都是农民。在埃尔福特学习时,他专攻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学说。他本来应该……按照父亲的意愿……成为律师。但一次暴风雨使他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当场宣誓转入僧侣的行列。他去了奥古斯丁隐士修道院,于1512年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头衔。他在威丁堡讲了很多大课,逐渐对天主教会产生了抵触情绪,对其赎罪券交易(现款买现货,交钱即可在炼狱前获得保护),表示坚决抵制。1517年10月31日,他发表了著名的《95条论纲》。随后被控妖言惑众罪,但他非但不悔悟,反而变本加厉,甚至怀疑教皇的绝对正确,于是又被冠以渎君罪。路德不得不逃逸隐蔽起来并利用这段时间思考自己的神学理论,并把圣经从拉丁文译成了德文。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位勇敢的语言大师,被无名的恐惧所袭击,同时受到严重失眠、肾结石和心绞痛的折磨。心绞痛最终使他在前往埃斯勒本的途中丧命,终年62岁。
    朋友
  路德在与天主教的斗争中,有很多朋友,其中不乏有影响的人物。例如,梅兰希顿,最后也成为一名伟大的改革家。又如,萨克森的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在被贬为“容克约克”后,把路德藏在了埃森纳赫的威特堡(Wartburg)中。
    敌人
  开始时,路德当然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晚年时,他的世界末日观,使他又多了许多敌人。他认为人类正在向世界末日迈进,所以觉得必须对各种预兆提出警告。例如犹太人做礼拜,他认为这是对上帝的亵渎,应该禁止。他还同那个时代的另一名改革家茨温利在有关最后的晚餐问题上进行争吵,对天主教会的攻击毫无节制,甚至使他的支持者都大吃一惊。令人更感到困惑的是,就在农民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他却在考虑自己的幸福,为自己举行了婚礼。路德即使在死后,仍然受到很多非议。他的肆无忌惮的论战和粗野的谩骂,不仅得罪了知识分子,而且也得罪了某些虔诚的母亲。
    女人
  尽管路德说过,妇女在宗教斗争中往往比男人更勇敢,但他对妇女的看法却不是改革派,而是保守派的观点。对他来说,女人不论在躯体上还是在智力上都不如男人。1524年他在一次传教中,骂妇女是“半个孩子”和“疯狂的动物”。一年以后,他娶了一只这样的疯狂动物为妻:过去的修女卡塔琳娜·波拉。这不一定是爱情的结合,路德自己曾说过:“我并没有热恋过,但我喜欢我的老婆,并珍视她。”不管怎么说,卡塔琳娜还是为她纵欲的丈夫生了六个孩子。这也恰好符合他对女人的定位:操持家务和养育孩子。
    思想体系
  路德坚信:教会无权要求在上帝和人之间扮演惟一的中介角色。他用无形的教会取代可见教会的位置,即“受到上帝恩慈”的教团。换句话说:从原则上讲,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神甫。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达到这个目的,路德献给众人一本德文的圣经。这本来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解放运动,但路德并没有真正给人们带来自由。他从中又看到了另一种义务,他认为,教会被夺去特权以后,人们更应该无条件地屈从于上帝。虽然不再受理性、教皇、神甫和知识分子的儿戏所干扰,但却必须只听从圣经中的语言。路德是一个非理性主义者,理性对他来说,就是“魔鬼妓女”,只能诱导人们背离信仰之路:“因为,理性所展示和关闭的一切,都是虚伪的和错误的,都不符合上帝的意愿。”
    路德的特色
  路德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主要是他的通俗性和粗野的坦率。与他相比,教皇和红衣主教们就像是折磨人和藐视人的白人奴隶主,他就是神学界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无情地和知识界以及高谈阔论决裂:“你们可以去传教,随你们的便,但决不要超过四十分钟。”路德是带着自然力而来的,而自然力本身就使人相信他会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因此,人们把很多本不属于他的功绩也都归属于他。例如,路德并不是第一个结婚的教士,也不是第一个翻译圣经的人。
    路德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路德开辟了宗教改革之路,给基督教带来了民主;假如没有他,基督教或许因为缺乏群众性已经灭亡。至于他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还是伤害,可能无人能够给予评价。但路德却肯定告诉了我们一点:恐惧的天性会产生勇气,去同强大而残暴的机构进行斗争。也就是说,人是可以成为英雄的,即使不是天生的。这一点要比一个神甫的说教,更会使我们感到安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约翰·加尔文:吝啬、贪婪和痛风
  生平
  约翰·加尔文的父亲是法国一名教会律师,后来被教会驱逐。所以加尔文从小就看到了,教会是如何来解决矛盾的。他在奥尔良学习法律以后,陷入了迫害新教的旋涡之中,不得不再次逃逸。在斯特拉斯堡他接受了辅导一个流亡者教团的使命,同时与一位被他拯救回头的施洗###结了婚。加尔文的主要活动地点是日内瓦,他把那里当作改造基督教教团的试验田……为了整肃纪律,他甚至重新采用了死刑和火刑那样古老的方法。他因急于求成,使他再次被驱逐,但三年后又被请了回来。他成立了学院——最终成了加尔文主义的堡垒。体质本不强壮的加尔文,在宗教改革活动中不断消磨自己,周围观察者把他比作“一张高度紧绷的弓”。每当别人劝他休息时,他总是说:“难道你们想让主看到我是个懒人吗?”不久他患痛风症死去。
    朋友
  和马丁·路德不同,约翰·加尔文他不是一个纯种的僧侣,而是一个冷漠的律师。这个身份在当时的新教力量中是很突出的,因为当时在同天主教及动摇的群众斗争时,恰恰需要犀利的智能断头台。当时的一个新教改革派纪尧姆·法雷尔,用威胁的手段敦促加尔文认真参加神职活动。后来他们两人竟然变成了挚友。
    敌人
  加尔文有很多敌人。一些日内瓦的居民甚至用他的名字为他们的狗取名,想至少用这种方法使这个严厉的宗教改革家受点煎熬。加尔文的精神敌人是天主教。与他们不同的是他否定人有意愿上的自由,认为一切都是上帝的意志。这当然意味着,邪恶如果没有上帝的准许也无所作为,天下冰雹、地染瘟疫,也都不是魔鬼和巫师所为,而同样是上帝的意志。依据此理,就不应该把巫女投入柴堆执行火刑。但加尔文却有他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谴责巫女与魔鬼联盟。于是,在他的领导下仍然有不少妇女被判处了火刑,数量并不比教皇的宗教裁判所时期少。
    女人
  加尔文的妻子伊德蕾特,据说是一位高贵而有教养的女性。她为加尔文生了三个孩子,都在出生后不久夭折。她的丈夫对此并未十分在意。她却从此未能恢复健康,结婚九年就离开了人世。加尔文只对失去“最佳伴侣”哀伤了很短的时间。他的这种反应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加尔文毕竟把女人只看作是配偶和母亲…… 而伊德蕾特却未能完成这样的使命。
    思想体系
  加尔文把人看成是一种由于犯下原罪而完全不自由和腐朽了的生灵。所幸的是,上帝还是从中挑选出一些,把他们从腐朽中拯救出来。最主要的是,上帝在做这件事时不受任何外来的影响。即使有人特别勤奋祈祷,进行忏悔并修建昂贵的教堂,也都不能提高他被选中的机会。我们不能不问:被选中者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已经中选了呢?回答是:他会感觉到一种无法抗拒的“内在的呼唤”。而这个呼唤的表现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