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困局经济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年冬天,莫斯科很冷:足足有零下40度,华氏度和摄氏度都重合了。然而,莫斯科人却在铁皮亭子前排着长队,买面包,买鲜花。我瞅着空空的商店,跟商人们聊了一会儿。原来,修个铁皮亭子很容易,只要给警官一点儿甜头,再向本地黑手党缴些保护费就行。要开一家商店可就困难多了。俄罗斯在私有化商业企业时,把所有权分给了太多利益方,每一方都可以阻挠它的使用,而且也的确这么做了。一位新的业主获得了变卖商店的权利,另一位获得了出租该店的权利,还有一位获得了占用权。看到那些空荡荡的商店,我头一回冒出了“困局经济”这个概念。
  自从我发现上述市场动态之后,数以千计的学者测试、检验并扩展了这一概念。困局悖论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它能解释很多现象。莫斯科空荡荡的商店似乎太远了点,但缺失的药物、缓慢的无线网络、飞机延时,以及日常生活中数不清的谜题都与这个原因有关—只要找到了它的解决办法,就能开启创新的大门,提高百倍的生产效率,帮助我们复兴经济。
  比方说,就在本书出版的2008年春,报纸上正连篇累牍地报道次贷危机的消息。大型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垮掉了,低落的房价把经济推向衰退的漩涡,但没人从困局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不久以前,抵押银行在放贷之前会对贷款人进行评估,如果房主还贷有困难,贷款人会一溜烟儿躲得老远。于是投资银行设计了新的抵押方式,以较高的利率,向信用评级不高的人放出大额贷款。银行把这些抵押债权收拢到一起,而后将之分拆成风险等级不同的债券。细节极为复杂,但结果很是神奇:金融工程一下子把晃晃悠悠的抵押贷款变成了安全的债券。只要美国利率一直保持低水平,而房价不断高涨,那就皆大欢喜,人人赚钱。
  可惜好景不长,支离破碎的抵押所有权破坏了借方与贷方之间的联系。随着利率上涨,房价下跌,这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困局特征显现出来。抵押贷款的所有者太多,再也没人愿意像旧式抵押银行那样提供谨慎的担保和贷款服务了。就在前不久,如果债主还不起钱,银行走投无路之下还可以取消赎回权,拍卖房产。可在新形势下,所有者太多,赎回权太分散,想拍卖也没辄。汇集式抵押贷款的所有者太过分散,很难达成一致意见重新处理出了问题的贷款。如今,放贷人根本找不出到底是谁借了自己的钱。
  这就又成了一个管制困局。抵押贷款的规矩还是老一套:有人抵押,有人放贷。(这和高科技领域的“有产品就有专利”模式何其相似!)面对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各级管制,新的金融工具土崩瓦解。没有哪一家机构能独力维护金融体制的完整性,但任何一家都可以阻止他人踏入自家领地。管制困局意味着,数千万亿业已卖出的抵押债权危在旦夕,无人负责。
  借着次贷危机的故事,我是想说明,新闻里经常隐现着令人震惊的困局。所有者太多,意味着繁荣无望。
  在本书,我将带你展开一次困局之旅—从强盗贵族到当今的无线频谱霸王;从密西西比法院拍卖黑人家庭农庄,到烦人的纽约市土地征用;从切萨皮克湾的牡蛎海盗,到当今的基因专利和音乐侵权者。每一个故事,都帮助我们洞悉现实中的困局,告诉我们该如何破解。只要你希望整合资源,引入积极的改变,开展下一代的创新,甚至只是单纯想理解日常生活的无形运作方式,本书便是为你而写的。困局带来的一切,并非不可避免。每一个例子,都源于当初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因此,我们可以做出改变,重新控制宝贵的资源。只要知道从哪里开始,我们便可以解开困局。
  

引言
大企业做事古古怪怪。IBM最近捐出了500套软件代码专利,供公众免费使用。公司的一位主管解释说:“这就好像裁军一样,你总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导弹都撤了。”
  1 但为什么IBM会自愿捐赠呢?
  与此同时,塞莱拉基因组技术公司投资上亿美元破解人类基因组,然后将其庞大的DNA数据库捐赠给了公众。塞莱拉的发言人说:“我觉得,我们最终为科学尽了全力。”
  2 的确如此。但科学代替不了董事会的投票,也不能拉动股价。难道塞莱拉的股东们不希望公司从投资中赚钱吗?
  这里还有一个谜。制药公司百时美施贵宝宣布暂不研究“癌症可能涉及的50多种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专利持有人“要么不答应,要么索取不合理的专利税”。
  3 公司的一位主管这样说。为什么这些专利持有人不同意让百时美施贵宝先治疗癌症,以后再分享利润呢?
  这些神秘的企业行为内有关联,它们皆源自一项所谓的“反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antimons)原理。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妨先从我们熟悉的东西说起吧:海洋里的鱼。这是一种我们所有人都能分享到的“公有资源”(mons)。要是太多人都能使用一种资源,我们往往会过度使用,于是我们捞光了海里的鱼。这种不经济的过度使用,叫做“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mons)。如何解决这一悲剧呢?大多数时候,我们靠创造私有产权来加以解决。私人所有者大多会避免过度使用,因为保护和留存自身掌握的资源,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遗憾的是,私有化也会过火。有时候,我们为一种资源创造了太多的所有者,人人都可以禁止他人使用,合作搞不成,资源被浪费。假设一对兄妹继承了家里的房子。“身为父母,我们都以为自己过世后孩子们会和睦相处。”一位地产规划专家说,但把房子留给孩子,“铁定招来灾难。”
  4 一个人想把房子租出去,另一个人却表示反对。要是两人达不成协议,谁都动弹不得。
  5 房子白白空着。这就是困局。
  现在假设有20甚或200位业主,每个人都能阻止其他人,结果谁都无法动用资源。这就是显而易见的困局,一种无形的反公地悲剧。之所以说“无形”,是因为资源是否得到充分使用,是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人人都能看见浓雾弥漫的空气,这是典型的公有资源过度使用。但倘若数以十计的专利持有人妨碍了大有希望的药品研发工作,谁能判断得出来呢?由于反公有资源(antimons)未得到充分使用,救命的治疗方案无声无息地泡汤了。困局即是悖论:私有产权能提高社会福利,过多的所有权却造成反效果—破坏市场,阻碍创新,耗费生命。
  诸如IBM、塞莱拉和百时美施贵宝等明智的企业已经洞察了困局的无形成本。这些世界最强大的企业干脆不再浪费精力整合支离破碎的所有权,而是直接放弃公司资产,重新到阻力较少的领域进行投资。创新的机会无声无息地溜走了。
  但这一乱局亦有反面。重组破碎产权是时代的一大创业和政治机遇,我们可以收回迷失在反公地悲剧里的财富。一旦学会辨别困局,你定会同我一样深信,反公地悲剧带给企业世界以及我们的政治、社会及日常生活的成本,是可以减少甚至逆转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甚至能从所有权重组中找到赚钱的办法。但要想解开困局,首先得有工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早先的强盗贵族
中世纪的时候,莱茵河是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一条重要的欧洲贸易通道。6商船支付一笔小额过路费,便可保证通行无阻。但到了13世纪,帝国实力走弱,德国的贵族们开始沿着莱茵河两岸修建城堡,非法征收过路费。“强盗贵族”们设立的收费亭越来越多,水运越来越没赚头。莱茵河水依旧流淌不息,可船夫们再不肯费事走水路了。7
  如今,莱茵河沿岸上百座破败的古堡,成了游客们喜爱的旅游景点(在极短的河道两旁,修建了好几座城堡)8。它们密集排列在一起,你可以轻轻松松地骑着自行车游览。可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所有人都为此吃了苦头,连贵族也不例外。欧洲的经济馅饼缩小,财富消失。太多的过路费意味着贸易日渐稀少。
  为理解困局,我们把上述场面升个级。所有权一诞生,“收费站”就会出现—人们一直在以各种你意识不到的方式创造产权。当今的强盗贵族是政府官员、普通的公司,甚至任何个人。现在日渐消失的水运贸易,是浪费在人为财富界限之间无数的企业活力和投资。倘若太多的政府机构或私人所有者都能阻止他人染指共享资源,或是为使用共享资源私设条件,他们就损害了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这里举一个当代“收费站”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在颁发移动电话服务执照时,把全美分成了734个区。一位记者如此形容:“由于分成了这么多个小块区域,很难建立起全国性服务,因为它们就好像是成千上百个小封地,各有各的利益。”9
  到了今天,美国无线电话服务网的覆盖面积比好多其他发达国家小得多。在美国,“幻影收费站”意味着“大部分频段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空置的”,摩托罗拉首席技术官丹尼斯·罗伯森说。总之,“好不荒唐!”频谱困局的无形成本是什么?《福布斯》记者斯科特·伍利做了回答:“美国最宝贵的一项自然资源,受困于过往的时代和技术,成了废物。落伍的技术霸占了大量用不着的频段,新兴的技术却因为频段不够用而拼命挣扎,大有希望的未来产业奄奄一息。”10
  美国的宽带发展水平相当于中世纪,频段收费站造成连接速度缓慢,通话频繁掉线。由此造成了数以万亿计的经济发展损失,放弃创新更带来了无法衡量的伤害。困局状态,铸就了这一“公用电信悲剧”。11
   。。

救命药物之困局
有时候,反公地悲剧事关生死。例如,一种大有希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品,在药店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