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语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谐语人生-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心程度受到了考验,各部队都在想法探索提高战士积极性的路子。有的按定性分析的方式调查后认为,战士当兵是来尽义务的,这是《兵役法》规定的,因而只要加强义务兵教育,使大家认清我国兵役制度的性质,懂得当兵是来尽义务,而不是为个人谋出路就行了。这个结论从定性分析上看是对的,这一教育也确实是重要的。但从部队的实际情况看,只这一条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还有的学了外国的经验认为,有的国家士兵头两年训练,后一年学民用技术,而且这个技术是部队的专利,有了这样的技术,士兵退役时地方很欢迎,他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算了一下我军有多少战士,拿出多少钱搞专利技术培训,战士回去就能都找到工作。
  这个算法看起来精确,但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一是我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有的人法制观念还比较薄弱,部队搞到专利技术,只要是热门的,要不了多久,地方也会传开,也会搞这方面的培训;二是我国地区差异大,在这里有用的技术到另一地不一定有用,而战士是到四面八方去的;三是我国是农业国,城市户口无法每年大量增加。怎么办?还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当时我们也搞过一次调查,去了十几个不同条件的县,看到有些复员战士确实很穷,但有些生活却很好,如在街上修个手电筒、电视机、自行车、锁、农机等等,就比单纯搞农业收入要多些,这些小技术千姿百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通信团八连搞了个试点,引导战士利用课余时间,学一门实用科学技术。试点后写了篇东西,《解放军报》发了头版头条,还加了好长一个短评。总政领导也很重视,还专门作了批示。这个例子说明,我国有自己许多不同的国情和特点,不少东西是靠体验得来的,不完全是靠定性分析和定量统计搞出来的,在调查中进行广泛的了解和体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笔下文章怎惊人(9)
第三个环节是“深研”。我们调查了以后还要研究,不研究就很难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调查更艰苦,有时要花七分的力量去调查,花三分的力量去思考。研究中有三个辩证关系应引起重视:
  一是大胆设想和谨慎求索的关系。就是说,想问题的思路一定要很广,可以海阔天空,广泛地探讨。思路越广,越容易突破原来的框子,发现新的问题,找到新的办法。广思敢想,才可以上下求索,让思路在无穷无尽的规律之海中遨游,才能捕捉到真谛的所在。我们在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有些问题有时实在找不到办法的时候,由于不受正常逻辑的限制,突发奇想,一石掠开水中天,会突然找到解决问题的妙方,使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研究问题必须广开思路,但是落实在文字上却要谨慎求索,来不得半点含糊。拿出的东西不稳妥就行不通,谨慎求索出的东西才切合实际。如:1979年政治教育改革时,让我们研讨一个当时的政治课为什么不吸引人的课题。怎样才能吸引人?我们搞了很多调查,发现当时教育不吸引人的原因,是由于过去部队主要是搞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路线斗争教育与大家关心的事离得太远。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吸引大家呢?大家广泛研究,大胆想象,提出“和自己利益关系最紧密的事,最能吸引人”,这个设想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了。能不能这样提呢?我们进行了谨慎的论证、求索,查看了十几种资料,最后感到是可以提的。因为,毛主席在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有句名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的传统。红军时期的政治教育,没有多少大课,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就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分田地”与劳动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跟着共产党走,打倒了土豪,就能分到田地。农民的基本问题是土地问题,所以一下子就把千百万农民吸引过来了。因为跟着共产党走,就可以减少租子,减少利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也有个口号:“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保家保田保饭碗。”当时,解放区的土地都分了,保住家,保住田,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所在。抗美援朝时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为什么抗击美国、援助朝鲜?是为了保我们的国,保我们的家,如果让美国人打过鸭绿江,我们国亡了,家也就不存在了。以上这些口号,都把国家利益、阶级利益和家庭利益、个人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这些教育非常有效。但是在1958年后,由于“左”的影响,我们有些教育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得玄而又玄,所以就没有效果。这个问题说明,政治教育必须和群众的物质利益相结合,才能吸引人。我们搞了个试点,畅谈现代化的美景,为现代化献身,搞得非常热烈,《解放军报》给我们发了头版头条,事情过去十多年了,一直到现在印象还很深。前几天,熟人见到还谈起这件事。所以说我们研究问题,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二是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的关系。逻辑推理就是在研究一个问题时,要层层深化,不断推理,使问题的层次有很强的逻辑性,很严密、很完整。这样当我们依据这个问题做出决定,制定出对策,或提出一个新方法时,才能严密完整,没有漏洞。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全面情况进行逻辑推理。但是在整个问题的研究思路上,却要逆向思维。也就是别人都说这个问题好时,你就不要顺着它好的方面去研究,而应该逆着大家说好的潮流,倒过来看看它有什么不好,有什么不足,这时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促进工作的不断发展。如大家都在强调文凭,都在搞文凭,认为强调文凭好,出现文凭热时,你不要顺着这股说搞文凭好的风去调查;应该逆着这个风;倒过来了解这样做有没有缺点,有没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促进工作不断完善发展。这就是逻辑推理与逆向思维的辩证关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笔下文章怎惊人(10)
三是“线”式研讨和“网”式论证关系。就是一般写东西强调面要窄一些,面越窄条理越清楚,越容易讲深讲透。头绪太多太乱,顾了这头忘了那头,有的就不容易说清楚,这是论述事物的规律。除了大的报告以外,一般的材料应是面越窄越容易讲深讲透,尤其是不少文字的东西,大量的是通过报纸、刊物和文件来反映。报纸是每天一张,刊物是半月或一月一期,如果一篇东西面面俱到,把问题都讲了,其他材料再说就容易显得重复了。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的面窄一些好,研究问题时就应搞线式探讨,顺着一条线往下深钻细研、一摸到底,这样才容易把问题搞深搞透。
  研究问题要线式探讨,但论证问题却要网式。也就是说要像网那样###、多向、多方面的广泛论证,使确立的主题严密无隙。如果不进行广泛的探讨,就容易有缺陷、漏洞或毛病,在实践中就容易出现问题。为什么主题研讨要线式,而论证却要网式呢?这是因为事物总是互相关联的,只有方方面面都论证到、论证好,写出东西才能稳妥。这就是宽与窄的辩证法。
  第四个环节是“博览”。就是要多看些材料。亲历广闻都是重要的,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能亲历、广闻,因此还要靠间接的知识来武装自己,这就要多读书,多看各种材料。从别人的心得体会中间接得来的东西,也能得出很有用的结论。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并没有到全国去调查,他就隐居隆中,靠接触各种人,看各种材料,了解研究天下大事。他在《隆中对》中给刘备出了个点子,最后造成了三国鼎立。他的看法之所以准确,就是靠研究大量的材料得出来的。所以说读书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前段时间我们办了个新闻班,军报的杨子才总编给大家开了个书目,提出小说应看哪一些,古文要读哪一些,唐诗要读哪一些。搞政治工作的不一定能读那么多,但有些必须要看,如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一些政论性的著作,如《资治通鉴》、二十五史的有关章节等都应看。读书有几个作用,一有继承作用,二有启迪作用,还有就是资料作用。
  同时,要多读些书,多看些材料。我们有很多东西经过几百年至几千年人类长期的总结积累,被写入书籍和各种材料、条例、制度、规定之中,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经验,很规范的语言,讲出来既准确,又简练。认真学习这些已有的东西,用时一套一套地就出来了,它既准确又简练,你半天说不清楚的意思,它几句话就说清了。
  第五个环节是“正心”。就是说必须端正指导思想。调查研究、分析研究问题要把思想搞端正,不要带着偏见去调查,否则是绝对调查不出问题、研究不出问题来的。图名图利,一心讨好领导或单纯为了见报、转发而揣摸编辑和领导的思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研究出的问题会带有偏见。因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一定要建立在为国家、为民族、为部队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东西来。“逢迎只有扬名一时,求实才能有用于百世。”只有在写讲稿时才可以揣摸领导的意图,因为这是代人立言,其他的文件材料,都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管用。所以要写出有用的东西必须树立正确的观点:一是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起码让人看了有所启发,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二是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工作有什么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这种指导思想越端正,探索出的问题越有意义,写出的东西越有影响。

笔下文章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