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讲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后的讲座-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达到欲望,他靠的不再是体力而是心智。
  以上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欲望作为驱动力,不止将我们的意志转换为行动,而且能够直接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欲望是真实存在的,不只影响我们生活的环境,而且影响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物,使其围绕欲望为中心形成流动。在成功的秘诀里,欲望占据了重要地位。没有成功的欲望就不可能成功,吸引力法则也通过欲望起作用。
  此书中大部分原理都是从正面讲的,也就是告诫读者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从反面告诫读者不应该怎么做。但是这里,我们要插进一条负面建议,告诫读者某些不应该做的事。我们提到过对大脑和意志力有毒害作用的是畏惧心理。我们说的不是身体上的畏惧,虽然不怕牺牲很重要,身体上的胆怯很可惜,但本书的目的不是批判身体上的胆怯,告诫读者应该不怕牺牲。此书旨在批判妨碍自我表现的心理畏惧。与本书前面提到的积极思想相反的是,心理畏惧是消极的思想。
  畏惧思想就是透过蓝色的眼镜看待一切事物的思想状态。这样看来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徒劳白费的,是“我不能”的精神的体现,与“我能,我会”的思想态度截然相反。这是人的精神花园中的毒种子,能够毒死园中所有花草;这是一锅好汤里的一粒老鼠屎,是生活的美酒里的一只败兴蜘蛛。“畏惧思想”这一词现在已经广为应用,最初是由知名作家贺瑞斯·弗莱彻(Horace Fletcher)所造,用来在某种程度取代“担忧”的用法。他指出,担忧和生气是对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最有毒害性的思想,但是很多人误解为担忧不表达“没有筹划和忧患意识”的意思,因此,福莱彻才造出了“畏惧思想”一词以表达“没有忧虑意识的筹划”的意思。他接着又写了第二篇同类主题书,名为《快乐就是毫无畏惧的筹划》,书中对快乐的思想做了很好的阐述。弗莱彻也是第一个提出畏惧并不是畏惧本身,而仅仅是畏惧思想的一种表达、畏惧的思想状态的一种体现。他以及其他在这领域有过研究的人都说,只要将畏惧思想从大脑中根除,从心理上消除就能够消除畏惧。优秀的心理学家已经教过我们,消除恐惧(或任何不良的精神状态)最好的方法是用与之相反的思想替代它。通过适当的自我暗示形成好的心理状态替代畏惧思想。正如将黑暗驱逐出房屋,最好的办法不是驱逐黑暗,而是打开百叶窗,让阳光透进来。因为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自然黑暗无法容身,同理,积极的思想能够抵退消极的畏惧思想。
  有人用“振动”形容心理活动过程,这一形容已经得到现代科学证明。通过提高积极的思想振动强度,就能抵消消极思想振动。培养本书其他章节讲到的思想品质就能抵消畏惧思想。畏惧思想的毒害极为严重且隐蔽,但它会慢慢渗透到你的血液中,直到麻痹你的思想和感觉,使得你的所有努力都白流。畏惧思想极难摆脱,是很多失败者的绊脚石。只要一个人能够保持精力充沛自信满满,就能够在每次绊倒后仍能够重新站起来,敢于直面对手。但是一旦畏惧思想占据他的大脑,他就很难将它摆脱,失败后他就无法再站起来,将凄惨地度过余生。“除了畏惧本身外,没什么值得畏惧的!”在《吸引力法则》里,我们已经提到过同类相吸,积极的思想与积极的思想能够相互吸引,同样,消极的思想之间也会相互吸引。正如欲望能够吸引我们渴望得到的事物一样,恐惧也会将我们畏惧的事物吸引过来。“越是畏惧的事情越有可能发生。”原因很简单,貌似有点儿矛盾,但分析过后我们就知道了。在欲望的动力驱使下,吸引力法则是如何作用的?当然是通过精神印象发生作用。同理, 畏惧思想也如此。人的内心已经形成对畏惧事物的精神印象,也就能吸引同类畏惧思想。你是否曾驻足想过畏惧就是欲望的负面?两者通用原理是一样的。
  因此,要避免畏惧思想,因为这颗毒瘤会危害你的健康,让你的血液变黑变浓,呼吸费劲。畏惧思想就是精神系统里的一颗毒瘤,在你将它彻底清除之前,你不能放松警惕。运用你的欲望和意志力,辅之以无畏的精神印象,你就能将它清除。要用与之相反的思想将其驱散,改变你的心理状态,提高精神振动。有人说过,“畏惧是世上最大的恶魔”,那你就应该将这恶魔赶回去,因为如果你热情接待它的话,它就会将你的天堂变成地狱,在此胡作非为。所以,你要准备好大棒恭迎它的到来。
  

第8课 个人磁力
这些日子我们经常听到“个人磁力”这个词。个人磁力就是个人具备的通过精神感应对他人情绪或精神状态产生影响的精神品质。有的人在这方面的能力达到很强,能够很快和他人和谐相处,而有些人在这方面明显有缺陷,他们的存在只会引起他人的敌意。大多数人能够欣然接受个人磁力的观点,但极少有人能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理论。
  对此做过仔细研究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个人精神振动被他人接收的程度。这里说的接收是由精神感应造成的。感应,我们知道,是“由一个人产生的电极或磁极对并未与他接触的人身上产生共鸣的过程或特性”。精神感应就是精神层面的振动的表现。人的精神状态是相互“影响”或“传染”的,如果某人给自己的精神状态注入了足够的生机和热情,就会对与之接触的他人产生影响。
  在我们看来,成功的精神感应或个人磁力的关键因素是热情,在此书的另一章节我们已经提到热情。要理解个人磁力,了解一下我们说的热情也是很有帮助的。热情给人以真诚,而真诚是最有影响力的精神状态。真诚让人觉得你很强大,给你更多注意。
  沃尔特·穆迪,一位因销售类图书而出名的作家坦承:“我们发现,具有个人磁力的人对人对事都非常真诚。他们的真诚对他人就很有吸引力。”几乎对此有过研究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事实。但是真诚不仅是向别人展示你对某物坚定自信而诚恳的信念,而是炽热而富有感染力的真诚,我们可以用狂热或热诚形容。
  这里说的热诚是带有情感的,能够吸引人类本性感性而不是理性的一面。很多经得起推理合乎逻辑的主张以热诚的方式比以冷酷而理性的方式推行效果好得多。在个人磁力的影响下,一般人的内心都很容易被感性因素所感化。感性和理性应该同等重要,但感性更加普遍常见,因为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用感性思维去感觉,而不是用理性思维去思考。
  上世纪70年代早期的一位作家说过:“每个人都会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影响圈或光环,敏感的狗或其他宠物,如饥饿的狮子或老虎都能感觉出来。”“我们当中某些人具有磁力,而某些人没有。某些人给人热情、有活力和吸引力、适合做朋友的感觉,而某些人却给人冷冰冰、有智慧、善于思考、缺乏个人磁力的感觉。即使这样的人做演讲,他的满腹才学也只能起到催眠的效果,让听者酣然入睡。他所讲的,听众根本不会听进去。因为他只会教他们理性思维,而不是感性思考。而理性思维正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最令人疲劳的。这样的演讲者极少能够取得成功。因为人们习惯于感性思维,他们期待演讲者所说的能够令他们发笑或满足他们的感性思维。而如果与期望相反的话则会激起他们的反感而不肯花费一分钱或时间。如果让一位学问只及前者一半,但很成熟且对人热情的人来做演讲的话,效果就会好得多。因为他让听者感觉很舒适,他们会很认真倾听他说的一切。原因显而易见,感觉总是优于理智,感性思维优于逻辑思维,永远都是这样。”
  如果你注意过最有“个人磁力”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无不拥有“灵魂影响力”,就是说,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情并能激起他人的共鸣。他们拥有演员身上的表演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本性一部分表现出来,而他们表现出来的那部分本性就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观察一下不具备个人磁力的演员,你会发现,即使他们能够将台词背得一字不漏,即使他们言语表达能力更强,举止或技术方面更到位,他们仍始终缺乏点儿什么。他们缺乏的正是跟观众交流情感的能力。懂得成功的秘诀的人知道,很多演艺超群的演员在舞台上总能将角色发挥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而自己可能丝毫不知。就像留声机放送唱片录音一样,他们的表演能力是本身具备的。但如果你进一步探索,你就会发现,在对扮演角色仔细分析私下揣摩的过程中,演员们慢慢产生了所扮演角色需要的情感并辅之以适当的动作加深记忆,直到他们已完全把握角色,如同出演的就是自己本身那样,就像留声机将声音刻印在唱片上一样,演员出演的角色也深深刻印在演员心里。然后当他出演那个角色时,就能通过动作、表情和说话语音语调将角色演活了,从而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说,如果演员过于沉溺在所扮演的角色中结果反而不好,因为这样他将很难自拔,分不清谁是谁,这样扮演的角色就不是在观众心里而是在自己心里留下抹不去的痕迹了。最好的结果是演员与他所扮演的角色有过相同经历能够体会其感情,就能在出演时通过自己的举止言谈表现出来,而不会过于沉溺在这个角色中难以自拔。
  以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某些人的个人磁力并未达到理想水平。对这样的人,最好的是通过私下练习和摸索努力获得并加深情感,直到那种情感已经成为一种本性,随时能够发挥出来。要成为一个好演员,这就是给你的好建议,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私下揣摩,你才能成为一个好演员。一方面通过练习培养这种感染人的影响力总比缺乏这种能力抑或是过于沉溺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