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常经济学-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孩子日后成功的渴求心,带来了好些痛苦的,甚至代价高昂的抉择。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替
  他们做这些抉择;等他们长大了,他们自己做抉择—而我们从旁提建议,多多少少耍点儿外交
  手腕,多多少少成功地叫他们改变主意。如今的教育,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期待,需要我们提
  前投入大笔金钱,以便让下一代获得收入丰厚的成功事业,毫不出奇,经济研究者有些建议
  要提。
  就比方说是否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吧。如果我们寻求社会地位—为自己,也为孩子—那去私立学
  校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今社会,凡是要花大钱的东西,都能提高我们的社会档次。可倘若我
  们真正想要的是让孩子取得良好的成绩呢?私立学校能办到吗?再说现在年轻人进大学的升
  学率很高,我们真的有信心这样说吗—成绩好坏对孩子将来的赚钱能力存在显著的影响,上私
  立学校费的工夫花的钱都很值?就算你对此毫不怀疑,你的孩子也会起疑心。这就引出了偿
  还教育无息贷款的难题。提前还款折扣很高,可到底是该由我们这些当家长的提前还款呢,
  还是该等孩子找到工作之后自己还呢?应该让孩子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长时间工作还贷吗?
  好吧,让我们来看看专家们大概会怎么说。
  按我对私立学校的观察,家长和学校之间有个不成文的契约:我们支付高昂费用,而你们则
  保证把我们的孩子送进大学。问题在于:这能行吗?如果你想的是把孩子弄进大学就万事大
  吉,那大多数时候可以;可要是你还希望孩子在大学里混得不错,那就难说了。多项研究表
  明,平均来看,私立学校的学生,大学入学等级分比公立中学的学生更高(入学等级分,即
  tertiary entrance rank
  ,这个入学等级分是学生报读大学的主要依据)。根据一项研究,独立学校(指一般的私人
  学校)的大学入学等级分平均高,天主教学校平均高5%。 可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UWA)的经济学教授保罗?米勒最近做了两项研究,得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一项研
  究与罗斯玛丽?文合作,观察了西澳大学学生在完成第一年学业后的学习表现。另一项研究与
  伊丽莎?罗斯?波切合作,考察的是另一所匿名大学学生完成第一年学业后的表现。
  米勒和文发现,第一学年终了,学生的成绩倒了过来。取得同样大学入学等级分的学生,原
  来就读公立学校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必比天主教的学生成绩更好,而天主教学校来的孩子
  又比独立学校的孩子表现好。如何解释这一倒转现象呢?这里,我们只能从确实的统计事实
  转到可能存在争议的阐释上。研究者提出,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到更高的入学等级分,是因为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是因为学校的环境更有益于学习,是因为他们的家长对他们存
  在更高的期待。
  然而,非公立学校的上好资源和更专注的训练,似乎并未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而只是提高
  了他们在大学入学考试上得高分的能力。私立学校的“附加值”很短命。或许这是因为,面对
  大学生活更大的自由度和大幅减少的监督,非公立学校的学生难以适应。甚至还有说法认为
  ,由于家长越俎代庖帮孩子选课,来自私立学校的一部分学生对大学课程不甚热心。
  观察学生们就读学校的类型,你还会发现另一倒转现象。很多研究认为,一般而言,男女分
  校的学生比男女同校的学生学习更好。可米勒和文则发现,男女同校的学生,在大学里的成
  绩比男女分校的学生要好。为什么?或许因为前者不太会因为进入大学发现异性而心慌意乱
  吧!
  请注意,这两次研究观察的是第一学年终了时,学生在各门功课上的平均成绩。是以他们忽
  略了第一学年还没上完就休学的学生。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休学的学生都退学了。有些人不
  过是去海外旅行一段时间,所以暂时中断了学业。但没能完成第一年学业的学生,往往是来
  自乡村或上过乡村中学的女生,甚至有可能上的是独立学校。然而,没能完成第一年学业的

接受更多教育的价值(2)
学生比完成了第一年学业的学生,入学等级分只稍微低一点点。
  不少研究者早就发现,倘若家长教育程度较高、较富裕,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也比较好。
  米勒和文证明这一现象在大学里也成立。然而,较之于富裕程度,父母的教育程度影响更大
  。研究显示,物质上的便利性—如是否摄入营养食品,舒适的住处,能刺激智力的阅读材料等
  —对儿童学习并无明显积极效果。相反,母亲的技能(按其接受正式教育的程度来衡量),则
  是决定孩子成绩的一大关键因素。
  听到大学头一年女学生的成绩比男学生更好,你或许不会太感惊讶—根据米勒和波切的研究,
  女生的平均成绩比男生高5%。奇怪的是,其他国家的女生似乎并未出现类似情况。
  米勒和波切发现,同一门课程,以第三或第四志愿选修的学生,比第一或第二志愿选修的学
  生,平均成绩低。这或许是因为前者动机不足。两人还发现,大学入学等级分较低、但
  来自升学率较高中学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的表现往往比预期要好。这是“沉浸效应”的影响,
  也即大学的环境带动了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强化效应”,指的是来自大学录取考试表
  现好的学校的学生,第一学年的成绩比考试表现差的学校的学生更好。
  除去上述特殊现象,两项研究都证实,学生的大学入学等级分能准确预测其在大学第一年的
  表现。米勒和波切估计,入学等级分每高1%,大学第一年的成绩亦对应提高~1%。
  但即便这一发现也内有玄机。所有的大学都可以有条件地择优录取一小部分大学等级分低于
  官方录取线的学生。米勒和波切发现,这种学生第一年的平均成绩,比在录取线以上的学生
  高7%。这或许是因为特别录取的学生更发奋刻苦,但它同样暗示,倘若能按照各方因素全面
  考察申请人,而不光是看录取等级分,大学能够获得更好的生源。
  好了,看罢事实与数据,要不要出大价钱上私立中学、读完私立中学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帮助
  ,就归各位家长自行判断了。下一个问题:干吗费事读大学呢?想想那些打着“高等教育成本
  分担计划”(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
  HECS)旗号的各类费用和债务,上大学真的物有所值么?过去10多年里辍学生重返大学的浪
  潮,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学毕业生的供应量越来越大,是否会削弱有学位者在劳动力
  市场的薪资优势?
  研究结果能让你稍感宽慰—不过作用有限。虽说HECS确实从“大学教育带来的私人回报”里啃走
  了一大块,但上大学的金钱收益仍然相当可观。根据墨尔本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夫?鲍兰所做的
  一项研究,在2002年(当然,是在2005年HECS上涨25%之前),就读全日制大学,每名学生每
  年的平均成本是 17
  000澳元。HECS提前支付的费用约占5000澳元,学生会会费、书本费、旅行费等再占2000澳元
  左右。所以,学生付出的最大成本,是因为继续求学而放弃的收入。虽说不少大学生都在兼
  职工作,但即便如此,一个人一年放弃的收入,平均也为10 000澳元上下。
  但以下神奇的数字让一切牺牲物有所值(而且也值得我们注意一下)。按鲍兰博士的估计,
  大学毕业生每年的平均收入,比高中生多10
  000澳元,而且是税后收入。总的看来,3年本科文凭,初始成本平均为52
  000澳元,但毕业生就业后,一辈子多出来的税后收入高达433
  000澳元,是以就读大学给一个人一生带来的净收益为380
  000澳元。(请注意,由于数据的局限性,这些数字针对的是一般的男性大学毕业生。你应该
  料得到,女性的终生收益会低一些—主要是因为她们全职工作的年限较短,而且晋升速度也较
  慢。)
  如果你把获得学位看做一项商业投资,它的年平均回报率是。(做出这一估算,主要是
  基于这样的事实:就读大学,所有的成本都是提前支付,而收益则分布在随后的若干年。)
  倘若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投资能带来将近的年回报率,千万记得告诉我。这档子交易
  太划算了。但还有一点,若不是因为有教育无息贷款,回报率将会高达。

接受更多教育的价值(3)
所以,大致说来(请记住,所有这些估计都比较粗略),教育无息贷款使得个人就读大学的
  回报率降低了1/3。我们甚至还可以说,教育无息贷款,似乎是唯一令得大学教育回报率降低
  的因素。抛开这一点,在过去20年间,大学教育的回报率一直相当稳定。所以,虽说大学培
  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可产业界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直线增长,由此大学毕业
  生的薪资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是所有3年本科学位的平均预期回报率。但你大概猜得到,
  有些学位能通往对“钱途”更有利的职业。鲍兰博士对平均值做了有限的进一步分析,证实了
  你的猜测。比方说,文科和社会学学位,年平均回报率大概是11%,而经济学和商科学位,则
  为18%。
  鲍兰的概算还显示,对于那些花了4年时间才完成3年本科学历的学生,他们提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