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通天塔-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来了’,而且是‘内地人成功地来了’。我们下面要采访的两位是打进美国伞业市场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公司有三位股东,都是内地来的留学生。现在两位在洛杉矶,还有一位在纽约独当一面。首先让我来问一下这位曹先生:你们的公司成立了多久?现在一年的销售有多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个搭档 二十(3)
“公司成立了三年,现在年销售两千多万。”
  “听说你们三位股东都还没到三十岁?”
  “是的。”
  “哇噻!”主持人用夸张的口气说,“人说‘三十而立’,你们现在三十还不到,就这么成功,真令人羡慕。但一般来说,华人个人成功的范例很多,可集体成功后就会乱象丛生。我现在想问问曹先生:你们成功后是怎么保持团结的?你对你们未来的紧密合作有信心吗?”
  本来曹竞辉挺镇定的,可是一面对镜头,心里没了底,原来想好的话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导演站在摄像机后拼命地向他示意,他只好硬着头皮说:“我们这个公司是我创办的,后来有了他的加入。”曹竞辉指了指陈义明,“后来有一位楚冰又加入进来,应该说是逐步到位的。他们两位也比较适应和尊重我的决策方法,我想只要我们以后保持这样的决策模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主持人问:“你的意思是他们两位都听你的,所以没有什么矛盾?”
  曹竞辉连忙说:“当然我也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我是说,我的分工是决策,他们负责操控。我们是这样分工的。”
  “现在我们再来听听曹先生的合伙人怎么说。”主持人转过身来问陈义明,“陈先生,你有什么补充的吗?说说你的心里话。”
  面对这么咄咄逼人的主持人,陈义明都有点蒙了。他语无伦次地说:“我想,合伙人闹翻,主要的原因是利益分配不均。我们现在是在做一个大饼,这个饼如此之大,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几年前我还在餐馆送外卖,今天能被你来采访。所以,我想,无论将来怎么分饼,我都会心满意足的,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
  “导致股东分裂只是因为利益不均吗?权利不均是不是也会引起矛盾?”主持人追问。
  “是的。可是在我们这个团队里,没有这个问题。曹先生是老板,我对做生意本来是个门外汉,我尊重他的最终决策权。我们的另一位股东的态度是服从集体的意见。所以我们的合作很稳定,我也不认为将来会有危机。”陈义明回答得很吃力。
  主持人转过身对着摄像机说:“好,我的任务不是评判你们公司结构的合理性,我希望通过我的访问让观众朋友了解,中国人也可以成功地合作。不管我们是否认同他们的合作模式,至少目前,他们是成功的。”
  “现在我要请两位年轻的企业家想象一下,二十年后,你们能做到多成功?曹先生先讲吧。”主持人转向曹竞辉。
  “我希望我们最终的成功是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那里的第一支内地概念股。”这时的曹竞辉已经习惯了看镜头,“但我想那不需要二十年,十年吧。二十年后我们都快五十了,那太老了。”
  “雄心壮志呀。希望我们电视机前五十岁以上的观众,别太介意他最后的那句话。”主持人半开玩笑地说。
  “对不起,我是说我自己。”曹竞辉有点尴尬。
  “好,现在请陈先生说一说。”
  “我希望我们有一天能在中国的土地上,建一座世界上最高的大楼。这也许在二十年内做不到,但只要在我们有生之年做到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来陈先生没有曹先生那么狂妄。”主持人诙谐地说,“能不能告诉我你怎么想到造高楼的?”
  “《圣经》上说:古人曾经想造座‘通天塔’,可上帝让他们讲不同的语言,塔就没造成。我想,我们三个人讲的都是中文,一样的语言,一样的背景,一样的梦想。所以我们的这座‘通天塔’一定能建成。”
  出了摄影棚,陈义明看到曹竞辉的脸拉得很长。他小心地问:“这样的节目对我们有用吗?”
  “等播放的时候先录下来,看看再说吧。”
  

三个搭档 二十一(1)
这一天,公司的办公室主管老赵拿了封信,兴冲冲地来找陈义明。
  “老板,领事馆给你来信了。”
  “领事馆?哪个领事馆?”陈义明一下没反应过来。这辈子唯一打过交道就是上海的美国领事馆。为了一个签证,半夜三更去排队,那美国佬签证官百般刁难,现在想起来心里还不是滋味。
  “中国领事馆。”
  “是吗?”陈义明接过信,信封上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看着信封上鲜艳的国徽,心头一震。
  “看来我们是出了名,连领事馆都知道你了。”老赵高兴地说。
  “真有点收到‘娘家人’来信的感觉。”陈义明颇有感慨。
  第二天,陈义明兴奋地对曹竞辉说:“我跟总领事馆联系过了。你去香港的行程能不能推几天?”
  “怎么了?”
  “领馆对我们很热情,他们是从十八台的节目上知道我们的。我请他们来公司参观,他们答应了。就定在下星期二下午。”
  “是吗?可是要我等那么多天,香港那边怎么办?我看我还是去吧,你接待一下就行了。”
  “你不是正在琢磨进口内地产品吗?这次领馆来人,我们不正好听听他们的意见?而且,领馆这次很重视,一下要来七八位领事,张副总领事也来。接待我的屈领事说,这是洛杉矶总领馆第一次这么多领事一起参观一家私人企业。咱们这儿就我一个人出面,不太合适吧?”
  “我们搞进口是商业行为,领馆他们是搞外交的。我们这点事,你真指望人家来给你费心?这样吧,我还是今天走。你把楚冰叫过来,她也该来洛杉矶看看,让她知道知道洛杉矶的规模和分量,不要成天老是纽约纽约的。你和她一起接待,我看就行了吧。”
  “那好吧。”陈义明不情愿地说。
  陈义明在电话上跟楚冰把曹竞辉让她来洛杉矶的事一说,楚冰就大叫起来:“你们蠢哪!”
  “怎么了?”陈义明一愣。
  “你们口口声声说要搞资信,最好的资信来了,你们又不当回事!赶紧把曹竞辉叫回来,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我也是这么想,可他不听呀。”
  “我们再给他打电话。当初定下来要走进口这条路,内地产品进口是核心。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放过!我们要接待好领馆的人,还应该把进口内地产品的事好好地议一议。”
  在陈义明和楚冰的坚持下,曹竞辉星期二中午赶回了洛杉矶。
  “我现在头昏脑涨的。下午领馆来参观,你主持接待吧。”曹竞辉扶着脑袋说。
  “我接待没问题,可对内地产品的开发,我们的设想和面临的困难,你还是得多谈谈。”陈义明说。
  张副总领事一行八人来到了公司。
  “你们怎么也没跟我招呼一声?”办公室老赵小声地埋怨着,“这么多领导来,我们该张灯结彩,好好布置一下呀。”
  曹竞辉说:“什么张灯结彩?土包子。”
  曹竞辉、陈义明和楚冰陪着领馆的领导在公司里看了一圈,参观完后,他们把客人领进了会议室。
  大家坐定后,陈义明讲了一番欢迎和感谢的话,又把公司的发展和现状做了介绍,然后曹竞辉把他们开发内地产品的设想和面临的困难谈了一下。最后,陈义明请张副总领事讲话。
  “年轻人,我今天很高兴,甚至可以说很激动。我从事外交工作很多年了,和华侨打过很多交道。说实话,很多侨胞来找我,大多是反映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遇到的不幸,寻求领馆的帮助和支持。这么多年,我看到太多华侨在异国他乡受气受难。今天,来看一家内地移民成功的企业,年轻人成功的企业,我是第一次。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迅速崛起。体现在我们侨胞身上,就是你们今天的样子。我为你们而高兴。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像你们这样连接中美市场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刚才听你们谈了去内地开发产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想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供你们参考。”
  公司的人都出国多年了,看到领馆的领导这么热情,这么亲切,都很激动。
  “你们也许不知道,我们中国外交战线上许多同志都是军队干部出身,我们的老部长陈毅就是位将军,我自己也是当兵的出身。所以我想给你们讲一些我们战争年代的事。”张副总领事忽然转了话题。

三个搭档 二十一(2)
一听这话,曹竞辉差点没皱起眉头,楚冰也冲陈义明偷偷地吐了吐舌头。这些“革命历史”和我们的雨伞生意有什么关系啊?他们心里转着念头,又做出认真听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原则。很多人以为,这就是说,如果敌人有一个师,我们就围上去一个军,把敌人给消灭掉。错。敌人是傻瓜吗?会坐在那儿等我们集中兵力去消灭他?我就讲一个典型战例:孟良崮战役。当时,张灵甫的七十四师只前出战线十公里,而在方圆一百公里之内有国民党军队四十五万之众。这是什么概念?我们今天开车从领馆到你们公司都不止十公里。这时候我们怎么‘集中优势兵力’?我们在一点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用四五个纵队十万人对张灵甫三万两千人。但是,如果在四十八小时内我们不能结束战斗,敌人的四十几万兵力围上来,就得包我们的‘饺子’。这样的战机可以说是稍纵即逝,咱们开个玩笑,你曹先生如果早上接到情报,说七十四师前出十公里。你考虑了一上午,下午和你的搭档商量,第二天早上,你们要做决定了,结果一看战报,敌人的战线已经拉平。也就不会有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战役了。当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