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4、要加强纯朴教育,使其面对花花世界仍然不被污染,仍然保持高尚的信仰。

  25、指出他的错误,进行适当的原谅,但是下不为例。

  26、教育他们真正应该崇尚的是什么,而不是庸俗的内容。

  27、告诉他们顶撞父母,和父母用不良的态度说话都是不孝的表现,必须改正。

  28、避免因为溺爱或过分生气对孩子行为纠正失误而导致偏差。

  29、教孩子学会自爱、自重,而不得放肆、无规、无礼。

  30、要学会套孩子的话,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足,孩子可能因为虚荣和担心丢人不敢说出实情。

  31、假话连篇的必须要进行纠正,使其说话不得有误。

  32、要让孩子学会待人和蔼可亲、热情大方,不要每天阴沉脸,给人脸色看。

  2007 年7 月15 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94、屈曲教与平道教
94、屈曲教与平道教

  一位朋友留言:看到老师讲解的华严判教五种,明白了这五种是说明了五种境界,看看自己,还真是差远去了,没说的,唯有大精进,远离顽空,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随缘生妙用,进而证悟法性平等。但是,老师,“法性平等”,我不太明白,请您再具体的讲一下吧。

  供参考。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叫做法性。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法性】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华严经?升须弥山品》:“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智度论?三十二》:“法性者如前说:各法空,同为一空,是为法性。”大意是说,法性又叫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性”是指事物的体,这个体是本体,是绝对的、先天的,超越后天相对概念的。所以从先天的角度看,无论干净的,还是肮脏的,有情的、无情的,这些都是后天的分别概念,在先天本体上都是一致的,平等的,都是空,不执著于任何事物。

  据《华严经疏》,佛家认为在教学时,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机和接受能力,通过权宜的方法而使众生逐渐清楚法性平等的道理的,叫做“屈曲教”;直接宣讲法性平等的道理而不针对众生根基的不同的,叫做“平道教”。

  2007年7月1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想看书来

95、慈悲众生的出世间法(续)
95、慈悲众生的出世间法(续)

  
  在博文《慈悲众生的出世间法》中一位朋友留言:斑竹:三楼的朋友的问题我想说几句不知对否。因为这个问

  题没有发生在别的国家,没有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们不管。我没有看见哪个国家会支持邪教,倒是看见

  了全世界都在打击邪教。只有一些不希望看到我们中国强大的别有用心的国家才会支持给我们国家带来伤害的邪

  教!有些事情不见得其他国家支持和不管的就是对的,就像同性恋,别的很多国家不管和支持,但它确是不符合道

  德的背离人性的肮脏行为!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拙见,不妥之处还请斑竹指正,请楼上朋友海涵。(附三楼

  的问题原文:为什么在我们国家是邪法,而在其他国家却不管或支持。难道在别处就不邪了吗?期待着老师给我解

  开迷团。

  以下供参考。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看,我很赞同这位朋友的观点。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实际情况不

  同,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维持各自国家的稳定。国家之间需要商讨的是更好的、更稳妥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

  是随意否定对方的方法。但我所能说的,仅仅是从学术业务的角度进行学术上的判断。

  优秀文化的本质和基础是道德。所以,只要能够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就是

  优秀文化,就应该推崇。

  2007年7月15日发布于搜狐博客

96、“空真如”和“不空真如”
96、“空真如”和“不空真如”

  两位朋友问:

  1、“但是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说,事物不是空的”,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佛性本空吗?而事物的本质又是佛

  性,这是怎么回事呢?

  2、正因为万法皆空,所以我们不能执着;真德不空,所以我们要随缘利他,去习气。否则,就会出现偏差。

  谢谢老师!这样理解对吗?

  供参考。法性与佛性,是从不同的角度上讲的同一事物,《佛学常见辞汇》:“【法性】诸法的本性。这种诸

  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

  佛性本空(即法性本空)是从因缘和合的角度上讲的。《佛学常见辞汇》:“【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

  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但是这种空不是顽空,是空有一如的空,称为真如。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太虚空】浩浩宇宙之虚空

  也,毕竟无为无物,故云顽空,偏空,太虚空。以譬小乘之涅槃,而别于大乘涅槃之妙空第一义空。”丁福保《佛

  学大辞典》【真如】:“……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

  改,故云如。”

  那么真如(佛性、法性)本体(自体)到底是空还是不空呢?我们看一下《大乘起信论》的说法。

  《大乘起信论》认为真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超越语言、概念、思维的相对性的,称之为“离言真如”;而另

  外一种是需要勉强通过语言表达的真如,称为“依言真如”。依言真如又有两点:真如之自体,真空虚明,离一切

  妄染,犹如虚空之空,称为“空真如”;真如的自体具有自它等的功德,犹如虚空含有一切万象,称为“不空真

  如”。

  可见真如(佛性)的本体从离一切妄染的角度上看,是空的,而这种本体则表现为因缘和合的现象。《佛光大

  辞典》:“【真如】……华严宗依据性起(缘起)说而主张‘本体即现象’,即真如本为万法,万法本为真如之

  意。”同时真如分为一乘真如与三乘真如;前者复分为别教真如、同教真如,后者复分为顿教真如、渐教真如,此

  均由对真如理解之不同所致,从真如(佛性)的本体具有自它等的功德角度上来看,则是不空的。

  所以,正因为万法皆空,所以我们不能执着;真德不空,所以我们要随缘利他,去习气。这样才是中道行事。

  2007年7月1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97、“正认主人公”的意义
97、“正认主人公”的意义

  一位朋友问:斑竹啊,如果不学习以前的综合文化内容,这些问题好难懂啊,但好像又懂,说不出来的那种感

  觉,主要还是不明自性之理的原因所致,是这样吗,斑竹?《佛学常见辞汇》“【自性】诸法各自有其不改变不生

  灭的自性,故一切现象的本体或一切心相的性体,叫做自性。”《佛光大辞典》:“【法性】指诸法之真实体性。

  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由此可见,万法(事物)的自性就是法性。同时,法性就是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法性】诸法的本性。这种诸法的本性,在有情方面,叫做佛性,在无情方面,即叫做法

  性。法性也就是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的别名。”在佛家看来,找到了佛性,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是“正认

  主人公”。那么我们清楚了佛性的道理有什么意义呢?

  1、《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这说明了众生平等,在成佛(觉悟)上都具有可能

  性。

  2、“空真如”和“不空真如”的理论(参见博文《“空真如”和“不空真如”》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和如何修养

  (修持、修行)自己,以及涵养道德的重要性。

  3、“空真如”的道理,也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和如何进行忏悔、为什么和如何把握驾驭自己的念头。

  4、“自性之理”告诉了我们这是佛学的线索和法印。《妙玄·八之上》:“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

  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其中的

  “自性之理”就是诸法实相,在现象上表现为因缘和合的空,即“无常、无我、涅槃三印”。佛学就是以这些法印

  内容贯穿的。所以要想学习佛学,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自性之理”。

  5、之所以说要端正学习态度,专一学习而不要博取众乱,就是因为佛学是以“自性之理”为线索的。

  6、我们最终的成就应该是人格的完善和心态的自由解脱。

  7、因为树立了无上誓愿,所以生起了无畏心和强大的不断突破自我的气魄。

  8、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才敢于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永不退缩。驾驭好自己,为国家、社会和他

  人的利益而做出应尽的贡献。不怕失望,只要心中有誓愿,我们就坚持。

  9、行善积德,不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10、敢于正认主人公,从小事上就突破自我,做好身边力所能力的事情。

  11、更多地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意识,而不是过多地指责别人。

  12、平易近人,不骄傲自满,与群众打成一片。

  13、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使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细心,不要让毛病和恶习气钻空子。

  14、通过对“自性之理”的感悟,炸掉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