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常经济学-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7天。虽然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发现,但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经常忘了考虑它。一旦把它算
  计在内,你就会意识到,时间的相同配额,在看似富裕和看似贫寒的人之间,起着重要的调
  节作用。它并没有消弭贫富差距,但它所起的作用之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真正的富人(诸如凯利?派克那种大亨,要不就是澳大利亚前一二百家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的
  高层)和真正的穷人(完全靠政府救济过活的人),我们暂时放在一边。相反,我们把比较
  范围限制在广大的劳工中产阶级家庭。就普通劳工家庭而言,所谓境况好,就是有份收入丰
  厚的工作—也即在过去十多年里,工资有着大幅增长的那种工作。
  可请看第一点:薪水优厚的人工作时间普遍比工资较低的人要长。2004年5月,各行业高层的
  男性全职职工(管理者和行政工作者),平均收入为每周1609澳元。这比底层男职工(体力
  劳动者)的收入每周786澳元,要高两倍。但我们再想想2006年2月官方公布的男性全职职工
  工作时长数据。半数以上的管理者,每周工作50个小时以上,而只有18%的体力劳动者会工作
  这么久。(32%的专业人士和事务性专业人士每周工作50个小时以上,而工作同样时间的工匠
  则只有23%。)所以,尽管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的时薪确实比工匠和体力劳动者要高,但从事技
  能性工作的人获得高收入,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他们工作的时间更长。
  第二个问题是:要想让家庭收入跻身全国前20%,你要怎么做呢?家里有个大亨、CEO什么的
  当然可以,但大多数家庭采用的办法很是寻常:夫妻两个都去工作—而且,都是全职工作。统
  计局2003~2004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每周税后平均收入为1886澳元。
  这相当于20%中等家庭收入每周790澳元的倍。但要是你把家庭总收入除以每个家庭就业的
  平均人数,则其间的差距就只有倍了。要不就这么说吧,收入最高的家庭,每就业人口
  的每周税后平均收入,只比中等收入的家庭多212澳元。
  看出奥妙了吗?部分家庭获得更多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受薪岗位上工作更长时间。反过来说
  也就是,他们放弃了大量的自由时间—我们经常忘了从这方面看。是以我们看到了当代生活的

劳动力的变化(3)
一个重要现象。寻常的劳工家庭可分为两类:钱多时间少的家庭,钱少时间多的家庭。既然
  只有这两种选择,我猜大多数人愿意选前一种。
  但我的论点是,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两类家庭的差距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大。这是为什么
  呢?因为钱多时间少的家庭,要花钱雇其他人来完成他们自己没时间干的家务劳动。对于家
  庭如何支配其收入,官方数据提供了丰富的细节情况。20%收入最高的家庭比20%中等收入的
  家庭在油漆匠上多花两倍的钱;前者请电工所花的钱,差不多也是后者的两倍。
  前者在快餐、食品打包、诸如洗衣、熨烫、打理草坪和清除垃圾等“家庭服务”上花的钱,同
  样是后者的两倍多。你瞧,我们都是自己动手打理草坪,可他们呢,在剪草机上的消费却比
  旁人低得多。
  20%收入最高的家庭,在干洗方面花的钱,差不多是中等收入家庭的4倍—这或许不仅是因为他
  们没时间,还因为上班的妻子更注重自己的外表。(这类家庭购买女性衣物的钱,也是中等
  收入家庭的两倍多。)他们在幼儿保育上花的钱,比中等收入家庭高3倍,自然也毫不稀奇了
  。
  他们在买车方面的支出,是中等收入家庭的两倍—倘若你还记得,他们大多可以使用公司的车
  ,这一支出可就算相当高了。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喜欢买更炫的车,可另一部分原因则是,
  他们需要两辆车。他们在汽车保养费上的支出是中等收入家庭的两倍,可单独购买汽车零件
  的钱,却只相当于后者的45%(因为前者自己摆弄汽车的时间更少)。前者的打车费相当于后
  者的倍。
  好了,倘若你是一个双收入家庭,进项相当可观,但总是不明白为什么能拿得出来的钱并不
  多,那么,上述对比做了解释。你大部分额外收入,都因为要出钱找人帮你干活而花掉了。
  然后你再想一想收入低得多的人如何过活—他们能够维持比你想象中高得多的生活标准,因为
  他们有更多时间自己完成家务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工作的另一个方面:工作和职业的本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02年,马克
  ?库利(Mark Cully),当时他是弗林德斯大学全国劳动力研究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Labour
  Studies)的工作人员,研究了1986~2001年间人口普查报告中发生的变化。他发现,就业岗
  位(全职和兼职)的总数,从180万个增加到了810万个,平均每年增加28%。但这都是些什么
  样的工作岗位呢?和我们预测的一样,需要最多技能的职业(如管理者、专业人士和事务性
  专业人士),在新增岗位中超过100万个。可大出我们意料的是,有70万个的新增岗位都是服
  务业的非技能或半技能职业(也就是说,每10个新增岗位,就有4个是这类工作),其中有2
  0万个新增岗位是商店店员。
  可见,在340种职业当中,店员所占比例最大。澳大利亚有万店员,然后是20万个秘书或
  个人助理,还有20万个清洁工。其他出现大幅增长的非技能性职业还包括:保育员,服务员
  ,医院护工,销售代表,接待员,仓库管理员和收银员。所以,“低学历者的就业岗位会越来
  越少”,这一类的概念我们还是赶紧忘了的好。经验告诉我们,在服务行业,总是有很多不需
  要太多技能的工作(当然收入也很微薄)。
  可还有叫人心烦的一点:15年间,需要中等技能的工作岗位(即需要上技校,但不需要大学
  学历),基本上没什么净增长。最突出的例子是合格的工匠。假设此类岗位要在总就业人口
  中保持固有的比例,那么,应该增长到30万个才对。可实际上它们的数量却跌了万个。各
  种匠人的就业岗位都减少了:电工,修电器的,木匠,屠夫,印刷工,装修工,钣金工,各
  种金属工。与此同时,高级职员和服务人员的就业岗位—如保险经纪,伏案出版操作人员和银
  行出纳—也停滞不前了(这一类就业岗位中只有银行的贷款员出现了大幅增长)。
  你明白怎么回事了吗?需要最多技能的职业出现了大幅增长,同时,需要技能最少的职业也
  出现了激增,可一般性技能的工作岗位,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出现衰退。澳大利亚劳动力的

劳动力的变化(4)
技能结构,似乎在中间部分日益走弱。在研究过程中,“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状况出现巨大变
  化”叫库利先生深感吃惊。在340种职业当中,64种职业的就业岗位翻了番,另外84种则出现
  了衰退。比如说管理者,如今差不多每10名劳动力中就有一个。几乎各种级别的管理者都在
  增长(以下按降序排列):销售和推广经理,信息技术经理,生产经理,配送经理。只有农
  场管理者的数量有所减少。
  可和专业类工作岗位的增长比起来,管理者也就算不上什么了。专业人士占如今总劳动力的
  20%。电脑、会计、营销、广告和商业分析等行业的专业人士,都有突出增长。事务性专业人
  士也有大幅增长:项目经理,金融经纪人,客户服务经理和投资顾问。
  难的是解释为什么劳动力技能结构成了奇怪的“沙漏”形状。库利先生猜测,几种不同的发展
  趋势导致了这一现象。首先,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农业、矿业、制造业和建
  筑业越来越机械化,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制造业的电脑化,有力地解释了蓝领工作机会
  (尤其是男性)的日趋衰落—也即工匠、半成品制造与运输业工人(如机床工、印刷工、林业
  工等)、加工业工人、纯体力劳动者等。
  与此同时,机器的进步(如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似乎削弱了制造业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残存的此类就业岗位,不必非得由专门的工匠来完成,工匠的配偶照样可以干。例如,木工
  机械师和车床工的数量,减少了1700人,同时木材处理机床工人的数量,却增加了1900人。
  如此看来,制造业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水平,从中等程度跌入了低等程度。
  可在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却正好相反:中间档次的就业岗位,由较高档次的就业岗位所替代
  。而“专业化”的职业,需要大学文凭。护士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过去15年,登记护士的数
  量减少了32%,可注册护士的数量却增加了22%。图书管理员是另一个例子。图书馆助理的数
  量减少到8400人,可图书馆技术员(属于辅助性专业人员)则增加到4600人。但最怪异的还
  要数员工关系方面的工作岗位。人事职员减少到1400人,可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却增加到了31
  000人,人力资源经理更增加到19 000人!
  另一个有助于解释中等技能程度就业岗位流失的发展趋势是,办公室普遍使用电脑,减少了
  对常规性文书职务的需要。例如,由于各级别的办公人员都学会使用桌面电脑,键盘操作员
  (也就是从前的打字员)的数量减了一半,只剩69 000人了。
  不过,要解释非技术性职位的增长,我们还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劳工家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